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兆貴, 吳學(xué)忠, 李 堅
(1.澳門大學(xué) 教育學(xué)院,中國 澳門;2.香港浸會大學(xué) 語文中心,中國 香港; 3.澳門大學(xué) 英文系,中國 澳門)
論莊子學(xué)派的理想社會說
楊兆貴1, 吳學(xué)忠2, 李 堅3
(1.澳門大學(xué) 教育學(xué)院,中國 澳門;2.香港浸會大學(xué) 語文中心,中國 香港; 3.澳門大學(xué) 英文系,中國 澳門)
先秦諸子根據(jù)自己學(xué)派思想而各有理想社會說。莊子學(xué)派的理想社會說包括理想天人關(guān)系、理想帝王、理想政府、普通百姓的理想生活等內(nèi)涵。莊子及其后學(xué)既有自己的理想社會說,又因?qū)W派內(nèi)部思想分歧而使他們對理想內(nèi)容有不盡相同的看法,不過他們都認同“至治之世”天、人關(guān)系極其和睦;理想的帝王有的重視內(nèi)圣,有的兼重外王;他們有的認為政府存在猶如不存在,有的主張無政府;有的認為理想社會里的百姓無知無欲,有的認為有知有欲。論述莊子學(xué)派的理想社會說,同時比較先秦道家其他學(xué)派的相關(guān)說法,一方面能彰顯莊子學(xué)派理想社會說的特色,另一方面能看出先秦道家對理想社會說既有共識,又有紛殊。
莊子;莊子學(xué)派;先秦;道家;理想社會論
先秦諸子各有自己的理想社會。他們關(guān)心人類社會的前途、人性善惡、理想的社會制度等。他們剖析種種社會問題及癥源,提出各種解決方案,其中理想社會是方案之一。諸子的理想社會說,簡言之,孔子主張仁愛,均無貧,老安少懷。孟子主張君主推行王政。莊子主張精神與造物者游,帝王無為?!独献印分鲝埿衙?,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這些理想社會論和諸子的政治論、人性論、所處的時代有密切關(guān)系。諸子的理想政治論的內(nèi)涵各異其趣,不僅不同學(xué)派的說法不同,即使同是道家學(xué)派,甚至是同為莊子后學(xué),其理想論也不盡相同。
本文主要論述莊子學(xué)派的理想社會論。學(xué)者認為,《莊子》內(nèi)篇反映莊子的思想,《外雜》篇反映莊子后學(xué)的思想[1]。概言之,《莊子》一書是反映莊子學(xué)派的著作。莊子學(xué)派的文字多,表達的內(nèi)容豐富多樣,在先秦道家中是比較有特色的一派。他們與其他道家學(xué)派如帛書《黃帝書》《老子》《列子》《文子》《鹖冠子》等一樣,提出理想社會論。理想社會或稱樂園,它一般存在于離現(xiàn)實世間很遙遠的地方或時代,或是未來的樂邦凈土[2]。莊子學(xué)派視理想時代為神圣、樂園的時空,而進入文明階段的“歷史時空”則是凡俗苦難的時空。理想社會論包括理想的天人關(guān)系、理想帝王(包括圣人等)、理想政府、普通民眾的理想生活等方面。下文從這幾方面論述莊子學(xué)派的理想社會論。為了突出莊子學(xué)派的特點,還與先秦道家其他學(xué)派的看法比較,這同時可見先秦道家理想社會說豐富多彩的面貌。
(一)理想的自然:自然界天然形成,不被破壞
“自然”有幾個內(nèi)涵:一是指天然生成的東西,如空氣、陽光、山河等,也即宇宙物質(zhì)界,包括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二是指屬于或關(guān)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產(chǎn)生于自然界的、非人為的;三是指自然規(guī)律,包括物質(zhì)內(nèi)部的運動規(guī)律。莊子學(xué)派指出,理想時代陰陽和靜,四季分明,萬物各自生長,不被傷害,各盡天年。《繕性》篇云:“當(dāng)是時也,陰陽和靜,鬼神不擾,四時得節(jié),萬物不傷,群生不夭?!盵3]550指出在理想時代,陰陽兩氣和靜,陰升陽降,四季分明而不失序,萬物群生,自然生長而不被傷害,能各盡天年?!恶R蹄》篇也這樣說:“萬物群生,連屬其鄉(xiāng);禽獸成群,草木遂長?!盵3]334萬物、禽獸、草木等在大自然環(huán)境中自生自長,不受人為破壞。
