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東漢桓靈時期的外戚及其政治

2017-01-28 09:19
南都學(xué)壇 2017年3期
關(guān)鍵詞:外戚宦官

鄭 先 興

(南陽師范學(xué)院 漢文化研究中心,河南 南陽 473061)

東漢桓靈時期的外戚及其政治

鄭 先 興

(南陽師范學(xué)院 漢文化研究中心,河南 南陽 473061)

東漢桓靈時期外戚與宦官互相爭斗,構(gòu)成了獨特的外戚與宦官政治。外戚梁冀專權(quán)弄私,殺戮李固、杜喬,顛覆了當(dāng)時的社會價值,也充分展現(xiàn)了梁冀極權(quán)獨裁者的暴虐性格。外戚竇武,請愿桓帝,聲援并躋身于黨人隊伍,又因誅殺宦官未果,蒙受殺身之禍,彰顯了周至漢代儒家所培育的士人與忠臣形象,其失敗表明儒家治國理念已經(jīng)不能指導(dǎo)當(dāng)時社會歷史所出現(xiàn)的新問題了。外戚何進的出身是卑微的,其與宦官的結(jié)怨,是漢靈帝故意制造的,也是歷史趨勢,但是他卻依賴“包藏禍心,乘時構(gòu)亂”的袁紹兄弟,不利用手中權(quán)力翦除宦官,卻調(diào)集董卓等將領(lǐng)脅迫皇太后,導(dǎo)致兄妹意見分歧、政治的極端紊亂,王夫之言其“心膽失據(jù)”,的確是有道理的。

桓靈時期;外戚政治;梁冀;竇武;何進

說起東漢,論者無不談到士人、外戚與宦官,仿佛這三者構(gòu)成了東漢中后期的歷史。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史學(xué)家翦伯贊說:“東漢自沖帝以至桓帝的中葉都是外戚的天下。到桓帝中葉以后,宦官誅滅了外戚,大漢的天下,又落到了自己家奴的手中。這種狗咬狗的把戲,看起來,似無關(guān)緊要,但它卻指明了一個事實,即東漢統(tǒng)治者內(nèi)部已經(jīng)透徹的腐爛了?!盵1]秦漢史研究專家林劍鳴則說,“東漢中期以后的宦官、外戚交替擅權(quán)的歷史”,經(jīng)歷了兩個循環(huán),第一個循環(huán)是從漢和帝的鄧氏到安帝的閻氏,第二個循環(huán)是從順帝到桓帝,“第二個循環(huán)斗爭得更加激烈,而雙方對政治的危害都較前者為大,從而加深了東漢政權(quán)的危機”[2]。著名的歷史學(xué)家呂思勉也指出:“東漢國事,大壞于桓、靈?!盵3]在這里,我們以考察東漢桓靈時期的外戚及其政治為重點,以心理史學(xué)的方法,將外戚梁冀、竇武與何進分析論述,揭示他們的人生軌跡,進而說明桓靈時期的政治及其進程。不當(dāng)之處,敬請專家同仁雅正。

一、“兇嗣”之禍:論梁冀

東漢的外戚梁氏可以說是最為顯赫的家族。其祖居固原,至桓帝時,涌現(xiàn)出了眾多位高權(quán)重的人物?!凹揭婚T七封侯,三皇后,六貴人,二大將軍,夫人、女食邑稱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余卿、將、尹、校五十七人?!盵4]卷三十四《梁冀傳》,1185梁氏家族可謂是極盛于一時。最重要的是,梁商與梁冀父子,各自輔佐順帝、桓帝,深刻地影響了東漢中后期的政治。梁商寬待士人、遏制宦官,被譽為“賢輔”,順帝也幾乎能成為“中興之主”[5]。梁冀打造了漢桓帝,專權(quán)弄私,“窮極滿盛”。由此,詳細考察梁商、梁冀父子,不僅是分析順帝與桓帝政治狀況的關(guān)鍵,也是認識東漢歷史進程的鎖鑰。

(一)殺李固、杜喬:梁冀政治上的肆虐

桓靈時代政治的式微,除去外戚與宦官的輪番執(zhí)政外,最主要的是兩者合謀鎮(zhèn)壓士人。

最初的事件,就是桓帝登基伊始,梁冀殺戮李固、杜喬,而其導(dǎo)火索卻是清河王劉蒜的謀反。漢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清河劉文謀反,殺國相謝暠,欲立清河王劉蒜為天子。事情敗露之后,劉文被殺,劉蒜則被貶為尉氏侯。梁冀則以此為借口,將李固與杜喬誅滅。據(jù)史書記載,劉文謀反一事,與李固一點兒關(guān)系都沒有,之所以將李固牽連進來,主要是在皇帝的廢立問題上,梁冀與李固存在著分歧,梁冀恨死了李固。建元元年(公元144年),順帝去世。永熹元年(公元145年),兩歲的漢沖帝即位,李固為太尉,梁冀為大將軍、參錄尚書事。第二年,漢沖帝去世,依照李固的意思,奉立清河王劉蒜為皇帝。梁冀?jīng)]有采納其意見,而是擁立劉瓚為皇帝,是為漢質(zhì)帝。沒多久,梁冀看到漢質(zhì)帝“聰慧,恐為后患”,于是“令左右進鴆”,毒死了漢質(zhì)帝。又擔(dān)心李固泄露其事,非常嫉恨李固。而當(dāng)劉文謀反,準(zhǔn)備擁立劉蒜時,梁冀終于找到了借口,將李固下獄、誅殺并暴尸。

其實,梁冀對李固的嫉恨,可謂是由來已久。陽嘉二年(公元133年),李固曾經(jīng)上書漢順帝,批評梁商、梁冀父子以外戚的身份專權(quán)弄私?!捌轂榻贩?,禮所不臣。尊以高爵,尚可然也。而子弟群從,榮顯兼加。永平、建初故事,殆不如此。宜令步兵校尉冀及諸侍中,還居黃門之官,使權(quán)去外戚,政歸國家,豈不休乎!”[4]卷六十三《李固傳》,2075這次上書,漢順帝雖然沒有采納,其時梁氏父子,即作為大將軍的梁商與作為步兵校尉的梁冀,肯定知道這件事情。永和中期(公元136至141年,大約公元138年),李固被任命為荊州刺史,目的是維護其治安,鎮(zhèn)壓當(dāng)?shù)氐呐褋y。李固在平息叛亂的同時,又狀告南陽太守高賜等官員收受賄賂。高賜等人“懼罪,遂共重賄大將軍梁冀。冀為千里移檄,而固持之愈急。冀遂令徙固為太山太守”[4]卷六十三《李固傳》,2080。本來,梁冀的意思,是想讓李固在太山太守的任上,被當(dāng)?shù)氐臄?shù)千盜賊所殺。沒想到,盜賊攝于李固的威信,很快解散了。李固因此晉升大匠、大司農(nóng),至沖帝時,為太尉。這對梁冀而言,可謂是恨之又恨的事情了。

至于杜喬的被殺,也和李固一樣,是在行政事務(wù)中逐步得罪了梁冀。漢安元年(公元142年),杜喬以光祿大夫巡查兗州,上表舉薦李固的政德是“天下第一”。杜喬晉升為太子太傅、大司農(nóng)后,曾上書諫鑒梁氏家族無功受封。永昌太守劉君世做了“金蛇”賄賂梁冀,被益州刺史種暠舉報。金蛇被交到司農(nóng)處,身為大司農(nóng)的杜喬不讓梁冀觀看。杜喬職事大鴻臚,梁冀的小女兒去世,杜喬單單不去吊喪。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杜喬為太尉,依照舊典,沒有“厚禮”迎娶梁冀的妹妹為漢桓帝妃子。種種事實表明,杜喬是沒有一件事討得梁冀歡心的。劉蒜事起時,梁冀陷害李固,試圖逼迫杜喬就范,杜喬不從,被系執(zhí)獄而死。

在屠殺了李固、杜喬之后,梁冀為了展示其淫威,不僅又殺了李固的兩個兒子,還將李固、杜喬的尸體暴曬于城北的十字路口。李固的學(xué)生汝南郭亮、南陽董班抱尸痛哭,為其鳴冤。杜喬的故椽楊匡為杜喬守喪,長達12天。最后,都是在梁太后的允許下,李固與杜喬的尸首才得以安葬。郭亮、董班與楊匡等人由此贏得了美名,留存青史。

按說,為爭奪權(quán)力犧牲身家性命,在政治生活中可以說是司空見慣的,但是,具體到《后漢書》卷三十四《梁冀傳》,李固與杜喬的被殺,卻是別有政治與歷史意義的。就政治而言,這件事情顛覆了當(dāng)時的社會價值觀念。其時,梁冀“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喬,海內(nèi)嗟懼”[4]卷三十四《梁冀傳》,1179。民間流傳的諺語諷刺說:“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薄爸比缦摇本褪侵咐罟?、杜喬;“曲如鉤”是指攀附于梁冀的胡廣、趙戒等人[4]志第十三《五行一》,3281。就歷史而言,歷史是人的活動,但是歷史的輝煌燦爛卻是需要仁人志士的創(chuàng)造。所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范曄說:“夫稱仁人者,其道弘矣。立言踐行,豈徒徇名安己而已哉,將以定去就之概,正天下之風(fēng),使生以理全,死與義合也?!笔咳说穆氊?zé)就是擔(dān)當(dāng)其創(chuàng)造歷史的使命和責(zé)任。他們不僅宣傳說教,而且付諸行動,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李固、杜喬等士人,能夠在“國統(tǒng)三絕,太后稱制,賊臣虎視”的形勢下,“居位持重,以爭大義,確乎而不可奪。豈不知守節(jié)之觸禍,恥夫覆折之傷任也”。這種犧牲精神,在范曄看來,就是國家的良心,民族的脊梁:“至矣哉,社稷之心乎!”[4]卷六十三《李固傳》,2094-2095良心泯滅了,難怪東漢自桓靈之后,被認為是衰落的開始。

