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寒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擔當。美國人類學家克羅伯曾感嘆:“為什么天才總是成群地來?”這個問題最直白的回答是,天才害怕孤獨。晚清民國時,那些出生于1880年代的年輕人開始走上歷史舞臺:將帥如火星四射,大師的思想和學識照耀永不磨滅的文化星空,巾幗不讓須眉的驚人之舉塑造了女性的美麗與哀愁。
分析他們在大時代中的位置,為我們觀察當代80后提供了一個參考。
80后擔任各省都督
用現在的觀點來看,蔡鍔是一位典型的80后鳳凰男。
蔡鍔,生于1882年12月18日。他13歲中秀才,15歲考入湖南時務學堂。時務學堂由梁啟超、譚嗣同任教,享譽全國,絕對算得上“一本”,蔡鍔也可謂少年大學生。而后,他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成為“中國士官三杰”之一。
知識改變命運在他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作為一個小手工業(yè)者的兒子,他幼時吃飽飯都成問題,但在這種情況下,他還能靠吟詩作對成為名聞鄉(xiāng)里的神童。當他以“海歸”身份回國后,迅速被江西、湖南、廣西等地的巡撫聘任,嶄露頭角。如果說這樣的經歷算得上一個勵志典型,接下來,蔡鍔所表現出的卻是一位人杰的氣概。他29歲出任云南都督。34歲領兵發(fā)動護國起義,推翻袁世凱的洪憲帝制,恢復民國,成為“再造共和第一人”。
在云南,同為80后,出生于1886年的朱德考入了云南講武堂。蔡鍔在講武堂很受學生歡迎,朱德也非常佩服這位只比自己大4歲的教官。蔡鍔的司令部就設在講武堂內,朱德勤學好問,經常在課余時間去向蔡鍔求教。蔡鍔的辦公室堆滿了書籍和報紙,據朱德回憶,他在這里面找到了一本書,其中有一段講到喬治·華盛頓,他反復看了好幾遍。他還讀到了孟德斯鳩的《法意》(今譯名《論法的精神》)。精神世界的相通讓這兩人的友誼發(fā)展起來。
1916年1月,蔡鍔與朱德率滇軍由貴州入川,當行至瀘州城外的雪山關時,兩人駐馬題聯。蔡鍔題上聯,朱德題下聯,留下了著名的雪山關聯:
是南來第一雄關,只有天在上頭,許壯士生還,將軍夜渡;
作西蜀千年屏障,會當秋登絕頂,看滇池月小,黔嶺云低。
蔡鍔時任護國軍第一軍總司令,朱德時任護國軍第三梯團第六支隊長,兩人級別相差很大,但能在一起駐馬題聯,這在等級森嚴的民國舊時代頗有些不可思議。
在他們前后,一大批80后年紀輕輕便身居高位。1912年6月,作為臨時大總統(tǒng),袁世凱正式發(fā)布各省都督名單,蔡鍔就任云南都督,生于1880年的譚延闿就任湖南省都督,生于1881年的張鳳翔就任陜西都督,生于1882年的李烈鈞就任江西都督、生于1883年的唐繼堯就任貴州都督、生于1883年的閻錫山就任山西都督,生于1884年的尹昌衡就任四川都督。
年輕的大師,影響中國百年
救亡與啟蒙是那個時代的雙重主題,投軍者試圖通過強軍來挽救時局,從文者則通過文化上的改造來重新塑造中國氣象。
現在,80后的中學課本中,魯迅是他們最熟悉的民國大師。他生于1881年,東渡日本留學期間,拜章太炎為師,成為了“光復會”的會員。同時成為章太炎弟子的還有黃侃、錢玄同。
有意思的是,章太炎曾把他的五位得意弟子戲封為“五王”。他們是天王黃侃、東王汪東、西王朱希祖、南王錢玄同、北王吳承仕,一位70后,一位90后,三位80后。這五人在他們各自的領域中均是大師級的人物。
1908年,27歲的魯迅與二弟周作人一起翻譯《域外小說集》,第二年出版。1918年5月,他發(fā)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用現代體式創(chuàng)作的白話短篇小說《狂人日記》,載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
這一年,魯迅37歲。
當然,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們大都有著讓人驚嘆的年齡。以1918年為例,這一年,胡適27歲,李大釗29歲,劉半農27歲,周作人33歲,錢玄同31歲。一群年輕人,成為了那個時代的文化大師,并深刻影響了我們這個時代。
女權主義者:史上最鮮艷玫瑰
晚清開眼看世界后,在西方思潮的影響下,中國也掀起了女權運動。那時的80后女權斗士們的思想以及行為,放到今天,仍然稱得上先鋒。
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呂碧城,她是中國女權運動的首倡者之一,中國女子教育的先驅,中國第一位動物保護主義者,中國新聞史上第一位女編輯,中國第一位女性撰稿人,并開創(chuàng)近代教育史上女子執(zhí)掌校政先例的民國奇才女。
1883年,呂碧城出生,及至長成后,天生麗質,個性顯露,崇尚新潮,尤喜奢華,成為名流才俊爭相追慕的對象。追求者有著名詩人樊增祥、易實甫,有袁世凱之子袁克文、李鴻章之侄李經羲等,但均無功而返。
呂碧城和閨蜜談起自己的感情時曾說:“生平可稱心的男人不多。梁啟超早有家室,汪精衛(wèi)太年輕;汪榮寶人不錯,也已結婚;張謇曾給我介紹過諸宗元,但年屆不惑,須眉皆白,也太不般配。我的目的,不在錢多少和門第如何,而在于文學上的地位,因此難得合適的伴侶?!?/p>
不過,同為女性的秋瑾與呂碧城相交莫逆,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紹興遇難,無人敢為其收尸,中國報館“皆失聲”,呂碧城則設法與人將其遺體偷出掩埋,又在靈前祭奠。
呂碧城興辦女學,建立了北洋女子公學,周恩來的夫人鄧穎超曾經在這里親聆呂碧城授課。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后,北洋女子公學停辦,后改為河北女子師范學校。
清帝退位后,呂碧城應袁世凱的邀請,一度擔任總統(tǒng)府機要秘書,但不久便辭職遷居上海,加入南社。在十里洋場,她除了借倚聲之道尋求精神寄托之外,就是同海外巨商進行股票角逐,且獲利巨豐,成為上海灘顯赫一時的富豪。
與呂碧城同時代的女權主義者還有生于1880年的楊紉蘭,她是第一批接受西方教育的民國女性之一,也是“近代史上最早的婦女解放運動專著”《女界鐘》的序作者之一?!杜珑姟返拿浴疤煜屡d亡,匹夫有責,匹婦亦有責焉”,風行一時,曾激勵成百上千的婦女肩負起救國重任。“五四”時期,向警予在湖南創(chuàng)辦周南女校??瘯r,更是直接將“女界鐘”用作了刊名。
與呂碧城相比,楊紉蘭作為母親的角色更為成功?;楹蟮臈罴x蘭,在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現代職業(yè)女性,在家則是一個典型的賢妻良母,擔負著相夫教子的重任。她所養(yǎng)育的費振東、費達生、費青、費霍、費孝通均成為了時代的俊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