莊子后學(xué)這種看法,與《文子·精誠》篇、《列子·湯問》篇基本相同。如《精誠》篇說黃帝時,“日月星辰,不失其時,風(fēng)雨時節(jié)”,又說伏羲之時,“禽獸蟲蛇無不懷其爪牙,藏其螫毒,功揆天地”,禽獸蟲蛇的身體部分自然生長,藏有毒素,默希子注說,“雖含螫毒之情,而無殘害之心,至德所加,故能若此也”[4]74,把這情形說成是伏羲至德教化所致。
(二)人與自然萬物的關(guān)系極其和諧
天人關(guān)系首先重視大自然,其次重視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馬蹄》篇指出至德之世“禽獸可系羈而游,鳥鵲之巢可攀援而窺”“同與禽獸居,族與萬物并”“同乎無知,其德不離;同乎無欲,是謂素樸;素樸而民性得矣”。成玄英指出當(dāng)時“人沒害物之心,物無畏之慮”[3]336,因此,人與萬物和睦相處。彼此之所以能和睦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無知無欲。欲望是所有動物的最原始、最基本的本能,是一切行為的動力之一。當(dāng)時人民除了滿足一己的食、色這兩種基本生存本能外,不向心、身以外的世界作知性探索,不追求其他欲望,因此,人不向外追索,就能與萬物保存自古以來本然的良好關(guān)系(“德”)。這也是上文所說理想自然不被破壞之由。
《繕性》篇也指出當(dāng)時“萬物不傷,群生不夭,人雖有知,無所用之,此之謂至一。當(dāng)是時也,莫之為而常自然”[3]550。時人與自然和睦相處:自然萬物依其規(guī)律運作,人也遵循自然規(guī)律,不加干擾,人鬼各安其分,人顯鬼幽。人即使有知性、知識,也不予運用。
強調(diào)人無知無欲,與萬物和睦相處,《文子·道原》篇也有相同說法,如說三皇之時,“和陰陽,節(jié)四時,調(diào)五行,潤乎草木,浸乎金石,禽獸碩大,毫毛潤澤,烏卵不敗,獸胎不殰”[4]2?!尔i冠子·備知》篇也認為至德之世是“其民猶赤子也……是以鳥鵲之巢可俯而窺也,麋鹿群居,可從而系也”[5]304。
同樣是莊子后學(xué),《盜跖》篇則指出理想之世的人有“知”有“欲”,看法與《馬蹄》篇、《繕性》篇不同。該篇指出時人掌握夏熱冬冷的規(guī)律,并能做一些防冬措施,又能避兇趨吉:“古者禽獸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晝拾橡栗,暮棲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積薪,冬則煬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與麋鹿共處”[3]994-995。作者指出這里有有巢氏及“知生之民”之氏兩個時期。在有巢氏時代,百姓看到禽獸比人還多,人可能會被禽獸吃掉,為了保存生命,選擇在禽獸比較難到達的樹杈上建房子??梢?,本篇所描述的人已不是“無知”,而是懂得算術(shù),比較禽獸與人類的數(shù)目,從而知道人少則敗甚至?xí)赖那樾巍T诤笠粫r代,時人掌握夏熱冬冷的規(guī)律,懂得夏天多積薪木以便在冬天使用。凡此可見時人有“知”“欲”,能運用知識,這與《馬蹄》篇所說的無知無欲截然不同?!侗I跖》篇這一看法后來被韓非子引用?!俄n非子·五蠹》篇說:“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圣人作……號之曰有巢氏?!盵6]可見,莊子學(xué)派的理想社會對法家也產(chǎn)生了影響。
可見,《馬蹄》《繕性》都認為人無知無欲,與萬物和睦相處,萬物自生自長,人不破壞它們?!侗I跖》則認為人有知欲且可運用知識,建構(gòu)房子、生火取暖。
(一)莊子重視理想帝王的內(nèi)圣修養(yǎng)與境界,后學(xué)或兼重內(nèi)圣外王
