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初 郭玉霞 程芝 王俊 陳紅璋 李珊
·病例報告·
同時進行抗結核和抗丙型肝炎治療一例
李雙初 郭玉霞 程芝 王俊 陳紅璋 李珊
我國人群丙型肝炎(簡稱“丙肝”)病毒感染率為1%~3%,感染者約3000萬例[1]。臨床上,肺結核并發(fā)丙肝比較常見,考慮到二者同時治療可能產生嚴重不良反應,一般需要先單獨治療結核病。丙肝是藥物性肝損傷的重要危險因素[2],為減輕藥物性肝損傷,單獨治療結核病時多以Sm-INH-EMB-Lfx方案(Sm:鏈霉素,INH:異煙肼,EMB:乙胺丁醇,Lfx:左氧氟沙星)進行化療[3]。對于抗結核和抗丙肝病毒同時治療是否可行,是否可以減輕丙肝病毒對肝功能的影響,能否應用抗結核標準化學治療方案,以及會出現(xiàn)哪些不良反應與如何處理,一直是結核科醫(yī)生關心的重要問題。湖北省孝感市結核病防治所2015年采取抗結核和抗丙肝病毒同時治療的方案,治療了1例肺結核并發(fā)丙肝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F(xiàn)予以報告,并對上述問題進行探討。
患者,女,50歲,教師。年度體檢肝功能異常10余年,檢查未患乙型肝炎(簡稱“乙肝”),因患有慢性淺表性胃炎,長期服用三九胃泰、雷尼替丁等,認為肝功能異常系胃藥所致,故未進一步檢查和治療。2015年1月8日因再一次體檢肝功能仍然異常,就診于孝感市中心醫(yī)院,查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陽性,診斷為丙肝。1月10日開始,患者以聚乙二醇化干擾素α-2a(PEG-IFN-α-2a),1支/次(180 μg),1次/周,進行皮下注射,聯(lián)合口服利巴韋林0.3 g/次,3次/d,進行抗病毒治療;口服肌苷0.4 g/次和葡醛內酯0.2 g/次,均3次/d,進行保肝治療。2月14日復診于孝感市中心醫(yī)院,血常規(guī)檢查顯示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均明顯降低,血小板正常??紤]藥物性貧血和白細胞計數(shù)降低,停用利巴韋林,以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rHuEPO)和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進行對癥治療。2月15日開始出現(xiàn)痰中帶血,伴有低熱、盜汗,于2月20日來孝感市結核病防治所就診。
既往史:否認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病史。配偶曾罹患肺結核。患者1991年因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輸血,后經治療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愈合。目前,患有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對青霉素過敏,服Lfx會出現(xiàn)失眠。
體格檢查:生命體征平穩(wěn),體質量45 kg,神志清醒,貧血容貌,皮膚及鞏膜無黃染,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心、肺、腹部、四肢無異常。
2015年1月3—10日,患者在孝感市中心醫(yī)院進行檢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3.88×109/L、紅細胞4.89×1012/L、血紅蛋白103 g/L、血小板163×109/L;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114 U/L(正常值0~45 U/L)、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77 U/L(正常值0~45 U/L)、血清總膽紅素30.6 μmol/L(正常值1.7~28.0 μmol/L)、結合膽紅素13.7 μmol/L(正常值0~10.0 μmol/L)、非結合膽紅素16.9 μmol/L(正常值1~18.0 μmol/L)。乙肝三抗:HBsAb陽性,HBsAg、HBeAb、HBeAg、HBcAb均為陰性;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抗體均為陰性???HCV IgG陽性,HCV-RNA 5 440 000 IU/ml(正常值<2.5×102IU/ml)。彩色超聲檢查顯示,肝臟實質光點稍增多,脾厚3.9 cm(正常值3~4 cm)。
