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翻譯贊助人角色之社會學再思考

2017-01-28 23:03胡志國
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7年5期
關(guān)鍵詞:弗爾茂林譯本

胡志國

(西南科技大學 外國語學院,四川 綿陽 621010)

翻譯贊助人角色之社會學再思考

——以狄平子對黃茂林《壇經(jīng)》英譯的贊助為例

胡志國

(西南科技大學 外國語學院,四川 綿陽 621010)

受勒菲弗爾翻譯操縱論的影響,人們一般強調(diào)贊助人對譯者的制約,視贊助人為否定譯者主體的力量。狄平子對歷史上《壇經(jīng)》第一次英譯的贊助,產(chǎn)生了一個高質(zhì)量譯本,造就了優(yōu)秀的佛經(jīng)譯者黃茂林,并讓中國佛教開始借助翻譯在世界獲取話語權(quán)。以翻譯社會學理論研究此案例,可知當翻譯贊助人提供資金并委托或發(fā)起翻譯活動時,其角色更有幫助者的一面:贊助人協(xié)調(diào)資本,將譯者及翻譯場域納入自己的專業(yè)場域,在擴大自己所屬機構(gòu)權(quán)力的同時,幫助釋放翻譯生產(chǎn)力。

贊助人;狄平子;《壇經(jīng)》;黃茂林;建設(shè)性;翻譯社會學

一、引言

英語“patron”在《牛津英語大詞典》中的解釋是,“One who countenances,supports,or protects’;one who takes under his favour and protection,or lends his influential support to advance the interests of,some person,cause,institution,art,or undertaking (支持者、協(xié)助者、保護者,即將某一他人、事業(yè)、機構(gòu)、藝術(shù)或活動納入自己的偏愛與保護之下,或以個人影響力為其增加利益的人)”?!冬F(xiàn)代漢語詞典》(第六版)解釋“贊助”為“幫助;支持(現(xiàn)多指拿出財物幫助)”。《重編國語辭典》將“贊助”解釋為“幫助”,將“贊助人”解釋為“贊成某種計劃或事件而愿出力或出錢幫助的人”。從這些解釋可以看出,贊助人對被贊助人的生活、事業(yè)是起推動作用的。

然而,在翻譯學術(shù)研究中,贊助人的這種建設(shè)性卻不被重視,以致“贊助”變成了“限制、約束”的意思。安德烈·勒菲弗爾(Andre Lefevere)在名著《翻譯,改寫以及對文學名聲的操縱》中提出,因受著詩學、意識形態(tài)、贊助人的控制,翻譯是對原文的改寫,其中詩學和意識形態(tài)在文學系統(tǒng)內(nèi)部發(fā)生作用,贊助人在文學系統(tǒng)外部發(fā)生作用[1]14-15。他反復(fù)用“限制”“控制”之類的詞語描述贊助人的作用:贊助人和詩學都是“限制因素(control factors)”[1]14-15;贊助人極力“控制(regulate)”文學系統(tǒng)和其他系統(tǒng)的關(guān)系[1]15;接受贊助意味著作者和改寫者在贊助人“設(shè)定(set up)”的范圍內(nèi)活動[1]18。簡言之,恰如書名所言,贊助人是對文學名聲進行“操縱(manipulate)”的參與者。

勒菲弗爾對原文中心論的批判和對文化轉(zhuǎn)向的倡導,展示了語言學派之外的翻譯研究的魅力,很快得到包括中國學界在內(nèi)的普遍接受,然而,人們借用他的理論對翻譯及翻譯史進行廣泛研究時,也承續(xù)了勒菲弗爾偏重贊助人的操縱特征的基本觀點[2]17[3-8],大多研究都是單方面地從“操縱”“操控”“控制”角度界定贊助人。

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意識到譯者遭到了不公正對待,認為勒菲弗爾對三種因素在翻譯中的作用描述有簡單化的傾向,忽略了譯者的對抗和反擊:“在強調(diào)普遍性、規(guī)律性和文化對個體譯者的制約的同時,犧牲了對譯者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關(guān)注”[9]100,并由此展開了譯者主體性研究。此類研究認為,譯者面對贊助人的壓制時,不是消極接受,而常常會以或明或暗的方式進行反抗。

