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我國公民不準出境法律性質(zhì)研究

2017-01-25 01:50張翼翔
中國人民警察大學學報 2017年1期
關鍵詞:管理法行政許可邊防

張翼翔

(武警學院 研究生隊,河北 廊坊 065000)

我國公民不準出境法律性質(zhì)研究

張翼翔

(武警學院 研究生隊,河北 廊坊 065000)

關于我國公民不準出境的法律性質(zhì),學界尚未形成較一致的認識,主要有四種不同觀點,即行政許可說、行政強制說、行政處罰說、國家行為說。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第12條為切入點,結合行政法學基礎理論,對該條進行系統(tǒng)分析,認為邊防檢查機關基于不同理由作出的不準我國公民出境的決定分別屬于行政許可、行政強制措施、行政確認、行政協(xié)助。

邊防檢查機關;出入境管理法;不準出境;行政許可

一、 我國公民不準出境的理論概述

(一)我國公民不準出境的界定及特征

我國公民不準出境,是國家基于屬人管轄權,出于維護國家安全、公共秩序、公共衛(wèi)生或他人權利的需要[1],對擁有中國國籍的自然人在違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時,授權出入境邊防檢查機關依法采取的限制其離開我國國(邊)境(國界和我國大陸地區(qū)與港澳臺之間的界線)權利的行政行為。在我國的法律法規(guī)中,不少都規(guī)定了不準出境的內(nèi)容,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153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44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154條等。就公民不準出境這一問題,相較于其他法律法規(guī)旨在保護其特有的法律關系而作出的零星規(guī)定,作為具體規(guī)范出入境管理行為的最高位階的法律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以下簡稱《出境入境管理法》)從邊防檢查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作出了比較詳盡的規(guī)定,并基本囊括了現(xiàn)有法律法規(guī)中涉及我國公民不準出境的適用情形。故本文著重從《出境入境管理法》的相關規(guī)定來談我國公民不準出境。該法第12條規(guī)定:“中國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準出境:(1)未持有效出入境證件或拒絕、逃避接受邊防檢查的;(2)被判處刑罰尚未執(zhí)行完結或者屬于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3)有未了結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決定不準出境的;(4)因妨害國(邊)境管理受到刑事處罰或者因非法出境、非法居留、非法就業(yè)被其他國家或者地區(qū)遣返,未滿不準出境規(guī)定年限的;(5)可能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決定不準出境的;(6)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不準出境的其他情形?!痹摋l款對“我國公民不準出境”作出了明確規(guī)范。

由《出境入境管理法》來看,我國公民不準出境具有以下三個特征:(1)主體特定性?!冻鼍橙刖彻芾矸ā返?條第2款規(guī)定,出入境邊防檢查機關負責實施出入境邊防檢查。出入境邊防檢查,又稱邊防檢查,是國家通過設在對外開放口岸的出入境邊防檢查機關依法對出入境人員、交通運輸工具及其攜帶、載運的行李物品、貨物等實施檢查、監(jiān)督的一種行政管理活動。它是維護國家主權、保衛(wèi)國家安全、方便合法出入境的必要手段,是出入境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實施出入境行為的中國公民屬于出入境人員的一部分,對中國公民作出不準出境的決定歸屬于邊防檢查機關對出入境人員實施檢查、監(jiān)督的行政管理活動的范疇之中,所以出入境邊防檢查機關是法定的作出不準我國公民出境決定的行政主體。(2)情形復雜性?!冻鼍橙刖彻芾矸ā返?2條規(guī)定中,除了前5項不同的具體情形外,第6項是一個兜底性條款,如果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了其他我國公民不準出境的情形,邊防檢查機關也應當對符合情形者作出不準出境的決定??梢?,我國公民不準出境的實際情形要遠遠超過以上五種。例如,根據(jù)1992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國公民往來臺灣地區(qū)管理辦法》第12條第(六)項的規(guī)定,編造情況、提供假證明等欺騙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的,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將不批準其出境申請。隨著法律規(guī)范體系的完善以及各種非傳統(tǒng)威脅的興起,立法者通過其他法律、行政法規(guī)來完善不準出境的情形,彌補法律漏洞是一種趨勢。可見能夠引起邊防檢查機關作出不準出境決定的法律事實是多樣的、復雜的。(3)對象限定性。出入境管理活動的對象是出入境人員及其攜帶的行李物品和出入境交通工具及其運載的物品,但是我國公民不準出境的適用對象是違反出入境邊防檢查法律法規(guī)的、即將實施出境行為的我國公民。