2015年1月24日孝感市中心醫(yī)院復查:患者抗病毒和保肝治療2周后,肝功能恢復正常。2月14日血常規(guī):白細胞2.54×109/L、紅細胞3.33×1012/L、血紅蛋白69 g/L、血小板125×109/L。
2015年2月20—23日,孝感市結核病防治所檢查:CT掃描顯示左肺上葉尖后段斑片狀、小結節(jié)狀邊緣模糊影。PPD皮膚試驗硬結平均直徑21 mm,痰涂片抗酸桿菌(+)3次。痰標本基因芯片菌種鑒定為:結核分枝桿菌復合群。痰標本結核分枝桿菌耐藥性基因檢測為:利福平(RFP)rpoB野生型,被檢者標本中未發(fā)現(xiàn)與RFP耐藥相關的基因突變;INHkatG野生型和inhA野生型,被檢者標本中未發(fā)現(xiàn)與INH耐藥相關的基因突變,提示該菌株極可能對RFP和INH均敏感。
診斷為:(1)丙肝;(2)藥物性貧血;(3)藥物性白細胞減少;(4)繼發(fā)性肺結核,左上,涂陽,初治,痰血;(5)慢性淺表性胃炎。
2015年2月23日開始在孝感市結核病防治所門診治療:(1)安絡血10 mg/次,3次/d,口服止血。(2)以2 EMB-INH-Rft-PZA/4 INH-Rft方案化療(Rft:利福噴丁;PZA:吡嗪酰胺)。EMB:0.75 g/次,1次/d;INH:0.3 g/次,1次/d;Rft:0.45 g/次,2次/周;PZA:0.5 g/次,2次/d,1~2周后復查肝功能若正常,加至0.5 g/次,3次/d。均為口服。(3)繼續(xù)采用肌苷和葡醛內酯保肝治療。(4)繼續(xù)進行PEG-IFN-α-2a抗病毒治療,總療程為48周。(5)用rhG-CSF升白細胞治療,100 μg,1次/周,皮下注射,酌情增減。(6)用rHuEPO升紅細胞治療,3000 IU,1次/d,每隔2周連續(xù)7 d皮下注射,酌情增減。
2015年3月9日,因患者對EMB過敏,本所將化療方案調整為Sm-INH-Rft-PZA。Sm 0.75 g/次,1次/d,肌內注射;PZA加至0.5 g/次,3次/d。4月9日訴出現(xiàn)頭發(fā)、腋毛和陰毛脫落。4月18日,查血小板為55×109/L,以重組人白細胞介素11(rhIL-11)升血小板治療,1.5 mg/次,1次/d,皮下注射7 d。4月25日查血小板升高至73×109/L,痰涂片抗酸桿菌陰轉。5月8日,因患者對Sm過敏,方案調整為INH-Rft-PZA。6月10日停用PZA。10月18日,痰涂片抗酸桿菌陰性;CT掃描示肺部病灶大部分吸收,邊緣清晰,停用INH、Rft和保肝藥。累計化療7個月,其中,EMB服用6 d,Sm注射53 d,PZA服用92 d,INH和Rft服用215 d,實際化療方案可歸納為2 EMB(Sm)-INH-Rft-PZA/1INH-Rft-PZA/4 INH-Rft,肺結核治愈?;熯^程中,復查肝功能始終正常。
2015年10月29日患者復診于我所,訴雙下肢皮膚散在出血點。血常規(guī):白細胞1.78×109/L、紅細胞4.16×1012/L、血紅蛋白79 g/L、血小板25×109/L??紤]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給予安絡血7 d、rhG-CSF 3 d、rhIL-11 7 d治療,10月 31日暫停1支PEG-IFN-α-2a(180 μg)。11月6日患者來我所復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1.98×109/L、紅細胞3.86×1012/L、血紅蛋白73 g/L、血小板76×109/L,彩色超聲示脾厚4.5 cm??紤]溶血性脾臟腫大,脾亢可能。請孝感市中心醫(yī)院專家會診:建議行脾臟切除術。因患者拒絕手術,11月7日恢復抗病毒治療。12月12日注射第48支PEG-IFN-α-2a后,完成了預定抗病毒療程。療程中每3個月復查1次HCV-RNA,均為陰性。至此,丙肝治愈,依照患者要求停用所有藥物。
2016年3月21日患者來我所復查,血常規(guī)恢復正常。6月22日復查,毛發(fā)恢復正常。8月6日彩色超聲檢查顯示脾厚4.0 cm。2017年3月16日復查,HCV-RNA和痰涂片抗酸桿菌持續(xù)陰性,CT掃描顯示肺部病灶無復發(fā)。
肺結核并發(fā)丙肝,以Sm-INH-EMB-Lfx方案單獨治療肺結核時,存在2個問題:(1)仍然有部分患者因肝功能異常而不能堅持化療。石宏偉[4]報告了1例肺結核并發(fā)丙肝患者,因為擔心干擾素可能引起嚴重不良反應而未進行抗病毒治療,以INH-EMB-Lfx方案化療,ALT波動在80~220 U/L之間,最終患者未能堅持化療,肺結核未治愈。這種情況在臨床上比較常見。(2)一線標準化學治療方案中的INH+RFP+PZA是保證治療療效的核心藥物,聯(lián)合應用時對殺滅結核分枝桿菌能起到關鍵性的作用[5],缺少RFP和PZA將會影響化療效果。