在理想社會里,除了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重要外,作為社會主角的人,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人,尤其是最理想人格、精神境界最高的人(每個學(xué)派對此有不同稱謂,如儒家、《老子》稱圣人,莊子則有不同稱謂)——莊子的理想人物是至人、神人、大宗師。莊子與其他諸子一樣,極重視內(nèi)圣外王的功夫、作用。莊子認為至人的精神修養(yǎng)達到與天地同為一體的境界,陰陽兩氣為至人所御控。《逍遙游》說:“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薄疤斓亍敝戈庩杻蓺?,“天地之正”指純陰純陽、至陰至陽。至人能夠因順至陰至陽兩氣,而御控寒、暑、燥、濕、風(fēng)、火六種變氣。莊子又說至人:“肌膚若冰雪,不食五谷,吸風(fēng)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夫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肌膚冰雪比喻至人之體純素?zé)o雜,純素就能與神合而為一,一則能凝合。風(fēng)指陰陽之變氣,吸氣就能吸呼陰陽于體內(nèi),而加以調(diào)和。易言之,陰陽兩氣可以為至人所用所融。至人有如此能力,是因他用志不分,則能靜凝于道,與大化合一?!坝w龍”指神游四海之外,即《天下》篇“上與造物者游,而下與外死生、無終始者為友”之意?!笆刮锊淮冒O而年谷熟”就是化育萬物[3]20-22。莊子所言至人主要是就內(nèi)圣而言。
《天運》篇繼承莊子至人之見,并兼融儒學(xué),說“古之至人”以仁義為道,“以游逍遙之虛”,所謂“逍遙”,即“無為也”,如此是“謂是采真之游”[3]519?!肚锼菲f:“至德者,火弗能熱,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獸弗能賊。非謂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寧于禍福,謹于去就,莫之能害也。”[3]588這繼承了《大宗師》篇對大宗師的看法?!读凶印S帝》篇提到列姑射山的神人,繼承莊子神人之說:“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風(fēng)飲露,不食五谷,心如淵泉,形如處女。”[7]44-45這基本上是《逍遙游》的口吻。
莊子及其部分后學(xué)重視理想帝王的內(nèi)圣功夫與修養(yǎng)境界,《黃帝書》及《老子》則重內(nèi)圣外王,其內(nèi)涵與莊子不同。《黃帝書》主張帝王施政,要效法天道,把陰陽四時與刑德緊密聯(lián)系起來?!妒?jīng)·觀》篇說陰陽兩氣變化形成四時,四時與刑德相配合——春生夏長,配德;秋收冬藏,配刑。帝王推行政教,兼用刑德,“先德后刑,順于天”[8]284。帝王能如此施政,且“時反是守”,就能 “與天同道”[8]287?!饵S帝書》主張帝王無為而臣有為,所謂無為指帝王建立法制后,臣下依法處理各種具體事務(wù),帝王只要虛靜謹聽以掌握對大臣的賞罰生殺之大權(quán)即可,不必躬勞百事[8]38-41。
《老子》強調(diào)內(nèi)圣外王,尤其重視外王,以外王之業(yè)來證成內(nèi)圣。郭店簡《老子》提出,圣人效法天道無為,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意(甲篇)。今本《老子》繼其說,又提出“抱一為天下式”(二十二章),“一”是道,以道之無為作為施政的原則,就可以成為天下的法式?!独献印分鲝埵ト藨?yīng)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功成而弗居(二章);認為圣人最重要的是發(fā)現(xiàn)、遵循天道,運用權(quán)術(shù)來駕馭臣民;指出圣人要不仁(五章),要掩藏一己的好惡(七十二章),要愛惜身體多于權(quán)位,因為身體比名、財重要(四十四章),如此才能寄天下(十三章)。外王方面,《老子》提出不少方法來統(tǒng)治天下,如圣人無為、無事、自靜、無欲(五十七章),去民之智(三章),渾民之心(四十九章)等?!独献印泛苌偕钊腙U述圣人的精神境界如何步步提升,也沒有說明至高的精神境界應(yīng)該怎樣[9]。
