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好太王碑及其“始祖?zhèn)髡f”模式的意義
——以高句麗早期王系為中心

2016-12-27 11:06:07姜維公
東北史地(學問) 2016年1期
關(guān)鍵詞:魏書始祖高句麗

姜維公

好太王碑及其“始祖?zhèn)髡f”模式的意義
——以高句麗早期王系為中心

姜維公

在《魏書·高句麗傳》和好太王碑文里都有高句麗自己承認的譜系,盡管仍顯得簡略,且其間不無捏合、粉飾,但不失為研究高句麗王系的最佳史料。而能揭示高句麗自己承認的譜系也存在炮制跡象的,莫過于好太王碑和冉牟墓志中都出現(xiàn)的高句麗始祖?zhèn)髡f,這種高句麗人自己認同的傳說以固定模式的形式重復出現(xiàn),且與《魏書·高句麗傳》里的高句麗始祖?zhèn)髡f相契合,充分說明高句麗王室曾利用夫余建國傳說來整合過高句麗王室譜系,因此,好太王碑及其“始祖?zhèn)髡f”模式對研究高句麗早期王系具有重要意義。

高句麗 好太王碑 世系 始祖?zhèn)髡f

在高句麗歷史研究中,王系研究歷來是研究中的重點與難點,學者們聚訟紛紜,但始終沒有形成令眾人愜服的“通識”。中國正史只記載了高句麗與中原王朝有聯(lián)系的諸王事跡,諸王在位時間、承接時間多呈空白;《三國史記》成書甚晚,并參考了中國正史,并假稱依據(jù)中史,憑空炮制了高句麗二十八代王的譜系。盡管這個譜系具有時間明確、承接清晰等優(yōu)點,但《三國史記》史料的可靠性受到學者們的普遍質(zhì)疑,尤其是高句麗早期王系的內(nèi)容,基本上可以認定是偽造的?,F(xiàn)代學者出于自身因素或政治因素,敘事多用《三國史記》所載之高句麗王系,或以《三國史記》所載高句麗王系彌補中史高句麗王系之缺陷,渾不知二者根本沒有可比性。由于缺少參照物,高句麗王系研究一直處于停滯階段。但我們注意到,在《魏書》和《好太王碑》、《冉牟墓志》里均有高句麗王室“欽定”的譜系,雖然也有憑空創(chuàng)造、人為捏合的內(nèi)容,但這畢竟是高句麗人自己承認的譜系,以此來考察中國史、朝鮮史里的高句麗王室譜系,庶可得出較為翔實的結(jié)論。

一、高句麗王系史源考

(一)中國史所載高句麗王系

中國史所載早期高句麗王系多因使者往來、戰(zhàn)爭兩渠道得來,中國史館系統(tǒng)收集的史料也只對其朝貢時間、朝貢目的、侵略邊疆及中央征討感興趣,因而對正史《東夷傳》所載高句麗王系而言,自始至終就存在著王位承接時間不明、諸王在位時間具體年月不詳?shù)摹叭毕荨薄F潛?jù)中國史編成自騶至乙弗利的事跡表(表一),以便討論中史所載高句麗王系特征。

中國史所載乙弗利以上高句麗諸王,只有片段歷史可供探討,更多的則是大片空白。在王系方面主要有:

(1)騶到宮這一段王系存在空白。①中原史館系統(tǒng)沒有從高句麗朝貢使及邊報里獲得這方面的信息。

(2)宮的身世成謎。這一段可能是《三國志》所謂“桂婁部”取代“涓奴部”的時期。②

表一 中國正史中騶至乙弗利事跡表

(3)宮至位宮這一段的高句麗王系,不但《三國志》與《后漢書》相互矛盾,而且《后漢書》還自相矛盾?!度龂尽酚涊d這一段王系是“宮→伯固→伊夷模→位宮”的曾祖孫關(guān)系,這一說法得到高句麗人的承認,③也得到《三國史記》的變相承認。④《后漢書》關(guān)于這段高句麗王系的紀事與《三國史記》截然有別,在宮與伯固之間加上了一個“遂成”,而同書《高句麗傳》與《橋玄傳》的紀事又自相矛盾,給我們整理這一段高句麗王系提供了兩種設(shè)想,一種是“宮→遂成→伯固→伊夷?!粚m”的傳承次序;一種是“宮→遂成→伯固→佚名→位伯固→伊夷?!粚m”次序。這兩種設(shè)想均有其合理性,而又缺少佐證資料。⑤

