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賀
摘要:本文考釋了陳壽《三國志》及裴松之注中疑難和易生誤解的語詞,共四例,通過與《三國志》 中《魏書》、《吳書》 部分進行比較,并參考同時代古籍進行考證,對此四例進行闡述。
關(guān)鍵詞:三國志;素;較;書;禽
一、《三國志》概述
《三國志》是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的一部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斷代史,是三國分立結(jié)束后重新整合的產(chǎn)物?!度龂尽啡珪还擦寰恚妒駮分挥惺寰?,僅占全書篇幅的六分之一,這是因為在三國時期的魏、吳二國都設有史官,史料較為豐富,尤其魏國繼承了東漢王室,如王沈《魏書》、魚豢《魏略》等有關(guān)魏國史料,吳國也有韋昭的《吳書》等,這是陳壽搜集史料的重要來源。相對而言,蜀國所載史料較為缺乏,也造成《蜀書》所記載的人物事跡等內(nèi)容較為簡略。
二、語詞考釋
準確理解《三國志》內(nèi)容是我們進一步探索其文獻史料價值的基礎,但我們發(fā)現(xiàn)其中許多詞語容易造成歧義,本文以《三國志·蜀書》中的幾個字為例,探索如何能夠準確理解文中語詞。
(一)素
《蜀書·董劉馬陳董呂傳》:“建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巴為尚書,后代法正為尚書令。躬履清儉,不治產(chǎn)業(yè),又自以歸附非素,懼見猜嫌,恭默守靜,退無私交,非公事不言?!?/p>
《三國志》中“素”出現(xiàn)297處,多作“向來”義,如《蜀書·劉二牧傳》:“趙韙素得人心,璋委任之。”《蜀書·二主妃子傳》:“先主穆皇后,陳留人也。兄吳壹,少孤,壹父素與劉焉有舊,是以舉家隨焉入蜀?!?或作“清貧”義,如《 蜀書·鄧張宗楊傳》:“身之衣食資仰於官,不茍素儉,然終不治私產(chǎn),妻子不免饑寒,死之日家無馀財。”
“又自以歸附非素”中“素”當做“開始、原本”來講,而不應該簡單的理解為“向來,一向”來講。從《蜀書》中可知“備攻成都”“而諸葛孔明數(shù)稱薦之,先主辟為左將軍西曹掾”,故“又自以歸附非素”,是說劉巴自以為不是從一開始就跟隨先主的,所以嚴格要求自身行為。從另一方面來說,若做“向來,一向”來講就容易理解成“劉巴自以為不是一向就跟隨先主的”,換句話說是指劉巴不是一直跟隨先主,而是中間離開過。這理解的話則與史實不符。
而作“開始”講仍有他例,如《三國志》注引《典略》:“督郵至縣,當遣備,備素知之?!薄妒駮は戎鱾鳌罚骸昂笠攒姽?,為中山安喜尉。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系其頸著馬枊。”是說督郵因公事到縣差遣劉備,劉備開始是知道的,所以請求謁見督郵。又如《魏書·荀彧荀攸賈詡傳》:“彧曰:‘貢與邈等,分非素結(jié)也,今來速,計必未定;及其未定說之,縱不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將怒而成計?!比绻斫獬韶暸c邈等恩怨并不是從開始就有,而是在后來才產(chǎn)生,是比較符合情理的。
(二)較
《三國志·蜀書·董劉馬陳董呂傳》:“初,先主定益州,置鹽府校尉,較鹽鐵之利,后校尉王連請乂及南陽杜祺、南鄉(xiāng)劉幹等并為典曹都尉。”
《三國志》中“較”字共出現(xiàn)17次,多作競逐和比較、較量來解釋。也有與“大”字連用,作詞組“大較”使用,表示大概、大略的含義,書中共出現(xiàn)五處。如《蜀書·許麋孫簡伊秦傳》:“萬機論論許子將曰:許文休者,大較廊廟器也,而子將貶之?!庇秩纭段簳の涞奂o》:“太祖自統(tǒng)御海內(nèi),芟夷群丑,其行軍用師,大較依孫、吳之法,而因事設奇,譎敵制勝,變化如神?!痹凇度龂尽分暗臅校纭妒酚洝へ浿沉袀鳌芬灿羞@種用法,如“此其大較也”。另《吳書》中有一例作“明顯”講,在《吳書·虞陸張駱陸吾硃傳》中:“徵士馀姚嚴遵……皆著於傳籍,較然彰明,豈如巢、許,流俗遺譚,不見經(jīng)傳者哉?”
