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國華
摘要:本文從敘述視角及人物形象的角度重新分析了《祝?!返囊馓N:作者用敘述視角完成了對回鄉(xiāng)新知識分子的批判,他們囿于現狀,完成不了婦女解放的重任;用人物形象昭示了在婦女解放運動中,廣大婦女僅僅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與頑固而強大的封建禮教相抗衡的。
關鍵詞:祝福;敘述視角;人物形象
《祝?!凡捎昧说谝蝗朔Q旁觀者的敘述視角,作為旁觀者的“我”見證了祥林嫂喪夫后被轉賣另嫁又喪夫失子的悲慘遭遇。在小說中“我”僅僅扮演了一個見證人的角色,“我”的有無并不影響祥林嫂故事本身的進程及完整。夏衍改編的同名電影《祝?!繁銊h去了這個“我”的視角,祥林嫂故事的完整性毫發(fā)無傷,小說的主題,揭露封建禮教對勞動婦女的摧殘——如果認為小說的主題僅僅是這些的話,那么電影的深度也絲毫無損。如此看來“我”似乎是多余的了,然而,向來主張“寫完之后至少看三篇,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詞句刪去”的魯迅,嚴謹得近乎苛刻,又怎么可能花那么多的筆墨去寫一個無關痛癢的“我”呢?顯然,作者別有深意。
“我”是一個回鄉(xiāng)的新知識分子,遠離了封閉落后的魯鎮(zhèn),基本擺脫了封建傳統(tǒng)觀念,并且反叛封建傳統(tǒng),比如“我”的憎惡封建傳統(tǒng)的代表魯四老爺。因而可以說“我”是一個覺醒了的人。作者設置“我”這一視角,焦點放在了祥林嫂追問有無魂靈上。祥林嫂在一次一又一次的抗爭失敗后,從切身的痛苦經歷出發(fā),懵懵懂懂地向神權發(fā)出了疑問,然而“我”卻無法從理論上回答這一問題?!拔摇睂ο榱稚┯袩o魂靈追問的束手無策及最終的逃避,充分表明了作為新知識分子的“我”與勞動婦女在認知世界上有著無法跨越的鴻溝,新知識分子從來沒有考慮也不會考慮這個問題,可這卻是有關祥林嫂出路的根本性問題。由此不難看出“我”對祥林嫂的悲慘遭遇的同情,僅僅是一種旁觀者的同情,并不理解她。也即是說,“我”一直持一種觀望的心態(tài),這種觀望的心態(tài)本身就顯示出了新知識分子與勞動婦女的距離,正是這種距離,使得作為新知識分子的“我”不僅無法在理論上回答有關祥林嫂出路的根本性問題,甚至最后也成了與“善人”柳媽一樣的漠視者:“我靜聽著似乎瑟瑟作響的雪花聲,一面想,反而漸漸的舒暢起來?!彼哉f最后“我”的出走,其實是對生存困境的逃避,因為“我”既不相容于魯四老爺式的生活,也不相容于祥林嫂式的生活,“我”只是一個漂流者,這在小說的開頭已有寓示:“雖說是故鄉(xiāng),然而已沒有家。”自己的歸屬都沒有解決,又如何能解決勞動婦女的歸屬呢?顯然作者設置“我”這一敘述視角并非僅僅是批判還有警示之意:新知識分子囿于現狀,完成不了婦女解放的重任。
從人物形象方面來看,魯迅曾說:“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tài)社會的不幸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我怎么做起小說來》)在這一創(chuàng)作觀的指引下,作者很自然地關注到了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勞動婦女。魯迅第一次以婦女為主人公的小說是《明天》,之中的單四嫂子與祥林嫂一樣也是寡婦。毫無疑問,寡婦處在封建禮教壓制下的最底層,從寡婦入手最能切中封建禮教的要害。《明天》以一個泛化的“節(jié)婦”形象——單四嫂子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就人物形象而言,單四嫂子比較模糊,在《明天》中作者主要用力在對封建禮教下的陰冷環(huán)境的展現,而在《祝?!分?,祥林嫂則是一個鮮明的“失節(jié)”寡婦形象。寡婦最苦,而失節(jié)的寡婦更苦,為了表現這種苦,作者著力在祥林嫂的悲劇式反抗,從“逃”、“撞”、“捐”、“問”等反抗中,固然能看到祥林嫂反抗的堅決,但也不難看到她斗爭目標的盲目和斗爭力量的微弱,因而注定只能是一次次失敗。也在這一次次失敗中,祥林嫂的形象越來越鮮明,其悲劇命運也越來越觸目驚心。最后的“問”是祥林嫂自發(fā)反抗的總結與升華,已經把矛頭指向了神權,但因沒有理論的指引與力量的支持而最終失敗。祥林嫂的死說明,在婦女解放運動中,廣大婦女僅僅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與頑固而強大的封建禮教相抗衡的。從這個角度不難看出《祝?!肥恰睹魈臁房v深化發(fā)展的結晶。
如上所述,作者用敘述視角完成了對回鄉(xiāng)新知識分子的批判,他們無法在理論上給婦女解放以出路;用人物形象昭示了婦女解放要依靠集體的力量。因此,小說《祝?!凡⒉粌H僅停留在揭露上,還在試圖探尋出路,正是這種探尋的努力,完成了對勞動婦女及新知識分子在當時婦女解放運動中所面臨的危機的考察。
參考文獻:
[1]林非.魯迅著作全編[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2]王富仁.中國文化的守夜人——魯迅[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3]錢理群.魯迅作品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