抗-HCV IgM和(或)IgG陽性,HCV-RNA陽性,可診斷為丙肝;丙肝抗病毒治療適應證為HCV-RNA陽性,符合適應證者應盡可能進行抗病毒治療;治療方案:PEG-IFN-α-2a每次180 μg,1次/周,聯(lián)合利巴韋林可提高療效,基本療程為48周[6]。本例患者治療前抗-HCV IgG為陽性,HCV-RNA 5 440 000 IU/ml,符合丙肝診斷和抗病毒治療原則?;颊呖共《静⒈8沃委?周后肝功能恢復正常,抗病毒治療1個月后診斷為涂陽肺結核,筆者得以對兩病同時治療,并進行持續(xù)觀察。
考慮到Rft是利福霉素類藥物的衍生物,其抗結核分枝桿菌活性比RFP強[7],而對肝功能影響比RFP小[8],故決定用Rft替換RFP?;颊咭? EMB(Sm)-INH-Rft-PZA/1INH-Rft-PZA/4 INH-Rft方案化療,肺結核治愈;服用利巴韋林 35 d,注射PEG-IFN-α-2a 48支,丙肝治愈。觀察至2017年3月,兩病均未復發(fā)。從中獲得的經驗是:(1)結核病并發(fā)丙肝,同時抗結核和抗病毒治療是可行的。(2)具體做法是:以PEG-IFN-α-2a聯(lián)合利巴韋林抗病毒,并行保肝治療,待肝功能恢復后再使用含INH-Rft-PZA的化療方案。(3)有效抑制丙肝病毒復制能減輕或者消除丙肝病毒對肝功能的影響,因而用含INH-Rft-PZA化療方案時全療程肝功能保持正常,保證了化療效果。(4)主要不良反應有溶血、過敏、骨髓抑制、毛發(fā)脫落、脾臟腫大。(5)溶血和骨髓抑制表現(xiàn)為血紅蛋白降低和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計數(shù)減少,嚴重時發(fā)生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停用利巴韋林,以rHuEPO、rhG-CSF、rhIL-11對癥處理可維持抗結核和抗病毒治療。(6)停PEG-IFN-α-2a后,血常規(guī)、毛發(fā)、脾臟分別于3個月、6個月、8個月恢復到治療前的水平。(7)須做好患者及家屬宣傳教育工作,加強患者用藥管理,密切監(jiān)測,及時處理藥物不良反應。
通過對本例患者的治療,筆者認為,對于結核病并發(fā)丙肝的患者,單獨治療結核病時,從服用抗結核藥物開始,就要不斷地對化療方案、肝功能和化療效果進行綜合評估。若肝功能不影響有效化療方案的使用,則可先治愈結核病,再治療丙肝;若因肝功能異常影響有效化療方案的使用,進而可能影響化療效果,則應同時進行抗丙肝病毒治療。通過抗丙肝病毒和保肝治療,待肝功能恢復正常后,可采用含INH-Rft-PZA的方案進行抗結核治療。
由于藥物不良反應因人而異,抗結核與抗丙肝病毒同時治療時,肝損傷發(fā)生率是否會增加,以及是否還會出現(xiàn)其他不良反應,尚有待積累資料進一步研究。
[1] 李蘭娟,任紅.傳染病學. 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 21.
[2] 雷建平,吳雪瓊,張文宏.抗結核藥物所致肝損傷相關危險因素及臨床處置對策.中國防癆雜志,2013,35(11):858-864.
[3] 卜建玲,高微微,謝莉,等.藥物性肝損害高危人群抗結核治療方案的探討.中國防癆雜志,2009,31(2):91-93.
[4] 石宏偉.肺結核病合并病毒性肝炎抗癆治療體會.臨床肺科雜志,2006,11(4):452.
[5] 戈啟萍,杜亞東,聶文娟,等.55例抗結核藥物所致重度肝損傷患者的臨床分析.中國防癆雜志,2016,38(6):504-506.
[6] 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更新版).中華肝臟病雜志,2015,23(12):906-923.
[7] 趙黎黎,馬海戰(zhàn),曹文利,等.利福噴丁治療耐利福平肺結核80例臨床療效觀察.中國防癆雜志,2006,28(4):244-246.
[8] 李進升,黃秋霞,余少英,等.含利福噴丁或利福平聯(lián)合化療方案對老年肺結核患者藥物性肝損傷的臨床比較.中國防癆雜志,2014,36(6):514-516.
(本文編輯:郭萌)
10.3969/j.issn.1000-6621.2017.10.024
432000 湖北省孝感市結核病防治所結核科(李雙初、郭玉霞、程芝、王俊、陳紅璋);湖北省孝感市中心醫(yī)院檢驗科(李珊)
李雙初,Email:lishuangchu@126.com
2017-05-31)
注:李雙初和郭玉霞對本文有同等貢獻,為并列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