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可凡是個氣場十足的人!與他在靜安嘉里中心喝茶,竟遇到不小“轟動”,過往男女無不朝他勁瞄,有的干脆駐足拿手機抓拍。天哪,四周眼球都被他“嗖”地吸引了。
奪人眼球自然與他多年積累的知名度相關(guān),但細究一下,他的魅力還真不虛,電視主持、書籍出版、藝術(shù)收藏、電影表演,樣樣玩出不小的動靜,加之他無論走到哪兒,體魄雄壯的獨特外形、話劇演員般的嘹亮嗓門、喜氣飛揚的快言快語,構(gòu)成了他的個性魅力。
我邀曹可凡作為《財富堂》封面人物談藝術(shù)和生活,動議很早,已經(jīng)耽擱了好一陣子。好在他的身上從來不缺話題,不是嗎?這一次,趕巧遇上了他摘獲第十二屆中美電影節(jié)“最佳男配角”殊榮,用我們的行話而言——有了一個“新聞由頭”!
我們的話匣子,就從曹可凡成為“影帝”開啟。
曹可凡打小喜歡電影。青澀的年華里,他是金焰、趙丹、孫道臨等電影藝術(shù)家的忠粉。高中畢業(yè)那年,母親帶他去見電影圈的前輩,請前輩給小可凡看看,是不是做電影演員的料,當年盛行唐國強式的“奶油小生”,看完相后他便識趣地將注意力轉(zhuǎn)向了譯制片配音。
命運捉弄人,喜歡文藝的曹可凡高考進了“二醫(yī)大”,畢業(yè)后又穿了幾年真正白大褂,也上過手術(shù)臺。最終,冥冥中還是有一股力量牽引他走上了與電影近似的“小電影”——熒屏。而等他真正圓上銀幕夢,他在小小熒屏已經(jīng)廝殺多年,拿獎拿到手軟,人人對他眼熟。
一個偶然的機會,喜好挑戰(zhàn)自我的他無意間與好友張偉平聊起想玩電影的夢,俠義心腸的張偉平果然向張藝謀力薦了,結(jié)果曹可凡在張藝謀執(zhí)導的《金陵十三釵》中“露了一小會臉”,為演“孟先生”他瘋狂減肥,鏡頭的磨礪讓他“過了一把癮”,對玩電影興味十足。而早就說過給他“角色”的胡雪樺在醞釀拍攝《上海王》的時候想到過曹可凡,開拍卻在《金陵十三釵》之后。說起這段先在張藝謀執(zhí)導的影片里見識、體驗,后在《上海王》擔綱男配角的經(jīng)歷,曹可凡“觸電”心得還是蠻多的,他沒有料到的是,首次飾演男配角,竟走向了國際,在中美電影節(jié)一舉擒拿了“最佳男配角”的獎項,他在領獎臺上用流利的英語感慨:
“這個獎,對我未來繼續(xù)走向銀幕給予了莫大的信心!”
相比曹可凡拍電影,我更羨慕他對繪畫的收藏,藏品很豐富,涉足書畫、油畫等多個領域。眾所周知,收藏的水很深,陷阱重重,他怎敢在拍賣場舉牌?原來與他的勤奮及悟性相關(guān)。
剛進電視臺主持《詩與畫》欄目,那時真難為了他,對于油畫啊、書畫啊,他根本是“門外漢”,只能看看熱鬧而已。但,旁人看看熱鬧就走過了職業(yè)旅途中的小站,而他卻鉆出了門道,找來大部頭的中西方藝術(shù)史啃讀,與程十發(fā)、陳逸飛、唐云、黃永玉等建立亦師亦友的友情。在名家的熏陶下,他練就了賞畫鑒畫的眼力,也練出了在拍賣場舉牌的膽量。多年以來,別人送的、畫廊買的、拍賣行拍的,豐富的收藏經(jīng)歷,也成為他人生的財富!
最后,說說曹可凡的“家族史研究”。這還真讓我小小吃驚!跨界玩出那么多名堂的曹可凡,竟然還玩出一部家族史《蠡園驚夢》,牛掰!從他筆下曹氏家族120年五代人的繁衍演變,能讀出上海氣質(zhì)的形成與都市文化基因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曹可凡在修家族史過程中,鉚著勁兒在歷史煙塵里尋找家族的蛛絲馬跡,他執(zhí)著于“無一字無來歷”,花了四個春秋,在專家朋友宋路霞的幫忙下,耗費大量時間奔波于圖書館、博物館及檔案館之間。
當書稿印出,兒子看了高興地說,書中有自己的照片,曹可凡卻告誡兒子,有你的照片并不是榮耀,將家族的血脈傳下去,將家訓家風發(fā)揚光大,那才是榮耀。
曹可凡如此勤奮、鉆研,寄情于小熒屏大銀幕,游走于收藏出版之間,有腔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