總結(jié)上論,莊子認為其理想的帝王(至人、神人、大宗師)有圣人之德,然此帝王不想當(dāng)外王?!独献印氛J為圣、王合一,以外王之業(yè)來證明其有內(nèi)圣之德?!饵S帝書》也重視內(nèi)圣外王?!饵S帝書》《老子》雖然要求帝王效法天道,“無為”以保精養(yǎng)神,但兩者的思想觀念各有異同:《黃帝書》兼重道法,要建立法制,刑德并重,重用民智?!独献印吩谶@方面的看法相反[8]139-150。莊子后學(xué)明顯受《黃帝書》《老子》影響。《天道》篇所說的“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義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是非已明而賞罰次之”[3]471?!疤臁敝复蟮?,大道之下有道德、有仁義,即《老子》第三十八章“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之意;其后形名、賞罰,則是《黃帝書》學(xué)中的刑德之意?!短斓馈菲衷疲骸胺虻弁踔?,以天地為宗,以道德為主,以無為為常。無為也,則用天下而有余;有為也,則為天下用而不足?!盵3]465主張帝王無為而用天下,臣下有為,“此不易之道也”,明顯受《黃帝書》君逸臣勞說影響。
(二)理想帝王的名號、數(shù)目
莊子學(xué)派既重視理想人物的內(nèi)圣外王,又提到理想帝王的名號、數(shù)目。而莊子后學(xué)對帝王數(shù)目、哪些列入理想帝王的看法不盡一致。
《胠篋》篇提到十二位理想帝王,應(yīng)該是先秦道家提到最多理想帝王的作品:“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羲氏、神農(nóng)氏?!盵3]357這些帝王可分為三組:一是反映文明興起前或文明乍始人與自然的和諧,如栗陸氏、驪畜氏、祝融氏、神農(nóng)氏;二是體現(xiàn)“中”的象征意義,如中央氏、大庭氏、伯皇氏、容成氏;三是體現(xiàn)“圓”的象征意義,如大庭氏、尊盧氏、軒轅氏、伏羲氏、容成氏[10]。
先秦諸子提到理想帝王數(shù)目最多的應(yīng)是上博簡《容成氏》。該篇提出由容成氏至伏羲氏共21位帝王,但沒有論述他們的內(nèi)圣功夫、境界,只提出授賢不授子的禪讓之說。學(xué)者或認為它屬于儒家作品,或認為是縱橫家的[11],而非道家,因此,這里不予討論。
在這么多理想帝王里,莊子學(xué)派較多提到黃帝,他們對黃帝的看法、定位又不盡相同?!洞笞趲煛菲Q贊他得道而登天?!对阱丁菲幸还?jié)批評他“始以仁義攖人之心”,另一節(jié)稱贊他聞廣成子之言而得道。《天運》篇有一節(jié)把他說成是得道代言人,說北門成問于黃帝,黃帝回答以“吾奏之以人,征之以天”云云;另一節(jié)稱贊他治天下而“民心一”?!犊樞浴菲话阉?dāng)成理想帝王,說“德又下衰,及神農(nóng)、黃帝始為天下,是故安而不順”?!吨庇巍菲腰S帝當(dāng)成得道者?!侗I跖》篇批評他“尚不能全德”?!渡侥尽菲焉褶r(nóng)、黃帝并提:“此神農(nóng)黃帝之法則也?!盵12]與莊子學(xué)派的看法相比,《文子·精誠》篇把黃帝視為理想帝王:“昔黃帝之治天下,調(diào)日月之行,治陰陽之氣,節(jié)四時之度,正律歷之?dāng)?shù),別男女,明上下,使強不掩弱,眾不暴寡,民保命而不夭,歲時熟而不夾兇,百官正而無私,上下調(diào)而無尤,法令明而不闇,輔助公而不阿,田者讓畔,道不拾遺?!盵4]73與《莊子》理想帝王的“無為”相比,這一黃帝明顯“有為”得多了:他制定律歷,分辨性別,分置社會上下階層,設(shè)置官僚體系,制定法令,包含了政治、社會、農(nóng)業(yè)等方面??梢姡S帝在《莊子》中有時是理想帝王,有時則否。《文子》篇則視他為理想帝王。
(三)莊子學(xué)派的理想政府論
理想帝王即理想社會的領(lǐng)袖。莊子既主張帝王無為,則應(yīng)是主張無政府主義者。他的后學(xué)基本上繼承了他的看法。
《天地》篇認為至德之世政府存在,云:“至德之世,不尚賢,不使能;上如標(biāo)校,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為義,相愛而不知以為仁,實而不知以為忠,當(dāng)而不知以為信,蠢動而相使,不以為賜。”[3]445這是理想的政府,有君有臣有民。此政府具有這樣的特點:一是帝王不根據(jù)臣下的才能來提拔;二是帝王雖在上位,統(tǒng)治百姓,但他對百姓的生活影響很少,甚至幾乎沒有,猶如高樹之枝杈。本文認為理想政治仍有政府存在,而非無政府主義者,只是帝王對百姓的影響極微,甚至沒有。
