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平
【摘要】“意”,是生成于文章之前的思想,它是文章的靈魂。好文章立意要求新穎、深刻,可是一味要求選材新穎實在有苛求的嫌疑,對于人人生活中皆有的話題,如何才能寫得好,能夠讓作文的立意不僅僅是就事論事、淺嘗輒止呢?
【關(guān)鍵詞】立意;新穎;深刻;社會;人生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biāo)識碼】A
所謂“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中心意思。文章的中心意思也稱為中心思想、主題或主旨。記敘文的立意,是指通過記人、敘事、寫景、狀物表現(xiàn)出來的對生活的認識、感受和評價。意,猶帥也。是生成于文章之前的思想,它統(tǒng)帥著全篇的內(nèi)容。寫作文,只有先將“意”立起來了,才能寫出有神采的文章。
好文章立意要求新穎、深刻,文章最忌人云亦云,可是在當(dāng)今形勢下學(xué)生由于生活是學(xué)校家庭兩點一線,一味要求選材新穎實在有苛求的嫌疑。而對于人人生活中皆有的話題,如何才能寫得好,能夠讓作文的立意不僅僅是就事論事、淺嘗輒止呢?下面,結(jié)合學(xué)生的考場作文,談?wù)勅绾问褂洈⑽牧⒁馍羁獭?/p>
【習(xí)作一】
手
五月的陽光,像一雙溫暖的手,輕輕撫過你的臉頰。
站在故鄉(xiāng)的小院,我瞇著眼睛瞧著院中長勢正盛的老槐樹,漸漸幻想著幾十年后的自己。半偎在搖椅上,帶著老花鏡,靜靜在樹下織著毛衣。我的孫女,她就在一旁,時而玩耍,時而伸出白嫩的小手,玩弄我堆在一旁的絨線。一切,就好像是幾年前的影子,愈漸清晰。
記憶里的那年,少不了那棵老槐樹。從我有記憶開始,每年的春季,花香四溢。祖母是一直坐在樹下的,半偎在一張?zhí)梢紊?。閑不下來的雙手,花花綠綠的針線,堆在樹角。我則在一旁,抱著樹干搖晃,一下、兩下、三下……片片的槐花隨意飄落,像活潑的精靈,旋轉(zhuǎn),飄移,落下。有的飛落到祖母的肩頭,有的旋轉(zhuǎn)到祖母的手邊,一片一片,肆意地揮霍著自己的青春。
我“蹭”地跑下去,靠在祖母的身邊。歲月的留痕使這位老人變得滄桑。手指的皮膚不再潤滑細膩,手掌也磨出了厚厚的繭子,代替的是樹皮般滄桑的手感,兩根打衣針,伸長、收縮、旋轉(zhuǎn)、交替……一針、一針、一針……
我看得入迷,伸出手便要試。先將這根穿在那根的線里,再將那根在前面纏繞,再收縮,再拉開……一步一步,祖母將她的手包在我的手外,粗糙的肌膚,略硬的繭子,抵不住傳給我的溫暖,每一次按下針頭前,祖母總先伸出自己的指頭。擠壓后的指尖,緩緩地凹進,再緩緩地恢復(fù)……
輕撫祖母的指尖,是酸澀在心中涌動,一片片的槐花,落在多年前的槐花上。沁人心脾的素香,在我們看不見的春光里流轉(zhuǎn)。后一片追著前一片,后一片仿佛是前一片的影子。在春光的深處,每一片都仿佛追逐著自己的前一片,一片又一片,經(jīng)久不息,歲月流長。
禁不住幻想,幾十年后的某個六月,我靜靜坐在樹下織毛衣。我的孫女輕輕走過來。我握著她的手,輕撫她白皙的皮膚,教她如何穿針,如何引線。在每次按下針頭之時,都先伸出自己已長滿繭子的雙手,輕輕按下。
【習(xí)作二】
手
我穿著紅色的毛衣,于月光下,輕輕地敲著院子的大門。
奶奶已是八十五的高齡,走起路來也是步履蹣跚,只是坐在那老式的縫紉機臺上時,那雙手靈巧得著實讓人羨慕。
溫暖的陽光緩緩地透過明凈的窗戶,父母在弄著飯菜,奶奶仍是坐在縫紉機前擺弄著孩童的衣服,我不時被奶奶要求去拿上杯水,抑或是接個線球,手指接觸的瞬間,凝視她的手,手指枯瘦。
奶奶在小區(qū)里是個名人,她那輩分里朋友家的兒輩孫輩,許多衣服都是出自奶奶之手。我總是十分好奇:不知奶奶這年紀(jì)是如何將這原本滿是褶皺與老繭的手化作在針線間翩翩飛舞穿梭自如的纖纖素手?只見她不停地移動著布條,滾雪球般,由小漸大。每每織完一件,都先向我們炫耀一番,這手真是靈巧。
爺爺是和奶奶上街買菜走丟后去世的,奶奶很是自責(zé),做衣服時也少不上嘮叨幾句。父母愛安靜,對此很是反感,我倒是很感興趣,悄悄地和奶奶談?wù)撝?。奶奶說,爺爺當(dāng)年當(dāng)兵,身上的衣物也全是她一手織起來的,說著抬起手臂,指著手上縫衣服時留下的傷疤,洋洋得意的,像是抗戰(zhàn)勝利也有奶奶的一份功勞。奶奶做過老師,“文革”時期被批斗,住牛棚,講著講著激動之時還揮舞著手臂,像是回到少年,風(fēng)華正茂,揮斥方遒。在這揮舞的指尖竟被放映出來,凝結(jié)著的便是厚重。
是時光給手帶來的枯瘦嗎?是熟練的技藝給手帶來的靈巧嗎?是這歷史賜予這手的厚重嗎?他們旋轉(zhuǎn)交織,在那崢嶸歲月里積聚的,便是對親人、對國家的責(zé)任。
奶奶曾經(jīng)一邊撫摸著我的手,一邊對我說:“你還小,不懂,我只盼著能看到你有出息……”或許是的,我可能不能立即滿足您的愿望,但是我會做好力所能及的每件事,讓你我相伴的每一天都成為人生中最美的畫面。
我穿上奶奶織的紅色毛衣,于月光下,輕輕敲著院子的大門。
“奶奶,我又來看您了,這是您要的線球嗎?”我笑著對奶奶 說。
這兩篇文章的選材都是奶奶的手,這類材料實在是平常,只是這兩篇文章卻顯得頗有些與眾不同的意味,不僅僅在于文中的語言,更在于文章的立意。
習(xí)作一,奶奶在老槐樹下教“我”織毛衣、當(dāng)“我”像奶奶那樣老去以后,畫面依舊。想象與現(xiàn)實間的畫面轉(zhuǎn)換,親情以外更為深遠的話題——傳承。技藝在傳承,親人間的溫馨相處亦在傳承。習(xí)作二,作者將奶奶為家人制作衣服、經(jīng)歷的滄桑升華為“對親人、國家的責(zé)任”從而使奶奶的手更“厚重”。“傳承”是當(dāng)今時代的熱詞,因為對社會的關(guān)注,使得立意由親情而升華為對傳承、對時代的理解,立意顯得更為新穎深刻。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粒沙可以映照整個世界。生活中一個瞬間、一個現(xiàn)象,若要顯得與眾不同,必然應(yīng)是立意要大處著眼,關(guān)注社會人生,挖掘更深刻的意蘊,在眾多的考場作文中意高文自勝。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