唐必鳳 李慧娟 胡效榮 姚春揚 溫翠蓉
(廣東省深圳市遠東婦兒科醫(yī)院 深圳 518000)
耳穴聯合綜合療法治療自閉癥的療效分析
唐必鳳李慧娟胡效榮姚春揚溫翠蓉
(廣東省深圳市遠東婦兒科醫(yī)院深圳518000)
目的:探討耳穴貼壓聯合綜合療法治療自閉癥兒童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2014年6月~2015年11月于我院兒童保健科就診的自閉癥患兒5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5例。對照組給予綜合療法治療,治療組給予耳穴貼壓聯合綜合療法治療,3個治療周期后采用《孤獨癥行為量表》(ABC)進行療效評估。結果:治療前兩組患兒ABC量表總分和各個項目得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經治療后,兩組患兒ABC量表總分和各項目得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各項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耳穴貼壓配合綜合療法治療自閉癥患兒可顯著提高自閉癥患兒的感覺、交往、軀體運動、語言及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兒童自閉癥;耳穴;綜合療法
兒童自閉癥是臨床常見的兒童廣泛性發(fā)育障礙的一種,主要臨床表現包括社會交往障礙、語言發(fā)育障礙、興趣范圍狹窄、刻板重復的動作行為等,大多數自閉癥患兒智力落后。目前,兒童自閉癥的具體病因尚不明確,被認為是一種不可治愈的疾病。本研究采用耳穴壓豆聯合綜合療法訓練自閉癥兒童25例,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4年6月~2015年11月于我院兒童保健科就診的自閉癥患兒50例,其中男43例,女7例;年齡2歲5個月~6歲,平均年齡(4.3±1.6)歲。所有患兒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中關于兒童自閉癥的診斷標準,且治療前行孤獨癥行為量表(ABC)評分>67分,CARS評分均>30分。所有患兒均自愿加入本實驗,且能堅持完成3個療程治療,排除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及無法配合完成治療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ABC評分等方面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綜合療法治療,包括聽覺統(tǒng)合訓練、感覺統(tǒng)合訓練、個訓、音樂治療等。20次為1個治療周期,共治療3個周期,即治療60 d后評價療效。治療組在綜合療法基礎上聯合耳穴貼壓:運用耳穴探測儀,以輕柔緩慢的手法找出肝、腎、心、腦點的耳穴作為主穴,同時,若患兒以語言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同時配合貼壓口、舌;若以刻板重復的動作行為為主要臨床表現,同時配合貼壓內分泌、交感、神門;若以社交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配合貼壓腦干。常規(guī)消毒后,將磁珠粘附于方形膠布上并將其貼于耳穴上,單手拇指和食指以由輕到重的力度按壓磁珠部位直至產生酸脹感。囑患兒或家長每日按壓耳穴3次,每次按壓單耳隔日交替,10次為1個治療周期,每個治療周期為20 d,治療3個周期,即60 d后評價療效。
1.3療效評估采用《孤獨癥行為量表》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6個月后進行療效評價,ABC量表主要從感覺、交往、軀體運動、語言及生活自理5個方面進行評價,共57項,分值0~158分,量表在本院專業(yè)醫(yī)師指導下由家長代為填寫,各項目分值相加為總分。若總分≥68分為確診,53~68分為可疑,<53分為陰性。比較治療前后的臨床療效。
1.4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兒ABC量表總分和各項目得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經治療后,兩組患兒ABC量表總分和各項目得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各項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ABC量表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ABC量表評分比較(分,±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分組時間感覺交往軀體運動語言生活自理總分治療組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11.24±6.23 6.11±3.59※△12.03±6.67 8.24±3.67※18.25±9.26 13.76±4.57※△18.59±9.32 15.71±5.13※17.29±6.26 7.94±3.22※△17.14±6.75 8.13±3.57※31.38±7.03 18.77±4.16※△32.09±7.68 23.14±4.58※21.07±4.21 13.79±3.99※△22.12±4.27 16.13±4.12※95.21±23.77 63.28±14.32※△94.67±25.59 73.58±15.18※