莊子及其后學(xué)主張無政府或政府幾乎不存在,《列子·黃帝》篇的看法基本相同。該篇記黃帝神游華胥國,指出該國沒有政府:“其國無師長,自然而已?!盵7]41國無師長,應(yīng)指國無君主,沒有政府。因為黃帝身為君王,他曾用十五年“竭聰明”以治天下,結(jié)果“焦然肌色皯黣,昏然五色爽惑”。因此,他神游華胥國而見此國沒有君主、政府,一切崇尚自然,不假外求,卻是至德之世。因此,《黃帝》篇主張無政府?!尔i冠子·備知》篇也認為至德之世是“有力者,不以相臣主也”,意與《黃帝》篇同。
莊子后學(xué)既提到理想時代理想帝王,又論及當(dāng)時普通百姓的生活情形,建構(gòu)了理想的社會生活,但學(xué)派內(nèi)部的說法有些歧異。
《馬蹄》篇云:“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視顛顛。當(dāng)是時也,山無蹊隧,澤無舟梁;萬物群生,連屬其鄉(xiāng)?!背尚⒂?xùn)“填填”為“滿足之心”,“顛顛”為“高直之貌”[3]335,意指時人不批評別人,只追求自己內(nèi)心滿足,因而遺忘物我,走路舒緩,放松自如。時人的生活自給自足,不假外求,不去從事基建——開山辟路,造船架橋——大家在自己所生活的地方安樂地生活。本篇又說:“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赫胥氏是理想帝王之一,俞樾認為其即《列子·黃帝》篇里的華胥氏?!昂付酰母苟巍敝笗r人與嬰孩相同[3]341,強調(diào)時人有赤子之心。道家強調(diào)人類之心靈應(yīng)如嬰孩,如《老子》第十章云:“專氣致柔,能嬰兒乎?”第二十章云:“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钡谒氖耪略疲骸笆ト私院⒆印!?/p>
《盜跖》篇是莊子后學(xué)追求強弱相助、親疏有序的美好社會的文章[13]。該篇所說的與《馬蹄》基本相同:“神農(nóng)之世,臥則居居,起則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與麋鹿共處,耕而食,織而衣,無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盵3]995成玄英訓(xùn)“居居”為“安靜之容”,“于于”為“自得之貌”[3]995。耕食織衣也說明時人自給自足、不待外求。
《胠篋》篇提到容成氏等十二位理想帝王之時說:“當(dāng)是時也,民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狗之音相聞,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若此之時,則至治已?!盵3]357這段話與《老子》第八十章“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云云幾乎相同。本篇應(yīng)寫于戰(zhàn)國齊襄王五至十九年(前269—前265)之間,應(yīng)受《老子》影響并加以改造:《老子》強調(diào)治術(shù),本篇則取消“使”字,強調(diào)理想無為的社會[14]。 “民結(jié)繩而用之”是指當(dāng)時仍未進入文明時代,屬史前時代?!案省薄懊馈薄皹贰薄鞍病本烤故钦鎸嵱涊d了時人的感受、看法,還是本篇作者認為時人有這種感受、感法,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研究先秦子書應(yīng)辨明子書所反映、記載的史事、觀念與該書的寫成年代不一定是完全一致的[15]。因此,至德之世之人已能有“甘”“美”“樂”“安”的感受,則說明那時已萌生審美觀念。這與《馬蹄》篇所說的“同乎無知”“同乎無欲”的看法略有差異。“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與《馬蹄》篇“山無蹊隧,澤無舟梁”的說法相同,人不假外求,自足自給。
