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文++宗翠美
微課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創(chuàng)新方式,能夠起到增強課堂活躍度、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課堂氛圍的作用.微課具有短小精致的特點,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適應微課的具體要求,將課堂教學和課外教學有效連接,促使學生自主探究,并對難點知識展開合作討論.微課提供了符合學生實際需求的知識來源,在課下學生可以隨時觀看,鞏固知識,使教學空間得以擴大,幫助學生靈活學習.下面對微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進行分析.
一、微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1.激發(fā)興趣,增強信念.物理是一門具有明顯辯證性與和諧性的學科,物理知識中凝結著自然美與物理學家的智慧,但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在學習物理時面對的是毫無生氣的定義、公式,匱乏的教學設施,限制了學生對物理知識有全面深刻的認識,導致學生缺乏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只是被動接收教師講解的內容.隨著微課理念的提出及與初中物理課堂的有效融合,使教材中的概念和具體實驗直觀且生動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物理知識變得更加豐富有趣.通過多媒體的形象展示,有效刺激了學生的興奮中樞,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了學生對于探索知識的需求,進而促使學生形成堅定的學習信念.
2.針對性明顯,擴展教學空間,提高教學質量.微課的時間一般在10分鐘以下,視頻中的知識點具體且精細.由于其具有短小精湛的特點,因此便于教師制作和學生使用.微課一般是圍繞某個知識點進行單獨的分析,沒有冗雜的導入和鋪墊,突出難點、重點,針對性明顯,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的精髓.微課也有利于促進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形成,加強師生間的溝通交流,方便學生向教師提出疑問和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可以把自己遇到的問題反饋給教師,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制作微課的內容.這樣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一個個分析問題的情況,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以隨時觀看和學習的資源,使教學不再局限于正式的課堂,學生可以自由靈活地學習,擴展了物理教學空間,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從而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微課與初中物理教學有效融合
1.教師要發(fā)揮能動作用.在傳統(tǒng)的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由于擔心學生對實驗的過程不夠熟悉、不會操作,占用了大量的時間為學生分析實驗原理、講解實驗方法、正確選擇儀器等,然后讓學生進行機械實驗,不利于學生對于物理現(xiàn)象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對于知識較為簡單、目的性明顯的物理實驗,大膽運用微課,讓學生在課前對實驗的內容和操作過程有所了解.這樣,教師在正式授課時可以突出重點、剖析難點,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從而達到優(yōu)化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物理應用水平的目的.
2.突出重點知識,預設與生成共同促進教學方式的變革.在制作微課時,教師要體現(xiàn)出較強的前瞻性,即教師在對學生的情況有深刻了解之后,做好預設,突出重點知識,還要兼顧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在制作微課前,教師要進行充分的調查,通過布置作業(yè)、訓練題等方式,對學生存在的困惑有足夠的了解.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設微課.這樣的物理課堂,不再是教師導演的結果,而是由學生和教師共同創(chuàng)建的.在提出問題時,教師不能只是單純地為了達成自己的教學任務,而忽視學生的問題,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持續(xù)性興趣.在處理學生的淺顯問題時,教師可以即時予以回答;對于復雜的問題以及需要教師深入講解的問題,教師可以制作微課,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和輔導;對于值得學生深入探究的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地改變預設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對該問題展開深入探究.
3.融入實際性的設計.由于微課的時間要控制在10分鐘以下,因此教師要以具體物理知識的難易程度為依據,設計微課的主題和實踐操作內容.例如,在針對浮力相關知識設計微課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在微課中寫出知識的提綱,讓學生能夠盡快融入微課的氛圍中,并在微課中提出問題:浮力的概念是什么?浮力會產生怎樣的現(xiàn)象?浮力的方向和具體計算公式是什么?通過提出這些問題,對浮力相關知識進行分層.在精短的微課中,實際性的設計就要做到讓學生直接接觸到知識的本質,教師有針對性地對知識進行分析,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李鑫.微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魯東大學.,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