無論是勒菲弗爾的研究,還是隨后作為其反撥發(fā)展起來的譯者主體性研究,都假定了譯者和贊助人的對立,在贊助人角色問題上都過于強調(diào)贊助人對譯者施加的否定性力量。英語單詞“manipulate”和漢語詞“操縱”都含有“為了私利”“不磊落”的意思?!安倏v”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六版)的解釋是“用不正當?shù)氖侄沃?、控制”,“manipulate”在《牛津英語大詞典》中的解釋是“To manage by dexterous contrivance or influence;esp. treat unfairly or insidiously for one’s own advantage(以熟練的手法或靈巧的力量操作,尤其指為了個人利益而不公正或不光明地處理)”。用“操縱”“操控”“控制”之類的詞語描述贊助人,意味著贊助人和譯者處于彼此對抗、算計、敵視的緊張狀態(tài)。如果只看到贊助人“操縱”譯者的一面,會給人一種錯覺:贊助人不是譯者的幫助者,反倒會給譯者制造麻煩。

制約-反制約、操縱-反操縱的贊助人和譯者關(guān)系使很多問題都無法解釋。既然贊助人會制約自己,為何譯者不甩開贊助人而獨立翻譯?互相對抗的人際關(guān)系何以能產(chǎn)生流芳后世的精彩譯作?既然接受贊助,那就意味著贊助人擁有譯者所欲求的優(yōu)點,這一簡單的事實為何在翻譯研究中不見了蹤影?1930年,上海出版家狄平子贊助黃茂林英譯《壇經(jīng)》,是為歷史上《壇經(jīng)》的首次完整英譯,譯作出版后備受好評,隨后他們繼續(xù)合作,譯出多部佛經(jīng),黃茂林因此被稱作“國中能以佛教宏宣于世界之唯一功臣”[10]122。筆者將以此為案例,采用近年來頗受關(guān)注的翻譯社會學方法重新討論贊助人的作用。

二、作為社會現(xiàn)象的翻譯

翻譯有多重含義,可分別指翻譯作品、翻譯過程、社會現(xiàn)象,甚至是人類生存狀態(tài)的一種隱喻模式[11]94。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些理論家將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拉伊爾(Bernard Lahire)、盧曼(Niklas Luhmann)、拉圖爾(Rruno Latour)的社會學理論運用于翻譯研究,形成了翻譯社會學。該理論將翻譯定位為社會現(xiàn)象,把翻譯放在人際交往與實踐的宏觀背景中進行研究,超越了傳統(tǒng)翻譯理論只注重語言轉(zhuǎn)換過程的局限,可以用來幫助認識贊助人的作用。在所有社會學家中,布迪厄的理論對翻譯研究尤其具有啟發(fā)性。

布迪厄反對客觀主義社會學研究方法,不認為社會可以脫離人而自在運轉(zhuǎn),并對人實施無可置疑的支配;他也反對夸大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主觀主義研究方法,不認為個人可以隨意左右社會的規(guī)律和發(fā)展方向。他主張,社會學要把握社會和個人互相制約、互相促進的關(guān)系,要認識到歷史是社會和個人相互作用的結(jié)果。布迪厄用了一個簡明的公式表述人的社會實踐的生成和作用:[(慣習)(資本)]+ 場域 = 實踐[12]101,意謂人類的社會實踐是攜帶著慣習和資本在場域中的活動。慣習、資本、場域相互交織,各以其他二者的存在為前提,它們的相遇與交叉形成實踐,“實踐就是習性、資本以及場域之間關(guān)系的結(jié)果”[13]77。這個概念體系實現(xiàn)了布迪厄擺脫社會學客觀主義和主觀主義研究方法的意圖,體現(xiàn)了他的關(guān)系主義研究方法,說明了個人和社會的辯證關(guān)系,以動態(tài)的方式解釋了人的社會實踐的動因、手段和結(jié)果。

