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萍 張琨 謝志軍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基礎醫(yī)學院浙江杭州310053
基于“脾失運化”探討腸道菌群紊亂與肥胖的關系*
吳麗萍 張琨 謝志軍#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基礎醫(yī)學院浙江杭州310053
肥胖脾失運化腸道菌群
肥胖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分為單純性和繼發(fā)性兩種,以單純性肥胖最為常見,是造成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中醫(yī)學認為肥胖多因飲食無度,嗜食膏粱厚味,影響脾之運化所致。脾虛導致脾不布津,精微物質不能為臟腑功能活動利用,郁滯于體內而形成痰濕,痰濁膏脂瘀積,繼而產(chǎn)生肥胖。飲食習慣也會導致腸道菌群結構改變,從而發(fā)生肥胖。若長期食用大量的高能量、高脂肪食物,腸道中的厚壁菌門細菌大量增殖,雙歧桿菌數(shù)量會顯著下降,造成腸道菌群失衡。故而使用健脾助運,補脾益氣,調節(jié)脾胃功能的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腸道菌群紊亂,也可以治療肥胖。
脾虛易引起肥胖,中醫(yī)學認為肥胖的主要病因是脾胃氣虛,脾的運化失司所致?!毒霸廊珪吩唬骸昂我苑礊闅馓??蓋人之形體,骨為君也,肥人者柔盛于剛,陰盛于陽也,且肉以血成,總皆陰類,故肥人多有氣虛。”《石室秘錄》云:“肥人多痰,乃氣虛也,虛則氣不運行,故痰生之?!泵鞔_強調了氣虛與肥胖的關系,氣虛也易引起痰濕。氣虛而肥胖者多疲乏無力,腰酸腿軟,脈沉細無力,舌苔薄、質淡紅。痰濕而肥胖者易胸悶、乏力,體表多油脂,舌胖大水滑、多齒痕、苔白膩,大便多不實發(fā)粘、小便微濁。氣虛肥胖多由于運動不足,陽氣不得升發(fā),脾陽不振,水谷精微運化失調,不能榮養(yǎng)周身而溢于肌膚所致。脾氣虛損導致的脾胃運化失常,會使機體代謝功能緩慢,腸道內菌群紊亂。有實驗證明脾氣虛證大鼠造模后腸道菌群ERIC-PCR指紋圖譜條帶與造模前相比發(fā)生明顯變化,其多樣性指數(shù)下降,表明造模后腸道微生態(tài)平衡遭到破壞,菌群失調,即脾氣虛證直接影響腸道菌群的平衡[1]。
腸道菌群是人體腸道的正常微生物,他們有極其龐大的種類和數(shù)量,其數(shù)量是人體細胞總數(shù)的10倍以上。目前,已經(jīng)鑒定出的細菌類群有百余個,包括擬桿菌、雙歧桿菌、乳酸桿菌、芽孢桿菌、腸球菌、腸桿菌等。主要分布在人類的皮膚、口腔、胃腸道中,其中腸道是菌群寄居生存最主要的生態(tài)區(qū)。腸道菌群與宿主的代謝、營養(yǎng)、免疫等方面關系密切。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腸道菌群失調會增加肥胖、代謝綜合征、糖尿病、脂肪肝、自閉癥、阿爾茨海默病等慢性疾病的發(fā)生風險。
2012 年,中國科學家首次發(fā)現(xiàn)一種叫做陰溝腸桿菌的腸道細菌是造成肥胖的直接元兇之一,它在人的腸道里過度生長,則會造成肥胖。這也是國際上首次證明腸道細菌與肥胖之間具有直接因果關系[2]。近年來許多研究表明,腸道菌群的失調對肥胖等代謝性疾病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Ewaschuk等[3]證明了腸道菌群可引起獨立遺傳背景的小鼠代謝性疾病,將一個肥胖小鼠的腸道菌群移植到無菌小鼠身上會誘導無菌小鼠肥胖的幅度遠遠高于將一個消瘦小鼠的腸道菌群移植給無菌小鼠。此研究證明了腸道菌群在肥胖癥中的重要影響。若長期進食高脂、高糖食物,可造成腸道菌群中條件致病菌數(shù)量增加,而共生菌數(shù)量下降,從而使得食物中攝取的能量更容易轉化為脂肪,形成肥胖。腸道菌群不僅可以影響機體對食物中能量的攝取,還可以調節(jié)宿主能量貯存基因的表達。一方面,腸道細菌將食物中不易消化的糖酵解成單糖及短鏈脂肪酸,增加了能量的攝入;另一方面,腸道菌群能抑制腸道表達禁食誘導因子,而禁食誘導因子可以抑制脂蛋白酯酶的活性,因此禁食誘導因子的減少使脂蛋白酯酶的活性增加,促使三酰甘油在脂肪組織中的積聚[4]。因此,腸道菌群紊亂是引起肥胖的重要原因。