(二)我國公民不準出境法律性質(zhì)的學術爭議

關于我國公民不準出境的法律性質(zhì),學界主要有四種不同觀點:

1.行政強制說

有學者認為,我國公民不準出境是邊防檢查機關在我國公民實施出境行為的過程中,為制止違法行為、避免危害公共利益、控制危險擴大等情形,依法對我國公民的人身自由實施的暫時性的限制。其特殊性在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地域范圍擴大到一個國家[2]。這一觀點強調(diào)的是作出不準出境決定的目的,即為了制止違法行為、避免危害公共利益等。

2.行政處罰說

有學者認為,我國公民不準出境是出入境邊防檢查機關依法對違反出入境邊防檢查法律法規(guī)但尚未構成犯罪的我國公民依法限制其出境權利的一種法律制裁。它具有兩個最基本的特征:一是制裁性。出入境權是人的基本權利,但是由于出入境人員違反出入境法律法規(guī),限制或者制裁其不得出境、入境,這種制裁性顯然涉及到出入境人員的人身自由甚至財產(chǎn)權益。二是行政處罰追究的是行政違法行為[3]。

3.國家行為說

這種觀點主要源于查控的司法審查個案。邊防檢查機關應國家主管機關要求,對有可能危害國家利益的人員進行控制,其行為屬于國家行為,應享受司法豁免權?!安榭刂校瑢ξ:野踩谋豢貙ο?主要包括有特務、間諜活動嫌疑的分子及確有特務、間諜活動的分子,企圖潛入我國進行恐怖、暴力和顛覆活動的分子等)的查控,應當屬于國家行為,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12條的排除范圍”[4]。

4.行政許可說

有學者認為出入境邊防檢查行為是行政許可行為[5]。具體而言,出入境人員和交通運輸工具需要出入國境的,在對外開放的港口、航空港、車站等口岸向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提出申請,并提交有關的出入境證件材料。出入境邊防檢查機關依法審查出入境人員和交通運輸工具是否符合出入境條件,從而作出允許或不允許出入境的決定。因此,出入境邊防檢查行為是一種行政許可行為。

厘清邊防檢查機關作出不準出境決定的法律性質(zhì),有利于促進邊防檢查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有利于保障公民合法權益,推動法治邊防建設。

二、我國公民不準出境法律性質(zhì)的具體界定

對我國公民不準出境法律性質(zhì)的具體界定,實質(zhì)上也是一種法律解釋的活動。與許多學者將邊防檢查機關作出的我國公民不準出境決定認定為某一種行政行為不同,筆者認為邊防檢查機關依據(jù)《出境入境管理法》第12條作出的我國公民不準出境的決定屬于以下幾種不同性質(zhì)的行為:

(一)屬于行政許可的不準出境

行政許可是指在法律的一般禁止的前提下,行政主體根據(jù)行政相對人的申請,經(jīng)依法審查,作出準予或者不準予其從事特定活動、具備或者不具備特定資格或者資質(zhì)的行政行為[6]4。邊防檢查機關依據(jù)第12條第(一)項規(guī)定的“未持有效出入境證件或拒絕、逃避接受邊防檢查的”所作出的我國公民不準出境決定屬于行政許可。

首先,就法律的一般禁止而言,權利與義務是相對的,任何公民在享有出境權的基礎上,必須受到法律的必要限制。權利的“享有”與權利的“行使”是有區(qū)別的,行政許可是建立在法律的一般禁止的基礎上,進而通過解除禁止賦予行政相對人權利或資格,它應是建立在權利行使應具備一定條件這一基礎上。由于考慮到公共性或國家對這些領域的管制需要,即使公民享有權利,但在權利的行使上國家往往附加或者要求公民具備一些條件[6]25。我國《出境入境管理法》第11條規(guī)定:“中國公民出入境,應當向出入境邊防檢查機關交驗本人的護照或者其他旅行證件等出境入境證件,履行規(guī)定的手續(xù),經(jīng)查驗準許,方可出境入境。”按照我國的出入境法律規(guī)定,合法的出入境法律行為必須持有相應合法、有效證件,通過開放口岸或者指定通道,并接受出入境邊防檢查,此三要素缺一不可。這便是出于維護社會秩序而設立的法律上的一般禁止。