(4)位宮至乙弗利這一段高句麗王系由于《晉書》沒有為高句麗立傳而導致王名失傳,但中史有記載可以確定位宮與乙弗利的關(guān)系是“高祖玄孫”關(guān)系,⑥仔細考察后,卻發(fā)現(xiàn)揭示這種關(guān)系的是《魏書·高句麗傳》,而這是高句麗人自訂譜系的一部分,中史關(guān)于二者的關(guān)系仍付闕如。

(二)《三國史記》里高句麗王系

《三國史記》是海東第一部紀傳體的正史,而諸王本紀則相當于諸王的編年大事記,本紀這種體裁要求各王在位史事必須系于具體年月。在這種情況下,《三國史記》的編者必須把海東三國每王的嗣位、去世及在位大事都落實到具體的年月。高句麗、百濟之滅亡,距《三國史記》成書接近五百年,新羅雖然后亡,但從《三國史記·新羅本紀》來看,⑦也沒有多少前期的史料流傳下來,對金富軾等《三國史記》的修撰者而言,將海東三國的王系一一落實到具體年月需要天才的“創(chuàng)造”與“想象”。在隋唐時期的高句麗史事仍以抄襲中史為主的情況下,高句麗早期王系上的創(chuàng)造空間實屬有限,從史源學角度考察,金富軾的寫作班子是在側(cè)重“海東古記”,依賴中史紀事為指導思想來完成這種“創(chuàng)造”的。

首先,從其高句麗諸王名號來看,有如下幾種特點:(1)多數(shù)是以葬地為名。⑧《三國史記》所載高句麗二十八王中,閔中王、慕本王、故國川王、山上王、東川王、中川王、西川王、烽上王、美川王、故國原王、小獸林王、故國壤王共12王均如是,可見是來自所謂“陵墓傳說”,與同書新羅諸王葬地多以寺院為參照物同理。新羅疆域在西北最遠只達到清川江一帶,王氏高麗時期也大致如此,這些陵墓傳說的產(chǎn)生地只能是平壤一帶。(2)最初的東明圣王、太武神王、琉璃明王則帶有謚號特征;草創(chuàng)時期,諸事簡易,斷難有謚號一類。因此可以判斷,這種王名、王號以“平空創(chuàng)造”的成份居多,“圣”、“神”、“明”這類字眼也突出了這種“創(chuàng)造”特征。(3)太祖王、次大王、新大王則似來自同一個人物傳說,從《三國史記》的原注可以看出是以太祖王宮為中心的人物傳說。⑨(4)長壽王,以壽算為王號,顯然蓋棺論定的結(jié)論,既非謚號,也非生前王號。(5)余下的廣開土等王,據(jù)《三國史記》言,均是生前王號。其中,廣開土王的王號得到好太王碑的證實,⑩建武王則是因王名“建武”,而非生前名號,其余從平原、陽原諸王等字面上看,仍有地名傳說的嫌疑。

其次,從具體年月的確定來看,早期頗荒謬,后期雖有差誤,但大致不錯。考察《三國史記》所落實的歲月,實際上是一組組落實的。如第一組東明圣、琉璃明、太武神、閔中、慕本這五王的人數(shù)、世系是按《魏書·高句麗傳》記載的朱蒙、閭達、如栗、莫來系列來創(chuàng)造的,而時間則由東明王的時間來推定;東明王的時間,實際上依據(jù)是《漢書·王莽傳》,但在解釋上,金富軾則稱為依據(jù)杜佑《通典》,杜佑《通典》并無此具體建國稱王之年月。?余以此類推,太祖王、次大王、新大王為第二組,故國川王、山上王、東川王、西川王、烽上王為第三組。第二組是以所謂“海東古記”為依據(jù)的,但其錯誤則直接導致了第三組諸王事跡與中史記載的種種錯節(jié)?!胺樯贤酢敝蠹礊槊来ㄍ跻腋ァT凇度龂酚洝分?,乙弗與宮的情況類似,與前王的關(guān)系均不密切,顯示出高句麗王位的傳承上出現(xiàn)了血統(tǒng)上的問題。?