脾主運化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運化精微和運化水濕兩方面。一方面,機體對飲食水谷的消化、傳輸和精微物質的化生,都由脾主運化功能來完成。沈金鰲《雜病源流犀燭》曰:“肉也者,所以主一身之肥瘦?!逼⒅骷∪?,脾將水谷精微運送到肌肉為之營養(yǎng),脾運化功能的正常與否直接影響形體的肥瘦。而腸道菌群參與脂類和糖類的吸收,脂肪酸和糖原都可為肌肉提供能量,消化道菌群紊亂時,能量產(chǎn)生隨之降低而導致肌肉無力,久則會致使胃下垂、肥胖等病,與中醫(yī)的脾虛下陷,脾虛肥胖有著密切的關系。另一方面,脾運化水濕不利,會使水液內停而痰濕凝聚,濕邪流注于腸胃,形成體形肥胖,腹部肥滿松軟、多汗且黏、痰多等臨床表現(xiàn)。飲食不節(jié),嗜食膏粱厚味可導致脾失健運,津液代謝不暢,使機體的胃腸系統(tǒng)受到損傷,代謝失常;當機體胃腸功能異常時,腸道的微生態(tài)系統(tǒng)會受到嚴重破壞,大腸桿菌等條件性病原菌大量增殖,雙歧桿菌、乳桿菌等益生菌數(shù)量顯著下降[5]。故飲食不節(jié)形成的脾失健運,痰濕內生會導致腸道內環(huán)境改變,使腸道內菌群紊亂,正常菌減少,病毒菌增多,進而影響機體的能量代謝和脂肪代謝;而腸道菌群的紊亂也會反作用于脾胃運化功能,影響機體的消化功能和對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從而引起肥胖。
消化道是腸道菌群和脾的運化共同所需的人體內在環(huán)境。中醫(yī)“脾”的運化與消化、吸收、代謝、免疫等有著密切的關系?!捌⒅鬟\”正常則飲食中的淀粉、脂肪、蛋白質經(jīng)過消化,淀粉水解為葡萄糖,脂肪分解為乳糜微粒、脂肪酸,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后而被機體吸收;“脾主化”正常則進一步將吸收的葡萄糖、氨基酸、甘油或脂肪酸合成各種蛋白質、酶類和激素等及糖類、脂肪、蛋白質三大物質,及其之間的相互轉化,氧化分解產(chǎn)生能量[6]。故脾運化功能失調會導致消化道的吸收代謝功能失調,引起食欲不振,精神怠倦等臨床表現(xiàn),長期飲食減少,代謝功能減緩,也會使腸道蠕動緩慢,導致便秘。消化道是腸道菌群的一個生態(tài)區(qū),消化道的病變會使腸道菌群發(fā)生變化,有研究[7]顯示,便秘人群的腸道菌群會產(chǎn)生明顯的失調。腸道內雙歧桿菌、乳桿菌等益生菌的減少,會影響機體脂肪的吸收、轉運、存儲、代謝等過程,從而形成肥胖。故脾氣虛損,脾的運化功能失調則會導致便秘,而便秘人群腸道菌群中的益生菌會隨之減少,從而致使機體肥胖癥的發(fā)生。
中醫(yī)學防治疾病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扶正祛邪”,這與“矯正生態(tài)失調、保持生態(tài)平衡、間接排除病原體”的微生態(tài)學整體觀相一致[8]。脾的運化代謝功能與腸道菌群對宿體代謝的影響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臨床研究證明使用中醫(yī)健脾的方法可改善腸道微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腸道消化性酶類的增長。健運脾胃,是中醫(yī)上治療肥胖的常用手段,臨床上可選用中藥、針灸、推拿等方法改善其脾胃功能,調節(jié)腸道菌群,治療肥胖癥。
