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徐俊
基于移動應用平臺的傳統(tǒng)手工藝交互式圖解法原則及方法研究
——以南京絨花工藝App開發(fā)為例
撰文:徐俊
為了獲得一套符合現(xiàn)代移動式、碎片化學習環(huán)境的傳統(tǒng)手工藝互動式圖形化解析方法,通過對傳統(tǒng)手工圖解內容的分類,以認知負荷理論和情境認知理論為基礎,提出了交互式圖解法的原則,以及兩種具體方法,即靜態(tài)圖形的符號化解析方法和面向制作技藝的圖解方法。
移動應用平臺;傳統(tǒng)手工技藝;交互式圖解法
長久以來,手口相傳是傳統(tǒng)手工藝傳承的主要方式。隨著工藝傳承人高齡化現(xiàn)象的日益顯著,僅靠老手工藝的口傳心授一則無法增加傳統(tǒng)手工技藝的傳播范圍,二來也與當前人們碎片式、移動式、微型的、交互式的學習習慣相悖。交互式圖解法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基于移動應用平臺,利用交互式圖形化的方法對傳統(tǒng)手工藝的技藝、制作材料、形態(tài)結構等元素進行圖形化解釋的一套方法。其中交互式的體驗為用戶提供了與學習資源——手工技藝者、學習同伴、手工藝大師的互動;而圖形化解析則借助圖形直觀、易于理解的優(yōu)點,將原來隱藏在精美手工藝品背后的制作技藝展現(xiàn)了出來。
從字面意義上說,“交互式圖解法”包含了“交互式”和“圖解”兩個關鍵詞。其中,“交互式”是指兩個或多個個體之間存在著的一種信息交換的方式,它注重行為和過程,強調個體間互為反映;“圖解”主要是指用以解釋與手工技藝相關的工具、操作過程、工藝品的一系列符號化圖形。
由此,交互式圖解法以“圖”為載體的解釋工藝技巧,“交互”主要是增加了用戶與“圖”互動的功能,也就是說,“圖”與用戶有互動行為,如通過觸碰、滑動、搖晃等手勢,進行工藝操作相關的真實場景手勢上的信息交換。
隨著近年來移動應用的爆發(fā)式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注意到利用這一平臺傳承傳手工技藝的優(yōu)勢。不受場所、時間、情境的限制,移動應用可以為學習者提供“無處不在”的信息和工藝學習指導。移動應用的開發(fā)者也更加關注手工藝學習者學習情境,如從環(huán)境光線、環(huán)境噪音、用戶使用姿態(tài)等多方面優(yōu)化應用;關注用戶的行為,如自然的交互行為、應對操作中的突發(fā)事件;關注移動應用內容本身,將其設計得更易于學習、降低認知負擔等。
(一)交互式圖解法解析內容的分類
傳統(tǒng)手工藝呈現(xiàn)出以“行為或其他非文字記錄方式傳播或傳授”[1]的特點,傳承內容包括“手工藝產品制作過程中的材料、工藝和形態(tài)等方面的專門知識與器物的選擇、使用、維護、保存等的社會生活常識,以及與之有關的品質、規(guī)格、配置和傳說故事等方面的內容”[2]。
1.形態(tài)與樣式
形態(tài)與樣式的交互式圖解法解析內容主要包括材料、工具和工藝制成品的形態(tài)等。這一方面的內容,主要是為了識別工藝中所需材料、工具和工藝制成品的形態(tài)。在南京絨花工藝App開發(fā)中,如勾條中的工具——木塊(圖1)、勾條中的材料——熟絲(圖2)等,都是用照片直接展現(xiàn)。
2.制作技藝
制作技藝主要包括制作流程、典型工藝分解步驟、工具使用方法、材料選擇方法,工藝規(guī)范主要包括在上述四類之中。對工藝制作技藝的圖解,一來表達各工序的面貌,供學習者學習;二則反映工具的使用方法,再則將“手”的操作方法用圖形化的方式表達出來。在南京絨花技藝App中,工序圖解使用了工藝步驟照片與演示視頻結合的方法(圖3)。
(一)認知負荷理論對交互式圖解法的啟發(fā)
認知負荷理論以人的認知結構特點為基礎,從資源的分配角度研究完成學習任務和問題的解決?!罢J知負荷是學習者在完成特定任務時所需的認知資源總量”[3],“人的認知資源(主要指工作記憶容量)是有限的”[4],同時加工多種信息認知資源將出現(xiàn)分配問題,“若問題解決或學習過程中所需的資源總量超過了個體所能提供的資源總量,則會造成認知負荷超載,影響學習或問題解決的效率”[5]。從本文研究對象看,在對傳統(tǒng)手工藝進行交互式圖形化解析的過程中,勢必出現(xiàn)如文本、語音、圖像、手勢、震動等位于多感官通道中的認知資源,在綜合使用這些資源時,認識到人類認知負荷總量的有限性這一特點,將有益于手工技藝交互式圖形化解析的有效性的獲得。
圖1 絨花App中工具介紹截屏
圖2 絨花App中勾工具介紹截屏
圖3 絨花App中工藝步驟照片與演示視頻結合的截屏