總之,無論是中國史,還是《三國史記》都各受史料來源限制,中史受限于獲得史料的渠道,而《三國史記》則除受到史料貧乏的主要限制外,還受限于海東古記的荒謬與中史紀事的束縛。

二、《魏書》與高句麗金石文字里的譜系

《魏書·高句麗傳》中,載有高句麗人“自言”的傳說與王系,茲錄如下,由此可窺見高句麗人的“自訂王系”:

高句麗者,出于夫余,自言先祖朱蒙。朱蒙母河伯女,為夫余王閉于室中,為日所照,引身避之,日影又逐,既而有孕,生一卵,大如五升。夫余王棄之與犬,犬不食;棄之與豕,豕又不食;棄之于路,牛馬避之;后棄之野,眾鳥以毛茹之。夫余王割剖之,不能破,遂還其母。其母以物裹之,置于暖處,有一男破殼而出。及其長也,字之曰朱蒙,其俗言“朱蒙”者,善射也。夫余人以朱蒙非人所生,將有異志,請除之,王不聽,命之養(yǎng)馬。朱蒙每私試,知有善惡,駿者減食令瘦,駑者善養(yǎng)令肥。夫余王以肥者自乘,以瘦者給朱蒙。后狩于田,以朱蒙善射,限之一矢。朱蒙雖矢少,殪獸甚多。夫余之臣又謀殺之,朱蒙母陰知,告朱蒙曰:“國將害汝,以汝才略,宜遠適四方。”朱蒙乃與烏引、烏違等二人棄夫余,東南走。中道遇一大水,欲濟無梁,夫余人追之甚急。朱蒙告水曰:“我是日子,河伯外孫,今日逃走,追兵垂及,如何得濟?”于是魚鱉并浮,為之成橋,朱蒙得渡,魚鱉乃解,追騎不得渡。朱蒙遂至普述水,遇見三人,其一人著麻衣,一人著納衣,一人著水藻衣,與朱蒙至紇升骨城,遂居焉,號曰高句麗,因以為氏焉。

初,朱蒙在夫余時,妻懷孕,朱蒙逃后生一子,字始閭諧。及長,知朱蒙為國主,即與母亡而歸之,名之曰閭達,委之國事。朱蒙死,閭達代立。閭達死,子如栗代立。如栗死,子莫來代立,乃征夫余,夫余大敗,遂統(tǒng)屬焉。莫來子孫相傳,至裔孫宮,生而開目能視,國人惡之。及長兇虐,國以殘破。宮曾孫位宮亦生而視,人以其似曾祖宮,故名為位宮,高句麗呼相似為“位”。位宮亦有勇力,便弓馬。魏正始中,入寇遼西安平,為幽州刺史毌丘儉所破。其玄孫乙弗利,利子釗,烈帝時與慕容氏相攻擊。建國四年,慕容元真率眾伐之,入自南陜,戰(zhàn)于木底,大破釗軍,乘勝長驅(qū),遂入丸都,釗單馬奔竄。元真掘釗父墓,載其尸,并掠其母妻、珍寶、男女五萬余口,焚其宮室,毀丸都城而還。自后釗遣使來朝,阻隔寇仇,不能自達。釗后為百濟所殺。世祖時,釗曾孫璉始遣使者安東奉表貢方物,并請國諱。?

高句麗人自訂的先世譜系,在高句麗金石文字里也有記載,惜受限于體例與碑志篇幅,率多簡約。在好太王碑里,有一個簡略的王系介紹,可與《魏書·高句麗傳》參證,茲錄于下:

王于忽本東岡,履龍首升天。顧命世子儒留王,以道興治。大朱留王,紹承基業(yè)。逐至十七世孫,國岡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二九登祚,號為永樂太王。

《魏書·高句麗傳》所載高句麗自言的譜系顯然受到史官的概括與刪節(jié),《好太王碑》則因碑石體例限制只能約略言之。但這兩種簡約的紀事,我們可以推斷出高句麗自訂譜系至少有五種特征:

(1)將始祖神圣化,彌補了始祖?zhèn)髡f的一些漏洞。正因此舉,雖然顯得高句麗始祖?zhèn)髡f內(nèi)容豐滿,但也可以據(jù)斷此種傳說屬于解釋性傳說,尤其是“河伯外孫”一節(jié)尤屬畫蛇添足。

(2)整個譜系一姓傳承,沒有斷層,也沒有《三國志》所載“桂婁部”取代“涓奴部”之事。

(3)《好太王碑文》明確說明從朱蒙到好太王共17世,確定的王系均為父傳子、子傳孫,排除了兩部相代,兄弟相承的情況。

(4)由宮至位宮這一段可證實是繼承《三國志》的記載而來,而與《后漢書》的兩種可能性均不吻合。這是因為受著作成書時間限制,高句麗炮制王室譜系時能夠看到《三國志》卻無法取資于《后漢書》。?

