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樂天 劉旭道
《溫州都市報》:以“三大再造”戰(zhàn)略促融合發(fā)展
文/郭樂天 劉旭道
作為地市級媒體,《溫州都市報》的日子長期以來過得十分滋潤。即使是在全國的都市報收入開始整體下滑的2012年,《溫州都市報》依然處于高枕無憂的巔峰狀態(tài)。根據2012年度的財務數據顯示,報社營業(yè)性收入達3億多元,在全國地市級都市類媒體中名列第一。但正是在這樣一個發(fā)展的高峰期,2013年初,《溫州都市報》經過深思熟慮后,提出了全媒體轉型和發(fā)展的頂層設計。筆者認為,隨著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的興起,傳統(tǒng)媒體的輿論引導能力與經營能力正在逐漸下行,這一趨勢日漸明晰并將成為業(yè)內的共識。在這樣的背景下,盡早轉型、主動轉型才是明智之舉。
2014年1月6日,《溫州都市報》又率全國地市級都市報之先,制定了《溫都全媒體融合發(fā)展三年規(guī)劃及2014年發(fā)展目標》,其核心即是理念再造、渠道再造、流程再造等“三大再造”戰(zhàn)略。筆者通過《溫州都市報》三年多的實踐與探索,來解讀“三大再造”戰(zhàn)略,以期為我國報業(yè)發(fā)展提供參考。
理念再造是一場深刻的革命,為了實施理念再造,《溫州都市報》編委會提出要全員轉型,通過思維引導和制度機制的約束,逐步完成痛苦的理念變革和再造。
理念先行,先在理念的理解。于是,一場特殊的采編業(yè)務考試,讓《溫州都市報》采編人員接受了理念再造的檢閱式。2014年6月10日,全體采編人員進入考場,答卷的題目涵蓋了微博編寫、微信播報等試題,還有APP、 SP、CP、社交媒體集群等新媒體詞語解釋,甚至還將新鮮出爐的《溫都全媒體融合發(fā)展三年規(guī)劃及2014年發(fā)展目標》列入了必考選項。最后的論述題是“簡述溫都全媒體戰(zhàn)略的實施背景”,并征詢全媒體的“金點子”。隨后報社工會和團總支組織“全媒體崗位大練兵”,記者、編輯、美編分為三組,競賽內容均為全媒體的情景式比拼。夜班編輯拍起了視頻、一線記者要將消息改編為140字微博、組版員當起了美編……
《溫州都市報》“新聞夜?!币悦恐芤徽n的密度,為一線采編人員舉辦了15期培訓,講授《紙媒轉身,記者要做什么?》《溫都全媒體的信息可視化傳播》《一切跟著用戶習慣走》等課程,進行頭腦充電,知識更新。此外,報社還多次邀請國內媒體研究專家來舉行專場講座和報告會,又分三批次前往高校培訓學習,接受互聯網思維的“洗禮”。
同時,《溫州都市報》通過制度來倒逼員工轉型,每年在報社內舉行全員雙向選擇,先全員下崗,再讓員工根據全媒體的全新架構,選擇部門和平臺重新上崗。此舉極大調動了員工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讓他們切身體會到不轉型的危機感。
《溫州都市報》通過制度來倒逼員工轉型,每年在報社內舉行全員雙向選擇,先全員下崗,再讓員工根據全媒體的全新架構,選擇部門和平臺重新上崗。此舉極大調動了員工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讓他們切身體會到不轉型的危機感。
渠道再造,重在編織完善的信息收集、發(fā)布和反饋平臺,打通知行合一、身體力行的現實路徑。
《溫州都市報》從用戶出發(fā)考慮和設計媒體融合,充分將新技術為我所用,加強新媒體建設,升級和打造了“一報一網一視頻,兩微兩端兩公司”九大平臺,包括《溫州都市報》、溫都網、溫都視頻、溫都微信、溫都微博、“掌上溫州”新聞客戶端、“零碎八碎”分類信息客戶端、溫都貓電商公司和溫都金服公司。
在流程再造中,收購員工的“掌上溫州”APP是渠道再造中一個可圈可點的創(chuàng)舉?!罢粕蠝刂荨痹瓰閳笊绲囊幻庉嬙跇I(yè)余時間開發(fā)的以本地新聞為主打的客戶端,也有人說它是“不務正業(yè)”的產物。在2013年上半年,下載用戶量為2萬多,雖然內容制作比較粗糙,頁面設計也較單一,但出人意料的是,對于這個不起眼的客戶端,報社最終以5萬元收購了它。
收購后的“掌上溫州”APP很快融入溫都全媒體方陣,并打通了與溫都網的后臺操作,做到重大新聞事件第一時間發(fā)聲,介入群眾關注熱點,并開發(fā)了本地政務、生活服務接口。截至2017年3月,其用戶數增長到現在的40多萬,成為溫州本地最大的移動互聯網入口,為“新舊融合、多元發(fā)布”的全媒體渠道再造,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各大平臺也在渠道再造中得到了長足發(fā)展。截至2016年底,《溫州都市報》微信公眾號用戶數從4萬多激增至80多萬,在全國地市級資訊類公眾號排行榜中,名列前茅?!稖刂荻际袌蟆饭俜轿⒉胺劢z”超過430多萬。
