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華
?
·述評·
重視肺結核及其并發(fā)病變的影像學分析與診斷
周新華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通常由結核分枝桿菌的直接侵襲所致,但在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也可以作為并發(fā)病變出現(xiàn),即機遇性感染。此外,諸如糖尿病患者不僅存在細胞免疫功能缺陷,其高血糖水平又能夠促進結核分枝桿菌的生長,從而易于感染肺結核。由此可見,肺結核與其他相關疾病并發(fā)存在,不僅是臨床診斷與鑒別的常見問題,也是影像分析、診斷與鑒別的重要內容。
肺結核病變在病理解剖上與其他炎癥類似,也包括滲出性炎癥、增生性炎癥和變質性炎癥三種改變,其影像表現(xiàn)主要是滲出、增生與變質三種病理改變及其進展的反映,同時也包括了局部組織對炎癥的反應性與修復性改變[1]。然而,若肺結核作為并發(fā)病變出現(xiàn)時,原有的基礎疾病往往占主導地位,如塵肺并發(fā)肺結核和肺癌并發(fā)肺結核等。盡管如此,把握肺結核的基本影像學特征表現(xiàn)和動態(tài)特點等,仍然是準確分析其影像特點,正確診斷肺結核及其并發(fā)病變的前提與關鍵。
通常肺結核的單純滲出性炎癥相對少見,僅少部分患者在影像上表現(xiàn)為密集狀分布的粟粒結節(jié)影,多數為滲出性斑片影與肉芽腫性結節(jié)同時存在,此時易與一般的非特異性炎癥相混淆;肺結核的變質性炎癥即干酪樣壞死,通常多伴有典型的無壁空洞形成及支氣管播散性改變,特點較為明確,一般不難診斷;唯肺結核的增生性炎癥往往缺少特點,可表現(xiàn)為結節(jié)或腫塊影,單發(fā)或多發(fā),尤其是結節(jié)或腫塊形態(tài)不規(guī)則時,與肺癌的腫塊陰影非常相似,顯然是影像學診斷與鑒別的重點與難點。
隨著高分辨率CT(HRCT)及薄層重建技術的廣泛應用,可以從肺小葉及肺腺泡角度分析理解肺結核病變的影像特點,諸如小葉中心性陰影、樹芽征及分支狀線樣影、密集粟粒結節(jié)影、多個粟粒組成的磨玻璃樣結節(jié)、微小結節(jié)內的局限溶解壞死、伴有增厚粘連的凹陷胸膜等征象,其微細的CT表現(xiàn)在肺結核的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2-4]。
部分肺結核在部位、分布及形態(tài)上往往缺少特點,被稱之為肺結核的不典型影像學表現(xiàn)。
諸如繼發(fā)性肺結核,以大葉性或段性實變的形式出現(xiàn),實變內無溶解液化,即實變本身無任何特征,則應重點分析其他肺組織內有無樹芽征、小葉中心性陰影或腺泡結節(jié)等,顯然有助于主病灶為結核性的診斷[5-7]。此外,對于表現(xiàn)為孤立結節(jié)或不規(guī)則團塊影的肺結核,應重視CT增強掃描,尤其是60~90 s的延時掃描,重點分析病灶的強化形式。肺結核病變常常表現(xiàn)為不均勻強化伴多發(fā)性低密度區(qū),提示為增生性肉芽腫性炎癥與干酪壞死并存,不同于肺癌腫塊常表現(xiàn)為較均勻的完全強化,值得重視[7]。
肺部疾病雖然眾多,但炎癥、結核與腫瘤三種疾病的鑒別,是日常工作中最為常見和最為重要的內容。同時結合常見病和多發(fā)病,立足分析肺部疾病的基本影像,準確理解相關病變的影像學特征同樣極為重要。
均勻的片狀陰影一般為滲出性病變,多為急性炎癥的表現(xiàn),與肺結核的多種形態(tài)共存的影像學特點不同,若實變陰影在HRCT或薄層重建CT圖像上可以見到清楚的磨玻璃樣密度邊緣,則應警惕浸潤性肺腺癌。此外,片狀陰影的分布特點、進展狀況、是否并發(fā)間質改變等,對鑒別是否為病毒性肺炎、支原體肺炎、真菌性炎癥和過敏性炎癥等均具有重要意義;支氣管播散性小葉中心性陰影、大小不一、隨機分布的結節(jié),以及小葉間隔增厚和淋巴管周圍結節(jié)的診斷,對診斷主病灶的性質同樣具有重要價值。
邊緣光滑的結節(jié)病灶一般代表良性結節(jié),可以是良性腫瘤、炎性結節(jié),也可以是結核性肉芽腫結節(jié),但應警惕周圍型小細胞肺癌和低分化的非小細胞肺癌。通常增強CT的強化方式和強化程度有助于鑒別[8];邊緣伴有分葉的結節(jié)可以是肺鱗癌,但應與肺結核肉芽腫結節(jié)的不規(guī)則邊緣進行區(qū)分。腫塊的分析思路與結節(jié)病灶基本相同,但對于增強CT表現(xiàn)為均勻強化者,所有結節(jié)和腫塊均應進行穿刺活檢診斷。