問題在于,梁冀如此對待李固、杜喬,卻與其父完全相反?!吧套砸云輰倬哟笪?,每存謙柔,虛己進賢,辟漢陽巨覽、上黨陳龜為椽屬,李固、周舉為從事中郎,于是京師翕然,稱為良輔,帝委重焉。”[4]卷三十四《梁商傳》,1175“商以后父輔政,而柔和自守?!盵4]卷六十三《李固傳》,2078梁商為人,比較低調(diào)謙遜,知道自己以外戚身份位居高官,難堪大任,于是不斷舉薦士人來任職,李固就是這樣被升任為郎官的。雖然遺憾的是,梁商沒有實施李固等士人官僚所建議的政治方案,但起碼說明對士人官僚還有那么一些信任。反觀梁冀,則對士人官僚沒有絲毫的好感,逮著機會,不擇手段,一定置之死地而后快。永和元年(公元141年),梁冀晉升河南尹,肆情任性,踐踏法紀。洛陽令呂放將其胡作非為告訴其父親梁商。梁冀受到了批評,不思悔改,反而懷恨在心,將呂放暗殺于途;又嫁禍于呂放的仇家,讓呂放的弟弟繼任洛陽令,對呂放的仇家滿門抄斬,“盡滅其宗親、賓客百余人”[4]卷三十四《梁冀傳》,1179??梢姡鹨暿咳斯倭?,順者昌,逆者亡,玩弄權(quán)術(shù)、陰謀,充分展現(xiàn)了極權(quán)獨裁者的暴虐性格。

(二)尊貴與奢靡:梁冀生活中的貪腐

梁冀作為兩朝皇帝皇后的舅舅,其權(quán)勢之尊,可以說是無以言表。早在其父梁商去世時,梁冀已經(jīng)繼任為大將軍;擁立漢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梁冀又被賜13000戶,增加其官員,“官屬倍于三公”。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又增封10000戶,加上之前所世襲的,其享封已經(jīng)達到30000戶了。元嘉元年(公元151年),桓帝召集公卿大夫,再次商議封賞梁冀。

有司奏:冀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謁贊不名,禮儀比蕭何;悉以定陶、陽城余戶增封為四縣,比鄧禹;賞賜金錢、奴婢、彩帛、車馬、衣服、甲第,比霍光;以殊元勛,每朝會,與三公絕席。十日一入,平尚書事。宣布天下,為萬世法。[4]卷三十四《梁冀傳》,1183

當(dāng)時大鴻臚趙典上奏說:“高祖之誓,非功臣不封,宜一切削免爵土,以存舊典。”“帝不從?!盵4]卷二十七《趙典傳》,948不是皇帝不肯,而是由于外戚勢力連皇帝也抑制不了?;蕶?quán)土地所有制的發(fā)展和外戚集團的壯大是同步的,相輔相成的?!巴馄菁瘓F憑借這個雄厚的物質(zhì)經(jīng)濟基礎(chǔ),越來越成為政治舞臺上的一支跋扈力量,直到和皇權(quán)對峙,進而取代皇權(quán)?!盵6]根據(jù)大臣的商議,梁冀的封賞,要高于之前所有的功勛。入朝禮儀可超越蕭何,封賞戶租超越鄧禹,金錢良宅超越霍光。即使上朝討論軍國大事,也與三公分庭抗禮??梢哉f,梁冀完全是享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quán)貴。但是,梁冀還不滿足。

冀猶以所奏禮薄,意不悅。專擅威柄,兇恣日積,機事大小,莫不咨訣之。宮衛(wèi)近侍,并所親樹。禁省起居,纖微必知。百官遷召,皆先到冀門箋檄、謝恩,然后敢詣尚書。[4]卷三十四《梁冀傳》,1183

梁冀的威柄是以其殘暴建立的,而不是以政績或品德贏來的。據(jù)史載,梁冀瘋狂打壓與其意見不合者。下邳人吳樹晉升宛縣令,上任之前,拜謁梁冀,梁冀請其保護在宛縣的故舊親朋。吳樹不顧梁冀的情面,反而勸其持位自重,“明將軍以椒房之重,處上將之位,宜崇賢善,以補朝闕”。到南陽之后,吳樹將屬于梁冀賓客的違法亂紀者,誅殺數(shù)十人,梁冀恨得咬牙切齒。吳樹任職期滿,升任荊州刺史,梁冀設(shè)宴款待,鴆殺其車上。汝南人郎中袁著,有見于梁冀的“兇縱”,上書狀告梁冀。為避免梁冀的迫害,袁著詐死藏于棺材中,但是仍然被梁冀發(fā)覺,被“笞殺”。與袁著相關(guān)的學(xué)生、朋友桂陽劉常、太原郝絜、胡武等,相繼被殺,“死者六十余人”,“冀諸忍忌,皆此類也”[4]卷三十四《梁冀傳》,1184。

梁冀不僅殺戮士人與官員,即使對其同宗家人,也嫉恨至極。其弟弟梁不疑,因為“好經(jīng)書,善待士”,梁冀派人私下裝扮潛伏其家門,記錄來往人員,發(fā)現(xiàn)南郡太守馬融、江夏太守田明曾經(jīng)拜謁梁不疑,于是設(shè)計陷害,刑罰并流放了馬融、田明,使其冤死于途。

梁冀不僅弄權(quán),“順者昌逆者亡”,而且瘋狂斂財。梁冀斂財?shù)姆绞?,主要是三種,一是收受賄賂。如前所述,李固、杜喬與其結(jié)怨,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兩人阻撓其受賄。二是敲詐勒索。扶風(fēng)人孫奮,居郡五官掾,得錢貲一億七千萬,富聞京師。梁冀欲圖其錢貲,以其所乘坐的馬與車為抵押,貸錢五千萬。孫奮只給了三千萬。梁冀很生氣,狀告其所在郡縣,誣陷說,孫奮的母親是其倉庫婢子,盜走“白珠十斛,紫金千金”。孫奮兄弟被收監(jiān),死于獄中,其財富被掠劫一空。三是肆意侵占國有土地,修建園林。以皇家規(guī)制,拓建園林,“西至弘農(nóng),東界滎陽,南極魯陽,北達河、淇”,其中的山林、湖澤、丘陵荒地,方圓千里,都是其園林的范圍。還在河南城西修筑兔苑,連綿數(shù)十里,繕修樓觀,花費了數(shù)年的工夫與大量的人力。又下令調(diào)撥各地的生兔,涂上標(biāo)記,放養(yǎng)其中。一旦發(fā)現(xiàn)有誰獵殺或誤殺,一定會收監(jiān)斬殺[4]卷三十四《梁冀傳》,1182。

梁冀瘋狂斂財,就是為了過奢靡浮華的生活。其奢華程度,除了如上所述的肆意建設(shè)園林外,還建筑豪宅。其宅邸有堂寢、廊閣、庭園、山水等,其柱壁、窗牖,雕鏤銅漆,圖云畫仙,又將金銀珠寶,異方珍怪,“沖積藏室”。梁冀與其妻孫壽兩人,還經(jīng)常共乘輦車,游觀園內(nèi),并召集倡優(yōu),鳴鐘吹管,一路歡歌,甚至連日繼夜,歡娛恣肆,真是極盡奢華[4]卷三十四《梁冀傳》,1182。

尊貴的權(quán)位,富有的財貲,奢靡的生活,隨心所欲,得意之至。可以說,這就是梁冀生活的特色。考究其因,除了客觀上的權(quán)勢所帶來的負面效應(yīng),就是梁冀內(nèi)心深處的自卑作祟。雖然位高權(quán)重,但是從其本原看,則是仰賴于外戚,依靠的是家族內(nèi)的美女。這與依靠經(jīng)書做官的士人相比,或者與憑軍功獲爵的武士相比,都缺了份自尊、驕傲與才干。這可能就是梁冀自卑的根源。依照心理學(xué)的觀點,過分的自卑必將表現(xiàn)為極端的自大與狂傲。對一般人來說,無論怎樣的自大與狂傲,只會影響自己至多是家人的生活;對于梁冀這樣的恃權(quán)者來說,自大與狂傲則導(dǎo)致精神病患,人格分裂,造成社會歷史的災(zāi)難。梁冀的人生,可以說是充分證明了心理學(xué)的這一原則。

(三)姊妹皇后:梁冀弄私的權(quán)位仰賴

披閱史書,梁冀的暴虐性格之所以能夠養(yǎng)成,所仰賴的主要是女人,即其兩個妹妹。

一是梁妠。梁妠是梁商的女兒,永建三年(公元128年),年13歲,與其姑姑一起作為妃子嫁給漢順帝。陽嘉元年(公元132年),梁妠被立為皇后。健康元年(公元144年),順帝去世,美人虞氏所生的兒子劉炳繼承皇位,是為沖帝。梁妠被尊稱為皇太后。

一是梁瑩。梁瑩是梁妠的妹妹,也就是漢順帝的小姨子。漢桓帝還是蠡吾侯時,經(jīng)梁太后的撮合,梁瑩已經(jīng)被許配給蠡吾侯,只是還沒有舉行婚禮。梁冀鴆死漢質(zhì)帝后,經(jīng)與梁太后商議,擁立蠡吾侯為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梁瑩被封為皇后。

