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婷
摘要:語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是教師向學生傳播知識信息的載體和重要的媒體。教師的口頭語言主要是指教師通過口頭形式表達的語言,口頭語言表達的能力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的基礎,是教師必備的語言能力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口頭語言的表達方式和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聽課效率和教師的教學質量。一堂成功的課,教師應聲情并茂,用自己引人入勝的語言引領學生步入知識的殿堂,遨游于知識的海洋,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去汲取知識的營養(yǎng),構建他們美好的內心世界和高尚的人格修養(yǎng)。而要達到這個境界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須靠平時的學習積累和實踐,進行長時間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表達能力
一、增加提問數(shù)量,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習慣于灌輸式教學法,無論是教學重點的強調還是教學難點的突破,都是教師一人唱獨角戲,將結果直接教給學生進行記憶鞏固。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更多是豎著耳朵聽,這樣的教學模式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乃至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極其不利。筆者在教學中從增加提問入手,在課堂上為學生搭建語言表達的平臺,以實現(xiàn)增強訓練效果的目標。一方面,語文教學中凡是能夠啟發(fā)引導學生探究的環(huán)節(jié),就盡可能地設計為教學提問,讓學生認真思考、回答問題,從而既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又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加深學生的理解。在一位學生回答的過程中,其他學生可以舉手補充,在更大范圍內調動學生勇于表達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筆者在教學提問環(huán)節(jié)注意將提問的對象覆蓋整體,以不同難度的提問調動相應層級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效果明顯。
二、循序漸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利用教材從低年級學生的口語交際開始訓練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在教學過程中,在學生剛入學學習拼音時,就要開始進行有意識的說話訓練,并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逐步培養(yǎng)良好的聽說能力和語言習慣。學生可以根據(jù)四聲,組不同的詞,造不同的句子,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詞匯,又便于理解字義,并能積累運用,為以后的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小學中年級,口語交際主要是進行明辨事非、暢談理想的訓練。因此,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進行表達訓練,只要學生的總體目標沒有偏離,就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在歡樂的氣氛中,樹立正確的是非觀,選擇遠大的理想。
在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中訓練學生口語交際,主要是教師通過描述生活與學生進行對話,模擬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如何與父母、教師、同學、他人進行“有理有據(jù)”地交際。在交際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三、營造氛圍,激發(fā)口語表達欲望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币虼?,教師要努力為學生營造出寬松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主動參與進來,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心境下自由地表達。課堂上,教師要盡量微笑著面對每一個孩子,讓他們全身心放松,心情愉悅。注意運用各種方法提高學生說話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對積極舉手發(fā)言的學生,不管講得是否正確,都給予積極的評價,充分肯定其優(yōu)點,并提出中肯的建議。另外,還可以加強小組內的交流和溝通。因為在小組內交流,孩子們的壓力小,大多敢于交流。經常進行組內交流,可以使孩子們的自信心在一次次的表達中逐漸增強,表達水平逐步提高。
四、讓學生學會積累
想讓學生有很好的表達能力,除了教師的引導外,還需要學生多閱讀、多觀察、多積累,將閱讀與表達兩模塊緊密結合,不斷充實,形成教學合力。例如建立班級課外書架,讓學生把課外書拿來共享,老師還要組織孩子到閱覽室去看課外書,此外每周設立一天的讀書日,讓生專門看課外書,這樣就逐步增加了孩子的閱讀量,積累了孩子的知識量。這些方式都促使了孩子多看、多想,增長了見識,自然就有話可說了。此外,讓學生把積累的詞匯,句子都積累在本子上有助于學生的記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吸收新信息,不斷完善并深化個體學習收獲,促進其閱讀理解的正確性、獨創(chuàng)性和表達中語言的流暢性,這樣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就會逐步得到提高。
五、聯(lián)系生活實際,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應與豐富多彩的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人們常說“世界上的一切東西都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創(chuàng)造?!必S富多彩的生活為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活水源泉。作為一名教師,要用心捕捉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有組織地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班里轉來一位新同學,大家應該怎樣說歡迎辭?”、“家中來了客人,應該如何同客人打招呼?”組織學生討論“該不該看動畫片?”等。另外,學校,班級應多組織活動,抓住活動的機會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的訓練。比如在班級間開展一些討論會,辯論賽等等,以此來促進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老師要做個有心人,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都能夠去指點學生說話,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六、多項活動,提高口語表達水平
教師要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如班隊課,開展朗誦詩歌、表演相聲、小品、繞口令等;晨會課,開展新聞發(fā)布會、“百科知識”競賽等活動,讓學生介紹生活小常識,背誦格言和詩文等。還可以利用小學生爭強好勝的特點,選擇學生學習和生活中感興趣和關心的問題作為話題,展開積極辯論。利用課前兩分鐘的時間,由學生上臺進行演講等等。實踐證明,這些活動既為學生的口語表達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又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口語表達的積極性、主動性。
真想無聲而衰,真怒未發(fā)而威,真親未笑而和。情語動人,既能策人奮發(fā),又可催人淚下,這應是語文教師口語表達的至高境界。這就要求教師努力學習,不斷加大閱讀量、豐富詞匯量、擴大知識面,讓自己的語言水平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使自己成為學生喜歡的優(yōu)秀教師。
參考文獻
[1]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2008(3).
[2]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200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