其次,行政許可是依相對人申請的行政行為。在邊防檢查中,申請不是一個孤立的動作,不是僅僅提出請求,而是一系列完整的行為,包括按照規(guī)定遞交證件、接受檢查等。經(jīng)口岸出入境的,除“闖檢”外,都默認為接受邊防檢查,均系申請出入境。未持有效出入境證件或拒絕、逃避接受邊防檢查,屬于有瑕疵的申請行為,而不是沒有申請的行為。

最后,就依法審查而言,由于行政相對人“未持有效出入境證件或拒絕、逃避接受邊防檢查”,邊防檢查機關無法對相對人能否行使出境權進行審查,進而不能解除法律上的一般禁止,無法作出允許我國公民出境的行政許可。何為有效出入境證件?出入境證件包括護照類證件以及簽證類證件,有效出入境證件必須具備以下幾個要素:(1)主體效力,證件必須是由國家相關主管機關頒發(fā)的,人證同一,不得偽造變造?!冻鼍橙刖彻芾矸ā?7條第2款規(guī)定,偽造、變造、騙取或者被證件簽發(fā)機關宣布作廢的出入境證件無效。(2)時間效力,即證件必須在有效期內(nèi)使用。(3)地域效力,主要體現(xiàn)在簽證類證件上,簽證是一國頒發(fā)給外國人前往其國內(nèi)的許可,具有很強的地域限制。在我國,還體現(xiàn)為內(nèi)地居民或港澳臺居民,往來港澳臺或來往內(nèi)地必須持相應證件。(4)事由效力,即出境人員的出境事由要與其護照種類以及簽證種類相應。

(二)屬于行政強制措施的不準出境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第2條的規(guī)定,行政強制措施是指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為制止違法行為、防止證據(jù)損毀、避免危害發(fā)生、控制危險擴大等情形,依法對公民的人身自由實施暫時性限制,或者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物實施暫時性控制的行為。其具有行政性、服從性、物理性、依附性的特征[7]。邊防檢查機關依據(jù)第12條第(二)、(三)項規(guī)定,“被判處刑罰尚未執(zhí)行完結或者屬于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有未了結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決定不準出境的”所作出的我國公民不準出境決定屬于行政強制措施。

邊防檢查機關是依據(jù)《出境入境管理法》的授權行使職權的行政主體,其依照法定程序管理其職權范圍內(nèi)的行政事項,對上述人員作出不準出境的決定,具有行政性。其服從性體現(xiàn)為,當其對上述人員作出不準出境決定時,相對人必須服從決定,沒有自由選擇的余地,否則便要承擔更為嚴重的不利后果。不準出境的決定直接作用于相對人的人身權利,具有物理性。不準出境的決定具有依附性,是指該決定為了其他行為的做出或者實現(xiàn)而服務,具體而言就是為了將上述人員進一步移送相關部門追究刑事、民事責任。

對于正在服刑者以及刑事案件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由于其已經(jīng)或可能實施了嚴重危害社會、應受刑罰懲罰的行為,為了教育改造罪犯以及維護司法秩序,控制危險擴大,對于此類人實施出境行為企圖逃避制裁時,邊防檢查機關應當不準其出境,并限制其人身自由,然后進一步移交相關部門。民事訴訟中限制出境措施旨在保證案件審理或執(zhí)行的順利進行,限制被申請人出境是為達到此目的的一種手段,應將其定位為具有制裁措施兼具保障目的的一種特殊的強制措施[8]。對于有未了結民事案件由人民法院決定不能離境者,一旦外逃,那么被破壞的民事關系將會得不到補償,同樣也不利于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為了避免危害發(fā)生、控制危險擴大,故邊防檢查機關應當不準其出境。

