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心理上的修養(yǎng),體力的、道德的、審美的修養(yǎng)就不可想象?!边@就是說,德性素質,智力素質,身體素質等的發(fā)展必須以個體的心理活動為基礎,并且是主體心理活動的結果。不言而喻,通過心理教育,使個體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就能為其接受其他方面的素質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條件。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心理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正逐漸為人們所認識。而一個人的自信心理,在整個心理素質中占有相當的比重。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便成為各科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達到育人目標的一個重要途經。那么,在我們的音樂課堂中,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自信
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首先要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記得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信心是相輔相成的,產生了興趣,才會有自信的歌唱與表演。因此,教師必須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1)情景渲染,參與體驗。每一首歌曲或樂曲,都有其自身的音樂情境,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根據需要,做一些適當的教學情景渲染:象語言描繪,圖像或圖畫的再現,音響的渲染以及音樂教室的特別布置等。如:我教《國旗國旗真美麗》一歌時,在學生走進教室前,就將一面特大的國旗懸掛在教室正面的墻上,孩子們一進教室,滿眼都是鮮艷奪目的美麗國旗,再配以歌曲范唱的反復播放,孩子們的興趣被徹底的激發(fā)出來了,情緒上也顯得十分激動。因此,在學唱歌曲時非常認真,很快,每一個孩子都能非常自信地甚至是自豪地演唱著《國旗國旗真美麗》。在音樂課堂中還必須注意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發(fā)揮這個主體的作用,不能讓孩子們被動地學習,那必然會讓他們感到索然無味。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根據歌(樂)曲的內容,組織游戲、表演等活動。如《火車開啦》一歌,可讓孩子們一邊玩開火車的游戲,一邊歌唱,這能減輕孩子們歌唱時的心理壓力,促使他們自信地歌唱。再如:欣賞《我是人民小騎兵》一曲時,鼓勵孩子們扮演勇敢的小騎兵,這既能讓學生更好的體會音樂,同時,又能培養(yǎng)他們勇敢、自信。
(2)竟賽活動,體驗成功。針對小學生好勝心、榮譽感、表現欲特強,總是希望自己能夠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這一心理特點,音樂課堂中可以開展各種競賽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比如:學生個體之間的較量、師生之間的挑戰(zhàn)、男女生之間的比拼、各小組之間的競爭等等。這些比賽,可以是唱,可以是跳,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表演,還可以是創(chuàng)作歌詞、創(chuàng)編節(jié)奏等等形式。老師根據課堂的具體內容,巧妙地設計出符合學生特征,容易被學生接受的競賽活動,讓學生從心底里喜愛音樂,并在音樂實踐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不斷的成功體驗中,逐漸培養(yǎng)自信。
(3)面向全體,因材施教。我們知道,十個手指都不會一般齊,何況我們面對那么多學生,各人的學習程度自然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要對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做出最佳選擇和綜合運用。我們可以根據學習主體——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愿望來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層面上有所獲、有所得,體驗到進步和成功的樂趣。比如,在歌唱教學方面:有的孩子能夠很自信的歌唱,對于這樣的孩子我會要求他們聲情并茂地演唱好每一首歌曲;而有些孩子,你一但要求他單獨歌唱,他就緊張得不行。對這樣的孩子,我往往要求他們先將歌曲基本背下來,俗話說:“熟能生巧”,熟練了以后,緊張程度自然會減輕一些,歌唱的自信也就會隨之產生;還有少數孩子,對自己一點信心都沒有,干脆懼怕唱歌,對這樣的孩子,我只要求他們唱準歌曲的節(jié)奏、音高,就大施表揚、拼命鼓勵。時間一長,他會覺得自己既然每次都能得到老師的表揚,看來自己的歌肯定是唱得不錯,于是,歌唱的自信心便會自然而然的產生。這樣一來,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目標實現過程中逐步地認識自我,意識到自己有能力達到老師的要求,唱好歌曲,因此,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少數學困生和沒有信心者減少對學習的恐懼,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二、以情激情,增強自信