將布迪厄的公式運用到翻譯中,可以得出社會學視角下的翻譯實踐的模型:翻譯是翻譯行為者攜帶慣習和資本在翻譯場域中的活動。翻譯社會學把翻譯實踐作為一種社會性活動,視翻譯空間為眾多社會場域之一,在社會結(jié)構(gòu)與個人的互動中理解翻譯參與者的行為,將社會資源的配置納入了翻譯研究的范疇,在這個視角下,翻譯的各要素有了新的含義。

社會學視野中的翻譯不再是簡單的語言轉(zhuǎn)換,而是權(quán)力的爭奪場所,“翻譯可以說是文化政治的場域”[14]10。翻譯行為者選擇特定的異域文本進行翻譯,企圖強化或改變目標文化,擴大自己代表的機構(gòu)的權(quán)力。這里的翻譯行為者除譯者外,還包括含贊助人在內(nèi)的其他翻譯主體[15]3[16]75[17]67。權(quán)力爭奪其實就是資本的爭奪。“文化主體在場內(nèi)所進行的活動,歸根到底是對場內(nèi)文化資本或資源的爭奪,資本的多寡決定了位置和權(quán)力的高低?!盵18]8資本爭奪是一場戰(zhàn)爭,有進攻,有防守,在其中翻譯可能扮演守護既得利益的牧羊人角色,也可能扮演許諾美好未來的先知角色,翻譯策略便是在不同情境中為了不同目的作出的選擇。

三、狄平子對黃茂林《壇經(jīng)》英譯的贊助

黃茂林英譯《壇經(jīng)》影響甚大,近年來開始有人專門研究。宋偉華借助平行語料庫,對《壇經(jīng)》的黃茂林譯本、Goddard譯本、Humphreys譯本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黃茂林和Humphreys譯本更忠實于原文,Goddard譯本的操縱色彩更強[19-20]。孫元旭發(fā)現(xiàn)黃茂林譯本注釋多,句式靈活,直譯、意譯方法得當[21]。但迄今為止,尚無人對黃茂林英譯《壇經(jīng)》的歷史過程進行討論,更無人留意贊助人狄平子的作用。

狄平子(1873—1942),名葆賢,字楚青,號平子。早年參與維新,事敗留學日本,后專注于新聞出版事業(yè)和佛教傳播,多有建樹。他1904年創(chuàng)辦《時報》,經(jīng)營極為成功,與《申報》《新聞報》三足鼎立于上海灘。1912年創(chuàng)辦有正書局,大量出版經(jīng)書佛像,在上海佛教出版史上有重要地位。狄平子很早就萌生出將《壇經(jīng)》譯為西方語言、讓西方人士也能理解佛陀之法的志愿。他認為《壇經(jīng)》在英語中應(yīng)該稱作“sutra(經(jīng))”,具有高于“sastra(論)”的地位和蘊意。但三十年里,這個愿望始終沒有實現(xiàn)。1929年春天,狄平子見到黃茂林,喜出望外,立刻邀請他住在自己家里翻譯此經(jīng)。狄平子將此次《壇經(jīng)》向歐美世界的傳播稱作“東來意(Message from the East)”,效仿達摩祖師傳法東土的“西來意”[22]1。

黃茂林(1897—1933),原籍廣東,生長于香港,1919年皇仁書院畢業(yè)后到香港警署工作,業(yè)余研究小乘佛學,后至南太平洋英屬地薩摩亞群島任職,1926年到上海,開始研習大乘佛學。當他接到狄平子的邀請時,滿心疑慮。他認為,“如同讓一個詩人翻譯維吉爾的作品一樣,譯者清楚地知道自己無法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wù),因為無論佛教知識還是語言能力,他都不夠格”[22]2。面對黃茂林的憂慮,狄平子從三個方面極力勸說:

1.眼下的翻譯是很好的練習,譯者可以訓練自己,為將來的佛典翻譯做準備。

2.雖然有些人翻譯能力更強,但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親自翻譯,這些人可以幫助譯者修改譯本,給譯本潤色。