以上《莊子》諸篇所說的至德之世百姓的生活,《馬蹄》篇說至德之世之“行”與“視”,《胠篋》篇說赫胥氏之民“含哺”“鼓腹”,《盜跖》篇說神農(nóng)氏之民“臥”“起”,三篇從不同角度來說至德之世之民生活安樂、精神滿足的情形?!段淖印酚行┢碌目捶ㄅc此相同。《道原》篇:“古者,民童蒙,不知東西,亂不離情……行蹎蹎,視瞑瞑,鑿井而飲,耕田而食,不布施,不求德。”[4]53“童蒙”即猶如童子,即道家重視嬰孩之說?!安恢獤|西,亂不離情”即《馬蹄》“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之意,“行蹎蹎,視瞑瞑”與《馬蹄》“其行填填,其視顛顛”之意同?!段淖印ぞ\》篇也說了與這段意思基本相同的話:“其民童蒙,不知西東,視瞑瞑,行蹎蹎,侗然自得。”[4]73
《鹖冠子·備知》篇所言理想社會與上文所論幾篇所言相同:“山無徑跡,澤無津梁,不相往來。舟車不通,何者?其民猶赤子也。有知者,不以相欺役也;有力者,不以相臣主也。是以鳥鵲之巢可俯而窺也,麋鹿群居,可從而系也?!盵5]304
以上《莊子》《文子》《鹖冠子》所說的理想生活,其思想根源于《老子》?!独献印返谌抡f:“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彼^圣人之治,如高明所云:“使民無知無欲,甘食肚飽,健強體魄,而無憤無爭,安居樂俗,永遠過著小國寡民、互不往來之樸實生活?!盵16]237《老子》第三十八章云:“上德無為而無以為?!薄吧系隆奔础独献印分鲝埖摹疤撜咧疅o為”,此即道家最高標(biāo)準[16]2?!独献印返谒氖略疲骸爸阒悖W阋??!蹦苤憔统?,足、樂于內(nèi)心——這就是至治之世的生活!
以上是莊子后學(xué)對理想社會百姓生活的看法?!段淖印贰兜涝贰毒\》篇的看法也基本相同?!读凶印珕枴菲诘兰抑斜容^殊趣,提到理想生活的另一面。簡述如下,以見整個先秦道家的理想社會百姓生活既相同又殊異的一面?!稖珕枴菲岬浇K北國百姓理想生活的種種,說明百姓的性情:“土氣和,亡札厲。人性婉而從物,不競不爭,柔心而弱骨,不驕不忌。柔心而弱骨,不驕不忌;長幼儕居。不君不臣;男女雜游,不媒不聘;緣水而居,不耕不嫁。土氣溫適,不織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民孳阜亡數(shù),有喜樂,亡衰老哀苦。其俗好聲,相提攜而迭謠,終日不輟音?!盵7]164這段文字說明幾點。一是指明該地百姓的性情委婉隨和,心地柔順,品格怯弱,不競逐爭斗,不驕傲妒嫉。這是本篇獨特之處。二是百姓天性樂天,終日喜歡唱歌。加上那里“土氣溫適”,天然物質(zhì)豐富,百姓“不耕不稼”,能自給自足。自然環(huán)境優(yōu)良,沒有瘟疫,百姓盡百歲天年而死。因此,人數(shù)繁蕃。那里百姓老少同居,沒有以建筑形式來區(qū)分貴賤,“不君不臣”,應(yīng)該沒有政府。當(dāng)?shù)鼗橐鍪恰澳信s游,不媒不聘”,沒有婚姻制度,男女自由來往(可能尚未有夫婦、家庭觀念)。一言概之,終北之國物阜民康、民多無病、樂天好歌。
如上所述,莊子學(xué)派的理想社會論強調(diào)自然界自生自長,人與自然關(guān)系極度和睦,理想帝王重視內(nèi)圣,不斷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莊子認為至人不必外王,后學(xué)受《黃》《老》影響,或提出兼重內(nèi)圣、外王說。他們認為理想的百姓生活是百姓無知無欲,自給自足,精神自由,物我兩遺,不必從事基建工作;或認為百姓掌握自然規(guī)律,建房取火。莊子后學(xué)對理想社會的看法大部分相同,部分殊異,應(yīng)該是由于學(xué)派本身發(fā)展,內(nèi)部學(xué)說產(chǎn)生分歧,且外在政治、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有些學(xué)派正視現(xiàn)實而對學(xué)說加以調(diào)整。莊子學(xué)派的理想社會論,與先秦道家其他學(xué)派如《文子》《列子》《鹖冠子》等互有同異,正說明戰(zhàn)國諸子百家學(xué)說兼收并蓄的特點。先秦諸子大都提出理想政治、社會說,帝道、王道、霸道也是其中一重要的內(nèi)容[17]。理想社會論與諸子人性論、歷史觀有密切關(guān)系,這值得深入探討。
[1]劉笑敢.莊子哲學(xué)及其演變[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7:58-93.
