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疑
本期主持
紹興魯迅中學 李 莉
“士以此方數千里爭往歸之,致食客三千人”出自《魏公子列傳》,句
子中的“致”可否翻譯成“導致”?為什么?
答 這里的“致”應該譯為“招致”?!罢兄隆庇袃煞N含義,一是引起什么結果,與“導致”近義,多指不好的結果;二是招而使至,收羅。戰(zhàn)國時有“養(yǎng)士之風”,“士”指的是食客,又稱門客,是寄食在貴族家里的士人。在當時,有實力、有抱負的國君、權臣,無不以盡可能多地收養(yǎng)門客為榮,其中特別著名的就是“戰(zhàn)國四公子”:魏國的信陵君(即魏公子)、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上層階級通過養(yǎng)士的方式可以大量招攬人才,既能迅速抬高自己的政治聲譽以號召天下,又能壯大自己的政治力量,所以“食客三千人”是招來的人才,情感色彩上講也是一件好事,因此,“致”解釋為“招致”更合適。
《鴻門宴》中寫樊噲闖入帳中“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司馬遷沒有在鴻門宴的現場,他是怎么知道“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這個細節(jié)的?
答 錢鐘書先生在《管錐編》中說,“史家追敘真人真事,每須遙體人情,懸想事勢,設身局中,潛心腔內,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幾入情合理”,是指史學作者撰寫人物細節(jié)時,應當設身處地,依人之常情、事之常理進行合理想象,使有限的史實更加具體而完整,使之符合邏輯和人物性格。
“鴻門宴”事件,從史學角度看,確有其事;而在具體細節(jié)上,如樊噲闖帳時的神態(tài),則用了文學的筆調。在劉邦性命受到威脅的緊急情況下,樊噲身為護衛(wèi),如此反應符合情理?!妒酚洝啡宋飩饔浀募毠?jié)描寫,是司馬遷在篩選史書資料、實地走訪調查的基礎上,運用文筆“遙體人情,懸想事勢”寫成,它使人物形象生動飽滿,又符合性格特征。這種史實與文學藝術的結合,讓《史記》成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本期主持
青田中學 朱麗紅
費孝通先生在課文《美美與共》里提到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但這不就是世界文化大一統(tǒng),沒有各自獨特的地方了?
答 “美美與共”有兩個前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兩者關注的主體各有側重,“各美其美”的主體是自己,以各自的美為美;“美人之美”的主體是別人,以別人的美為美。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發(fā)展,各國文化在世界舞臺上交流、碰撞。在這種背景下,人們應對本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持肯定和贊賞的態(tài)度,切忌妄自菲薄,要不斷去繼承、發(fā)展,使“各美其美”。同時,各國意識形態(tài)、思維方式的差異形成了文化評價的不同標準,均有可取之處,應該用魯迅先生所主張的“拿來主義”的眼光和心態(tài)去借鑒、融合,達到“美人之美”。
課文第五段以吸取中國唐代文明形成如今文化的日本為例,就說明了如何既“美人之美”又保留自己的特色,做到這兩點,實現“美美與共”。所以“天下大同”的“同”不是否定文化多樣性、追求單一文化,而是達成一種共識:本民族有優(yōu)秀的文化,他民族亦有璀璨的文明,它們都是平等的。
“中國并不比一些西方國家發(fā)達,仍然成為世界上最早成功研制了甲流疫苗的國家之一,不僅是國力問題,說到根本上,還是政府的態(tài)度問題?!边@句話的語病是主語殘缺,需要在“不僅是國力問題”前補上主語“這”。
但是“國家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組織質檢、工商等部門對部分餐飲店食用油的使用情況開展督查,是為了嚴厲打擊餐飲行業(yè)使用‘地溝油’”這句話,看起來也有主語殘缺,老師卻說并沒有,這是為什么?
答 第一句的前半部分“中國并不比一些西方國家發(fā)達,仍然成為世界上最早成功研制了甲流疫苗的國家之一”的主語是“中國”;根據語境,后半部分“不僅是國力問題,說到根本上,還是政府的態(tài)度問題”的主語應該是前面“中國成為世界上最早成功研制了甲流疫苗的國家之一”這一事件,如果沒有“這”的話,后半部分是沒有主語的,所以需要加上一個指示代詞。
第二句的前半部分“國家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組織質檢、工商等部門對部分餐飲店食用油的使用情況開展督查”的主語是“國家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后半部分“是為了嚴厲打擊餐飲行業(yè)使用‘地溝油’”的主語也是“國家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沒有主語殘缺的情況。
有同學可能會在“開展督查”后面加上“的目的”三個字,“……的目的,是為了……”就犯了句式雜糅的毛病,“開展督查的目的是……”和“開展督查是為了……”二者只能取其一。
區(qū)分這類問題,最重要的是看句子的主謂賓是否殘缺、前后句的主語是否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