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運用中藥補脾益氣方,能減少肥胖者體內脂肪積聚,改變脂質代謝,改善血中載脂蛋白含量,從而達到調整體質偏頗的作用。而這也正是調節(jié)腸道菌群治療肥胖所希望達到的體質指標。中醫(yī)臨床上多用健脾、益氣、祛濕之法調理脾胃功能,改善腸道內環(huán)境,調節(jié)腸道菌群。常用山藥、茯苓、薏苡仁、砂仁、甘草、人參、白術、五味子等中藥,以參苓白術散或四君子湯加減方為代表。陳慧等[9]用參苓白術散加味治療女性單純性肥胖癥,治療前后的體重下降、腰圍臀圍減少及BMI下降均有顯著性差異,獲效較好。孟良艷等[10]發(fā)現(xiàn)四君子湯能夠通過改善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增加益生菌數(shù)量以調理脾虛證,促進患者胃腸疾病的恢復,調節(jié)代謝紊亂,治療肥胖等代謝疾病。
近年來腸道微生態(tài)的重要性以及其與中醫(yī)學脾的聯(lián)系逐步引起學者的興趣,也為中醫(yī)調節(jié)腸道菌群、治療肥胖提供了契機。脾運化功能失調導致的脾虛濕盛,脾胃氣虛等是導致肥胖的主要病機。而脾虛亦可導致脾胃功能失調,消化道內環(huán)境失常,腸道菌群紊亂。腸道菌群對肥胖有著重要的影響,菌群的紊亂會使機體代謝失常,脂肪增多。故脾主運化,腸道菌群與肥胖三者之間關系緊切,密不可分。臨床上用中醫(yī)治脾的手段調節(jié)腸道菌群,對治療肥胖有著積極的意義。
[1] 彭穎,金晶,楊靜玉,等.3種健脾補氣方藥對脾氣虛證大鼠腸道菌群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08,33(21):2530-2534.
[2] 王鵬,王春.我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肥胖直接“元兇”陰溝腸桿菌[J].科技與出版,2013(1):26.
[3] Ewaschuk JB,Dieleman LA.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inchronicinflammatoryboweldisease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6,12(37):5941-5950.
[4] 黃曉飛,陸穎理.腸道菌群與肥胖關系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4,20(1):82-84.
[5] TUR NBAUGH PJ,LEY RE,MAHOWALD M A,et al.An obesityassociatedgutmicrobiomewithincreasedcapacity for energy harvest[J].Nature,2006,444(7122):1027-1031.
[6] 劉毅,馮曉桃,王文健.“脾主運化”理論再認識——“脾主運”與“脾主化”之辨析[J].中醫(yī)雜志,2011,52(15):1264.
[7] 魏子孝.學用中醫(yī)體會錄[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349-353.
[8] 姜良鐸,趙長琦.中醫(yī)藥與微生態(tài)學[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8:78.
[9] 陳慧,高雅文,陳羨人,等.參苓白術散加味治療女性單純性肥胖癥32例[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3,48(11):813.
[10] 孟良艷,陳秀琴,石達友,等.四君子湯對脾虛大鼠腸道菌群多樣性的影響[J].畜牧獸醫(yī)學報,2013,44(12):2029-2035.
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脾虛濕阻型痛風腸道產(chǎn)XO菌與產(chǎn)尿酸酶菌結構特征及其對尿酸代謝的影響,編號:LQ16H270004
#通訊作者:謝志軍,E-mail:xzj574@163.com
2017-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