(5)《魏書·高句麗傳》沒有高句麗王號的內(nèi)容,而《好太王碑》則有王號的記載,兩相對比,我們可知《魏書·高句麗傳》里的“朱蒙”、“閭達”、“如栗”分別對應(yīng)《好太王碑》里的“鄒牟王”、“孺留王”和“大朱留王”。

本文重點討論的高句麗的王系,因此,要利用以上兩部高句麗自訂譜系的遺存文字來確定高句麗的17代王的次序情況,其他枝節(jié)問題只能放棄。就已知部分我們可以先確定下面四段王系

(1)自朱蒙至莫來四王。這四王據(jù)《魏書·高句麗傳》記載分別為朱蒙、閭達、如栗、莫來。

(2)宮至位宮等四王。如前文所言,高句麗人炮制這段譜系時受《三國志》影響,將宮與位宮的關(guān)系界定為“曾祖孫”關(guān)系,故可根據(jù)《三國志·高句麗傳》確定此四王分別為宮、伯固、伊夷模、位宮。

(3)自位宮至乙弗利五王。這五王我們根據(jù)《魏書·高句麗傳》只知首尾的位宮與乙弗利,至于中間三王之名則不得知。

(4)乙弗利至高璉五王。?據(jù)《魏書·高句麗傳》可知,這五王的關(guān)系是乙弗利有子釗,釗曾孫為璉。有三王失名。失名的一王我們由《好太王碑》可知為“好太王談德”。

由于《三國史記》之造作,導致其對于我們研究高句麗自訂譜系有害而無益,在這里只能無視《三國史記》的相關(guān)紀事而探討高句麗自朱蒙至談德這十七世是如何組成的。

就上面的分析而言,我們知道在高句麗自訂譜系里,從朱蒙到高璉間有18王,朱蒙至釗之間為14王。其間存在兩處盲點。一是莫來至宮,《魏書·高句麗傳》只說宮是“莫來裔孫”,其間世次無法確定。二是釗與高璉為曾祖孫關(guān)系,好太王為二者之間的三王之一?!逗锰醣匪鶖⒌摹笆呤馈笔亲灾烀芍梁锰跽劦碌?,由于上面的譜系確定了從朱蒙到釗已經(jīng)有了14王,所以,只要能確定莫來與宮之間有無缺位,缺位多少,即可明確判定談德在高句麗人自訂譜系里的位置。在高句麗人自言的譜系里,只說“宮是莫來的裔孫”,這就否定了莫來直接傳位給宮的可能性;而已知自朱蒙至釗的高句麗早期諸王已經(jīng)有了14位,那么,會出現(xiàn)兩種可能性,一種是莫來與宮之間只有一個闕位,則談德是“釗”之孫;一種是莫來與宮之間有兩個闕位,則談德是“釗”之子。

由此,我們可以判斷出,高句麗人的自訂譜系里,高句麗早期諸王的次序可能是如下兩種:

第一種:

(1)朱蒙→(2)閭達→(3)如栗→(4)莫來→(5)佚名→(6)宮→(7)伯固→(8)伊夷?!?)位宮→(10)佚名→(11)佚名→(12)佚名→(13)佚名→(14)乙弗利→(15)釗→(16)佚名→(17)談德

第二種:

(1)朱蒙→(2)閭達→(3)如栗→(4)莫來→(5)佚名→(6)佚名→(7)宮→(8)伯固→(9)伊夷?!?0)位宮→(11)佚名→(12)佚名→(13)佚名→(14)佚名→(15)乙弗利→(16)釗→(17)談德

如果我們著眼于《魏書·高句麗傳》里莫來與宮的“裔孫”關(guān)系,則第二種可能性最大。如將高句麗自訂譜系與《三國史記》所載這一段王系比較,尤為有趣。《三國史記》記載這一段王系(文中忽略諸王相互之間的血緣關(guān)系,只取王位傳承次序)如下:

(1)東明圣王朱蒙→(2)琉璃明王類利→(3)太武神王無恤→(4)閔中王解色朱→(5)慕本王解憂→(6)太祖王宮→(7)次大王遂成→(8)新大王伯固→(9)故國川王男武(或云伊夷模)→(10)山上王延優(yōu)(一名位宮)→(11)東川王優(yōu)位居→(12)中川王然弗→(13)西川王藥盧(一名若友)→(14)烽上王相夫(一名歃矢婁)→(15)美川王乙弗(一云憂弗)→(16)故國原王斯由(或云釗)→(17)小獸林王丘夫→(18)故國壤王伊連→(19)廣開土談德