顯而易見,有兩個姊妹皇后為靠山,梁冀在政治上可謂是要山得山,順風(fēng)順?biāo)?。所以,梁冀的專?quán)弄私,暴虐橫行,有其政治權(quán)勢的基礎(chǔ)。但具體來說,掌權(quán)伊始,梁冀也沒能那樣隨心所欲。梁妠為太后時,梁商還活著,受其父親的約束,梁冀不能專權(quán);梁商去世之后,梁妠頭腦還比較清醒,有自己的主見,也限制了梁冀。漢順帝活著時,所罷免的官員沒有什么條例標(biāo)準(zhǔn)。李固為太尉輔佐皇太后梁妠,依照規(guī)矩條例,奏免了百余人的官員。這些官員心有不滿,于是聯(lián)絡(luò)梁冀,狀告李固,“因公假私,依正行邪,離間近戚,自隆支黨”?!凹揭园滋?,使下其事。太后不聽,得免?!碑?dāng)梁冀以劉蒜謀反將李固下獄時,梁太后梁妠還是聽從了門生渤海王劉調(diào)、河內(nèi)趙承等人的控訴,赦免了李固。只是當(dāng)李固出獄后,“京師市里皆稱萬歲”,梁太后才犯昏了,同意誅殺李固[4]卷六十三《李固傳》,2087??梢姡杭降挠鹨碡S滿,肆意地專權(quán)弄私,是在梁妠晚年,尤其是漢桓帝登基之后,“而兄大將軍冀鴆殺質(zhì)帝,專權(quán)暴濫,忌害忠良,數(shù)以邪說疑誤太后,遂立桓帝而誅李固”[4]卷十《順烈梁皇后紀》,440。

而桓帝皇后梁瑩,可能是年齡小不經(jīng)事,也可能是像梁冀一樣,生于富貴,極度自私,總之,是助長了梁冀的暴虐與滅亡。

后藉姊兄蔭執(zhí),恣極奢靡,宮帷雕麗,服御珍華,巧飾制度,兼倍前世。自皇太后崩,恩愛稍衰。后既無子,潛懷怨忌,每宮人孕育,鮮得全者。帝雖迫畏梁冀,不敢遣怒,然見御轉(zhuǎn)稀。至延熹二年,后以憂恚崩。在位十三年,葬懿陵。其歲,誅梁冀,廢懿陵為貴人冢焉。[4]卷十《桓帝懿獻梁皇后紀》,444

梁瑩做皇后,其禍害不在于其奢靡浮華,任性蠻橫,而是在于因自己沒有生育,肆意殺戮桓帝其他懷孕的妃子??梢哉f,東漢皇家的災(zāi)禍,莫大于此。害人害己,也葬送了梁氏家族的富貴榮華。

除了梁妠、梁瑩,還有個女子,直接影響著梁冀的政治生活,這就是其妻孫壽。

孫壽人長得漂亮,又聰明,會裝扮,心機重,權(quán)力欲極強。梁冀對她是既喜歡又害怕。漢順帝時,梁商選美女友通期獻給順帝,因為一件小事,順帝將友通期送還給梁商。因?qū)佟坝谩?,梁商不敢留友通期,于是將其嫁給別人。梁冀悄悄派人將友通期偷回來,于城西建立私宅,梁冀服喪其父期間,悄悄與之同居。孫壽知道后,將其搶回,鞭撻毀容,還準(zhǔn)備告發(fā)。梁冀害怕,向岳母求救,孫壽才放過。但是梁冀太喜歡友通期,仍與之幽會,并生了孩子,起名為梁伯玉。孫壽讓其兒子梁胤誅殺了友通期,又設(shè)法與梁冀的愛奴秦宮私通,掌控了梁冀的行動。弘農(nóng)人宰宣聰敏奸佞,為了巴結(jié)梁冀,上書請封賞梁冀的妻孫壽?!霸t遂封冀妻孫壽為襄城君,兼食陽翟租,歲入五千萬,加賜赤紱,比長公主?!绷杭接植杉{孫壽的建議,以梁氏家族子弟身份,安排孫氏家族的宗親,其中十余人為“侍中、卿、校尉、郡守、長吏”,“皆貪叨兇淫,各遣私客籍屬縣富人,被以它罪,閉獄掠拷,使出錢自贖,貲物少者至于死徙”[4]卷三十四《梁冀傳》,1179。可見,作為梁冀的外戚,孫壽是梁冀腐敗的根源之一;而作為劉氏皇家的外戚,梁冀是東漢朝廷貪腐的主要表現(xiàn)。

梁冀非常明白,自己之所以能掌控權(quán)力,完全是因其有做皇后的妹妹。為鞏固其權(quán)位,梁冀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孫壽的舅舅梁紀,娶了寡婦宣為妻。宣與其前夫鄧香生有一女,名叫鄧猛。孫壽見鄧猛長得漂亮,將其送入宮廷,桓帝非常寵愛,封為貴人。梁冀為了鞏固自己的權(quán)位,于是就將鄧猛改姓為梁猛,認作自己的女兒。梁冀又擔(dān)心外人知道,于是派刺客到郾城刺殺了鄧猛的姐夫議郎邴尊,進而殺其母宣。宣家在延熹里,鄰居是中常侍袁赦。刺客到宣家要通過袁赦家,袁赦發(fā)覺后,鳴鼓通知了宣。宣逃到皇宮,告訴了桓帝。桓帝就糾集宦官等人誅殺了梁冀。由此,孫壽不僅是梁冀貪腐的原因之一,也是導(dǎo)致其敗亡的根源。

對梁冀來說,外依妹妹,內(nèi)寵驕妻,可以說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事情。史學(xué)家則評論說:“梁氏則成為東漢歷史上勢力最大也最跋扈的外戚?!盵7]也許是自認為深諳人世,梁冀深深知道自己的斤兩,所以,才毫無顧忌地培植皇妃。但如果他真的精通歷史,知其姑奶奶曾經(jīng)為皇妃,生皇帝,卻成就了竇氏外戚家族功業(yè)的掌故,也許他會重寫歷史的??上У氖?,歷史不能假設(shè),不能重來。歷史所能教育人們的,就是怎樣以善良態(tài)度生活,借以創(chuàng)新推進其進展。

(四)宦官:梁冀政治生涯的成敗所系

在梁冀的政治生涯中,宦官起著非常重大的作用,可以說是成也宦官,敗也宦官。

在擁立桓帝時,宦官曹騰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其時李固、杜喬提議擁立清河王劉蒜,而梁冀希望擁立自己的妹夫蠡吾侯劉志。中常侍曹騰夜訪梁冀,提醒說:“將軍累世攝政,賓客縱橫,多有過差。清河王嚴明,若即位,將軍受禍不久矣。若立蠡吾侯,則富貴可保。”[8]梁冀得到如此中肯的建議,才堅持擁立劉志??季炕鹿俨茯v之所以支持外戚,并離間士人官僚,有其歷史原因的。早在順帝年間,曾經(jīng)派遣周舉等八路使者,到全國巡視考察,結(jié)果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大多是宦官的親屬因仗勢著朝中有人,在地方作惡多端。李固與廷尉吳雄上書建議,從嚴懲治違法官員,順帝采納了建議?!跋略t諸州劾奏守令以下,政有乖枉,遇人無惠者,免所居官;其奸穢重罪,收付詔獄?!盵4]卷六十三《李固傳》,2082由此,李固不知不覺就與宦官結(jié)怨了。而宦官特殊的體質(zhì)所造就的變態(tài)心理,睚眥必報,種下了危害東漢政治局面的孽種。

在剪滅梁冀時,宦官單超、徐璜、具瑗、左悺與唐衡則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其時,梁冀在朝外驕橫,梁瑩則在朝內(nèi)“忌恣”,鴆殺懷孕的皇妃。皇帝劉志懷恨在心,但是又無所為力。延熹二年(公元159年),皇后梁瑩憂郁而死,桓帝劉志在廁所中與唐衡密謀,召集與梁冀結(jié)怨的單超、左悺、徐璜與具瑗等,將梁冀定了兩項罪:一是殺害了東漢質(zhì)帝,“孝質(zhì)皇帝聰敏早茂,冀心懷忌畏,私行殺毒”;二是不許順帝生母進京,母子相見,“永樂太后親尊莫二,冀又遏絕,禁還京師,使朕離母子之愛”??傊褪恰暗満ι畲?,罪釁日滋”[4]卷七《孝桓帝紀》,305;“誠國奸賊,當(dāng)誅日久”,“奸臣協(xié)國,當(dāng)服其罪”,并歃血為盟,誅滅了梁冀及其家族。事后。左悺晉升中常侍、上蔡侯,唐衡晉升中常侍、汝陽侯,各萬三千戶、錢千三百萬;單超新豐侯、二萬戶,徐璜武原侯、萬五千戶,具瑗東武陽侯、萬五千戶[4]卷七十八《單超傳》,2520。

就梁冀來說,可謂是“大意失荊州”,也可以說是“多行不義必自斃”,而歷史所展示的景觀,則是成也宦官,敗也宦官?;鹿僮鳛檎?quán)中樞的核心人員,是中國歷史上的一道奇異景觀。而其真正的政治展現(xiàn),應(yīng)該是東漢桓帝時期,是梁冀政治生涯的浮沉。

(五)“跋扈”與“忌疾”:社會生活中的梁冀人格

唯物史觀認為,歷史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心理史學(xué)進而認為,追求者自己目的人,各自有著自己的品格。所以,歷史過程的展開,正是其人格的展現(xiàn)。

那么,梁冀的人格特征是怎樣的呢?