依據(jù)本項的不準出境為何不是行政許可呢?行政許可是行政主體在一般限制的基礎上,依行政相對人的申請,經(jīng)審查后決定是否解除一般限制。行政許可中解除一般限制與否存在著一定的可能性。而邊防檢查機關依據(jù)相關部門提供的人員名單,出于制止違法行為、防止證據(jù)損毀、避免危害發(fā)生、控制危險擴大等目的,對列于名單上的人員一律作出不準出境的決定,屬于行政強制措施,不存在任何解除一般限制的可能性。

(三)屬于行政確認的不準出境

行政確認是行政主體對既存的法律事實和法律關系進行審查,認定并宣示其法律效力的行政行為[9]。其具有既存性、非處分性、中間性、宣示性的特征。行政確認是對行政相對人既有法律地位、權利義務的確定和認可,主要指對身份和事實的確認。它屬于確認性或宣示性行政行為,僅表明現(xiàn)有的狀態(tài),而不以法律關系的產(chǎn)生、變更或消滅為目的。它并不直接為當事人設定權利或者義務,對當事人是有利還是不利,取決于確認時原已存在的法律狀態(tài)或事實狀態(tài)。邊防檢查機關依據(jù)第12條第(四)項規(guī)定“因妨害國(邊)境管理受到刑事處罰或者因非法出境、非法居留、非法就業(yè)被其他國家或者地區(qū)遣返,未滿不準出境規(guī)定年限的”所作出的我國公民不準出境的規(guī)定屬于行政確認。

當符合第12條第(四)項規(guī)定的我國公民實施出境行為時,由于其違反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先行行為,其在法律上的出境權已經(jīng)受到了限制,即在一定年限內(nèi)不享有出境權,行政相對人在出境權上的權利義務是既定的。當其向邊防檢查機關“履行規(guī)定的手續(xù)”以期出境時,邊防檢查機關依據(jù)職權和法定程序?qū)ζ洹拔礉M不準出境規(guī)定年限的”的法律事實進行確定,這并沒有直接為當事人設定權利或者義務,其不準出境完全是由于先行行為所引起的早已存在的法律狀態(tài),屬于行政確認。

依據(jù)該項作出的不準出境決定不是行政處罰。行政處罰是行政主體對違反行政法律規(guī)范的行政相對人給予制裁的行政決定。其與行政確認不同之處在于它是對相對人權利與義務的一種處分。上述兩類人的出境權之所以受到限制,并不是因為邊防檢查機關作出的不準出境決定,而是其先行行為已經(jīng)導致了出境權的限制。故邊防檢查并未對其權利與義務進行處分,不符合行政處罰的特征。

行政許可與行政確認具有密切的聯(lián)系,但是區(qū)別也是明顯的。首先,針對的對象存在不同。確認是對申請人已有的權利和資格進行承認、認定或否定。許可針對未獲得行使某種權利、資格而請求行政機關解除相關限制,在此之前,相對人負有不得為之的義務。其次,法律效果存在不同。確認具有前溯性。許可允許被許可人今后可以從事某種特定的活動,其法律效果具有后及性。未經(jīng)行政許可,擅自許可而從事相應的行為將發(fā)生違法的后果,當事人將受到制裁。再次,行為的性質(zhì)存在不同。確認屬于宣示性行政行為,不以法律關系的產(chǎn)生、變更或消滅為目的。許可則是形成性行政行為,是建立、改變或者消滅具體的法律關系。最后,行為內(nèi)容存在不同。確認的內(nèi)容具有中立性,并不直接作為當事人權利或者義務。許可則是受益性的。

(四)屬于行政協(xié)助的不準出境

行政協(xié)助,指行政主體(請求人)在實施行政職權過程中,基于本身的條件和公務上的需要,請求其他行政主體(被請求人)配合其實施同一行政行為或共同行政行為的法律制度。其特征是,行政協(xié)助發(fā)生在行政主體之間,行政協(xié)助法律關系必須經(jīng)雙方的合意行為才能建立起行政協(xié)助法律關系,行政協(xié)助法律關系中的雙方對于需協(xié)助的事項均具有管轄權。被請求人以自己的名義實施協(xié)助性的行政行為,被請求人對于需協(xié)助的事項所實施的行為只能是具體行政行為,而不能是抽象行政行為。邊防檢查機關依據(jù)第12條第(五)項規(guī)定“可能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決定不準出境的”所作出的我國公民不準出境屬于行政協(xié)助。