我們看到,這個王系在美川王前可以說與高句麗人自訂譜系高度疊合,偶有不合,均可解釋。由此可見,《三國史記》里所載高句麗早期王系仍然以《魏書·高句麗傳》所載高句麗自訂譜系為主,不過將高句麗人自訂譜系里的“閭達”與“如栗”并為一人,又采所謂“海東古記”及《后漢書》“遂成”事,導致第八位前王事跡與《魏書·高句麗傳》不合,但自第八位至第15位,則與《魏書·高句麗傳》無異,不過將《魏書·高句麗傳》佚名四王的部分補足,創(chuàng)王名,造史事而已。?

三、高句麗金石文字里的“始祖?zhèn)髡f模式”

上面討論了高句麗的自訂譜系,但仍有一些疑問有待解決。比如說,高句麗人自訂的譜系是否完全符合歷史事實,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從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而言,沒有這樣風平浪靜的17世一姓傳承;在草創(chuàng)時代的激烈斗爭中,在缺少文字載體的情況下,十余世后炮制的先世世系鮮少沒錯誤者,漢族名家大族的家譜錯得離奇的也比比皆是。從上面的分析中也可知,高句麗人炮制譜系時曾參考過《三國志》里“宮”與“位宮”的關(guān)系,顯然,如果炮制譜系時他們能見到《后漢書》里所載的“宮”至“位宮”這一段諸王事跡,那么,他們的譜系就得改寫了。?

現(xiàn)在,我們重點要探討的是高句麗諸王中誰炮制了這份譜系?僅由該譜系參考了《三國志》雖可大致確定撰作者的范圍,?但畢竟還無法確定到個人。但與《魏書·高句麗傳》所載高句麗始祖?zhèn)髡f相呼應(yīng)的,則有兩份高句麗碑志。?

前引《魏書·高句麗傳》的始祖?zhèn)髡f是從夫余傳說演變而成,內(nèi)容則更加豐滿,可分為“日光受孕”、“母為河伯女”、“卵生”、“棄嬰不死”、“養(yǎng)馬”、“善射”、“南奔建國”、“魚鱉搭橋得濟”、“遇賢”、“乘果下馬”等十個小傳說。其中,只有“養(yǎng)馬”、“遇賢”、“乘果下馬”、“母為河伯女”等四個內(nèi)容是夫余始祖?zhèn)髡f沒有的。新增的內(nèi)容均屬于解釋性傳說,如河伯女傳說,就是為解釋夫余始祖?zhèn)髡f中東明能夠駕馭水族搭橋的的能力;“遇賢”則嘗試為高句麗的五部制做解釋。?

《好太王碑》里也有這樣的傳說:

惟昔始祖鄒牟王之創(chuàng)基也。出自北夫馀,天帝之子。母河伯女郎。剖卵降世,生而有圣德??诳诳诳诳凇C{巡幸南下。路由夫馀奄利大水,王臨津言曰:“我是皇天之子,母河伯女郎,鄒牟王。為我連葭浮龜?!睉?yīng)聲即為連葭浮龜。然后造渡。于沸流谷忽本西,城山上而建都焉。不樂世位,因遣黃龍來下迎王。王于忽本東岡,履龍首升天。顧命世子儒留王,以道興治。大朱留王,紹承基業(yè)。逐至十七世孫,國岡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二九登祚,號為永樂太王。?

從《好太王碑文》來看,碑文內(nèi)容雖然簡單,但包括了高句麗始祖?zhèn)髡f中的“日光受孕”、“母為河伯女”、“卵生”、“善射”(蘊涵在“生而有圣德”一句中)、“南奔建國”、“魚鱉搭橋得濟”等六個內(nèi)容,另外,鄒牟(朱蒙)乘龍升天的內(nèi)容則屬初見,為他書所不載。

在稍晚《冉牟墓志》里強調(diào)了朱蒙為河伯外孫,日月之子的身份,這種內(nèi)容重復出現(xiàn),從而篤實了一個強調(diào)父母身份的始祖?zhèn)髡f模式:

河泊之孫、日月之子鄒牟圣王元出北夫余,天下四方知此國郡最圣信……奴客祖先于□□□夫余隨圣王來,奴客因□是之故……慕容鮮卑□濊使人□知河泊之孫、日月之子所生之地來自北夫余……河泊日月之孫……河泊之孫,日月之子圣王。?