由上所述,梁冀的人格展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殺戮士人官僚所表現(xiàn)的暴虐人格,一是追求富貴、極盡奢華的自卑人格。兩相結(jié)合,方展現(xiàn)其完整的人格特征。以此觀察其人生履歷,仰賴其內(nèi)眷而飛黃騰達,依靠其暴虐而震懾朝野。質(zhì)帝曾言其為“跋扈將軍”而喪命,范曄則總結(jié)其人生為“猜專,每向忌疾”。由此,說梁冀的人格是暴虐與忌疾,可謂是名副其實。

冀字伯卓。為人鳶肩豺目,洞精曭眄,口吟舌言,裁能書計。少為貴戚,逸游自恣。性嗜酒,能挽滿、彈棋、格五、六博蹴鞠、意錢之戲,又好臂鷹走狗、騁馬斗雞。[4]卷三十四《梁冀傳》,1178

史書所載,梁冀的形象也是蘊自卑與恣驕雙重性格的。一方面,聳肩圓眼,口舌結(jié)巴;另一方面,又流露著精明與奸詐,深于心機并善算計。生在富貴之家,從小就過著富裕的生活。其時社會上所有游玩的項目,梁冀無不精通嫻熟。如此聰明、精通世事的人,倘若或者如其父能容納士人,或者如其姊梁妠能留戀詩書*《后漢書》卷十《順烈梁皇后紀》:“少善女工,好史書,九歲能誦《論語》,治《韓詩》,大義略舉。常以列女圖畫置于左右,以自鑒戒?!?,或許能成為一代良相。很可惜,機緣不巧,梁冀?jīng)]能以乃父為榜樣,更沒有以乃妹為榮光,而是專橫跋扈,自作孽,浪費了創(chuàng)造歷史的大好機緣。

按說,一個人的性格如何,只會影響個人的生活狀況;但是,如果身處官職高位,那么就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而是直接影響歷史的進步與否。范曄說:“夫宰相運動樞極,感會天人,中于道則易以興政,乖于務(wù)則難乎御物。商協(xié)回天之勢,屬凋弱之期,而匡朝恤患,未聞上術(shù),憔悴之音,載謠人口。……傳寵兇嗣,以至破家傷國,而豈徒然哉!”[4]卷三十四《梁冀傳》,1187身處宰相高位的人,其性格直接決定著國家的命運。如果其言行合于歷史規(guī)則,那么,就能創(chuàng)造一代盛世;如果違背歷史規(guī)則,那么,就會造成社會大亂。梁商雖沒有高策良計,但是總還有齊家治國的信念,贏得了社會各個階層的尊重,但他傳位給不肖之子梁冀,家破國傷,所有的努力全泡湯了。

二、信念之誤:論竇武

東漢桓靈時期的外戚,除了梁冀之外,還有就是竇武、何進。與梁冀一樣,竇武、何進都是被宦官所殺。但是,在歷史學(xué)家看來,梁冀與竇武、何進卻是不能相提并論的?!巴馄?、士大夫分屬于兩個不同的政治集團,但其界限也并非凝固不變,竇武、馬融便兼具外戚、士大夫的雙重身份”;“外戚與士大夫的結(jié)合使外戚集團的社會基礎(chǔ)比較廣闊,有時也能博得較好的聲譽”[9]。

在這里,我們先談竇武。

(一)竇武的功過:史家的不同評論

在范曄的心目中,梁冀是“兇嗣”,貪贓枉法、罪有應(yīng)得;而竇武則是“士大夫”,反對宦官專權(quán)弄私,只是“智不足而權(quán)有余”:

竇武、何進,藉元舅之資,據(jù)輔政之權(quán),內(nèi)依太后臨朝之威,外迎群英乘風(fēng)之勢卒而事敗閹豎,身死功頹,為世所悲,豈智不足而權(quán)有余乎?傳曰:“天之廢商久矣,君將興之。”斯宋襄公所以敗于泓也。[4]卷六十九《論曰》,2253

這句話原本是謝承《后漢書》中論何進的,范曄則用來一并說竇武與何進。其意是說,東漢的敗亡是很早就注定的歷史規(guī)律,竇武、何進作為士大夫的個人努力奮斗,是悖道而行,其失敗被殺也是勢所難免的,但其積極參與歷史創(chuàng)造的努力,卻是令人感動和敬佩的。

明末清初的學(xué)者王夫之則認為,竇武雖“獲誅奄之名,以使天下冤之,猶武之幸也夫”,但是他的被殺,其實是咎由自?。?/p>

武也,一城門校尉也,非受托孤之命如霍光于武帝也,所憑藉以唯意而立君者太后耳。宮闈外戚之禍,梁氏之覆車不遠,宦官安得不挾以為名哉!夫武也,既不能及桓帝之時諫帝以立儲之大義,抑不于帝崩之后,集廷臣于朝堂,辨昭穆、別親疏、序長幼、審賢否,以與大臣公聽上天之命。鯈以為賢而賢之,武謂可立而立之。天子之尊,若其分田圃以授亞旅而使治。則立之唯己,廢之唯己。朱瑀惡得不大呼曰:“武將廢帝為大逆?!倍`帝能弗信哉?漢之亡也,亡于置君,而置君者先族。武不蚤死,吾不保其終也。[10]卷八《靈帝紀》,216-217

在王夫之看來,竇武的被殺,其因有:一是出身微賤,不是托孤命臣,而是外戚;二是沒有鑒戒之前梁冀被宦官所殺的教訓(xùn);三是沒有盡到大臣的職責(zé),在桓帝在位時沒有及時提議設(shè)立太子儲君,桓帝駕崩之后,又沒有廣泛聽取各個方面的意見,選擇皇帝,卻是以侍御史劉鯈和竇武自己的主觀意見為主,靈帝即位后,不能考慮其帝王之尊,還是以自己的意志為行政號令。所以,當(dāng)竇武與宦官對峙時,朱瑀則宣稱“竇武要殺靈帝稱帝”。靈帝由此當(dāng)然相信了朱瑀的話??梢哉f,東漢的滅亡是因為皇帝的選任,而皇帝選任卻取決于外戚,所以,外戚率先被殺是難免的??梢?,竇武若不早死,能否得以善終?王夫之先生是絕不看好的。

由上所述,范曄與王夫之對竇武的評價,可以說是各有千秋,都有道理。由此而言,正確地估量竇武、何進的歷史貢獻,不僅是問題的鎖鑰之所在,而且也是準(zhǔn)確地把握東漢中晚期的歷史本質(zhì)的關(guān)鍵所在。

(二)竇武的人生:士人外戚與反對宦官

如果追溯其家族淵源,竇武是竇融的玄孫,其父竇奉做過定襄太守,竇武自己不喜為官,喜歡讀書,精通經(jīng)學(xué),在大澤帶領(lǐng)學(xué)生教授經(jīng)學(xué),在關(guān)西地區(qū)有一定的影響?;傅垩屿浒四?165年),竇武的長女竇妙被選入掖庭,做了桓帝的貴人,年底又被封為皇后。由此,竇武就由隱士型的士人一變而為外戚型的士人。他先被封為郎中,進而為城門校尉。不久,桓帝駕崩,在竇武的操縱下,解瀆亭侯劉宏即位,是為漢靈帝。竇妙為皇太后,竇武拜為大將軍,聞喜侯,“常居禁中”。竇武一家皆被封官,其子竇機封渭陽侯,拜侍中;侄子竇紹為鄠侯,遷步兵校尉;侄兒竇靖為西鄉(xiāng)侯,侍中,監(jiān)羽林左騎。這樣,竇武家族就從豪族上升為權(quán)傾一時的外戚家族。

在短暫的外戚生涯中,竇武主要做了兩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請愿桓帝,聲援并躋身于黨人隊伍。

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漢桓帝與宦官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等密謀屠殺了外戚梁冀之后,宦官基本上掌控了朝政?;鹿俨粌H直接干預(yù)朝政,還倚仗權(quán)勢橫行鄉(xiāng)里,掠奪財產(chǎn)。一些貪利忘義之輩,投機鉆營,攀附宦官,造成了社會政治的極端紊亂。諸多士人囿于傳統(tǒng)儒學(xué)的政見,看不慣宦官的專權(quán)弄私,于是予以了堅決的抵制和限制。但是因皇帝的荒政,反而釀成了黨錮之禍。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張成縱子殺人事件就成了黨錮的導(dǎo)火索。

時河內(nèi)張成善說風(fēng)角,推占當(dāng)赦,遂教子殺人。李膺為河南尹,督促收捕,既而逢宥獲免。膺愈懷憤嫉,競案殺之。[4]卷六十七《黨錮列傳》,2187

這里的“善說風(fēng)角”,就是根據(jù)周圍環(huán)境的細微變動,來推測事情的進展,用現(xiàn)在的話說,則是揣摩時局,推斷未來。有漢一代,講究天人相應(yīng),所有朝政的決策無不根據(jù)自然氣候的順行或者變異。所以,處于其時的士人,只要稍稍掌握氣象知識,都能夠?qū)Τ淖呦蜃龀鐾茢?,從而做出有利的選擇。史書記載,張成就是這樣的人,只不過是一個市井小人而已,竟然借機縱容兒子去殺人。不巧的是,正好遇到了個不信邪的士人李膺,對這種投機小輩痛下殺手。但是,令李膺沒想到的是,這個張成是有宦官背景的?!俺?,成以方伎交通宦官,帝亦頗誶其占。”在這之前,張成已經(jīng)與宦官沆瀣一氣。而李膺殺成子,張成的弟子結(jié)交宦官,告發(fā)士人,由此釀成東漢的第一次黨錮之禍。