九大平臺構建了新的媒體集群,完善了信息傳遞和資訊服務的形態(tài)和方式。各平臺緊緊依托“溫都”這一品牌各自開花,又合力打響“溫都”這一品牌,形成聚合效應,真正實現了《溫州都市報》廣告語所說的那樣——“溫都就在你身邊”,提升“溫都”的傳播影響力。2015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yè)委員會評選出了“媒體融合教學十大經典案例”,《溫州都市報》是唯一入選的地市級紙媒。評委會認為,《溫州都市報》是全國第一家真正實現全媒體的地市級媒體。
如果說,掌上溫州APP、溫都微信、溫都微博、溫都網等四大發(fā)布渠道,還只是將互聯網的各種手段依附在了紙媒這張皮上的話,流程再造就是要打破按職能設置部門的管理方式,重新設計信息傳播管理過程,追求全局最優(yōu),實現全媒體的互聯互通?!叭襟w中控室”的搭建,成了《溫州都市報》倒逼理念再造,驅動各個環(huán)節(jié)、融合各個層面的媒體轉型核心引擎。
全媒體中控室,顧名思義,即為《溫州都市報》所有新聞信息的中央調度、集成中心,主要負責溫都網、溫都微博、溫都微信和掌上溫州四大新媒體平臺的運營維護。
2014年5月下旬,《溫州都市報》率浙江省之先建立全媒體中央控制室。之前,傳統(tǒng)媒體的網絡項目往往是組建一個“新媒體”機構,它與報紙采編系統(tǒng)井水不犯河水,彼此并不兼容,至多是一家報社下的“組合”。而《溫州都市報》的渠道再造,是一種全員的融合、全流程的融合,不分你我,全部納入一個扁平化的系統(tǒng)進行運作。首先,前方發(fā)回的稿件不再提供給編輯部,而是第一時間發(fā)往中控室?!耙桓宥鄳B(tài),一鍵多發(fā)”,哪些稿件在網上傳播,哪些適合紙媒刊發(fā),由中控室一錘定音。其次,采編人員可通過多重信息反饋機制獲取更多碎片化資訊,了解用戶需求,以專業(yè)化整合再行發(fā)布深度報道。新聞的采集必須通過中控室的流程行走,必須接受中控室的規(guī)范。
在2017年4月召開的溫州市兩會中,《溫州都市報》全媒體充分展示了融合報道的威力。紙媒報道求全面、求深度,新媒體報道求快捷、求靈動,各具其妙。溫都制作的《2017溫州政府工作報告主要指標圖解》的二維碼被印上了政府工作報告,這在溫州兩會的歷史上屬于首次。自委員報到開始至兩會結束,《溫州都市報》每天滾動推出了“魔法報”號外,這種“魔法報”將當日記者現場拍攝的視頻剪輯出最精彩的10秒,做到號外報紙的模型內,通過掌上溫州APP和員工朋友圈轉發(fā)。同時,《溫州都市報》又打造溫都網和掌上溫州客戶端的兩會專題,并相繼推出創(chuàng)意H5《2017溫州兩會溫都記者張新彤DE朋友圈》《不一樣的角度看大美溫州》《溫都全媒體2017兩會“全息圖”》《朗讀者——致2017溫州兩會》。這些新奇的媒體產品或運用H5游戲可撥動標題的效果與用戶互動,或利用圖文音視頻兼具的視聽技術吸引眼球,讓用戶大開眼界,頗受代表委員和用戶的好評。據統(tǒng)計,6天的兩會時間里,《溫州都市報》新媒體各平臺發(fā)布的新產品總閱讀數達50多萬。
流程再造,將“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內容生產模式成為新常態(tài),使新聞信息的收集處理載體從原來的“單媒體”到“多媒體”的升級,信息流轉路徑從原來的“單循環(huán)”傳播擴展到全媒體的“多循環(huán)”傳播,反饋機制由原來“滯后型”“被動型”向“實時型”“主動型”轉變,為全面實現“移動優(yōu)先、網絡隨行、中控集成”的生產模式提供了流程保障。
2016年度,《溫州都市報》融合業(yè)務營收占比已上升到59%。截至2017年3月,總用戶數已達600多萬。這標志著《溫州都市報》已完成了符合現代傳播形態(tài)的流程再造;構建了以《溫州都市報》品牌影響力為核心的“一報一網一視頻,兩微兩端兩公司”九大平臺;實現紙媒下行軟著陸,新媒體活躍度高速上揚態(tài)勢,為轉型發(fā)展找到了理論支撐和實踐依據。
作者郭樂天系溫州日報報業(yè)集團副社長、
《溫州都市報》總編輯
劉旭道系《溫州都市報》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