圖4 絨花App中手指滑動屏幕,模擬“傳花”步驟中用鑷子對絨條的造型的截圖
圖5 絨花App中最終工藝品照片
圖6 絨花App中尖型總結圖
手工技藝的學習是試圖通過交互式圖形化解析,利用多通道的信息資源,減少用戶使用時的外在認識負荷,使他們盡快從以識記和理解為主的淺層學習向注重知識的遷移、綜合、分析和應用為主的深層學習轉變。
(二)基于情境認知理論的設計原則
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情境認知理論因為其主張?zhí)峁┯幸饬x的學習,以此促進所學的各類知識向真實的生活轉化,并逐漸取代早前的信息加工學習理論和行動主義學習理論,成為研究的熱點。情境認知理論認為:“意義和身份是在互動中建構的,而這種建構受到情境脈絡的影響……許多研究證明,只有當學習發(fā)生在運用該知識的社會和自然情境中時,有意義的學習才可能發(fā)生。但是由于受到時空的制約,并非所有的學習活動都能發(fā)生在真實的情境中?!盵6]
情境認知理論注重真實,認為處于真實活動過程中的知識,能夠促進學習遷移的發(fā)生。此外,強調通過提供復雜、結構不良和真實的任務,培養(yǎng)學生具有超越淺層的以記憶、理解為主的學習方式,轉向更高的思維技能的深層學習。而這些都需要學習者以學習主體的身份參與“真實的社會實踐,與他人、工具和物質世界互動……通過合作學習獲得知識”[8]。
從情境認知理論的視角考察本文研究對象,不難發(fā)現(xiàn),利用互動的圖形化平臺促進良好的手工技藝學習效果的獲得的根本原則在于有效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具體的做法包括為用戶提供真實技藝學習的資源情境、任務情境以及活動情境。資源情境即為了完成學習任務而需要的信息資源;任務情境即問題解決情境,它是為用戶提供手工技藝學習中的工作任務,這些任務通常是經過分解,并被按照工藝掌握的要求有序組織;活動情境在交互式圖解法中主要通過用戶與工藝傳承人、其他學習者間的交流實現(xiàn)。交互式的工藝學習平臺正是為用戶搭建了這樣一個融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為一體的學習情境。同時通過個性化的評價情境,為用戶實時生成實時的學習活動跟蹤與反饋。在南京絨花技藝App中,設計了以圖案花為入門花型的任務情境,實現(xiàn)了技藝學習的仿真,如通過手指滑動屏幕,模擬“傳花”步驟中用鑷子對絨條的造型(圖4)。
(一)相似、歸納:靜態(tài)圖形的符號化解析方法
符號學理論從利用符號媒介表征對象的的角度,將符號劃分為圖像符號、標示符號、象征符號三類。在對傳統(tǒng)手工技藝解析的過程中,三種符號均有涉及,但由于各類符號特征和用途不同,圖解的對象也有所區(qū)別。
圖像符號一般都比較直觀,主要通過模擬對象,或利用形象上的相似來構成符號。在對傳統(tǒng)手工技藝的交互式圖解實踐中,由于需要人們通過讀圖直接明了地知道材料、工具以及最終的工藝品的面貌,因此這三個方面的指稱對象都可以采用相似的方法,將其轉換為圖像符號(圖5、圖6)。
圖7 絨花APP中技術分解截圖
圖8 絨花App中工藝仿真的操作提示截圖
(二)制作技藝的圖解
對手工技藝的制作過程進行圖形化解析的過程中,難點在于如何在多媒體的平臺上將制作技藝展現(xiàn)給用戶,并且確保用戶能夠理解技藝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獲得良好的技術學習效果。綜合動作學習、基于虛擬仿真工具的學習以及多媒體學習的研究成果,以及手工技藝的特征,本文總結了五種圖形化解析的方法。
1.動作分解
動作分解是常用的技藝類學習的方法。通常是將復雜的技藝分解為多個子部分,利用圖片、動畫、互動的方法展現(xiàn)。在動作分解中,應當注意的是,動畫和互動的方式對中低水平用戶的效果較好,而對于高水平及專家水平的用戶可直接呈現(xiàn)圖片。為了滿足初級和中高級用戶的不同需求,南京絨花技藝App將技藝的動作,按照技藝環(huán)節(jié)分別提供了帶有解釋性文字和指示圖形的圖片,以及步驟視頻(圖7)。
2.自定義觀看角度、距離和速度
虛擬仿真技術為手工技藝的展示提供了全新的技術平臺。它通過計算機三維仿真技術,實時的根據用戶的指令,如手勢、語音、觸摸等展示手工技藝的制作過程。在虛擬仿真環(huán)境下,由于用戶可以從自選角度、距離觀看工藝制作過程,并可以對工藝技巧的演示速度進行控制,這種做法使原先一些隱蔽的、精細的、無法重復的手部動作技能展現(xiàn)在用戶面前,提高了學習的效果。
3.免錯提示