成弟子牢脩因上書誣告膺等養(yǎng)太學(xué)游士,交結(jié)諸郡生徒,更相驅(qū)馳,共為部黨,誹訕朝廷,疑亂風(fēng)俗。于是天子震怒,班下郡國,逮捕黨人,布告天下,使同忿疾,遂收執(zhí)膺等。其辭所連及陳寔之徒二百余人,或有逃遁不獲,皆懸金購募。使者四出,相望于道。明年,尚書霍谞、城門校尉竇武并表為請,帝意稍解,乃皆赦歸田里,禁錮終身。而黨人之名,猶書王府。[4]卷六十七《黨錮列傳》,2187

因為牢脩報復(fù)李膺,向桓帝舉報李膺等人借助于訪學(xué),結(jié)交各郡學(xué)的學(xué)生,相互扶植,結(jié)黨營私,誹謗朝政,亂議風(fēng)俗?;傅勐犃酥?,非常氣憤,于是下令郡國,逮捕這些士人黨族。凡是有所怨言的士人,全部緝拿收執(zhí)。這樣,李膺、陳寔以及其學(xué)生學(xué)孫等輩二百多人,皆被捕收監(jiān);對那些聞訊逃跑的,又以重金懸賞舉報者。一年后的永康元年(公元169年),桓帝的憤怒才稍稍平息,這時霍谞、竇武也上書陳情,才釋放了所有黨人,但是令他們只許在鄉(xiāng)里耕讀,不許出仕游學(xué)。

據(jù)《竇武傳》記載,竇武上書請愿,直接揭露牢脩是誣告,李膺是忠臣?!敖呒槌祭蚊懀煸O(shè)黨議,遂收前司隸校尉李膺、太仆杜密、御史中丞陳翔、太尉掾范滂等逮考,連及數(shù)百人,曠年拘錄,事無效驗。臣惟膺等建忠抗節(jié),志經(jīng)王室,此誠陛下稷、禼、伊、呂之佐,而虛為奸臣賊子之所誣枉,天下寒心,海內(nèi)失望。惟陛下留神澄省,時見理出,以厭人鬼喁喁之心?!盵4]卷六十九《竇武傳》,2240上書之后,竇武為獲得桓帝的支持和信任,還提出了辭官的申請?!耙蛞圆∩线€城門校尉、槐里侯印綬。帝不許。”對于此次上書,桓帝并沒有予以完全的采納,但是還是赦免了黨人。而竇武也由此躋身在黨人的行列,成為“天下名士”,是黨人中與劉淑、陳蕃齊名“三君”之一。

第二件事就是誅殺宦官未果,蒙受殺身之禍。

案《竇武傳》,竇武誅殺宦官的行動,分為三個步驟。

一是組織準(zhǔn)備,組建士人班子。竇武輔佐解瀆亭侯劉宏即位后,開始組建竇氏的朝政班子。先與太傅陳蕃達成共識,認為宦官專權(quán)是當(dāng)前朝政的最大障礙?!爸谐J滩芄?jié)、王甫等,自先帝時操弄國權(quán),濁亂海內(nèi),百姓匈匈,歸咎于此。今不誅節(jié)等,后必難圖。”然后將“同志”提拔重用?!耙疽鼊诪樯袝?,劉瑜為侍中,馮述為屯騎校尉;又征天下名士廢黜者前司隸李膺、宗正劉猛、太仆杜密、廬江太守朱寓等,列于朝廷;請前越巂太守荀翌為從事中郎,辟潁川陳寔為屬:共定計策。于是天下雄俊,知其風(fēng)旨,莫不延頸企踵,思奮其智力?!盵4]卷六十九《竇武傳》,2241-2242

二是理論準(zhǔn)備,尋找誅殺的機會。根據(jù)天人相應(yīng)的執(zhí)政理念,竇武等人在查看氣象變異,以此來做好誅殺宦官的思想理論準(zhǔn)備。對于竇武等人來說,上天給了他們兩次機會。第一次是五月出現(xiàn)了日食,第二次是八月“太白出現(xiàn)西方”。兩次天象異常,根據(jù)漢代的天人相應(yīng)觀念,都是要懲處朝中要員來應(yīng)對的。所以,日食與太白星的出現(xiàn),為竇武誅殺宦官提供了思想基礎(chǔ)與時機。

三是具體做法,就是對宦官的處置。當(dāng)五月日食之時,陳蕃就表決心,要誅殺宦官?!稗园耸辏麨閷④姵?。今可且因日食,斥罷宦官,以塞天變?!备]武也借機勸告皇太后,指出,宦官所承擔(dān)的黃門、常侍官制,其職責(zé)就是做做皇帝的內(nèi)務(wù),管理家務(wù),但是現(xiàn)在卻干預(yù)朝政,造成政治的紊亂,社會動蕩。“天下匈匈,正以此故。宜悉誅廢,以清朝廷。”但是皇太后卻以“當(dāng)誅其有罪”為由拒絕了。只是中常侍管霸、蘇康,沒能殺曹節(jié)。

八月“太白出現(xiàn)西方”事件,侍中劉瑜先后上書皇太后與竇武、陳蕃,以“星辰錯繆,不利大臣,宜速斷大計”勸告。竇武、陳蕃這時才下定了決心誅殺宦官?!耙灾煸樗倦`校尉,劉祐為河南尹,虞祁為洛陽令”,將自己的親信宦官山冰取代了黃門令魏標(biāo)。接著,通過山冰的舉報將鄭颯收系于北寺獄,依照陳蕃的意思,直接殺了鄭颯,但是竇武可能考慮得更細致些,并沒有這樣做,而是讓山冰與尚書尹勛、侍御史?,拰弳栢嶏S,意圖連帶中常侍曹節(jié)、王甫,并書奏收監(jiān)曹節(jié)等。

至此為止,竇武的誅殺宦官計劃,可以說進展得很順利。但是一件偶然事件,卻使他功敗垂成?!逗鬂h書·竇武傳》記載得很詳細,也很生動:

時,武出宿歸府,典中書者先以告長樂五官史朱瑀。瑀盜發(fā)武奏,罵曰:“中官放縱者,自可誅耳。我曹何罪,而當(dāng)盡見族滅?”因大呼曰:“陳蕃、竇武奏白太后廢帝,為大逆!”乃夜召素所親壯健者長樂從官史共普、張亮等十七人,歃血共盟誅武等。曹節(jié)聞之,驚起,白帝曰:“外間切切,請出御德陽前殿?!绷畹郯蝿x躍,使乳母趙嬈等擁衛(wèi)左右,取棨信,閉諸禁門。召尚書官屬,脅以白刃,使作詔板。拜王甫為黃門令,持節(jié)至北寺獄,收尹勛、山冰。冰疑,不受詔,甫格殺之。遂害勛,出送颯。還,共劫太后,奪璽書。令中謁者守南宮,閉門,絕復(fù)道。使鄭颯等持節(jié),及侍御史、謁者捕收武等。武不受詔,馳入步兵營,與紹共射殺使者。召會北軍五校士數(shù)千人屯都亭下,令軍士曰:“黃門常待反,盡力者封侯重賞。”詔以少府周靖行車騎將軍,加節(jié),與護匈奴中郎將張奐率五營士討武。夜漏盡,王甫將虎賁、羽林、廄騶、都候、劍戟士,合千余人,出屯朱雀掖門,與奐等合。明旦悉軍闕下,與武對陣。甫兵漸盛,使其士大呼武軍曰:“竇武反,汝皆禁兵,當(dāng)宿衛(wèi)宮省,何故隨反者乎?先降有賞!”營府素畏服中官,于是武軍稍稍歸甫。自旦至食時,兵降略盡。武、紹走,諸軍追圍之,皆自殺,梟首洛陽都亭。收捕宗親、賓客、姻屬,悉誅之,及劉瑜、馮述,皆夷其族。徒徙家屬日南,遷太后于云臺。當(dāng)是時,兇豎得志,士大夫皆喪氣矣。[4]卷六十九《竇武傳》,2243-2244

其時,當(dāng)竇武將收監(jiān)曹節(jié)等宦官的上書轉(zhuǎn)交到侍中劉瑜處后,自以為大功告成,本來常住皇宮中的他,卻回到自己的府邸休息了。也就是這天晚上,長樂宮的五官史朱瑀接到竇武回家的消息后,悄悄去偷看其奏疏,發(fā)現(xiàn)要誅殺的宦官名單中有自己的名字,很是氣憤,于是將長樂宮的宦官糾集一起,歃血為盟,要誅殺竇武、陳蕃。曹節(jié)乘機組織反擊,竇武、陳蕃失敗,身死家敗。

(三)竇武的人格:時代問題及其思想信念

竇武所做的兩件事情,即以外戚身份請愿桓帝釋放因宦官讒害所被捕的李膺等士人,又與陳蕃聯(lián)合誅殺宦官。顯然,這兩件事其實就是一件,充分表明其士人的特質(zhì)。根據(jù)史書記載,竇武精通經(jīng)學(xué),曾經(jīng)帶徒授業(yè),只是偶然的際遇,女兒竇妙做了貴人、皇后,方才一舉成名,成為社會歷史的顯赫人物。雖然誅滅宦官的事情沒有成功,但是其士人的人格特質(zhì)卻是無可置疑的。

《竇武傳》指出,當(dāng)其女兒竇妙初為貴人,竇武即被封為城門校尉,社會地位提升了,不僅沒有飛揚跋扈,反而更加堅定地踐行儒家所要求的士人人格。一方面,清廉為政,舉薦名儒賢秀走上仕途。“在位多辟名士,清身疾惡,禮賂不通,妻子衣食裁充足而已”;“武得兩宮賞賜,悉散與太學(xué)諸生,及載肴糧于路,丐施貧民”。另一方面,嚴格要求家人,廉潔自律,潔身自好?!靶肿咏B,為虎賁中郎將,性疏簡奢侈。武每數(shù)切厲相戒,猶不覺悟,乃上書求退紹位,又自責(zé)不能訓(xùn)導(dǎo),當(dāng)先受罪。由是紹更遵節(jié),大小莫敢違犯?!盵4]卷六十九《竇武傳》,2239侄兒竇紹擔(dān)任虎賁中郎將,自由散漫,又奢侈腐化,竇武給予嚴肅的警告,最終使其能夠遵紀守法,自珍自愛。