空洞病變重要在于分析空洞的外壁與內壁,通常肺結核空洞外壁多較光滑,無分葉,內壁可以略不規(guī)則,抗結核藥物治療后空洞的洞壁多逐漸變薄,其內壁逐漸變光整;而肺癌的空洞往往外壁和內壁均不規(guī)則,與肺結核空洞迥然不同。但對于部分孤立的厚壁空洞,即使洞壁輕度不規(guī)則也不能輕易排除肺癌的診斷,反之對于少數薄壁空洞,雖然周圍可見斑片狀陰影,符合肺結核的表現(xiàn),但動態(tài)觀察空洞填塞、病灶逐漸增大時,也不能輕易排除肺癌的診斷[8-10]。
對于兩肺彌漫性結節(jié)陰影應重點分析結節(jié)的類型,即是否為小葉中心性結節(jié)、隨機分布結節(jié),還是淋巴管周圍結節(jié)。雖然肺結核、肺癌和肺轉移癌都可以呈彌漫性、隨機分布的結節(jié),但分布不同和結節(jié)大小不同有助于其鑒別。塵肺的彌漫性結節(jié)主要呈近中心分布并有融合性大陰影,與上述三種疾病明顯不同,結合病史均有助于其診斷與鑒別[11]。
肺結核與相關病變并發(fā)是臨床常見的一組疾病,諸如肺結核并發(fā)糖尿病、肺癌、塵肺及真菌感染等[11-15],尤其是并發(fā)的相關病變往往缺乏特征性,或者與肺結核病變混合存在而難以清楚分辨,給診斷與鑒別診斷帶來極大的困難。
在肺結核與相關疾病并發(fā)的影像學診斷與鑒別中,必須把握肺結核的影像學表現(xiàn)特征,并準確認識相關并發(fā)疾病的主要影像特點及其動態(tài)變化特點。諸如繼發(fā)性肺結核經抗結核藥物治療后,部分病灶吸收而又有新的病灶出現(xiàn)并逐漸增大;或肺結核完成療程后而又新出現(xiàn)胸腔積液,并難以用肺結核再發(fā)解釋等,均應想到有并發(fā)肺癌的可能。若肺結核病變主要以浸潤進展及干酪樣空洞形成為主,且病變范圍廣泛等,應想到是否為糖尿病并發(fā)肺結核的表現(xiàn);兩肺彌漫結節(jié)并上葉融合性病變中出現(xiàn)局限液化或空洞,或伴有典型的樹芽征改變等,應想到是否為塵肺并發(fā)肺結核的診斷。但是,肺結核并發(fā)真菌感染,尤其是并發(fā)念珠菌感染等往往缺乏特點,有時與繼發(fā)性肺結核的浸潤進展病灶混為一體,表現(xiàn)為兩肺廣泛的斑片及大片狀陰影,難以鑒別;結合臨床表現(xiàn)及實驗室檢查,并借助多次痰培養(yǎng)等有助于其診斷。
綜合多數文獻報道,關于對肺結核及其并發(fā)病變的影像學診斷原則為:(1)首先必須結合臨床病史為前提;(2)分析肺結核病變的基本影像學表現(xiàn),把握與病史相關病變的影像學特點,分析所有影像學表現(xiàn)的同一性與異同性;(3)結合實驗室檢查指標,或與抗結核藥物治療的短期復查結果進行對照與再評價;(4)必要時積極施行CT引導下的穿刺活檢診斷。
部分肺結核患者,諸如并發(fā)AIDS、免疫抑制劑和糖皮質激素的長期應用等,使得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結核分枝桿菌往往作為一種條件致病菌而致病,其肺部影像學表現(xiàn)與無免疫功能障礙者有所不同,必須重視。其CT表現(xiàn)常具有以下幾種特點[16-17]:(1)分布部位不僅僅局限于常見的結核好發(fā)部位。(2)常出現(xiàn)多發(fā)性磨玻璃樣影,為結核分枝桿菌廣泛播散所引起結核性肺泡炎。(3)兩肺以滲出性為主的多發(fā)斑片狀影多見,極易融合,多發(fā)肺段性實變甚至大葉性實變出現(xiàn)率明顯增高,并易出現(xiàn)干酪性壞死及空洞形成。(4)空洞較正常免疫狀態(tài)的結核病變更容易出現(xiàn)。(5)多發(fā)性干酪樣結節(jié)常見,免疫平衡受損后,也極易出現(xiàn)全身結核性血行播散性改變,肺內結節(jié)不但有支氣管播散的小葉中心性結節(jié),亦可同時見到隨機分布的結節(jié),并且均容易出現(xiàn)干酪性改變。(6)淋巴結腫大常見,免疫功能受損后的成人肺結核較容易累及淋巴結,同時腫大淋巴結干酪性壞死明顯,常伴有包膜破潰,邊界不清,相互融合,出現(xiàn)片狀低密度區(qū)等。
值得強調是,肺結核與相關疾病并發(fā)臨床上常見,其影像學表現(xiàn)往往以主體病變?yōu)橹鳎l(fā)病變往往缺乏特點,易被漏診。因此,必須細致地分析其影像學表現(xiàn),捕捉細微的影像學上的異同和變化特點,并密切結合病史、臨床表現(xiàn)及實驗室相關檢查等進行綜合診斷。