從內(nèi)容來看,三個傳說的源頭是一致的,都是出自高句麗人的“自言”,且為高句麗人廣泛承認,直至高句麗滅亡也仍然延用。?《好太王碑》的時間系定在晉安帝義熙十年(414),《冉牟墓志》的具體時間不詳,據(jù)墓志推斷,大約在好太王后期或長壽王初期。如果結(jié)合高句麗諸王的事跡來考察,位宮之后至好太王之間,只有乙弗利、釗、好太王三個名王,乙弗利還處于與慕容廆爭奪遼東、樂浪的開疆時期,釗時期未據(jù)遼東,雖據(jù)有樂浪大部分地區(qū)卻處于與百濟的拉鋸戰(zhàn)中而兵敗被殺,也沒有余裕制訂譜系。唯獨好太王時期國勢之強遠邁前代,遼東、樂浪均入版圖;為守陵煙戶立碑卻有大段內(nèi)容強調(diào)始祖王傳說;好太王碑明確朱蒙至好太王為十七世,都彰示了好太王是高句麗王室譜系的制訂者。

四、《好太王碑》“始祖?zhèn)髡f模式”的意義

高句麗始祖?zhèn)髡f自廣開土王時開始創(chuàng)造,至高句麗璉傳入內(nèi)地,收入《魏書》;且在高句麗金石文字中反復出現(xiàn),形成了“始祖?zhèn)髡f模式”。這種“始祖?zhèn)髡f”模式具有歷史、現(xiàn)實兩方面的存在意義。

(一)歷史意義方面:

1.好太王需要此傳說以確立王室所厘定之譜系,《冉牟墓志》需要此傳說強化其“從龍建國”的顯赫家世。可見,這種傳說的出現(xiàn)是高句麗現(xiàn)實政治的需要,我們可以借此研究高句麗歷史。

2.高句麗始祖?zhèn)髡f成為模式后,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比如說,北魏世宗之母高氏即出于高句麗,她將高句麗的始祖?zhèn)髡f演化成個人生產(chǎn)世宗的傳說。在《魏書》里,高氏產(chǎn)子傳說有三段紀事,兩個版本,茲錄于下:

《魏書·世宗紀》記載:

世宗宣武皇帝,諱恪,高祖孝文皇帝第二子。母曰高夫人,初夢為日所逐,避于床下,日化為龍,繞己數(shù)匝,寤而驚悸,既而有娠。太和七年閏四月,生帝于平城宮。二十一年正月甲午,立為皇太子。?

《魏書·高后傳》記載:

父揚,母蓋,凡四男三女,皆生于東裔。高祖初,乃舉室西歸,達龍城鎮(zhèn)。鎮(zhèn)表后德色婉艷,任充宮掖。及至,文明太后親幸北部曹,見后姿貌,奇之,遂入掖庭,時年十三。初,后幼曾夢在堂內(nèi)立,而日光自窗中照之,灼灼而熱,后東西避之,光猶斜照不已。如是數(shù)夕,后自怪之,以白其父揚。揚以問遼東人閔宗。宗曰:“此奇征也,貴不可言?!睋P曰:“何以知之?”宗曰:“夫日者,君人之德,帝王之象也。光照女身,必有恩命及之。女避猶照者,主上來求,女不獲己也。昔有夢月入懷,猶生天子,況日照之征。此女必將被帝命,誕育人君之象也。”遂生世宗。?

《魏書·王顯傳》記載:

初,文昭皇太后之懷世宗也,夢為日所逐,化而為龍而繞后,后寤而驚悸,遂成心疾。文明太后敕召徐謇及顯等為后診脈。謇云是微風入藏,宜進湯加針。顯云:“案三部脈非有心疾,將是懷孕生男之象?!惫顼@言。?

顯然,高氏雖然將本國的始祖?zhèn)髡f演變成個人的生產(chǎn)神話,但最初沒有注意到這種傳說里“無父”內(nèi)容的危險性,這會導致世宗成為無父之人,喪失繼承大統(tǒng)的權(quán)力。?所以,在《高氏傳》將這傳說又轉(zhuǎn)化成個人幼年夢境,避免了置世宗于“無父”的尷尬地位。

這個始祖?zhèn)髡f不但對本族人有深遠影響,?也對后世周邊諸族產(chǎn)生了影響,如《日本古事記》里的“天日茅”、《遼史》里的遼太祖誕生傳說、《元史》里“金色神人”均有“日光受孕”傳說的內(nèi)容。

(二)現(xiàn)實意義方面:

