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靈華
摘要 為了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嘗試。案例教學法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通過案例展示引導學生就案例進行分析、討論、表達等活動,讓學生積極思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所選案例應盡可能體現時代性、新穎性、典型性、啟發(fā)性等特點。案例教學法運用步驟為:展示案例、分析討論和總結評價。運用案例教學法應注意三個問題:案例應用與系統(tǒng)講授相結合;正面案例與反面案例相結合;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相結合。
關鍵詞 案例教學法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7.030
大中專院校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是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重要課程,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教育的任務,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較強的理論性、突出的綜合性和鮮明的實踐性等特點。為了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效果,加強理論聯系實際,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抬頭率,避免單純的理論說教帶來的枯燥與乏味,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嘗試。
1案例教學法的含義
案例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的與要求、教學重點與難點,通過對具有時代性、新穎性、典型性、啟發(fā)性等特點的案例進行展示,引導學生就案例進行分析、討論、表達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特別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2所選案例的特點
在圍繞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教學目的與要求、教學重點與難點的前提下,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遷移能力,所選案例應盡可能的體現時代性、新穎性、典型性、啟發(fā)性。
第一,時代性。案例要選擇時代感強的案例,要關注當下發(fā)生的熱點問題,越是久遠的事件越難引起共鳴,只有時代感強的案例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發(fā)揮案例教學的作用。如講如何對待就業(yè)環(huán)境,選取案例:解讀富士康接連發(fā)生的員工跳樓自殺事件。講對平等就業(yè)權的理解,選取案例:公務員招聘中的身高歧視。講時代賦予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選取案例:中國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閱兵。
第二,新穎性。案例除了一些特別經典的以外,要選擇新穎性強的案例,多選擇本行業(yè)前沿的內容,或者具有趣味性的內容,這有利于保持學生求知的新鮮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思考。如講對愛情與人生的認識,選取案例:蘇霍姆林斯基給他女兒的兩封信。講公民為權利而斗爭對法律運行的意義,選取案例:“史上最牛釘子戶”。講樹立正確的戀愛婚姻觀,選取案例:習大大的領帶是彭媽媽裙子的顏色。
第三,典型性。要選眾多同類案例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它情節(jié)完整,內容具體,概括和輻射很多理論知識。只有典型的案例,才具有感染力,才能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才能使學生通過“解剖麻雀”掌握具有普遍意義的理論和方法,才能舉一反三。如講如何理解愛國主義,選取案例:18歲王淵對“美國總統(tǒng)獎”說“不”。講對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認識,選取案例:誰影響嘉禾政府拆遷,嘉禾政府影響他一輩子。講以崇高的理想信念引導人生實踐,選取案例:中國諾貝爾醫(y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的獲獎感言。
第四,啟示性。寓課程的教育內容于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的案例之中,學生聽完案例要有所領悟,理論水平和思想情感上受到啟發(fā)。學生就案例進行討論,從理論上講,案例教學沒有唯一標準的答案。啟示性不強的案例會浪費時間,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講人生觀在人生道路上的作用,選取案例:湛世明“五關”失守淪為罪囚。講對維護國家安全的認識,選取案例:泄露英語四六級考試試題是否屬于泄露國家機密。講科學對待人生環(huán)境,選取案例:寧夏賀蘭公交301著火事件與馬永平的兩份遺書。
3案例教學法運用步驟
第一,展示案例。教師精選案例,案例要力求真實、準確,要明確案例的主題,能夠體現教學內容。案例要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需要,滿足學生成長成才需要,適當體現大學生專業(yè)特色需要。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討案例,通過案例理解課本理論知識。設置問題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案例呈現可以通過選擇PPT文字展示、圖片展示、標題展示教師陳述、關鍵詞展示教師陳述、視頻資料展示等方法。案例展示不要一目了然,最好能有伏筆,能吸引人的興趣。案例陳述最好能有懸念,可以抑揚頓挫,能投入情感地陳述。
第二,分析討論。根據教學目的、教學重難點,設置問題,激發(fā)學生思考探究興趣。根據學生座位位置、興趣小組等做好分組,以備討論。教師創(chuàng)造輕松自由的學術氛圍,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布置教室,布置桌椅的擺放,營造和諧、平等、坦誠、自由的討論氛圍。可以采取四人一組的討論,也可以采取正反雙方的辯論。每組指定負責人,由負責人指定記錄員、代表小組發(fā)言人員,鍛煉學生明確責任和分工合作的能力。教師要告知學生人人具有發(fā)言的權利,你可以不贊成別人的觀點、立場,但是要尊重其他學生發(fā)言的權利。教師適時加以引導,不能任由學生偏離主題討論而浪費時間,學生出現討論時情緒過度激動的現象時,教師引導緩和氣氛;出現“冷場”,教師要“串場”、“補白”。在不同思路、角度、觀點的碰撞之下加深對案例的理解,深刻認識相關原理和方法。
第三,總結評價。對案例本身的意義進行分析,闡述案例所寓含的理論知識,對學生不同的觀點進行恰當點評,肯定正確觀點,把錯誤觀點引向正確的一面,對分歧加以說明,從不同角度評析案例。對學生沒有想到的內容進行補充,對案例的認識應該全面而客觀,教師不能把自己的觀點作為唯一標準的答案,案例分析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對學生具有閃光點的觀點進行及時贊揚,對學生積極的參與態(tài)度給予肯定,可以計入平時成績以鼓勵學生。
4運用案例教學法應注意三個問題
第一,注意案例應用與系統(tǒng)講授相結合。單純地應用案例,學生通過形象生動的案例對教學內容有了感性的認識,但是知識無法升華,沒有系統(tǒng)化。單純地系統(tǒng)講授,教師自己會很累,學生也易疲倦,起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只有將案例應用與系統(tǒng)講授相結合,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理論聯系實際,起到改善課堂教學質量的作用。
第二,注意正面案例與反面案例相結合。只講正面案例會造成世界一片光明的假象,只講反面案例會誤導學生以為世界充滿黑暗,要將二者結合起來講。要注意正面案例與反面案例的比例,以正面案例為主,以反面案例為輔。學習正面案例樹標桿,達到見賢思齊的效果;學習反面案例設紅線,起到警鐘長鳴的作用,對反面案例的闡釋最終要回到正面引導上。結合正面案例與反面案例的強烈對比,引人思考。如講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選取正反案例:全球孔明燈大王劉鵬飛因科學的理想信念成就輝煌的事業(yè),一些人為了賺錢制假販假、坑蒙拐騙、損人利己最終失敗。講良好的心理素質與人生價值的實現,選取正反案例:身體殘疾的周月峰要攻讀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中國人民大學40歲女博士畢業(yè)時選擇了死亡。
第三,注意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相結合。我國提倡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結合,這既是治國基本方略,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途徑,二者要緊密結合。注意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相結合才能真正實現公民教育,實現大學教育目標。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相結合實現途徑體現在人民主權觀念教育、為人民服務觀念教育、誠信教育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