在狄平子的堅持下,黃茂林最終接受了邀請。一年后譯稿殺青,交付出版。在此過程中,狄平子盡心履行承諾,為黃茂林提供食宿。他還給譯本寫了一篇序言,修改了黃茂林的譯本標題,加入了自己對《壇經(jīng)》“Sutra(經(jīng))”地位的確認及“東來意”的翻譯目的。此外,他在譯本中加入了六處長段注釋,或引經(jīng)據(jù)典,或現(xiàn)身說法,闡明自己對禪宗修習的體會和認識。譯本出版后即大受歡迎,被眾多佛教組織用作修習材料,如倫敦佛教會先后托世界新聞社購買百數(shù)十部,并將其內(nèi)容摘要載入《英國佛教雜志》[23]。該譯本不久便銷售一空,后來多次重印或修訂后再版[24]5-6。有了這次成功經(jīng)歷,黃茂林大受鼓舞,繼續(xù)接受狄平子和狄平子主導的佛教凈業(yè)社的資助,從事佛教學習和翻譯。到1933年去世前,他陸續(xù)翻譯出版了《成唯識論》《佛說十善業(yè)道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等典籍。

從勒菲弗爾的翻譯理論來看,狄平子對黃茂林英譯《壇經(jīng)》的贊助的確帶有操控意味,他借助譯者實現(xiàn)自己的佛教傳播目的,對譯者實施特有的話語權(quán),在翻譯選題、文本命名、文本注釋等方面產(chǎn)生直接甚至決定性的影響。但問題是,如果僅僅把狄平子理解為一種控制、否定黃茂林的力量,那么黃茂林和狄平子之間的友好關(guān)系便不復(fù)存在了,黃茂林成長為杰出的佛經(jīng)英譯者的原因也模糊不清了——惟其友好,黃茂林才會在譯完第一本佛經(jīng)后,繼續(xù)翻譯更多的佛經(jīng);黃茂林也只有在得到狄平子的贊助后,才開始專心譯經(jīng)。所以黃茂林與狄平子的關(guān)系不是簡單的贊助人操縱、譯者反抗的關(guān)系。

四、狄平子贊助作用的社會學分析

根據(jù)勒菲弗爾的界定,贊助人是“委托翻譯、出版譯作或負責譯作發(fā)行的人或機構(gòu)”[25]6。施行贊助行為的人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諸如宗教組織、黨派、社會階級、宮廷、媒體之類的群體,他們通過種種體制發(fā)揮贊助作用,這些體制包括學術(shù)組織、審查機構(gòu)、評論期刊、教育體制等[1]15。勒菲弗爾只羅列了贊助人的社會職業(yè),卻沒有提出判定贊助人的根本標準。在現(xiàn)實中,翻譯贊助的含義首先是提供物資,其次可以是委托翻譯項目或發(fā)起翻譯活動,也就是說,贊助人必須是物資提供者,而這個物資提供者可以同時是翻譯活動的委托人、發(fā)起人,也可以不是。下文討論的贊助人,特指那些既提供物資又委托或發(fā)起翻譯項目的人。

狄平子對黃茂林的贊助行為包含了上述兩種類型:他先說服黃茂林接受《壇經(jīng)》翻譯任務(wù),繼而給黃茂林提供食宿和出版支持。所以,狄平子作為贊助人,是物質(zhì)提供者和翻譯委托人及發(fā)起人的統(tǒng)一。狄平子的贊助行為對于黃茂林英譯《壇經(jīng)》乃至其一生的翻譯事業(yè)都至關(guān)重要。從翻譯社會學角度看,狄平子起到了塑造黃茂林的譯者慣習、重組資本、構(gòu)建佛經(jīng)翻譯場域的作用。

