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孔梅
摘 要:對剛入校的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思想品德課是對他們進行德育教育、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主陣地。只有采取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才能實現(xiàn)通過思想品德課育人的目標。本文旨在通過確立明確的品德教育目標,用活課文插圖,進行有效教學,重視生活體驗,深化教學成果,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規(guī)范言行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法,以期實現(xiàn)思想品德課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法;小學
思想品德課教學大綱指出:“思想品德課是比較系統(tǒng)地、直接地向小學生進行共產主義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門課程,是我國學校教育社會主義性質的一個標志,是實施小學德育的重要途徑,對引導學生從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文明習慣起著奠基作用”。思想品德課也傳授知識,但他的著眼點在于通過知識的傳授揭示道德觀點,講明做人的道理,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激發(fā)學生的道德情感,正確指導學生的實踐行為。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確立明確的品德教育目標
低年級小學生剛步入學校學習,開始完成各種學習任務,學習各種實踐技能,學習創(chuàng)新精神,成功使他能更加勤奮,不斷進取,增強自信性和自主力,而挫折會使他退縮、害怕困難,產生自卑,產生厭學及其它行為問題。因此,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筆者以為應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實踐活動,以育人為本,重點應放在兒童文明行為習慣、良好道德品質和健康的社會性發(fā)展的培養(yǎng)方面,目的是把兒童培養(yǎng)成為熱愛生活、樂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社會性發(fā)展的好學生。教師要本著這些方向確立每課的教學目標。如《愉快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展示自己在學習中所取得的成果;在《獨立完成作業(yè)》和《勤奮學習》中,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體會“成功與汗水”、“一分辛勞一分才”,激發(fā)“勤奮進取”精神。
二、用活課文插圖,進行有效教學
思想品德教材第一至四冊都是彩色膠印,共有321幅插圖。這些生動有趣,與生活相連的的圖畫形象,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因此,用活插圖,讓學生去模仿,學習圖中人物的言行,是強化養(yǎng)成教育的有效方法。如教《做游戲 守規(guī)則》一課,這一課的插圖是由小朋友玩乒乓球、跳長繩、拔河、踢足球四幅小圖構成的一幅雙頁滿圖。為了充分發(fā)揮這幅圖對學生課間活動時“言、行”的指導作用,教學時,可采用貼圖的方法,先貼出底圖,上面有校門、操場、大樹、乒乓球臺,然后依次貼出小朋友玩乒乓球、跳長繩、拔河、踢足球四幅圖,逐一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觀察和理解圖意。這樣做,學生的認識就在具體形象之中得到了提高,懂得了其中的道理。課后,學生在玩跳繩、扔沙包、拍皮球、老鷹抓小雞等游戲時,都能有良好的“一言一行”,做到守秩序、守規(guī)則,心中想著別人。 例如:出操、上課、課外活動、體育鍛煉等等,在活動中應該守秩序、講文明。
三、重視生活體驗,深化教學成果
“生活即教育,生活即課堂”。作為一門活動型課程,《品德與生活》以低年級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實情形作為場景,從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生活、兒童與自然三方面,為學生融入生活、體驗生活構筑了寬泛的平臺。新課標用“體驗”這個詞近16次,反反復復強調其重要性。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也深深感受到體驗的必要性。
四、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規(guī)范言行
道德寓于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與生活分離的“純道德”,也沒有與社會脫離了的生活。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于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fā)他們內心的而非表象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所以結合課堂教學,我們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從而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鞏固教學效果,以便逐步養(yǎng)成習慣。
(一)與學校、班集體教育相聯(lián)系,引導實踐,規(guī)范學生言行
如教《我愛老師》,結合教師節(jié)舉行《我愛老師》兒歌朗誦活動,讓學生朗讀尊師的兒歌,既教育學生尊敬老師聽老師的話,又寓教于樂陶冶情操。又如教了《遵守學校紀律》、《上課專心聽講》、《做游戲 守規(guī)則》、《認真做好作業(yè)》等課文后,要求學生嚴格執(zhí)行學校規(guī)定的學生上課學習行為規(guī)范,做到“一個標準”,即上課發(fā)言要立正,聲音響亮,清楚,普通話標準;“兩個一致”,即上下課禮整齊一致,課上坐姿一致;“三個整齊”,即課本、文具盒擺放整齊,舉手姿勢整齊,讀書時手、書的擺放姿勢整齊;“三個一”,即看書寫字時手距筆尖一寸,胸距桌一拳,眼距書本一尺;“四個要”即要遵守紀律,要認真聽課,要按時完成作業(yè),要與同學友好相處。
(二)與家庭教育相聯(lián)系,引導實踐,規(guī)范學生言行
如教學《熱愛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課后,向學生提出幾條具體的生活自理的基本要求:如自己穿衣、洗臉、洗腳,自己收拾書包,自己系鞋帶,自己洗手帕、洗襪子,自己鋪床、疊被子等等。定期在班上進行洗手帕、系鞋帶、疊衣服比賽,評比“勞動小能手”,努力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精神和生活的自理能力。在家庭里,父母應啟發(fā)孩子知道:父母為我們的成長付出很多的心血,我們正在長大,要學著為父母分擔家務,自己的事自己做,學會有始有終地做好自己能做的每一件事。
總之,思想品德教育要從低年級抓起,上好低年級的思想品德課,對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品德修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我們要利用多樣的教學方法,上好每一節(jié)品德課,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