邊防檢查機關依據(jù)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的決定,作出不準出境的決定,實際是屬于業(yè)內(nèi)所說的“查控”行為。查控工作中涉及到三個主體,即交控單位(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邊防檢查機關及行政相對人。其基本工作流程為:交控單位基于自身的管理職權對查控對象進行管理,但由于僅憑其自身的力量無法完成這一管理活動,因此應向同樣也有部分管轄權的邊防檢查機關提出查控的要求(交控)。邊防檢查機關對查控要求進行審查并同意后(接控),以自身的名義基于對出入境人員的檢查職權而實施查控行為(查控)。這一工作流程完全符合行政協(xié)助的特征。

“出入境邊防檢查工作屬行政執(zhí)法的范疇,工作中所實施的各種行政行為,包括查控行為,均不屬于行政法中的國家行為,應接受司法監(jiān)督”[10]?!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條規(guī)定:“行政訴訟法第12條第(一)項規(guī)定的國家行為,是指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國防部、外交部等根據(jù)憲法和法律的授權,以國家的名義實施的有關國防和外交事務的行為,以及經(jīng)憲法和法律授權的國家機關宣布緊急狀態(tài)、實施戒嚴和總動員等行為。”因此國家行為必須符合以下條件:(1)主體特定性。在單一制國家中,實行中央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具有高度政治性的行為都由中央政府中的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實施,地方政府的權力源自于中央的授權而不是自身所固有,地方政府不具有獨立性。因而地方政府的行為一般不可能構成國家行為。(2)高度政治性。國家機關的任何行為都具有法律性和政治性,在一個具體行為中,法律性和政治性會有強弱不同的表現(xiàn),或者是法律性強于政治性,或者是政治性強于法律性,抑或是兩者相當。當一種行為的政治性強于法律性時,可以認為該行為具有高度的政治性。(3)內(nèi)容的重大性。內(nèi)容的重大性是指國家行為涉及到對外行使國家主權和對內(nèi)行使國家治權的重大行為。根據(jù)普通法的理解,法律條文中的“等”只能為等內(nèi)“等”,即國家行為僅限于國防和外交兩類,而不能有其他類別的國家行為,形式通常表現(xiàn)為宣布緊急狀態(tài)、實施戒嚴、總動員等。正因為如此,國家行為不以特定的個人為對象,或者說不直接指向具體的特定相對人。對比以上三個條件,邊防檢查機關依據(jù)第12條第(五)項規(guī)定所作出的不準出境不屬于國家行為。

邊防檢查機關依據(jù)本項與第12條第(二)項、第(三)項作出的不準出境決定有何區(qū)別呢?從外在表現(xiàn)形式來看,兩者十分相似,均是依據(jù)其他國家機關的決定,而作出的不準出境決定。區(qū)別之處在于,行政協(xié)助必須發(fā)生于行政主體之間,本項的“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與邊防檢查機關均是行政機關。但第(三)項“有未了結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決定不準出境”中的“人民法院”毫無疑問屬于司法機關。第(二)項“被判處刑罰尚未執(zhí)行完結或者屬于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中涉及的國家機關同樣屬于司法機關。邊防檢查機關依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交付的犯罪嫌疑人名單,對其作出不準出境的決定。而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時,屬于廣義上的司法機關。故邊防檢查機關依據(jù)第12條第(二)項、第(三)項作出的不準出境決定不屬于行政協(xié)助。

三、我國公民不準出境的司法救濟

邊防檢查機關依據(jù)《出境入境管理法》第12條的規(guī)定作出不準出境的決定時,會對當事人造成一定的影響。“無救濟則無權利”,這句古老的法律諺語告訴我們,在權利受到侵犯之后,如果公民無法獲得有效的法律救濟,那么法律上的權利和自由將會成為一紙空文,法律的權威也將會大打折扣。在厘清了邊防檢查機關作出的我國公民不準出境決定的法律性質(zhì)后,進一步明確救濟措施,不僅有助于維護當事人的權益,更有助于深層次理解邊防檢查機關作出的我國公民不準出境的決定的法律效果。

