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祖群
(遼寧省丹東市婦女兒童醫(yī)院婦一科,遼寧 丹東 118002)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與開腹手術的臨床療效對比
靳祖群
(遼寧省丹東市婦女兒童醫(yī)院婦一科,遼寧 丹東 118002)
目的 對比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與開腹手術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共108例,收治年限均在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將108例患者通過抽號隨機分成兩組,每組各有患者54例。其中一組患者使用開腹手術治療,稱為對照組;另一組患者在腹腔鏡下使用子宮肌瘤剔除術,稱為觀察組。然后對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術后排氣時間進行觀察。結果 觀察組子宮肌瘤患者的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術后排氣時間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子宮肌瘤患者(P<0.05)。結論 針對子宮肌瘤患者,在臨床上使用子宮肌瘤剔除術,可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住院時間和術后排氣時間,值得廣泛推薦使用。
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開腹手術
子宮肌瘤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婦科病,對女性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以往臨床上通常采用開腹手術進行治療,但該術式創(chuàng)傷大,恢復慢。隨著無創(chuàng)技術的發(fā)展,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剔除術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中[1]。本次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共108例,對比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與開腹手術的臨床療效。
1.1 基線資料:選取我院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共108例,收治年限均在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將108例患者通過抽號隨機分成兩組,每組各有患者54例。
對照組:年齡跨度為39~55歲,平均年齡為(47.25±0.35)歲。肌瘤平均直徑為(5.08±0.87)cm。單發(fā)性肌瘤共30例(55.56%),多發(fā)性肌瘤共24例(44.44%)。觀察組:年齡跨度為40~54歲,平均年齡為(47.15±0.32)歲。肌瘤平均直徑為(5.07±0.86)cm。單發(fā)性肌瘤共29例(53.70%),多發(fā)性肌瘤共25例(46.30%)。兩組子宮肌瘤患者的肌瘤大小、類型以及平均年齡等基線資料,通過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6.0進行計算,能判定無統(tǒng)計學意義(即P>0.05)。
1.2 方法。對照組:該組子宮肌瘤患者使用常規(guī)的開腹手術治療。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之后,進入腹腔,將肌瘤突出位置的肌層切開,將子宮肌瘤剔除,關腹后縫合切口,并在術后給予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2]。
觀察組:該組患者在腹腔鏡下使用子宮肌瘤剔除術進行治療?;颊咴跉夤懿骞芎?,進行全身麻醉。無蒂肌瘤和子宮肌壁間肌瘤:在0.90%的氯化鈉中稀釋6 U垂體后葉素,然后將其注入肌壁和子宮肌瘤交界處,用單極電針將子宮橫行切開,直達瘤體中,再使用鉗夾夾住腫瘤后,向外牽拉。沿著肌瘤和假包膜之間的縫隙,一邊電凝止血,一邊旋轉牽拉,將瘤體剝除。當瘤體剝除超過一半時,肌瘤底部用薇喬線環(huán)繞,縫合子宮肌層后,拉緊縫線打結。若患者創(chuàng)面出現(xiàn)滲血現(xiàn)象,需根據肌瘤的位置和大小,使用薇喬線分層間斷縫合創(chuàng)面。帶蒂肌瘤:將套扎圈放入肌瘤蒂部,創(chuàng)口進行電凝止血。將左麥氏點從5 mm擴大至15 mm,用子宮粉碎機將肌瘤粉碎后,將其從15 mm的套管中取出[3]。
1.3 評價指標:對兩組子宮肌瘤患者的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術后排氣時間進行統(tǒng)計對比,當上述三項評價指標的數值均更低時,可確認手術治療效果越顯著。
1.4 統(tǒng)計學處理:兩組子宮肌瘤患者的手術治療對比數據,均需接受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6.0的計算,均數±標準差用以表示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術后排氣時間等計量資料,組間通過t檢驗對比,當有P<0.05時,可確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之后,觀察組子宮肌瘤患者的術中出血量為(62.39± 4.77)mL,住院時間為(3.94±0.69)d,術后排氣時間為(16.32± 1.94)h;對照組子宮肌瘤患者的術中出血量為(101.56±5.48)mL,住院時間為(7.48±0.75)d,術后排氣時間為(30.25±2.48)h。由此可見,觀察組子宮肌瘤患者的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術后排氣時間等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子宮肌瘤患者(P<0.05)。
子宮肌瘤作為常見的婦科良性腫瘤之一,其發(fā)病率高達25%~30%,對女性的生活質量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其臨床癥狀通常表現(xiàn)為子宮出血、月經過多、白帶增多、繼發(fā)性貧血以及低血糖等。主要的治療方式有兩種,分別為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4]。
以往臨床上廣泛使用的開腹手術,會對腹部造成極大創(chuàng)傷,且術后恢復慢,并發(fā)癥較多,會對盆腔內部的環(huán)境造成干擾,生育期女性極易導致不孕不育。隨著醫(yī)學技術的日新月異,近年來,腹腔鏡下的微創(chuàng)手術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逐漸開始替代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5]。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進步,大部分的子宮肌壁間肌瘤能夠在腹腔鏡下完成肌瘤剔除術。與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可以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和術后排氣時間,而且并發(fā)癥較少,術后子宮內的妊娠率也會有顯著提升。子宮肌瘤所在的位置,數目以及大小等因素是影響手術操作的最主要原因。據以往的臨床經驗表明,肌瘤數量不超過3個,且直徑在<8 cm的情況下,手術所造成的創(chuàng)傷最小[6]。關于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技巧還有以下幾點:首先,為了使子宮收縮減少出血量,可以在切開子宮肌層之前,使用微量的垂體后葉素稀釋液;其次,醫(yī)護人員應當掌握嫻熟的縫合技巧,因為成功阻斷肌瘤血運是手術成功的關鍵所在。最后,當腹腔鏡下無法保證縫合技術的要求時,可以適當嘗試腹部小切口直視下輔助縫合的方式[7]。
經過本次的調查研究,觀察組子宮肌瘤患者的術中出血量為(62.39±4.77)mL,住院時間為(3.94±0.69)d,術后排氣時間為(16.32±1.94)h,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子宮肌瘤患者(P<0.05)。
綜上所述,針對子宮肌瘤患者,在臨床上使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可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住院時間和術后排氣時間,值得廣泛推薦使用。
[1] 張靜霞.腹腔鏡與傳統(tǒng)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的療效比較[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24(17):1889-1891.
[2] 閆莉,蘇紅,榮風年,等.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比較研究[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2,12(8):704-706.
[3] 隋青,白帆.腹腔鏡與傳統(tǒng)開腹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14):9-10.
[4] 孫克佳,楊凱樂.絕經前期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2,14(2):236-237.
[5] 喬群.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13):2052-2053.
[6] 趙艷,馬瑞華.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與開腹手術治療后肌瘤殘留復發(fā)及妊娠結局的對比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1):43-44.
[7] 覃燁.開腹與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8(33):28-29.
R737.33
B
1671-8194(2017)14-01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