近年來兒童自閉癥的發(fā)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趨勢,且由于發(fā)病年齡較小,癥狀特殊,往往確診時已延誤了治療時機,西醫(yī)多采用結構化教育、應用行為分析療法、感覺訓練、音樂治療等療法及氟西汀等藥物治療為主[1~3],但臨床療效并不顯著。因此,尋找治療兒童自閉癥有效治療方法具有重要作用。
兒童自閉癥在傳統(tǒng)中醫(yī)學中認為病位在腦,且與心、肝、腎三臟密切相關。腦為髓海,與精神活動關系密切,主宰人的視、聽、言、動及思維感覺記憶等生命活動。腎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若腎精不足,則不能化髓充腦,元神不得滋養(yǎng),導致精神活動異常。心主神志,心藏神。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及人的精氣神均與心主神志的功能相關。肝主疏泄,調暢氣機和舒暢情志。長期肝氣郁結,生發(fā)失調,均可導致兒童生長發(fā)育遲緩,性格內向、孤獨。自閉癥兒童所表現的智力遲鈍、語言遲緩、不認親疏、表情淡漠、不喜交際等表現與中醫(yī)的腦、心、肝及腎密切相關。在中醫(yī)經絡學中,耳不僅僅是一個孤立的聽覺器官,而是一個與經絡、臟腑有著密切的聯系的部位,人體手三陽、足三陽經脈或其支脈、別絡等都聯系耳部,“耳為宗脈之所聚?!币虼?,耳與五臟六腑及人體各部之間存在著密切關系。通過刺激耳穴可治療多種內臟及全身病癥[4~5]。本研究采用中醫(yī)辨證選穴原則,采用耳穴貼壓治療自閉癥患兒,以肝、腎、心、腦點為主穴,填精益髓,補腎疏肝養(yǎng)心;同時根據具體臨床癥狀的不同進行分型選穴,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若患兒以語言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同時配合貼壓口、舌,刺激局部語言發(fā)育;若以刻板重復的動作行為為主要臨床表現,同時配合貼壓內分泌、交感、神門,神門在三角窩的邊緣,屬于腎水系統(tǒng),其可調節(jié)人體的心系統(tǒng),刺激穴位以達到心腎平衡、鎮(zhèn)靜安神的目的,聯合內分泌和交感可促進神經發(fā)育和大腦的發(fā)展;若以社交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配合貼壓腦干,以腦干點鎮(zhèn)靜息風、健腦提神,達到益腦聰智的目的。
治療自閉癥兒童的傳統(tǒng)療法包括數碼聽覺統(tǒng)合訓練、感覺統(tǒng)合訓練、個訓及音樂訓練等。其中,數碼聽覺統(tǒng)合訓練方式主要是通過數碼聽覺統(tǒng)合訓練儀將音樂進行濾過調節(jié),患兒佩戴高保真有線立體聲耳機聆聽經過調制的音樂,使音色、旋律及節(jié)奏變幻融為一體,從而對患兒處于“休眠”狀態(tài)的神經細胞進行刺激,隨著刺激信號有序、隨機地交替進行,刺激大腦皮層,可使聽覺系統(tǒng)對聲音處理的失調現象進行有序矯正。研究顯示,通過聽覺統(tǒng)合訓練治療多動癥、學習困難及智力低下等疾病的臨床療效顯著[6~7]。感覺統(tǒng)合訓練主要是通過對患兒內耳前庭系統(tǒng)、肌肉關節(jié)和皮膚等部位給予感覺輸入,刺激腦部活動統(tǒng)合感覺從而促進腦神經生理發(fā)展。但上述綜合療法與耳穴貼壓聯合治療自閉癥患兒在國內尚未見報道。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兒ABC量表總分和各項目得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各項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二者聯合治療可顯著提高自閉癥患兒的感覺、交往、軀體運動、語言及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田金來,張向葵.同伴介入法在自閉癥兒童社交能力中的應用[J].中國特殊教育,2014(1):35-40
[2]李靜,王丹洋,馬敏,等.心理劇對自閉癥患兒社交障礙干預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5):406-408
[3]林云強,曹漱芹.動態(tài)情境任務中自閉癥兒童社交定向的眼動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3(9):33-39,70
[4]陳宇清,邵瑛.針刺補瀉加耳穴治療陰虛火旺型失眠的療效[J].廣東醫(yī)學,2013,34(6):966-967
[6]張茹梅,李建民,郭霞.聽覺統(tǒng)合訓練對額葉顱腦損傷患者記憶功能、認知功能及血清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2):410-412
[7]張俊,張勤良.聽覺統(tǒng)合訓練對孤獨癥兒童康復效果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4,22(3):321-324
R729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9.015
(2016-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