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個人的死亡本身更讓人心痛的,是大眾對于生命、對于死亡的消費
這不是喬任梁首次被聚焦,卻是他最悲情的一次:9月16日中秋夜,這個28歲的男演員、歌手在上海家中離世,死因指向抑郁癥。
從2005年出道參加金鷹之星“自由我心聲”獲得全國冠軍,到2016年《我們的十年》公映,整整十年。這是喬任梁生命最后十年。2007年,他轉(zhuǎn)投東方衛(wèi)視《加油!好男兒》,憾失冠軍。8年之后,喬任梁已是華納音樂旗下的人氣偶像。在演戲和做人上,喬任梁一直對得起“加油!好男兒”幾個字:第一次演戲,為了拿到角色,和導(dǎo)演聊了三個小時;為人物寫小傳,每天都去蹲點拍照……謙虛、感恩、貼心。喬任梁總共發(fā)過2806條微博,沒有一條負能量。這和他出現(xiàn)在公眾中的形象一樣:樂觀向上的陽光男孩。
但就是這樣一個陽光帥氣、充滿微笑的大男孩逝去了。一個生命的逝去已經(jīng)足夠令人悲傷,可更令人悲傷的,是那些令人惡心的對逝者的污蔑和造謠。不必回避這個事實:當(dāng)天晚上,朋友圈開始瘋傳喬任梁去世的消息,并且說原因是因為與某導(dǎo)演玩SM。許多人的朋友圈都打出這樣一句話:喬任梁是誰,這么厲害?微博上好奇心旺盛的網(wǎng)民也蜂擁而上,甚至把其好友戚薇、陳喬恩,乃至其經(jīng)紀人等全部帶上熱搜……
這不禁讓人想起之前歌手姚貝娜過世時,媒體曾闖入太平間拍攝,還有“冠生園老總被猴子砸死”等無下限、無節(jié)操、獵奇化的報道。
每一個生命都珍貴。喬任梁死亡的實質(zhì)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年輕的生命就此消逝,我們再也不會在任何一個將來的電影、電視劇或者唱片中邂逅他,無論你喜歡他與否。
斯人已逝,面對死亡,我們唯一應(yīng)做的,就是給逝者以尊嚴。正如曾擔(dān)任《加油!好男兒》評委的伊能靜在微博中呼吁的,公眾輿論不應(yīng)把他人隱私或逝者當(dāng)娛樂去消費,“沒有任何一個人應(yīng)該承擔(dān)他人的惡意,因為每個生命都不容易”。
“我要去一個有雪的地方,在冰天雪地里看藍蓮花盛開,在綻放的蓮花中尋一棵菩提,深埋在心中,開出一朵光耀盛世的光華。”
逝者,28歲。安息。
●媒體評點:如果我們對于死亡可以如此缺乏敬意,那么我們對待生命和生活的態(tài)度也可想而知。即便身處娛樂圈,一個人的死亡也不應(yīng)該成為娛樂工業(yè)的一環(huán),那是他真實生命中的特殊一刻,而不是他演藝生涯中塑造的一瞬。搞不清這二者區(qū)別的人,應(yīng)該檢視自己的道德,而不是對著他人的私生活指指戳戳。喬任梁死亡謠言流傳,以及社交媒體上的又一次狂歡,無非是告訴我們,我們這個前現(xiàn)代社會,真的還沒有學(xué)會尊重生命本身。(楊時旸《南都周刊》;連清川,“冰川思想庫”)
◎話題拓展:尊重生命,尊重死亡;生命的尊嚴;比死亡更心痛的,是大眾對死亡的消費;道德;冷漠……
(資料來源:中國青年網(wǎng)、《南都周刊》《新京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