[2]胡萬川.失樂園:中國樂園神話探討之一[C]//中國神話與傳說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漢學(xué)研究中心,1996:104-106.
[3]郭慶藩.莊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61.
[4]王利器.文子疏義[M].北京:中華書局,2000.
[5]黃懷信.鹖冠子匯校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4.
[6]王先慎.韓非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2003:442.
[7]楊伯峻.列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85.
[8]余明光.黃帝四經(jīng)與黃老思想[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9.
[9]楊兆貴.老學(xué)早于孔子說商榷[J].管子學(xué)刊,2015(3):112-113.
[10]楊儒賓.道家的原始樂園思想[C]//中國神話與傳說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漢學(xué)研究中心,1996:138.
[11]牛新房.楚竹書《容成氏》學(xué)派歸屬試探[J].華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10(2):113-114.
[12]李笑巖.先秦時期黃帝形象新詮——以諸子文獻和《漢志》著錄為中心[J].河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11(4):133.
[13]晁福林.《莊子·盜跖》篇釋滯[J].江西社會科學(xué),2002(7):52.
[14]袁青.試論莊子后學(xué)對《老子》思想的改造[J].華北電力大學(xué)學(xué)報(社科版),2013(3):91.
[15]楊兆貴.歸屬于周公的“德”說內(nèi)涵新探——以《尚書·周書》為研究中心[C]//首屆新語文學(xué)與早期中國研究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澳門,2016:244.
[16]高明.帛書老子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6.
[17]楊兆貴.先秦“五至”論與帝道、王道、霸道說——由《鹖冠子·博選》篇說起[J].古代文明,2009(3):69-74.
[責(zé)任編輯:岳嶺]
OntheIdealSocietyofZhaungziSchool
YANG Zhao-gui, WU Xue-zhong, LI Jian
(1.School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Macau, Macao, China; 2.Language Center,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Hong Kong, China; 3.English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Macau, Macao, China)
According to their school of thought, pre-Qin thinkers had their own views of ideal society. The theory of ideal society includes the ideal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e and human being, ideal emperor, ideal government, ideal life of common people and other connotations. Although Zhuangzi and his followers held a little different opinions of ideal society because of thought difference in their school, they all believed the extremely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e and human being in ideal society. As for ideal emperor, some of them thought of being sage inside, some of them considered being saint inside and king outside. For government, some of them felt no existence of government, some of them advocated anarchy. For the common people in the ideal society, some of them thought of ignorance and unselfishness, some of them held totally different ideas.
Zhuangzi; Zhuangzi School; the pre-Qin period; Taoist school; theory of ideal society
2017-05-10
1.楊兆貴(1971— ),男,福建省漳浦縣人,澳門大學(xué)教育學(xué)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先秦漢代文獻、學(xué)術(shù)思想史;2.吳學(xué)忠(1968— ),男,福建省福州市人,香港浸會大學(xué)語文中心高級講師,博士,主要研究中國文史、思想、中文教育;3.李堅(1954— ),男,河北省正定縣人,澳門大學(xué)英文系助理教授,博士,主要研究中英跨文化交際。
K09
:A
:1002-6320(2017)05-00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