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偉 李 軍 賀 軍 張春紅
·個案報告·
針刺治療改善外傷后視野缺損1例
李 偉1李 軍2賀 軍2張春紅2
針刺;醒腦開竅;視野缺損;外傷
視野缺損在眼科臨床比較多見,其發(fā)病的原因各異,針灸治療有一定優(yōu)勢,我們采用針刺治療車禍傷后視野缺損1例,效果明顯,報道如下。
患者,女,33歲,2013年11月20號就診。主訴雙眼視物不全3個月余。病史:2013年4月19日突發(fā)車禍,全身多發(fā)性骨折,就診于當地醫(yī)院,行相關治療(具體治療不祥),顱腦CT平掃(2013-04-20)示:雙側額部及大腦鐮上部、前部硬膜下血腫;左側顴弓及上頜竇外壁骨折。入院2個月余,患者自覺雙眼視物不全,于7月15日行肌電誘發(fā)電位檢查:雙側視覺傳導通路障礙。視野檢查(圖1):雙眼均為左側下方視野缺損。經營養(yǎng)神經藥物(甲鈷胺、鼠神經生長因子、神經節(jié)苷脂、鹿胍多爾、腦苷肌肽等)治療后,癥狀未見改善,遂就診于我院針灸科門診,以針刺治療。查體:雙眼視物不全,有視野缺失,無頭暈頭痛,無惡心等不適癥狀,雙眼無脹感,無流淚癥狀,二便調,寐安,舌淡,苔薄白,脈細。既往體健,無糖尿病、高血壓等病史。眼科檢查:視力:右0.8,左0.8,雙外眼及眼前節(jié)未見異常。眼底檢查:雙眼視盤邊界清楚,色鮮紅,眼底動、靜脈均未見異常,視網膜未見出血、滲出及其他異常,黃斑中心凹反光可見。眼壓:右眼18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7 mmHg。綜合患者資料,西醫(yī)初步診斷:右側視交叉以后的視神經損傷。中醫(yī)診斷:腦源性青盲。視物不全,證屬氣血郁滯,病機為惡血內溜,阻滯經絡,治以醒腦開竅配合活血祛瘀法。仰臥位取穴,主穴:內關、人中、三陰交、印堂、四神聰、百會、太沖、太溪、光明、合谷、睛明、四白;配穴:太陽、攢竹、眼周局部穴位。采用一次性華佗牌無菌針灸,規(guī)格0.25 mm×40 mm毫針,常規(guī)針刺,行提插捻轉平補平瀉法,睛明穴直刺0.5~0.8寸即可,均留針25~30 min,每周6次,15次為1個療程。針刺前患者視野分析檢查示左眼視野指數(VFI)為81%,右眼VFI為83%;治療2個療程后,視野計視野指數均為81%,每隔2~3個療程,進行1次視野檢查。2014年5月8號視野檢查示:左眼VFI為87%,右眼VFI為86%。2014年6月9號,患者亦自覺視野缺損癥狀較前減輕,眼前節(jié)、眼底及眼壓等均未見異常,視野檢查較前改善,左眼VFI為 89%,右眼VFI為88%(圖2)。在接受針刺治療的同時,囑患者自行按摩眼周局部穴位。現因患者不便繼續(xù)在本院治療,故暫停。
圖1 右側視交叉以后的視神經損傷患者治療前視野圖。1A、1B顯示左眼生理盲點擴大,1C、1D顯示右眼鼻側視野缺損
圖2 患者治療后視野圖。2A、2B為左眼,2C、2D為右眼,顯示視野改善1A、1C、2A、2C為灰度圖,1B、1D、2B、2D為模式偏差概率圖
造成視野缺損的病因較多,如視網膜中央動脈閉塞、視網膜靜脈周圍炎、急性視神經乳頭炎、視網膜脫離、顱內腫瘤壓迫等,治療上困難較大。本例患者由顱腦外傷,損傷視覺通路神經引起的視野缺損,治療上困難更大。石學敏院士對針刺治療五官科疾病頗有研究,他認為“竅閉神匿”為此類疾病總的病機。根據中醫(yī)基礎理論,眼疾屬目系受累,《靈樞·經脈》:“肝足厥陰之脈,……上入頏顙,連目系……”,《靈樞·脈度篇》說:“肝氣通于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本例患者因車禍傷后,惡血內溜,阻滯經絡,脈絡閉阻,邪壅于少陽,肝血不能上榮于目系,故考慮病位主要責之于肝,肝膽互為表里,予以醒腦開竅法為主,配合行氣活血之穴,疏通郁閉之氣機,導氣通絡。人中、內關、三陰交為醒腦開竅法的主穴,合用共奏醒神導氣之效;百會為手足三陽經、足厥陰肝經和督脈之會穴,四神聰為經外奇穴,位于百會前后左右,兩穴合用,具有健腦寧神,活血通絡之功;太沖為足厥陰肝經之原穴,合谷系多氣多血之手陽明大腸經原穴,通調經脈氣血,使精微歸于目,兩穴合用為“四關穴”:醒腦開竅,行氣活血;光明為足少陽膽經之絡穴,主治各種眼疾,有明目之功;睛明位于目內眥,改善眼部血供,開通閉塞的脈絡,有明目之效。四白穴下的眶下孔里有血管穿出,供養(yǎng)面部組織;針刺眼周局部穴位,改善眼面部血供。按摩眼周局部穴位,可使眼內氣血通暢,改善神經營養(yǎng)。針刺結合眼周穴位按摩,達到行氣活血,舒經通絡,開竅醒神,養(yǎng)睛明目的作用。
現代研究發(fā)現針刺內關穴主要激活左側頂葉、額葉、枕葉、顳葉〔1〕,而枕葉主要與視覺相關,其損害會導致視覺中樞的病變。針刺光明穴對視覺系統(tǒng)轉導通路整合也有一定的影響〔2〕。針刺太沖可激活雙側枕葉視皮層的視覺區(qū),且視皮層激活強度強〔3〕。在改變受損的視神經微環(huán)境后,視神經具有一定的再生潛能〔4〕。
本例結果顯示,針刺治療外傷后的視神經損傷有一定的療效,但視力及視神經功能恢復程度及具體作用機制尚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1]張貴鋒,賴新生,黃泳,等.針刺內關穴與非穴的fMRI腦功能成像研究[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9,36(5):810-812.
[2]周全,高鵬,趙倉煥,等.視覺刺激狀態(tài)下正常成人電針光明穴的腦功能性磁共振研究[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0,26(5):907-911.
[3]劉穎.腦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針刺太沖穴腦視皮層激活情況[D].福建:福建醫(yī)科大學,2009.
[4]吳偉珍,王宏彬.視神經再生的相關研究[J].臨床與實驗醫(yī)學雜志,2012,11(1):71-73.
R774.7
B
1002-4379(2016)02-0083-02
10.13444/j.cnki.zgzyykzz.2016.02.004
1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天津300193
2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張春紅,E-mail:drzch111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