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敬霞
摘要:在國家綜合國力逐漸提高的過程中,國家對教育教學的重視有了新進展,尤其是語文教學,語文教學已經(jīng)從一開始的知識傳播途徑拓展為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載體,而發(fā)展至今,語文又有了一個新的名稱,那么就是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陣地。想要對高中生的人文精神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就需要從語文教學入手,因此,本文對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滲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人文精神;培養(yǎng)措施
在國家發(fā)展中,高中生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是國家未來的主宰,想要讓中國在未來國際發(fā)展中擁有更高的地位,就應注重高中生培養(yǎng)。因此,在高中教學中,不僅要將基礎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對學生的人文精神等進行培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少年強則中國強這樣的目標。因此,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培養(yǎng)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語文作為人文精神的主要培養(yǎng)渠道也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一、對人文精神相關內(nèi)容闡述
(一)概念分析
所謂的人文精神,就是指尊重人的個性、尊嚴以及價值等,能夠關懷人,對傳承下來的精神文化高度重視,同時在發(fā)展過程中能夠注重理想人格的塑造。人文精神的本質是人,通過對此精神的培養(yǎng)可以讓人們學會相處,學會包容,這樣和諧的國家才能更好地發(fā)展下去。
(二)高中語文中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通俗一些來說就是教會人們?nèi)绾巫鋈耍m然人文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但是其并不能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出現(xiàn)在人們面前,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傳遞人文精神,發(fā)揚人文精神就需要一個載體,而語文這一學科就是最好的載體。因此,語文教學中包含了很多的人文精神,通過語文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通過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應該采取的措施
(一)教師要樹立先進的人文精神教學觀念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教師的思想觀念會在教學過程中展現(xiàn)出來,同時教師的教學行為受思想觀念的支配,而其教學行為又會對學生產(chǎn)生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說,想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就應該從教師的教學觀念入手,促使教師樹立人文精神教學觀念,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才能更好地滲透人文精神,進而實現(xiàn)人文精神培養(yǎng)目標。同時,高中學校還應該對語文教師進行培訓,讓語文教師能夠認識到自身人格以及文化素養(yǎng)的重要性,從而促使教師能夠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斷地學習新知識,這樣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讓學生能夠向教師學習,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
(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人文文化學習氛圍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想要讓學生更好地學習人文文化,領會人文精神,教師就應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人文文化學習氛圍,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才能受其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取得更好地學習效果。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應對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有效的應用,通過新穎的教學方式來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興趣,在興趣的推動下,學生就會更好地探究語文知識中隱藏的深層次人文精神,久而久之,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掌握就會更加深入,教師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的目標就可以達成。比如說,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材明確提出要讓學生閱讀《雷雨》、《哈姆雷特》等著名的文學作品,而這些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因此,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通過視頻播放來引起學生的興趣,當學生對這些作品閱讀產(chǎn)生了興趣之后,才能真正的融入到作品中,才能得到深層次的感悟,了解其中的人文精神,并將其吸收融合,轉變成自己的。再比如說,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促使學生將自己對作品優(yōu)秀內(nèi)涵的理解表現(xiàn)出來,進而通過自己的“感同身受”來進一步的掌握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發(fā)展,從而學習到更多的人文知識[1]。
(三)以教材為出發(fā)點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材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師在傳授學生基礎知識過程中不能脫離教材,要以教材為出發(fā)點來開展教學。要知道,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內(nèi)容都是從眾多素材中挑選出來的,每一篇內(nèi)容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而且這些內(nèi)容中還隱藏了豐富的人文精神,這對于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有著積極的意義。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中,應該多為學生挑選一些有人文精神的內(nèi)容讓學生閱讀,讓學生通過閱讀來更好地感受人生,體會世間百態(tài),從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比如說,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李煜所創(chuàng)作的《虞美人》中就蘊含了豐富的人文精神,《虞美人》這首詞是李煜這一代君王最后的絕筆詞,他在創(chuàng)作這首詞的時候,已經(jīng)從一代君王變成了降宋后的違命侯,他的人生經(jīng)歷了大起大幅,所以他的人生閱歷是十分豐富的,在其降宋的幾年間,他依然懷念故國,并且還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教師讓學生閱讀這首詞,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對這首詞的了解來學會感悟、反思人生[2]。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的任務不再是單純的講解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更重要的任務是讓學生領會到語文教材中所隱藏的人文精神,通過對這些人文精神的理解來學會做人,學會如何正確的面對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情。這一教學任務和單純的知識傳授相比較更有挑戰(zhàn)性,因此,教師必須要從思想上轉變自己的觀念,認真對待人文精神滲透這一教學任務,并在教學中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完成這一任務,讓學生能夠具備更多的人文精神,能夠更好地成長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殷高峰.論如何將人文精神滲透進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4,(11):61-61.
[2]郭長青.淺談中專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滲透教育[J].學周刊,201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