1.高句麗始祖?zhèn)髡f模式在現(xiàn)實政治中的政治意義:我們注意到濊貊有共用“開國傳說”的模式,導致夫余、高句麗、百濟的建國傳說基本相同,如果再考慮《三國史記》里類利南奔成國主與“沸流兄弟”南奔謀建新國的情況,則共有五種此類傳說。因此,我們不能簡單視高句麗始祖?zhèn)髡f抄襲了夫余始祖?zhèn)髡f,而應(yīng)將此傳說的因襲視為東北地區(qū)霸主地區(qū)的更替。因夫余是東北地區(qū)的最初霸主,周邊諸小部族均與夫余作血統(tǒng)或部屬上的聯(lián)系,因而產(chǎn)生北夫余、南夫余、東夫余、卒本夫余這樣的政權(quán)名號。高句麗抄襲夫余始祖?zhèn)髡f,最好的解釋是其對夫余霸主地位的取代與繼承。

2.高句麗始祖?zhèn)髡f模式對我們研究高句麗早期王系的參考價值:我們了解高句麗始祖?zhèn)髡f抄襲、擴充夫余始祖?zhèn)髡f的情況,又得知其曾在炮制王室譜系時參考了《三國志·高句麗傳》的內(nèi)容,則可知高句麗人自訂譜系也有不“靠譜”的一面,不可盲從;但從另一角度來看,高句麗人炮制王室譜系的時間較早,其譜系的“近世”部分應(yīng)該是正確的,自位宮至高璉的十王雖然無法完全排除捏造的成分,但大致是“靠譜”的,是勝于中史與《三國史記》的地方,不但后出的中國史料采納了這些觀點,也是《三國史記》確定高句麗早期王系的主要論據(jù)支撐,應(yīng)該讓學者們廣泛認識到此點,以避免多走彎路。

[注 釋]

①《魏書·高句麗傳》謂朱蒙后有閭達、如栗、莫來,莫來之裔孫為宮,但這是高句麗人整合的譜系,而非中史渠道所獲得之史跡。

②《三國史記》謂朱蒙建國為桂婁、涓奴二部更替之時,不合史事?!度龂酚洝酚忠浴皩m”為“太祖王”、“國祖王”,亦顯受中史影響。

③ 在《魏書·高句麗傳》里所載高句麗人自承的譜系時,也認為宮至位宮是“曾祖孫”關(guān)系。至于高句麗只承認《三國志》紀事的原因,本文另有說明。

④《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山上王元年”條引《魏書》云:“朱蒙裔孫宮,生而開目能視,是為大祖,今王是大祖曾孫,亦生而視人,似曾祖宮,高句麗呼相似為位,故名位宮云。”此處的《魏書》系指《三國志·魏書》而非魏收《魏書》,但所引文字多《三國志》所未載,其偽托手法一如確定此書妄指朱蒙建國紀事載于《通典》;也正因受限于宮與位宮是“曾祖孫”關(guān)系,所以《三國史記》對此間高句麗諸王的關(guān)系安排頗為費心,破綻百出。

⑤ 參見拙文《黎明讀碑錄——高句麗碑志五則》(《東北亞論叢》2014年總第7輯)之“蔡邕黃鉞銘”則。

⑥《魏書·高句麗傳》:“位宮亦有勇力,便弓馬。魏正始中,入寇遼西安平,為幽州刺史毋丘儉所破。其玄孫乙弗利?!薄侗笔贰じ呔潲悅鳌防^承這一說法:“晉永嘉之亂,鮮卑慕容廆據(jù)昌黎大棘城,元帝授平州刺史。位宮玄孫乙弗利頻寇遼東,廆不能制?!?/p>

⑦ 此種跡象頗多,茲舉一例以證之,即新羅諸王葬地多以寺院為參照物,顯然出自寺乘廟志,而這種紀錄一直延續(xù)很晚,都說明新羅本紀在沒有官方史料的情況下采納了寺乘廟志一類的野史來湊數(shù)。

⑧ 或以此為謚號,謬也。

⑨ 注文里交代了太祖王宮嗣位的時間、嗣位的年齡、在位的時間與去世的時間,而對次大王、新大王則只在正文里交代了二人的嗣位時間。

⑩ 約略言之,《好太王碑》所載為“國岡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又號“永樂太王”。

? 參見拙文《高句麗建國時間考》,《東北邊疆歷史與文化研究》,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

