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菊
摘要:語文教師要扮演好"橋"的角色,要減輕學生閱讀心理壓力,提高學生感悟能力,同時要注意做打開學生閱讀視野的大門鑰匙。為此,要做好閱讀指導,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興趣和讀書筆記等習慣,還要在人文精神的滲透上做藝術感染的天使,同時應在創(chuàng)新精神上做學生的開路先鋒。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精神
語文教學是一臺戲,教師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這臺戲的質量,然而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學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論,這不是語文教師應扮演的角色,語文教學是一臺戲,教師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這臺戲的質量,然而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學生思考或代替作家言論,這不是語文教師應扮演的角色,下面我談談對語文教師應扮演的角色的認識:
一、語文教師應在學生與教材之間扮演橋的角色
教師是語文知識的載體,學生是獲取語文知識的主體。教師這座橋就是讓學生走進教材,與教材交流,我們的任務就是解決學生與教材交流時出現的障礙和引導學生怎樣更好理解教材。我們不能把我們對教材的認識強加給學生,同時要承認學生對教材的理解的差異性??傊?,教師要扮演好橋的角色,就是讓教師不要越權代替學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論,要讓學生充分與教材交流。教師如何能扮演好橋的角色呢?首先,是要提起學生對教材的興趣,否則就是橋搭好了,學生也不愿意通過。這一點我認為應從減輕學生閱讀時的心理壓力,提高學生感悟上入手。要讓學生感受到閱讀教材是一種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負擔。教學是不讓學生感到閱讀就是為了回答問題和做“條塊”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閱讀是為了感受一種美。其次,我們要設計好教材這個誘餌,充分挖掘教材中學生發(fā)現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藝術美和思想美,使學生感到教材不僅是知識的載體而是藝術和思想的結晶,要讓學生萌發(fā)從教材中感受到這些東西的欲望,最后我們在教學中重點教給學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獲取知識。
二、在閱讀上,教師應做打開學生閱讀視野的大門鑰匙
教材的知識是有限的,課堂教學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識是無限的,隨著科學文化的發(fā)展,學生光學會教材是不行的,也是不夠的,在語文教學上就是要求我們語文教師要不斷發(fā)展課外閱讀,開拓閱讀視野。語文教師要做好打開學生閱讀視野大門的鑰匙,就要求我們不能整天圍著課本轉,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外閱讀環(huán)境,讓學生從課堂學習中走向課外學習。
怎樣才能做好開拓學生閱讀視野的鑰匙呢?一是培養(yǎng)閱讀興趣,要給學生閱讀自由,比如閱讀內容,除不健康之外,不管歷史還是科學還是社會,都可以讀。二是做好閱讀指導,如怎樣選書,怎樣看書等都要做認真指導。三是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每天定時閱讀的習慣,記讀書筆記的習慣,閱讀中提問題的習慣等。語文教師做好學生課外閱讀工作,不僅對課堂教學有幫助,而且對學生自身發(fā)展也是個促進,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語文教師的這項工作顯得越來越重要。
三、在學生人文精神的滲透上教師要做藝術感染的天使
人文精神不能靠強行說教傳給學生,這樣做會適得其反,人文精神傳輸重在熏陶和感染。我們語文教師不能只懂一些漢語知識或修辭等理論知識,我們要加強修養(yǎng),培養(yǎng)良好的人文精神。教師要做藝術感染的天使,要在這幾方面加強修養(yǎng)。首先是情感上要“豐富而真誠”,“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笨梢哉f語文教學是感情教學,主要體現在學生與作者,學生與教師,教師與作者及學生與學生的感情交流上,通過交流感受對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學生受到熏陶,從而內化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在言行上要有風度。言的風度即指教師的語言要有感染力,這主要包括言語的運用和表達上要有藝術性。行有風度主要一點就是用自己的行動來教育學生,做學生作為的表率。最后語文教師要有較高的藝術鑒賞能力和藝術修養(yǎng),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引導學生發(fā)現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導其感受,創(chuàng)造這些美。
四、在創(chuàng)新精神上做學生的開路先鋒
現代教育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在傳統教育上教師處于學生之上,其思想統治束縛著學生的思想。如:要聽老師的話,要按老師的要求去做,似乎老師是真理之神,一切都是正確的,不容許學生對自己懷疑甚至批判,這些都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我們要勇于擔負起打破這種傳統教育思想束縛的開路先鋒。要培養(yǎng)學生懷疑、批判精神,教師要超越自我,敢讓學生向自己挑戰(zhàn)。為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精神,我曾經給學生抄過這樣一首童謠:現代教師武藝高,個個都會扔飛鏢,教學更是有法寶,不是作業(yè)就是考,班里紀律真是妙,不能說話不能笑,學生膽敢大聲叫,馬上把他父母找。這首童謠表現了學生對一些老師的諷刺和批判。一般老師是不會抄給學生看的。我的這一舉動,主要是從我做起,做好自我批評,為學生做好示范。另外,在教學中多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說自己的想法,出題時多出些主觀性試題,在評價時不要求統一,尊重個性差異。只有這樣學生主體性才會得到體現,學生才敢想敢做。
隨著語文教學的發(fā)展,我們語文教師對自己角色不斷有新的認識,不管自己扮演什么角色,我們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素質。所以,最后我呼吁我們的語文教師,別讓高考統治我們的思想,別讓“八股”式課文分析束縛我們的教學。在教改深入的今天,把學生的個性,創(chuàng)造精神,良好語文習慣培養(yǎng)起來,這才是我們的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