當(dāng)其女兒竇妙被封為皇后之后,竇武也榮升為大將軍、聞喜侯。此時竇武的士人人格也得到了升華,并融化在其執(zhí)政理念之中。他說:“臣聞明主不諱譏刺之言,以探幽暗之實。忠臣不恤諫爭之患,以暢萬端之事。是以君臣并熙,名奮百世。臣幸得遭盛明之世,逢文、武之化,豈敢懷祿逃罪,不竭其誠。”[4]卷六十九《竇武傳》,2239又說:“臣聞古之明君,必須賢佐,以成政道?!盵4]卷六十九《竇武傳》,2240在竇武看來,理想的政治局面是由皇帝和大臣共同構(gòu)建的,皇帝能夠虛心納諫,為了了解和掌握各個方面的真實情況,即使是諷刺挖苦的話,也要能聽進去;臣子則要勇于諫鑒,不怕承擔(dān)責(zé)任,各個方面的事情能順利處理。總之,就是主明臣賢,主尊臣忠,相互提攜,互相支持,才能構(gòu)建和諧的政治社會,成就青史英名。竇武說自己有幸生在桓帝之時,又接受了周禮的教化,豈敢不盡職盡責(zé),竭盡忠誠。由此可見,竇武的人格是周至漢代儒家所培育的忠臣形象,也是東漢黨人的理想人格。

若將竇武的人格特質(zhì)歸置于其所處時代問題的角度來觀察,即可發(fā)現(xiàn),其時所面臨的問題,可以說是困難重重。《后漢書·竇武傳》載:“是時,羌蠻寇難,歲儉民饑?!薄岸J厅S門續(xù)為禍虐,欺罔陛下,競行譎詐,自造制度,妄爵非人,朝政日衰,奸臣日強?!备]武也意識到當(dāng)時的問題:其一,是民族問題,羌族的騷擾和掠奪;其二,是經(jīng)濟問題,自然災(zāi)害所造成的糧食歉收,民眾的衣食存在著極大的隱患;其三,是宦官的專權(quán)弄私,欺騙皇帝,營私舞弊,偽造公文制度,任人唯親,使得朝政越來越衰敗,奸臣肆意妄行。

在這些問題中,以竇武等士人的認知結(jié)構(gòu)與能力來說,只是觀照了第三個問題。因為從士人的角度看,宦官當(dāng)政,杜絕了眾多知識階層的升遷途徑,使他們無法展現(xiàn)自己以天下為己任的忠臣抱負。陳蕃也說:“中常侍曹節(jié)、王甫等,自先帝時操弄國權(quán)、濁亂海內(nèi),百姓匈匈,歸咎于此。今不誅節(jié)等,后必難圖?!彼?,當(dāng)務(wù)之急就是解決宦官問題?!皬闹醒氲降胤降恼?quán)機關(guān)大都為宦官的爪牙所控制,選拔官員不能正常進行。在這種情形下,士人們不能按正常途徑進入政治舞臺,自然引起他們的不滿?!盵11]

據(jù)此分析竇武、陳蕃誅殺宦官的失敗,可以說是勢所必然。根據(jù)唯物史觀,社會政治的基礎(chǔ)是社會經(jīng)濟,如果經(jīng)濟問題不解決,其基礎(chǔ)不牢固,那么,政治問題也難以解決,政治統(tǒng)治也不會穩(wěn)定。據(jù)此而言,其時作為大將軍的竇武,其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社會經(jīng)濟問題,鼓勵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商業(yè)貿(mào)易,乃至于已經(jīng)發(fā)達的冶鐵業(yè);促進與西域的商貿(mào)往來,既拉動經(jīng)濟發(fā)展,又削弱瓦解羌族、匈奴族的侵擾。二是強化軍隊建設(shè),增加抵御羌族、匈奴族的軍事力量,解決現(xiàn)實的就業(yè)壓力。但是,一是限于時代的局限,竇武、陳蕃不可能有如此的覺悟和認識;二是限于儒家知識的局限,只考慮仁心禮政的實施,忽略了百姓的基本需要并由此而生發(fā)的執(zhí)政理念。由于這兩個局限,使得竇武、陳蕃沒有關(guān)注前兩個問題,而是致力于解決宦官問題。由此,其失敗可以說是無可避免的。退一步說,即使竇武沒有回府,不被朱寓發(fā)現(xiàn),僥幸誅殺了曹節(jié)、王甫等,其最終的結(jié)局會是怎樣,也很難樂觀。因為外戚與宦官之間的爭斗,無論當(dāng)時或者現(xiàn)在來看,都是利益集團之間的權(quán)力爭奪,對于社會政治的鞏固而言,毫無裨益。

那么怎樣來看待范曄與王夫之的意見?又怎樣來認識竇武的所作所為呢?

如上所述,范曄認為,竇武誅殺宦官的失敗,其因是“智不足而權(quán)有余”。就是說,智謀不夠,但是權(quán)術(shù)用得過多了。顯然,范曄是將竇武看作是當(dāng)時最為優(yōu)秀的士人來看待的。但是,從整個行政過程來看,竇武其實沒有多少謀略和權(quán)術(shù),相反,他只是希望誅殺宦官的行動得到皇太后竇妙的支持,因此其循規(guī)蹈矩,恪守本分??上У氖?,竇妙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子,缺乏政治智慧。五月日食時,本來可以借機殺了曹節(jié)等,她卻說:“漢來故事世有,但當(dāng)誅其有罪,豈可盡廢邪?”一句敦厚的反詰,喪失了消滅宦官的良機。

王夫之看不上竇武,對竇武的三點批評,是從行政實踐的需要來講的,顯然比范曄的見解要深刻得多。其實,在《讀通鑒論》中,王夫之還有更尖銳的批評,如說竇武與梁冀等一樣屬于外戚掌權(quán):“竇武以椒房之親,任立君之事,踵梁冀之所為,雖心行之無邪與梁冀異,而所為者亦與冀奚別?”感嘆陳蕃仰賴竇武之不值:“惜乎不知武之不足與共為社稷之臣也!”可見,王夫之是完全認可了竇武的外戚身份,從而忽略其士人身份,忽略其作為儒家道統(tǒng)者的承繼者的責(zé)任和使命,無意地就貶低了竇武、陳蕃的歷史地位與貢獻,這就陷入歷史虛無主義的泥淖了。

由此,考察竇武的人生及其人格,參照范曄與王夫之的看法,我們認為,作為士人外戚和儒家人格的竇武,以原本隱士的心思步入仕途,其所堅持的,正是所賴以承傳的儒家道統(tǒng)思想與儒家信念。在竇武看來,只要有這種解救蒼生、忠于皇帝的真誠,就可以贏得所有人的支持與愛戴,就可以無往而不勝。由此信念,他的任何決斷,都需要取得其皇太后女兒的支持,而不需要任何的謀略和權(quán)術(shù)。但事實上,他錯了,他的錯,不在于權(quán)術(shù),也不在于出身,而在于他對自己信念的過度自信和堅持。竇武的失敗,不僅說明東漢士人階層在治國理政方面的無奈,同時也表明,從西漢武帝所堅持的儒家治國理念,經(jīng)歷了將近350年的政治實踐之后,已經(jīng)不能指導(dǎo)當(dāng)時社會歷史所出現(xiàn)的新問題了。由此為道教的興起與佛學(xué)的傳播,提供了現(xiàn)實的社會政治基礎(chǔ)。

三、“心膽失據(jù)”:論何進

論述了桓靈時期的外戚梁冀、竇武之后,現(xiàn)在再來談?wù)労芜M。

(一)“心膽失據(jù)”:王夫之對何進的評論

對何進的評價,如說范曄的“事敗閹豎,身死功頹,為世所悲,豈智不足而權(quán)有余乎”評論,尚屬籠統(tǒng)的、通論性的,那么,王夫之的評論,就要顯得具體、深刻得多。

考察何進誅滅宦官的形勢,王夫之認為,有七個方面的不利因素。如加以分析,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從歷史借鑒上來說,外戚竇武誅滅宦官失敗,前車之鑒,沒有人再能“傾心”支持。第二,從掌權(quán)的緣由上來說,何進以外戚身份,主要依靠的是何太后,其智能不足,而且又受到宦官的蠱惑。第三,從何進所組織的政治班底來說,何進所仰賴的“同祿尚書事”袁隗,“疲庸尸位,無能以社稷自任”;鄭泰、盧植身份卑微,不堪重任,“初起于田間,任淺望輕,弗能為益”,而楊彪、黃琬卻又同袁隗一樣,難以負重;袁紹、袁術(shù)兄弟,“包藏禍心,乘時搆亂,而無戮力王室之誠”;“曹操識之明,持之定,而志懷叵測,聽王室之亂,居靜以待動,視何進之迷,一笑當(dāng)之”;“皇甫嵩、蓋勛古名義而不欲狂逞,進躁迫而不倚以為腹心”。由此可見,何進誅滅宦官的條件是極其不成熟的。他所依賴的人,都是不能全力支持的;而能全力支持的,他又沒能委以重任。所以,王夫之痛心地說:“何進若持方寸之刃以擬猛虎,其呼將助也不擇人,其撓敗也無決志?!薄斑M之心膽失據(jù)。”“夫內(nèi)懷奪柄之心,外無正人之助者,若何進者,不足論矣?!盵10]卷八《靈帝紀》,229