?《三國史記》言太祖王宮云:“琉璃明王子古鄒加再思之子也”,言美川王乙弗則云“西川王之孫古鄒加咄固之子?!?/p>

?《魏書》卷100《高句麗傳》。

?《通典》卷198《邊防二·高句麗》言:“其國書籍有《五經(jīng)》、三史、《三國志》、《晉陽秋》、《玉篇》、《字統(tǒng)》、《字林》?!比淮瞬粸楦呔潲惡笃谇闆r,只能說明高句麗有重視中原文化的傳說,無法說明其書傳入高句麗的具體情況。

?《魏書·百濟傳》所載百濟王給北魏的奏表里有這樣的文字:“臣與高句麗源出夫余,先世之時,篤崇舊款。其祖釗輕廢鄰好,親率士眾,陵踐臣境。臣祖須整旅電邁,應(yīng)機馳擊,矢石暫交,梟斬釗首。自爾已來,莫敢南顧。自馮氏數(shù)終,余燼奔竄,丑類漸盛,遂見陵逼,構(gòu)怨連禍,三十余載,財殫力竭,轉(zhuǎn)自孱踧?!痹诒砝铮瑢⑨撜f明成是高璉之祖。但這個“祖”可能是泛稱,高句麗人炮制王室譜系的時間就在釗與高璉這一段王位傳承之間,時間既然很近,高句麗人自然知道這段近事,因此百濟王奏表里的“祖”似為文字修飾更妥,并不能構(gòu)成否定釗與高璉“曾祖孫”關(guān)系的鐵證。

? 至于將談德置于第19位,則別有緣由,限于篇幅,未能展開討論。然亦可見楊通方、樸真奭諸人為調(diào)和《好太王碑》與《三國史記》矛盾而謂有某王無某王觀點之可笑。

?《三國史記》就因此改寫了。

? 即《三國志》成書時間至李敖出使高句麗這一段時間內(nèi)。

? 此處不打算考慮討論高句麗“麻線碑”的內(nèi)容,盡管其為本文觀點增添了新的佐證。

? 可參看拙文《〈高麗記〉中高句麗始祖?zhèn)髡f研究》(《東北史地》2012年第4期)及姜維東:《高句麗日光受孕傳說》(《東北亞研究論叢》2008年第2輯)、《高句麗卵生傳說研究》(《東北史地》2009年第3期)、《高句麗始祖?zhèn)髡f中河伯女內(nèi)容探源》(《東北史地》2010年第4期)等。

? 此碑著錄者頗多,如《海東金石苑補遺》、《集安文物志》;《吉林碑刻錄》等,不勝枚舉。茲據(jù)《好太王碑考》、《好太王碑新考》擇善著錄。

? 參用諸家之本,耿鐵華填補較多,既未得新資料,則辨識多出個人經(jīng)驗,不從。

? 參見姜維東《唐東征將士事跡考》,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

?《魏書》卷8《世宗宣武皇帝紀》。

?《魏書》卷13《孝文昭皇后傳》。

?《魏書》卷91《術(shù)藝·王顯傳》。

? 當然,這種傳說的流布可能在世宗嗣位之后,但流傳出去后的危險性是一樣的。

? 受此影響的高句麗人非高后一人,其他高句麗如高琳、高慈等均家世傳說均有這方面的內(nèi)容。

責任編輯:祝立業(yè)

K235

A

1009-5241(2016)01-0038-08

姜維公 長春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吉林 長春 130000

猜你喜歡
魏書始祖高句麗
分道揚鑣
『萬工始祖』魯班
學生天地(2020年23期)2020-06-01 02:13:32
華夏始祖
《高句麗語研究》評介
高句麗族群共同體的早期演進
高句麗土地所有制演變淺探
高句麗樂芻議
后稷教稼
《始祖》心魂在 光焰萬丈長
天工(2015年3期)2015-12-21 12:23:40
《魏書·廣平王元懷傳》補疑
古代文明(2013年4期)2013-07-18 12:08:45
柘城县| 潍坊市| 霍山县| 吉首市| 铁力市| 抚松县| 香港 | 滨海县| 宜章县| 甘肃省| 白山市| 东阿县| 彭山县| 武乡县| 寻乌县| 安远县| 新蔡县| 铜梁县| 华池县| 封丘县| 南漳县| 邵阳县| 庆云县| 宣城市| 海林市| 彩票| 贵阳市| 莱西市| 大丰市| 车致| 华安县| 乌兰县| 谷城县| 江川县| 迁西县| 漳平市| 从江县| 昭苏县| 安国市| 忻州市| 南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