“較鹽鐵之利”之“較”的含義則有些不太容易理解。從位置上看,根據(jù)“置鹽府校尉”中“置”作為動詞“設置、設立”,作為同位置詞的“較”我們也可以認為是一個動詞;從語境上看,設立鹽府校尉這一機構(gòu),應是為了管理鹽鐵行業(yè),獲取利益,這也是可以講得通的。所以,我們認為可以作為一個動詞理解成“管理”之意。在《蜀書》中還有一例,在《霍王向張楊費傳》中:“遷司鹽校尉,較鹽鐵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國用,於是簡取良才以為官屬,若呂乂、杜祺、劉幹等,終皆至大官,自連所拔也?!?/p>
(三)禽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引張儼《默記》:“今蜀、魏為敵戰(zhàn)之國,勢不俱王,自操、備時,強弱縣殊,而備猶出兵陽平,禽夏侯淵?!?/p>
禽常可以理解為“擒拿”之意,如《蜀書·關(guān)羽傳》中“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庇秩纭妒駮は戎鱾鳌分校骸笆?,曹公自征布,備於梁國界中與曹公相遇,遂隨公俱東征。助先主圍布於下邳,生禽布?!苯宰鳌扒堋敝狻?/p>
但“禽夏侯淵”我們卻不能這么理解,我們從《蜀書·法正傳》:“正曰:‘可擊矣。先主命黃忠乘高鼓譟攻之,大破淵軍,淵等授首?!笨芍?,夏侯淵督張郃、徐晃等留守漢中,與前來取漢中的劉備大軍交戰(zhàn),在定軍山為蜀將黃忠所襲,不幸戰(zhàn)死。而在《蜀書·黃忠傳》中“建安二十四年,於漢中定軍山擊夏侯淵。淵眾甚精,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zhàn)斬淵,淵軍大敗?!币虼宋覀兛梢灾馈扒荨焙汀皵亍蓖菙貧⒅??!秴菚じ蕦巶鳌罚骸皺?quán)遂西,果禽祖,盡獲其士眾?!蔽覀儚摹秴菚ぶ荑斆C呂蒙傳》中“祖聞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薄秴菚ざ袀鳌贰懊蓻_乃橫流,大兵遂進。祖便開門走,兵追斬之。”可以知道,黃祖是被斬殺的。“禽”和“斬”同是斬殺之意。
三、《三國志》釋詞依據(jù)
(一)各志的相互補充
魏、蜀、吳三國既相互征伐,又相互遣使往來,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交往頻繁,各國史料可以相互補充。如 “禽”例,關(guān)于夏侯淵之死,《蜀書》可與《魏書》相互補充。我們也可以參考范曄《后漢書》、魚豢《魏略》、韋昭《吳書》等書,《后漢書》主要記述了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魏國建立,是解讀《三國志·魏書》部分的重要參考依據(jù)。《魏略》等則是陳壽撰寫《三國志》的重要來源。
(二)字典、詞典
字典、詞典對詞義解讀起著重要的作用,是詞義引申派生的依據(jù)。如“禽”,《說文》:“禽,走獸總名。”與文中所釋“斬殺”無關(guān),但字典中“禽”通“擒”,如《史記·五帝本紀》:“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zhàn)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蹦敲础皵貧ⅰ敝獗闩c“擒拿”之意更為接近。
(三)上下文語境
一些詞語的詞義可能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講不通,而字典詞典也無依據(jù),我們應當從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出發(fā)。 如“較”的含義,從位置上看,我們根據(jù)“置鹽府校尉”中“置”作為動詞“設置、設立”,作為同位置詞的“較”,也可以作為一個動詞,而且在語境上,設立鹽府校尉這一機構(gòu),應是為了管理鹽鐵行業(yè),獲取利益。
參考文獻:
[1](晉)陳壽著.(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國志[M].中華書局,1982.
[2](南朝宋)范曄.后漢書[M].中華書局,1965.
[3](漢)司馬遷.史記[M].中華書局,2013.
[4]王柯.《三國志》語詞考釋[J].安徽大學學報,2004.
[5]劉百順.《三國志》詞語釋義[J]. 西北大學學報,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