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倫祥
摘要:物理學科是一門實驗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大力提倡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探究學習、體驗學習、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愉快地學好物理這門課程。本文探討了趣味性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趣味性教學;初中;物理教學;應用策略
物理作為初中階段的關鍵性學科,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僅僅在學校里學到的物理知識還太少了,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所以,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學習能力的提高,即做到會學習,想學習,這樣會使學生終生受用。
一、為學生創(chuàng)設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受到該學科的樂趣
我們推想一下,假如學生始終處于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那么他們的學習效率是不是可以顯著提升呢?由此可見,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思路,不斷探索高效的學習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個性發(fā)展需求,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和尊重。所以,教師要時刻保持和藹的態(tài)度,讓學生喜歡自己,然后自然就會對物理學科感興趣,從而充分享受到物理這門學科的樂趣。
二、運用現(xiàn)代教學設施,激發(fā)學習興趣
隨著計算機及其網(wǎng)絡的應用普及化,各類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和自制教學課件已成為教師教學的得力工具。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教學,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應用能力。課堂教學中可將部分演示實驗制作成類似游戲軟件,利用計算機、投影TV等電化教學設備,重現(xiàn)實驗的基本情況,給學生觀察、思考、實驗、討論的空間,既可讓學生積極參與,又可把“趣味性”融入到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實驗“游戲化”,提高學習興趣
“寓教于樂”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條基本原則,物理實驗具有形象性、生動性、新穎性和刺激性,能引起學生的最直接興趣。為了使學生在實驗操作的樂趣中培養(yǎng)觀察能力、得到科學知識、提高基本技能,我將部分實驗精心包裝游戲化,如小魔術、趣味小游戲、小制作等。一方面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特別是通過親自操作或親自設計小實驗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在實驗中驗證了所學知識或發(fā)現(xiàn)了新知識。通過趣味性的實驗觀察與操作,學生所學知識得以鞏固,從中也體會到成功的樂趣。為學生創(chuàng)設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受到該學科的樂趣我們推想一下,假如學生始終處于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那么他們的學習效率是不是可以顯著提升呢?由此可見,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思路,不斷探索高效的學習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個性發(fā)展需求,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和尊重。所以,教師要時刻保持和藹的態(tài)度,讓學生喜歡自己,然后自然就會對物理學科感興趣,從而充分享受到物理這門學科的樂趣。
四、教學方式趣味性,增強學習興趣
教學手段和教師語言表達的趣味性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其在連續(xù)的學習中保持比較長久的注意力。教師要根據(jù)授課類型、知識內(nèi)容、學生基礎的不同,選擇相應的最優(yōu)教學方法,最大限度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如啟發(fā)式教學、獎勵式授課、贊許式評價、擊掌式相約、反饋式聊天、激勵式談話、作文式反饋、層次性、漸進性提問與追問等“趣味性”不同的教學方法,通過不同手段予以實施,傳給學生掌握知識的鑰匙。
五、實現(xiàn)知識遷移“趣味性”,發(fā)展學習興趣
學習知識的主要目的就是應用,實現(xiàn)知識遷移則是應用的表現(xiàn)之一。在學習中,只有通過應用,才能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知識的重要性,才能使知識得到深化、活化,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向更高層次發(fā)展。無數(shù)事實證明,任何學生學業(yè)的成功,都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在教學中,自覺地、積極地、不失時機地激發(fā)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在物理教學中運用好“趣味性”這個因素,定能更好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
六、走出課堂,物理與生活結合
物理的學習不一定要拘泥于課堂中,不少學校配備了物理實驗教室,教師將學生帶到物理實驗教室中進行課堂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新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往往比較興奮,大腦的思維能力比較活躍,教師通過物理實驗室中的教學,讓學生邊實驗邊講解,可以增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記憶。
另外,教師要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物理知識,比如觀察鐘表的運動原理等。學生在生活中進行物理知識的尋找可以很好地鍛煉其觀察能力和物理分析的能力,從而培養(yǎng)他們物理學習的興趣。
七、發(fā)揮教師的人格魅力與教學魅力
教師是學生接觸物理最重要的橋梁,在物理教學中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都關系著學生的學習效果。首先,教師可以使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語言是人類溝通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工具,根據(jù)場合的變化使用最適宜的語言往往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機器人的語言是沒有聲調(diào)起伏的,很難引起人的共鳴,而人類可以將情感傾注到語言中,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教師的語言感染力是其教學技能的重要體現(xiàn),幽默風趣的語言,可以樹立可親的長者形象,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隨之而來的課堂教學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輕松自在的環(huán)境中可以更容易地接受枯燥的理論知識,加深形象記憶,改變對物理的舊印象,產(chǎn)生興趣,獲得深入學習的動力。其次,變革教學方式,提升課堂趣味性。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就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解知識點,學生做海量的試題,絲毫沒有趣味性可言,學生沒有學習的動力,僅僅是疲勞的重復。教師應該根據(jù)新課程標準,賦予教學方式以趣味性,最簡單的途經(jīng)就是增加物理實驗。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實驗是物理教學的有力手段。實驗相對于純理論的知識點而言,其趣味性與創(chuàng)新性更能獲得學生的好感,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實驗達到傳道、授業(yè)、解惑的目的。如講解摩擦起電這一物理現(xiàn)象時可以引進實驗,僅僅需要一把塑料直尺和一些小紙屑,就可以把抽象的物理現(xiàn)象直觀地還原到學生的眼前,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學到了物理知識,一舉兩得。
總而言之,新課改中要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diào)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zhì)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劍峰.初中物理趣味教學小妙招[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4(07).
[2] 陸紅軍.基于初中物理趣味教學策略的分析[J].文理導航(中旬).2013(11).
[3] 邢鳳霞.關于新課改下初中物理趣味教學的幾點建議[J].學周刊.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