總之,在王夫之看來,何進是一個智能不堪重任,又不能勇于擔(dān)當(dāng)?shù)娜恕o@然,這與范曄等史家的認識相比,是大異其趣的。

那么,范曄與王夫之的評論,究竟孰是孰非?換句話說,究竟怎樣來看待何進才是正確的呢?這就需要我們繼續(xù)考察何進的人生及其事業(yè)。

(二)何進的人生:外戚身份與結(jié)怨宦官

與竇武相比,雖同屬外戚,但何進的出身卻是卑微的。何進,字遂高,南陽郡宛人。其家庭以屠羊為業(yè),家財頗豐。其父何真,早卒;其母名興,本姓已不可知,又與入贅朱姓男子,生其同母弟弟苗與妹妹,皆從何姓。何妹姿美苗條,“長七尺一寸”。在皇室征選帝妃時,何進用金帛賄賂主管者,何妹被選入宮廷,很得漢靈帝的寵愛,不久就被遴選為貴人。何貴人性格強勢,又長于嫉妒,宮人“莫不震懾”[4]卷十《靈思何皇后紀》,449,都很害怕她。光和三年(公元180年),何貴人被立為皇后。顯然,何進的外戚生活是因何貴人開啟的。起始,何進由屠戶躋身于官吏行列,官拜郎中,再遷虎賁中郎將,出任潁川太守。何皇后得位,何進官拜侍中、將作大匠、河南尹。

何進的晉升,除了外戚的身份外,還有時代的因素。其時,因黃巾軍突然起義,朝廷需要可靠的人才來維持政權(quán),何進即因此而步入政權(quán)中樞的。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軍首領(lǐng)張角起義,何進被封為大將軍,率領(lǐng)左右御林軍五營士兵屯兵在都亭,專門修理槍械,防衛(wèi)京師。其時,張角的別部馬元義密謀在洛陽起兵,意圖拿下京師,何進得知后,揭發(fā)并予以鎮(zhèn)壓,因此而被封為慎侯。中平四年(公元187年),滎陽的千余人起義軍燒毀郡縣,殺了中牟縣令。河南尹何苗奉詔出擊,鎮(zhèn)壓了叛軍。漢靈帝派使者到成皋歡迎其凱旋,拜何苗為車騎將軍,封濟陽侯。至此,何進、何苗兄弟,內(nèi)因有妹妹做了皇后,外因鎮(zhèn)壓黃巾軍而得以升遷,成為朝中重臣。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黃巾軍已經(jīng)遍及各地,朝廷也日益危險。望氣者預(yù)言,京師將有兵禍,血流宮廷。何進根據(jù)大將軍許涼、假司馬吳宕的建議,采納了姜子牙的《六韜》“天子將兵事,可以威厭四方”的原則,勸說漢靈帝下詔進行閱兵儀式。一方面,召集各處軍隊將領(lǐng),在平樂觀研討軍事。另一方面,建造高壇,在壇上建造十二層的五彩華蓋,高十丈;高壇東北又建造小壇,壇上建造九層華蓋,高九丈。陳列步兵、騎士數(shù)萬人,結(jié)營為陣。擇定時辰,請漢靈帝親自蒞臨,駐在大華蓋里,再漫步走進小華蓋內(nèi);然后,漢靈帝又親自穿盔戴甲,騎著全副盔甲的馬,號稱“無上將軍”,繞著陣中三匝而還。在整個閱兵儀式期間,何進奉詔帶兵于周圍,負責(zé)安保工作??梢姡鋾r何進的顯赫榮耀,可以說是無與倫比的。

也就是這個時期,何進與宦官開始結(jié)怨。閱兵儀式之后,漢靈帝加強了軍隊的建設(shè),布置了所謂的“西園八校尉”:小黃門蹇碩擔(dān)任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擔(dān)任中軍校尉,屯騎都尉鮑鴻擔(dān)任下軍校尉,議郎曹操擔(dān)任典軍校尉,趙融擔(dān)任助軍左校尉,馮芳任助軍右校尉,淳于瓊擔(dān)任右校尉,夏牟任左校尉?!暗垡藻看T壯健而有武略,特親任之,以為元帥,督司隸校尉以下,雖大將軍亦領(lǐng)屬焉?!盵4]卷六十九《何進傳》,2247漢靈帝看到蹇碩身強體壯,又有武略之才,于是親自任命其為元帥,專門統(tǒng)率司隸校尉等將軍,即使大將軍何進,也歸屬其領(lǐng)導(dǎo)??梢?,在皇帝的心中,宦官出身的蹇碩,比外戚何進還是值得信任的。這樣,無疑是降低了何進的官職,營造了外戚與宦官之間的矛盾糾葛。

也許是洞悉了漢靈帝的內(nèi)心,為削弱何進在朝廷中的權(quán)力,蹇碩聯(lián)合其他宦官,多次提議皇帝下詔,派遣大將軍何進西進鎮(zhèn)壓邊章、韓遂的叛亂。漢靈帝采納其提議,于是賞賜何進“兵車百乘,虎賁斧鉞”,令其出兵。何進當(dāng)然明白蹇碩的意圖,借口袁紹正出兵東方攻擊徐州、兗州的叛兵,必須等其凱旋回來,才能確定出兵的時間。由此,以何進為首的外戚與以蹇碩為首的宦官之間的敵對,圍繞著出兵問題,展開了第一回合的爭斗。

第二個回合的爭斗是圍繞著皇位的繼承而展開的。何皇后所生的皇子叫劉辨,王美人所生的皇子叫劉協(xié)。作為父親的漢靈帝對自己的兒子,有著很精準(zhǔn)的認識。在他看來,劉辨“輕佻無威儀,不可為人主”。但是因自己喜歡何皇后,又擔(dān)心何進“久居重權(quán)”,所以一直沒有定下太子。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漢靈帝病危時,將劉協(xié)托孤于蹇碩。病逝后,蹇碩因素來畏忌何進兄弟,不敢公布遺詔。只是計劃先殺掉何進,再擁立劉協(xié)。其時,何進剛剛?cè)氤看T的司馬潘隱與何進早就有聯(lián)系,于是使眼色給何進。何進驚恐,趕緊抄近路趕回營中,帶領(lǐng)軍隊駐扎在百郡邸,裝病不出。蹇碩的計劃沒有得逞,劉辨繼承皇位,何太后臨朝,何進與袁隗共同輔政,錄尚書事。

兩輪爭斗下來,外戚何進雖遭遇暗算,但屬于贏家;宦官蹇碩雖屬暗算者,但卻沒有占到任何便宜。何進由此卻產(chǎn)生了誅滅宦官的心思。袁紹建議何進,除掉董太后與宦官,“請選賢良,整齊天下,為國家除患”。何進看到袁紹兄弟“累世寵貴,海內(nèi)所歸”,“素善養(yǎng)士,能得豪杰用”,于是越來越仰賴袁氏。而蹇碩這邊,也看到何進將要誅滅自己,因生恐懼,就與中常侍趙忠、郭勝等商議,準(zhǔn)備誅殺何進。郭勝是南陽郡人,與何進是同鄉(xiāng),又是舊友,之前曾幫助何太后與何進的晉升,郭勝便將蹇碩與趙忠的計劃告訴了何進,何進乘機令黃門令逮捕蹇碩,并予以誅殺,然后搶奪其所掌握的軍隊。至此,外戚何進與宦官蹇碩的爭斗才算告一段落。

(三)何進的家族:意見分歧及其覆滅

王夫之論何進是“心膽失據(jù)”,其實就是說其心智不全,勇略不足。本來殺掉蹇碩,搶奪其軍權(quán),對于何進來說,與宦官的爭斗,已經(jīng)是贏家了。如果何進心智充盈,當(dāng)會靜下心來,做一些妥協(xié),穩(wěn)定自己的權(quán)勢;或者憑借手中的權(quán)力,直接消滅宦官??上У氖牵芜M只信任“包藏禍心,乘時構(gòu)亂”的袁氏兄弟。袁紹給何進提了兩條建議。第一條,是繼續(xù)殺宦官,“為天下除害”。理由是前有竇武因殺宦官機密泄露,反而被殺,所以“五營百官服畏中人故也”,都害怕宦官了;現(xiàn)在何進掌管軍權(quán),“英俊名士,樂盡力命,事在掌握,此天贊之時也”。第二條,是不參加漢靈帝的葬禮。何進采納了袁紹的建議,于是轉(zhuǎn)告其妹妹何太后。但是,何太后不同意:“中官統(tǒng)領(lǐng)禁省,自古及今,漢家故事,不可廢也。且先帝新棄天下,我奈何楚楚與士人對共事乎?”[4]卷六十九《何進傳》,2249宦官掌管皇宮的守衛(wèi),既是歷史傳統(tǒng),也是漢家的規(guī)范,這是不能廢除的。漢靈帝剛剛?cè)ナ?,為什么要我與那些士人一起共事?案,何太后的意思,寧愿恪守傳統(tǒng),與宦官為伍,也不與士人同朝。可見,何太后對士人是有成見的。何進、袁紹都意識到,宦官經(jīng)常與太后、皇帝接觸,經(jīng)營數(shù)十年,“封侯貴寵,膠固內(nèi)外”,想立馬除掉,是很難的。宦官這邊則多次賄賂何太后、何苗,狀告何進:“大將軍專殺左右,擅權(quán)以弱社稷?!焙翁蠹冉邮芑鹿俚馁V賂,也認同其意見。由此,何進與其妹妹何太后、弟弟何苗之間,圍繞著宦官的存廢問題,就產(chǎn)生了意見分歧。