免錯提示是交互式圖解法中一個重要的必備法則。這些為了提高學習效率的免錯提示包括技藝學習中技巧性提示和避免錯誤的提示,這一做法主要用于降低用戶學習時的認知負擔,提示的方式包括語音、圖片、文字三種。在南京絨花技藝App設計中,在“工藝仿真”單元的“傳花工藝仿真環(huán)節(jié)”,通過文字提示操作方法,讓用戶在仿真練習中避免因不熟悉操作方法而無法完成任務(圖8)。
4.有效的反饋
具有互動功能的學習平臺必然需要對用戶行為進行反饋。有效的反饋需要確保對用戶的行為在時間和類型上準確對應。及時的反饋可以使用戶學習技藝的效果更好,不同的反饋方式,如結果反饋、正確答案反饋、精細化反饋則可以根據技藝學習內容的不同有所選擇的采用,以促進學習效果的優(yōu)化。如(圖9)所示,為南京絨花技藝App“工具環(huán)節(jié)”傳花部分的“小測試環(huán)節(jié)”。通過色彩和“√”、“×”符號反饋用戶測試結果。
面向傳統(tǒng)手工的交互式圖解法是在互動多媒體語境下提出的一套旨在通過互動的、圖形化的方式,提高用戶學習手工技藝效果的一套方法。本文將手工技藝分為形態(tài)樣式和制作技藝兩類,在認知負荷理論和情境認知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交互式圖解法的原則,并提出了兩種方法,即靜態(tài)圖形的符號化解析方法和面向制作技藝的四種圖解方法??梢哉f,對手工技藝的交互式圖形化解析是其數(shù)字化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在當前移動的、碎片化學習時代手工藝傳承不可忽視的重要途徑。隨著移動網絡技術、虛擬現(xiàn)實技術和數(shù)字化學習的日益發(fā)達,普及度和有效性的不斷提高,傳統(tǒng)的手工技藝的傳承和發(fā)展也將受益與此。
[1][2]徐藝乙.手工藝的傳統(tǒng)——對傳統(tǒng)手工藝相關的知識體系的再認識[J],裝飾,2011(8).
[3][5]劉儒德.多媒體學習的認知機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7(5).
[4][7]趙立影.多媒體學習中的知識反轉效應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4.
[6]賈曉燕.基于情境認知理論的高校多媒體課件交互設計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8.
[8]徐俊.基于iPhone平臺的電子連環(huán)畫交互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J],包裝工程,2011(8).
徐俊
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
Studying of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Interactive Diagram Based on Mobile Application Platform——Taking the App for Nanjing Velvet Flowers Craft as an Example
It gains a method for express the traditional crafts by interactive diagrams, which fits for mobile and fragment learning environment nowadays. Based on the cognitive load, situation cognition and the classified traditional craft, we conclude the principles of the interactive diagram and two methods: one for static graphic, another for manufacture skills.
Mobile application platform; Traditional craft; Interactive diagram
2014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江蘇傳統(tǒng)手工藝交互式圖解法研究 ——以南京絨花為例》(項目編號: 2014SJB302)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