基于以往不同的學術爭論,行政相對人享受的救濟權利是不完全一致的。如認為查控行為是國家行為,會出現(xiàn)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排除的情況。在實踐中,邊防檢查機關可能會擴大查控行為的范圍,進而侵犯公民的救濟權利。經(jīng)過上文的分析后,我認為,邊防檢查機關基于《出境入境管理法》第12條第1項至5項規(guī)定作出的不準出境決定,行政相對人不服的,均可提起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兩點:

第一,我國的出入境管理隊伍由兩種體制組成,存在著職業(yè)制邊防檢查站與現(xiàn)役制邊防檢查站的區(qū)別。全國除北京、天津、上海、廈門、汕頭、廣州、珠海、深圳、??诘染艂€城市的邊防檢查總站直屬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為職業(yè)制外,其他邊防檢查機關均歸屬于公安部邊防管理局,為現(xiàn)役體制。體制的不同,導致在確定行政復議機關時存在一些特殊規(guī)定?!豆矙C關辦理行政復議案件程序規(guī)定》第12條規(guī)定,對出入境邊防檢查站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申請行政復議。第13條規(guī)定,對公安邊防部門以自己名義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向其上一級邊防部門申請行政復議;對公安邊防部門以地方公安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其所在地的縣級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第二,在行政訴訟實踐中,由于查控行為是邊防檢查機關針對行政相對人實施的,行政相對人無法知曉行政協(xié)助關系的存在及交控單位的情況。因此,當行政相對人認為查控行為損害其合法權益時,往往只能針對邊防檢查機關提起行政訴訟。但從法制的應然性而言,當邊防檢查機關根據(jù)《出境入境管理法》第12條第5項規(guī)定作出不準出境決定時,基于行政協(xié)助法律關系的特殊性,行政協(xié)助主體與被協(xié)助主體共同對其行為負責。因而在行政訴訟中,國務院主管部門與邊防檢查機關應作為共同行政訴訟的被告,分別根據(jù)自身在查控工作中所起作用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具體而言,邊防檢查機關應對違法建立協(xié)助關系及違法實施查控行為所引起的法律責任負責,交控單位應對邊防檢查機關合法實施查控行為引起的法律責任負責。在復議中,根據(jù)《行政復議法》第15條的規(guī)定,對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以共同名義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其共同上一級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故行政復議機關應該是國務院。

[1] 信春鷹.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解讀[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36.

[2] 朱其良.關于出入境管理行政強制措施的探討[J].廣西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05(1):10-12.

[3] 陳立波.出入境邊防檢查的行為模式分析[J].政法論壇,2010(6):85-94.

[4] 吳華.論邊防查控行為的性質(zhì)[J].武警學院學報,2001(4).

[5] 王國良.出入境邊防檢查行政法[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6] 應松年.行政許可法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7] 喬曉陽.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解讀[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1:8.

[8] 杜以星.民事訴訟中限制出境措施的若干實務問題[J].法律適用,2012(4):81-85.

[9] 胡建淼.行政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207.

[10] 阮鈞.論查控工作的性質(zhì)定位及其制度的進一步完善[J].武警學院學報,2002(5).

(責任編輯 杜 彬)

Research on the Legal Nature of Not Allowing Citizens to Exit

ZHANG Yixiang

(TeamofGraduateStudent,TheArmedPoliceAcademy,Langfang,HebeiProvince065000,China)

As for the legal nature of the terminology that Chinese citizens are not allowed to leave the country, there is no consensus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At present, there are four main different viewpoints, which are the statement of administrative licensing, the statement of 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 the statement of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 and the statement of acts by the state. This paper starts with article 12 of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Entry-exit Administration,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situations regulated by article 12 with the basic theory of administrative law, and lists four reasons that immigration inspection authorities forbid Chinese citizens to leave the country. They are administrative licensing, 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 measures, administrative confirm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assistance.

immigration inspection authorities; law on entry-exit administration; not allowed to leave the country; administrative licensing

2015-10-26

張翼翔(1992— ),男,湖南澧縣人,在讀碩士研究生。

D631.46

A

1008-2077(2017)01-0043-06

猜你喜歡
管理法行政許可邊防
規(guī)范行政許可重在“全面”
守衛(wèi)邊防的“帕米爾雄鷹”
金雞山上守邊防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鏡管理法
走邊防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
淺談行政許可監(jiān)督制度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幾點建議
【簡政放權】國務院決定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
正當程序理念下我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