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志龍+曾巧巧
摘要:說明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難題,研究說明文在人教版教材中的選材情況,有利于教師整體把握說明文選編結構情況,促進說明文教學的改進,幫助學生讀懂說明文,學好說明文。
關鍵詞:人教版;初中語文;說明文;選材分析
中學生的生理、心理及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階段性特征,不同內(nèi)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guī)律。 因此,初中生學習說明文具有階段性的特征,而初中說明文的教學也應有其自己的規(guī)律,分析初中說明文的選材情況,有利于掌握其教學規(guī)律。本文將從初中說明文選編實際,說明文選編特點,及課程標準對初中說明文的要求來分析初中語文說明文的選材情況,并進行初中說明文教學策略的框架式探索。
一、說明文教材選編篇目及所占比重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舊版(2001版)和新版(2013版),所選課文總篇目都是169篇,說明文選編也都是15篇,說明文所占總篇目比重均為8.9%。兩個版本中相同的篇目高達13篇,具體如下:
《化石吟》《看云識天氣》《綠色蟈蟈》《月亮上的足跡》《中國石拱橋》《橋之美》《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說“屏”》《大自然的語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兩篇》《生物入侵者》。除了相同的這13篇以外,舊版選取了《山市》和《你一定會聽見的》,而新版則選取了《河中石獸》和《落日的幻覺》,略有不同。
二、初中語文教材說明文選編特點
(一)具有較強的系統(tǒng)性。就整套書而言,講究由易到難,層層推進。七年級(上冊)只是了解、接觸說明文,練習概括課文的內(nèi)容要點,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培養(yǎng)科學精神。然而八年級(上冊)首先要求注意抓住事物特征,要理清說明順序。其次了解常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準確。再次周密的語言。最后要求培養(yǎng)學生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tài)度,求真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二)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從所選篇目數(shù)來看,新版和舊版教科書都是15篇,沒有增減。從說明文所占比例來看,都是8.9%。從所選篇目內(nèi)容來看,大部分內(nèi)容沒有變動,只有兩篇進行了替換。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是適用于智力快速發(fā)展的中學生,說明文選編過少,不利于中學生了解領會說明文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其科學精神和科學思維方法。說明文選編過多,又可能挫傷中學生學習說明文的銳氣,經(jīng)常學習說明文,讓中學生會覺得沒有新意,反而助長學生的叛逆心理。
(三)選文安排過于集中,外國說明文所占比例不大。新版語文教材選錄在七年級上冊的第五單元、八年級上冊的第三單元和第四單元,九年級沒有選編說明文。在初中學段三年中,有兩年時間初中生會接觸、學習說明文,可以使中學生很好地了解、領會說明文的基本特點,但說明文集中于系統(tǒng)性較強的單元中,且在九年級整個學年里都沒有涉獵說明文,不利于初中生說明文知識的鞏固。
新版初中語文教材選編了《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恐龍無處不在、被壓扁的沙子),占到初中總說明文的6.6%,比重顯得薄弱。本人覺得這樣選取外國說明文的態(tài)度是可取的,初中階段對中學生的人生價值觀的形成至關重要,此階段中學生對說明文的了解還很薄弱,沒有對說明文形成自己的基本認知,盲目地接觸太多的外國說明文,有可能會引起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偏向,采取穩(wěn)定、保守的態(tài)度對待外國說明文是有道理的。
三、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說明文要求
在課程標準中對說明文的要求提出了:閱讀新聞和說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觀點,獲取主要信息。閱讀科技作品,還應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閱讀由多種材料組合、較為復雜的非連續(xù)性文本,能領會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義的結論。
不難看出,在初中階段對處于智力發(fā)育期的初中生來說在說明文方面要求并不是很高,只是了解領會為主,不要求掌握。反映在初中說明文教學上,首先要使學生懂得說明文是準確的知識傳遞,生動的語言結合的產(chǎn)物,從而在生活中養(yǎng)成這種科學的探究精神。其次,要讓學生多觀察、多練習,逐步學會選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正確而有條理地說明事物的特征,養(yǎng)成良好的說明文寫作習慣,掌握基本的說明文寫作技巧。
四、初中階段說明文教學策略
根據(jù)上述對人教版教材中初中階段說明文選編實際、說明文選編特點及課程標準對初中說明文教學要求的分析,對說明文教學策略的探索如下:
(一)著眼于教材整體,熟悉教材,系統(tǒng)規(guī)劃,穩(wěn)步推進。放眼于整套教材,對說明文教學有一個整體的規(guī)劃,根據(jù)說明文單元難度的層次性,逐步進行說明文教學。比如,在七年級上冊剛接觸說明文時,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灌輸說明文獨特文體,以區(qū)別于之前接觸的記敘文,要先入為主,確立說明文的特殊地位,使學生對其進行整體認知。立足于系統(tǒng)地整體規(guī)劃,對九年級沒有選編說明文進行轉(zhuǎn)化處理。為了鞏固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的說明文知識,并為其在更高學段能夠更好地學習說明文,結合九年級整個學年沒有選編說明文的實際,可將學習說明文課文進行轉(zhuǎn)化處理。例如,進行適量的說明文閱讀訓練和說明文寫作練習,幫助學生掌握說明文的學習內(nèi)容。
(二)單篇教學要把握選文整體,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yǎng)并舉。傳統(tǒng)的說明文教學特別重視知識性和科學性,教學中總是將說明文分解為說明順序、說明結構、說明方法、說明語言,淡化了文章的整體性,使課堂變得程式化,十分死板。因此,教學說明文必須把握選文的整體性,不能過分地強調(diào)具體的說明順序、說明方法等方面,當然不過分強調(diào)不表示不講,因為做必要的技巧分析是在實際教學中繞不開的,不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而在八年級上冊的說明文教學中就要由整體分散到部分,讓學生去掌握學習說明文的具體方法,具體去把握說明順序,品味說明文準確凝練的語言,尋找事物特征,進而培養(yǎng)其嚴謹?shù)目茖W精神。
在說明文教學中,整體感知,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把所思所想靈活表達,做到學以致用,引導學生將科學性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增強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興趣。
作者簡介:魏志龍(1995—),男,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漢語國際教育、語文學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