因何太后的拒絕,除滅宦官的事情一時擱淺。袁紹又給何進提了個餿主意,“多召四方猛將及諸豪杰,使引兵向京城,以脅太后”。其時,主簿陳琳諫議何進,此事萬不能做。其因:治國理政的原則是不能欺詐;作為大將軍本身“總皇威,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怎么能放下自己的權(quán)力,借助外力呢;“大兵聚會,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為亂階”[4]卷六十九《何進傳》,2249。但是,何進沒有接受陳琳的意見,而是再次采納袁紹的建議,以“誅宦官為言”,調(diào)集前將軍董卓屯軍上林苑、府掾太山王匡聚集本郡的弓弩、東郡太守橋瑁屯兵成皋,又派武猛都尉丁原燒孟津,火照城中,威脅何太后。見此情狀,何苗勸誡何進:“同是從南陽而來,依靠何太后才得以擺脫貧賤,走向了富貴;何況國家大事,哪有那么容易的。覆水難收,三思而行,希望能和太后和好如初?!焙芜M聽了何苗的話,有些猶豫。袁紹則支持他,建議盡快決斷。其時,何進任命袁紹為司隸校尉,“假節(jié),專命決斷”;任命從事郎中王允為河南尹。袁紹一面派人觀察宦官,一邊催促董卓進攻平樂觀。何太后害怕了,于是將中常侍所守衛(wèi)的小黃門撤出,留在內(nèi)宮;只讓何進的私人衛(wèi)隊防衛(wèi)宮廷。諸常侍小黃門都拜謁何進,謝罪,請求處分。何進訓(xùn)斥這些宦官,希望他們都能回到自己的封地。袁紹再三要殺他們,何進沒有同意。袁紹于是假借何進的指令,到全國各地逮捕宦官的親信。

宦官張讓的兒子娶妻何太后的妹妹。在袁紹四處搜捕宦官親屬時,張讓害怕了,跪求兒媳,請面見何太后,陳述宦官的忠誠。于是在兒媳婦的引薦下,張讓見了何太后,何太后召見了諸常侍。八月,何進在長樂觀拜謁何太后,要求盡誅宦官,另外派遣五官署和左、右署的郎官老守衛(wèi)內(nèi)宮。諸宦官非??只?,相互埋怨,“大將軍稱疾不臨朝,不臨喪,不送葬”,現(xiàn)在入朝,想干什么?又是一個竇武?張讓等人入宮竊聽與何太后的談話,派遣宦官段珪、畢嵐等埋伏在宮側(cè)的房間,等何進進來,詐詔何太后邀請,囚禁了何進,指責(zé)說:“天下混亂,難道是我們的錯誤嗎?漢靈帝與何太后鬧得不愉快時,太后差點被害死,還是我們各家出錢千萬,懇求靈帝,才保全了何太后。我們就是希望能得到你們的庇護?,F(xiàn)在卻要滅我們,不太過分了!你說我們污濁,那么,公卿大夫誰忠清?”尚方監(jiān)渠穆拔劍刺殺了何進。張讓、段珪又矯詔,任命故太尉樊陵為司隸校尉,少府許相為河南尹。尚書拿到詔書,要求見何進,中黃門將何進的人頭扔給他,說:“何進謀反,已經(jīng)被殺?!敝链?,何家的糾紛以何進的被殺而宣告終結(jié)。

袁術(shù)與何進的手下吳匡等,聽到何進被殺的消息,帶兵到皇宮,見宮門關(guān)閉,于是燒宮門。張讓、段珪拜見何太后,匯報了情況,帶著何太后、太子、陳留王等,從小道逃到北宮。袁隗、袁紹叔侄矯詔殺了樊陵、許相,何苗、袁紹又殺了趙忠,吳匡怪何苗不與何進同心,鼓動將士又斬殺了車騎將軍何苗。袁紹關(guān)閉北宮門,勒兵追捕宦官,無論老幼,皆殺之,大約兩千人被殺。張讓、段珪帶領(lǐng)天子、陳留王逃出谷門,被盧植、閔貢追殺,投河而死,天子、陳留王被公卿百官迎接還宮。不久,董卓廢除天子,殺何太后。至此,外戚何家自此家破,東漢王朝則走向風(fēng)雨飄搖的境地。

(四)何進的人格:富貴訴求與歷史趨勢

綜觀何進的生活軌跡,其實是追逐名利的一生。原本是南陽城內(nèi)一家屠羊為生的屠戶,只是因為聚集了財產(chǎn),有可能在販賣羊肉時,又結(jié)識了與朝廷有關(guān)的人物,于是將其長得漂亮的妹妹送進宮廷,意圖獲得榮華富貴。誰想到,卻是夢想成真。何妹贏得了漢靈帝的寵愛,晉升為貴人、皇后、皇太后。潘隱、郭勝與張讓等這些宮中的官員與宦官,都是曾經(jīng)為何皇后、何大將軍出過力的。僅此而言,何家姊妹的人生道路,也是可圈可點的。

何進之反對宦官,其實是歷史的必然。從其主觀來講,是漢靈帝處于權(quán)力制衡的需要,故意制造了宦官蹇碩與其對立的政局。從客觀來講,反對宦官是歷史的趨勢。王夫之說:“宦寺之禍,彌延于東漢,至于靈帝而蔑以加矣。”黨人、竇武、陽球等,都是與宦官爭斗而犧牲的。各地農(nóng)民的起義,都是以誅滅宦官為旗幟的;各地的貧民,沒有不受到宦官黨羽的盤剝而詛咒其速亡的;被禁錮的黨人后裔更是積蓄怨怒盼望上天消滅之。歷史上,那些昏君如桀、紂、幽、厲,其子孫就是以明君賢臣身份出現(xiàn),最后還是落得隕滅的下場,“況此無賴之刑人,其能長此而無患乎”?可見,宦官的滅亡,是遲早的事情?!皠t一旦撲之,如烈風(fēng)吹將盡之燈,甚速而易,必矣?!盵10]卷八《靈帝紀》,227-228

由此,范曄所感嘆何進“身死功頹,為世所悲”,其實也是就歷史發(fā)展的大勢而言的。而王夫之說何進“心膽失據(jù)”,批評其缺乏智慧與膽略,則是從歷史結(jié)果的角度,來揭示歷史之真諦的。與范曄、王夫之相比,今日的學(xué)者說得可能更準(zhǔn)確:“何進集團的失敗,與竇武集團有著截然不同的原因。其表現(xiàn)主要是,何進對自己的身份地位存在極大的不自信,亦即何進的社會基礎(chǔ)太過于薄弱,對各方面都顧慮重重,以至于最后被宦官誅殺?!盵12]據(jù)此而言,歷史的發(fā)展,可能正是像何進這樣的人物,在選擇中與不得不選擇中逐步展開、完成與創(chuàng)造的。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可以發(fā)現(xiàn),桓靈時期的外戚梁冀、竇武與何進,在行政過程中,不僅其人格有著極大的差異,而且由此所造成的政治進程及其政治局面也是極其不同的。梁冀是暴虐人格,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貪婪腐敗,完全與其父相反;竇武屬于士人風(fēng)格,不僅清廉為政,而且有其所奉行的儒家理想和信念;何進屬于富貴人生的訴求者與成功者,其所走向反對宦官之路,完全是歷史的趨勢與綁架,王夫之所指責(zé)的“心膽失據(jù)”,是站在創(chuàng)造歷史的高度來要求的,忽略了其世俗的人格。總之,外戚梁冀、竇武與何進的參政謀政,對桓靈時期的歷史發(fā)展來說,確實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但其歷史實情卻是各有差異的,既不能一概貶斥,也不能一概頌揚。按照唯物史觀的要求,就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把握其歷史的個性,才能準(zhǔn)確地認識其規(guī)則。

[1]翦伯贊.秦漢史[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83:495.

[2]林劍鳴.秦漢史: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350.

[3]呂思勉.秦漢史[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9:246.

[4]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

[5]王云度.論漢順帝[J].秦漢研究,2013(7):16-23.

[6]劉修明,曹莉芳.東漢外戚集團和皇權(quán)土地所有制[J].史林,1987(1):11-18.

[7]陳蘇鎮(zhèn).論東漢外戚政治[J].北大史學(xué),2010(15):56-99.

[8]袁弘.后漢紀集校[M].李興和,點校.昆明:云南大學(xué)出版社,2008:244.

[9]方燕.東漢外戚、宦官之間的斗爭與士大夫的分化整合[J].四川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1992(2):157-130.

[10]王夫之.讀通鑒論[M].北京:中華書局,1975.

[11]雷福平.何進與宦官的斗爭對東漢政局的影響[J].學(xué)理論,2011(9):86-87.

[12]顧凱.東漢外戚政治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xué),2009:14.

[責(zé)任編輯:劉太祥]

2017-01-29

鄭先興(1961— ),男,河南省南陽市人,南陽師范學(xué)院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教授,主要從事漢文化研究。

K234

A

1002-6320(2017)03-0001-12

猜你喜歡
外戚宦官
清朝才稱宦官為太監(jiān)
南京三座明代宦官墓的發(fā)掘現(xiàn)場及出土器物
漢武帝時期女性的政治參與研究
三國鼎立之袁紹殺宦官
從張福弒母案看明代的權(quán)與法
“巫蠱之禍”性質(zhì)再論
公平交易是外交準(zhǔn)則
三國鼎立之袁紹殺宦官(下)
曹魏政權(quán)立后的解讀
巫蠱之禍對漢武帝一朝政局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