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珍芳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本唧w而言就是“欣賞文學作品時,學生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币虼耍纬蛇@種閱讀要對學生進行文學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一、強化朗讀,培養(yǎng)學生審美素養(yǎng)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庇终f:“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笨梢娎首x在語言教學中的重要性。新《語文課程標準》也崇尚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反對教師的煩瑣分析。但在實際教學中,卻存在著偏重寫的訓練,忽視其他方面訓練的現(xiàn)象,其中朗讀訓練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而語文教學的第一任務是讓學生學習語言,而讀又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朗讀、熟讀、默讀、背誦,使書面語言內(nèi)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語感,即語言感受力。它是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受,是對特定環(huán)境中的語言不經(jīng)過邏輯推理,直接迅速整體地感知和把握。它包含對語言文字正確、豐富的理解力,又包含用語言文字準確、生動地反映生活的表現(xiàn)力。語感敏銳者,在聽、讀時,能迅速捕捉信息,甚至能聽出言外之意,讀出文外之韻,得到的不是抽象的聲音刺激或文字符號,而是對語言文字信息的真切而具體的感受。而誦讀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
誦讀分以下幾個步驟:一是認知性朗讀,讀準字音,疏通字詞;二是感知性朗讀,了解課文內(nèi)容,對課文有一個整體感知;三是涵詠性閱讀,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細細地涵詠品味,采用默讀與朗讀相結(jié)合的方式進行閱讀;四是聲情并茂地朗讀,力求傳達出作品的意境、風格與美感。對課文的感受主要是通過學生個體自主的“讀”來實現(xiàn)的。第一階段的“讀”一定要充分,做到如朱熹所言,“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方式要多樣:老師或錄音范讀,學生默讀或放聲讀,待學生對課文的語言材料有了充分的感受后,適當穿插復述、討論、寫話,以觸發(fā)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情感等有一個整體的、全面的語感。前蘇聯(lián)理論家盧那察樂斯說:“許多隱蔽的美,無窮無盡的藝術(shù)想象,一切心理上的微妙都是在那種對文學作品朗讀的高度中弄明白的?!?例如,朗讀了朱自清的《春》后,就可以將對“春”的感覺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青得逼你的眼”,它展現(xiàn)了春的生機和希望。
這樣學生在閱讀中體悟到文字豐富的形象內(nèi)涵、意義內(nèi)涵、情感內(nèi)涵,由此激發(fā)出學習興趣、審美情趣,也增強了文字的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并感受到了文本之美。
二、品味文本,培養(yǎng)學生情感素養(yǎng)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體驗、理解和感悟?!苯虒W中應引導學生耐心“品”,體悟文本中蘊含的各種美。學生由于成長環(huán)境和個體的差異,他們對于生活中相同的信息會產(chǎn)生不同的反應。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閱讀教學中,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文本的意義,而是通過閱讀主體的潛心內(nèi)化,漸進地、動態(tài)地生成意義。
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詩的筆調(diào),描繪了花卉爭榮、生機勃勃的春天的圖畫,贊美春的創(chuàng)造力和帶給人們的無限希望,從而激勵人們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勞作、奮然向前。再如被王國維贊為“千古壯觀”名句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也傳達出作者被排擠出朝廷幽微難言的內(nèi)心情感。學生通過閱讀,與作者進行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獲得審美體驗。
另如,對《背影》語言的感知與品味是首要的,但不同的人閱讀這篇文章后情感碰撞也是不同的。不同的人因其生活經(jīng)歷、受教育的程度、專業(yè)特長、年齡層次、所處的地位、心理性格、氣質(zhì)涵養(yǎng)的差異,在感知語言時,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表現(xiàn)出鮮明的個性色彩。同時,每句話所含的意義容量,也須要憑個人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去體味。閱讀教學對于學生從不自覺地掌握語言提高到自覺掌握語言大為重要,良好的語感能力不是單靠學生自己能形成的,它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yǎng)訓練密切相關(guān),學生是否具備良好的語感能力,關(guān)鍵是教師是否有意識地引導和訓練學生。
三、挖掘文本,提升學生思想境界
中學語文教材所選的詩、詞、文、賦和戲曲、小說等作品中,不僅積淀著豐富的文化知識,還積淀著豐富而深厚的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這就要求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在傳承語言文字知識,進行人文教育的同時,認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并通過恰當?shù)姆绞絺鬟f給學生,讓學生真正認識和理解傳統(tǒng)文化的合理內(nèi)核與真正價值,從而自覺地接受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人教版語文新教材所選篇目大多氤氳著文化精神氣息,值得我們?nèi)ネ诰颉⑻骄?。比如《散步》一文故事情?jié)簡單,但經(jīng)作者的思考升華,卻蘊含著民族倫理道德的理念,濃濃親情寄寓了“尊老愛幼”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使學生欣賞到華夏建筑文化的獨特魅力;《黃河頌》《三峽》使學生領略旅游文化的旖旎風光;《安塞腰鼓》《社戲》等課文可謂是民族文化的大展臺,向?qū)W生展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風情。此外,學習詩文,可以讓學生了解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寬厚與仁慈,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氣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曠達胸懷,杜甫的“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的憂國憂民思想。
語文是有生命的,閱讀是有生命的,閱讀更是充滿靈性、充滿快樂的。新時期的語文要讓學生在閱讀文章時,與文字共舞,讓精神歡歌,讓心靈得到愉悅。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這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教師不應把它們當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把這些內(nèi)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語文閱讀教學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和藝術(shù)性的追求美感的精神活動,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指導作用,引領學生走進鮮活的文本,感悟文本的語言魅力和豐富的人文精神。用美吸引學生,用美陶冶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追求美,豐富審美情趣,凈化心靈,升華情感。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虹橋二中(22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