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艷艷
小學所謂的“作文教學”,主要在兩個階段:一是在寫之前指導學生審題,或使學生進入寫作的情景。這一階段主要解決“寫什么”的問題,對“怎么寫”只有原則性的引導或要求。二是在寫之后,教師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講評,或展示好的作文,或做提升作文檔次的修繕,有時是教師介紹改文批卷的體會,或解釋本次作文打分的標準。這一階段主要是解決“寫得怎么樣”的問題。而對于學生是“怎么寫的”,則很少顧及。
當然,我們作為教師經(jīng)常耳聞小學有“當堂作文”一說,其實也沒有多少人去深究,仍然處于原來的消極狀態(tài)。因為這也不過只是給學生寫作的時間罷了,具體的寫作過程,教師通常很少顧及,更缺乏有效指導。所以,筆者對此頗有切膚之痛,深感對低中年級段學生習作教學策略的探究與實施很有必要,對小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必定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一、最親近的語用素材
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低年段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中年段學生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憋@然新《課標》把“寫什么”放在了表達技巧之上,也是我們常說的“我手寫我心”。
每到春天,各年段的語文教師都會讓學生去寫春天。筆者抽樣調(diào)查了三年級,65%的學生和二年級寫的并無差別,24%的學生甚至“倒退”,只有11%的學生有了一些新意。如何賦予傳統(tǒng)話題以新的元素?這是作為教師應該思考的。當然,習作的素材無處不在,生活更是素材的源泉。我們在校園里尋找春天,帶著一雙發(fā)現(xiàn)的眼睛?!翱炜?,小草穿著和你一樣的綠衣服?!薄笆堑模G色是春天的顏色。”這些屬于兒童的語言呼之欲出。
到了三年級,葉圣陶筆下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這樣的名篇佳作是不是在暗示我們,今年的春天可以讓學生專注寫一種景物。于是《迎春花,我為你點贊!》《忙碌的油菜花》《萌萌的櫻花》紛紛映入眼簾,成為這個春天孩子們的話題,使得各種各樣的花卉盡情綻放。
二、最適宜的表達策略
語文教師似乎已經(jīng)不再滿足于學生表達的“文通句順”,千方百計讓學生用各種表達技巧,恨不得一篇文章把所有的技法全部用上。新《課標》強調(diào)中年級習作要“樂于表達”,我認為“樂于表達”的背后,應是盡可能給予兒童表達的自由、順應兒童的話語系統(tǒng)?!渡倌晖醪贰洞笞骷业男±蠋煛吠瑯邮菍懭说奈恼?,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表達不一樣的地方?!洞笞骷业男±蠋煛沸」媚锬人骷矣昧藘煞N表達方法:其一是外貌描寫深入人心——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對大眼睛很有神,頭上扎著大紅蝴蝶結(jié),真是可愛極了!其二,小姑娘的話——請你回去后告訴你媽媽,就說今天同你玩的是蘇聯(lián)小姑娘娜塔莎。出乎預料的語言乃此篇文章最為精妙之處?!渡倌晖醪穫?cè)重對王勃的正面描寫以及側(cè)面烘托,整篇對王勃的外貌描寫全然沒有。原來,寫人也不必將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描寫樣樣俱全,根據(jù)自己的素材,在表達方式上有所取舍,也符合習作“個性化表達”的要求。
三、最高效的習作體驗
習作教學無論是“重指導”還是“重講評”,往往把“寫”放在了課后,學生真正的言語實踐多數(shù)是帶回家完成的。對此,我做了一些新的嘗試。如三年級《語文》下冊練習2的第一題“處處留心”,原本是一首關(guān)于太陽和月亮的兒童詩。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讀一讀,讀后找出表示顏色的詞,并列舉兩個,僅此而已??晒P者沒有止步,把它作為當堂習作的素材,引導學生想一想除了太陽和月亮,還有誰和誰會互相寫信呢?這篇當堂習作有22名同學在短短15分鐘內(nèi)完成,占全班人數(shù)的42%。
此次習作訓練沒有就此停住,而是讓這22名同學當場朗讀自己的作品,一來這些學生有了滿滿的成就感;二來給其他同學以示范,可謂雙贏。下課鈴響,全班同學都完成了此次習作,其中48名學生獲得滿分,占全班人數(shù)的83%,很鼓舞人心的數(shù)據(jù)。慶幸自己當初沒有放棄,先一步發(fā)現(xiàn)寫作的密碼,撬動孩子們愛寫作的最強大腦。念念不忘,必有回響?;蛟S就是在如此美好的場景中,學生才有可能遇見更好的自己。從這以后,常常讓習作當堂完成。
責任編輯: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