情感是人的整個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因此,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情感是最為活躍的心理因素,它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及內化??梢哉f,它是教學成功的催化劑,具有引發(fā)、定向、激勵和強化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想到所教的學科,而且要注意到學生的感知、思維、注意力和腦力勞動的積極性。”沒錯,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的雙向交流過程,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情感的疏導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讓自信根植于學生的心靈。
(1)和諧的師生關系。新型的師生關系,要求教師與學生在同一水平線上進行心理接觸,教師不能夠居高臨下,以一副威嚴的姿態(tài)去面對學生。試想,在課堂上,教師笑容滿面,娓娓道來,學生如沐春風,心情舒暢,師生之間沒有了距離,沒有了隔閡,沒有了學生對老師的懼怕,老師走進了學生的心靈,這種平等和諧的師生情感氛圍,怎能不讓學生喜歡?課堂上,學生又怎能不去積極主動地參與?充滿自信地表現?反之,學生緊張、壓抑、提心吊膽,他又哪里敢參與,哪里敢表現呢?實踐證明,少年兒童的學習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與自信心是和師生情感密切聯系的。
(2)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與學的過程就是一個人際交往、情感溝通的過程,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教學是不可分割的。本學期開學的第一堂課,我上的是三年級三班的課,我沒有象往常那樣去回顧上學期的內容進行評價,展開這學期的內容進行要求,而是先和同學們談心,我說:同學們,在我的眼里,我們班上的每一個孩子,都是那么的可愛,那么的活潑,那么的聰明。在學習上之所以會出現一些差異,那是因為有的同學的學習方法不得當,希望這些同學在這個新的學期里,和我一起來努力取得進步,哪怕是一點點。在這個學期,我不想批評任何一個人,我只想跟你們交朋友,做平等互助的朋友。如果我有什么不對的地方,請你們下課后向我提出來,我一定改正;如果你們有什么困難需要我?guī)椭?,也請告訴我,我一定會竭盡全力的幫助你們。這個學期,讓我們一起來快快樂樂地學習,希望你們每次都能高高興興地來,愉愉快快地離去,好嗎?話音剛落,教室里想起了熱烈的掌聲,孩子們的臉上掛滿了鮮花般的笑容,一時之間,師生感情是那么的親近和融洽。在這種氛圍中,我們學習歌曲《嘀哩嘀哩》。當我問到,誰來說說你心中的春天是什么樣的呢?好多同學都舉起了手,就連一個平時不怎么愛說話的孩子也舉起了她的小手,我便讓她先說,盡管說得不怎么完美,但我還是非??隙ǖ谋頁P了她,并和同學們一起為她鼓掌。這個孩子的小臉興奮得象春天的花蕾般艷麗,下課后還特意找到我小聲的說:“老師,我以后會表現得更好”。我高興得忍不住在她的小臉蛋上親了一下??梢?,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能百倍地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3)集體活動中尋找自信。我們會經常發(fā)現這樣的象現,有些孩子在老師的面前很膽小、很拘謹、很自卑,但在他的同齡人和同學們的面前卻很大膽、很活潑、很自信。這就是許多心理學家發(fā)現的:同齡人之間的溝通比不同齡人之間的溝通更容易,他們之間的心靈界限更少設防。因此,老師就可以利用這一點,組織學生展開好朋友之間的合作學習、自組小組進行合作性的表演等集體活動,努力為學生搭建起展示自我的集體舞臺,讓他們在集體活動中盡情地發(fā)揮自我的優(yōu)勢,讓一些膽小、自卑的學生也能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從而找到自信的支撐點。
自信是成功的種子,他將影響到人的一生。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用愛心與激情在孩子們的情感世界里播種出絢麗的彩虹,讓自信的光,照亮每個學生的心靈,使他們由衷地唱出自信的歌!讓健康的心理陪伴他們走向未來的人生!
作者簡介:
葉麗娟(1967.8~),女,湖南湘潭人,小學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