[1] Lee JY, Lee KS, Jung KJ, et al.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T and pathologic correlation. J Comput Assist Tomogr, 2000,24(5):691-698.
[2] Aquina SL, Gamsu G, Webb WR, et al. Tree-in-bud pattern: frequency and significance on the thin section CT. J Comput Assist Tomogr, 1996, 20(4):594-599.
[3] Hong SH, Im JG, Lee JS, et al. High resolution CT findings of military tuberculosis. J Comput Assist Tomogr, 1998, 22(2):220-224.
[4] 路希偉,王月明,諶杰.樹芽征在CT影像診斷肺結核中的應用.中國防癆雜志,2004,26(5):275-276,279.
[5] 呂巖,李成海,謝汝明,等.初治活動性繼發(fā)性肺結核的HRCT影像研究.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5,9(5):643-648.
[6] 賀偉,李成海,謝汝明,等.活動性肺結核抗結核治療后的HRCT影像動態(tài)分析及殘余病變的臨床意義.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5,9(6):38-42.
[7] 謝汝明,呂巖,周震,等. 33例肺結核不典型CT征象分析.中國防癆雜志,2014,36(3):171-175.
[8] 呂巖,謝汝明,周新華,等. 肺結核與肺癌并存的CT影像研究.中華放射學雜志,2013,47(1):8-12.
[9] Cicenas S, Vencevicius V. Lung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World J Surg Oncol, 2007, 5:22.
[10] Kobashi Y,Fukuda M,Nakata M, et al. Coexistence of metastatic lung cancer an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diagnosed in the same cavity. Int J Clin Oncol, 2005, 10(5):366-370.
[11] 姚玉龍.Ⅲ期塵肺合并肺結核的CT表現(xiàn)及分析.遼寧醫(yī)學院學報,2013,34(4):41-42,70.
[12] 張強,羅穎梅,曾樂飛,等. 45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胸部X線及CT分析.中國CT和MRI雜志,2012,10(1):38-39.
[13] 尹洪云,劉一典,史祥,等.糖尿病肺結核影像學特點與血糖相關性分析.中國防癆雜志,2010,32(10):652-655.
[14] Chai LY, Hsu LY. Recent advances in 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Curr Opin Pulm Med, 2011, 17(3):160-166.
[15] 楊亮,宋偉.肺結核合并曲霉菌感染的影像表現(xiàn). 中國防癆雜志,2012,34(4):251-253.
[16] 謝青,王德杭.免疫低下患者肺結核的CT特征研究.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0,16(4):299-302.
[17] 于紅,李惠民,肖湘生. 縱隔病理性淋巴結的CT研究現(xiàn)狀. 國外醫(yī)學臨床放射學分冊,2004,27(5):303-307.
(本文編輯:薛愛華)
10.3969/j.issn.1000-6621.2017.06.002
101149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yī)院影像科
周新華,Email:jysct@126.com
2017-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