(一)塑造譯者慣習

人在實踐過程中,認識到社會規(guī)范的存在并逐漸將其內(nèi)化,從而形成慣習。慣習一旦形成,就會反過來驅(qū)動人的行為,并在人的行動中得到鞏固或改變。正如布迪厄所言,慣習是“持久的、可轉(zhuǎn)移的性情系統(tǒng),是被結(jié)構(gòu)化的結(jié)構(gòu),也是可產(chǎn)生結(jié)構(gòu)化作用的結(jié)構(gòu)”[26]72,換句話說,“慣習首先是結(jié)構(gòu)化行為的結(jié)果,與‘結(jié)構(gòu)’之類的詞語意思相近。慣習也表示一種存在方式,一種習慣性狀態(tài)(尤其是身體的習慣性狀態(tài)),特別是一種癖性、傾向、愛好或秉性”[26]214。人的慣習分為社會慣習和專業(yè)慣習,譯者的翻譯能力習得過程,就是翻譯專業(yè)慣習不斷形成的過程[27]。翻譯慣習形成后,會指導翻譯實踐,并由此得到體現(xiàn)。

狄平子常年吃齋,篤信佛法,相信佛教對社會的凈化和變革作用。黃茂林也信仰佛教,與佛教人士多有過從[28]。狄平子和黃茂林都具有佛教的信仰,這是二人后來之所以能結(jié)成翻譯團隊的基礎(chǔ)。黃茂林作為譯者,雖然以前也翻譯過一些文字,如《西人之皈依三寶》《德國佛教居士林》等[29-30],但都很短小,題材屬于對佛教的一般性介紹,譯作影響極為有限,所以只能算是一個懂得漢語和英語的雙語者,他的慣習是一般社會慣習。因為性格謙虛,更是因為在學問上嚴格自律,黃茂林打算水平提高后再開始翻譯[22]2,他的打算在將來遙遠的某一天也許會實現(xiàn),但狄平子提出的在翻譯中學習的建議無疑加快了他作為譯員的成長過程。經(jīng)過《壇經(jīng)》英譯實踐,黃茂林的翻譯能力明顯增強。1952年Christmas Humphreys在修訂黃茂林《壇經(jīng)》譯本時,對譯本前后的不同水準進行了評論:“在對譯者的標點、時態(tài)、某些生硬表達進行修改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隨著翻譯一點點推進,黃茂林對英語的掌握也在提高?!盵31]5-6

《壇經(jīng)》英譯本出版后的短短三年間,黃茂林繼續(xù)翻譯了《成唯識論》等多部經(jīng)典,而且主編、主筆中國第一本英語佛教雜志ChineseBuddhist,可見其從自身的翻譯能力長進和譯本的良好社會反響中受到了鼓舞。從慣習角度看,后續(xù)成績的取得是因為黃茂林接受了譯者身份,對翻譯的態(tài)度從勉為其難轉(zhuǎn)變?yōu)闃吩谄渲?,從一般社會慣習進入佛經(jīng)專業(yè)譯者慣習。因此,同意和狄平子組成團隊翻譯《壇經(jīng)》,是黃茂林職業(yè)身份的轉(zhuǎn)折點,其慣習在這里發(fā)生了變化。

(1)根據(jù)各斷點在8條時間剖面反映特征的相似性,認定這8條剖面的斷點應(yīng)為同一條斷層的反映,將其組合為F4正斷層。該斷層在QN-06V井區(qū)附近走向為N72°E,傾向為SSE,落差為205~315 m。在此基礎(chǔ)上對QN-06V井區(qū)附近3#煤層的底板等高線進行了修正。

(二)重組資本

資本是“累積的財富(表現(xiàn)為物化的或‘具體化的’、象征的形式)。當行動者或行動者團體在私人的(即排他性的)基礎(chǔ)上占有這種財富的時候,就能以物化勞動或活勞動的形式占有社會能量”[32]241。資本的形式與數(shù)量是行動者開展實踐的基礎(chǔ),是對他人施加影響的工具。布迪厄認為,資本包括文化資本(如教育資質(zhì))、經(jīng)濟資本(錢財?shù)恼加?、社會資本(如社會職責與聲望)等。

在資本方面,狄平子創(chuàng)辦并成功地經(jīng)營多種報刊,與章秉麟、梁啟超、蔡元培等名流友善,擁有豐富的經(jīng)濟和社會資本。黃茂林則家庭非常貧困,家中祖母、母親、妻子、兒女等十余口人均依靠他生活,以致在他去世后,需要上海佛教界募捐接濟他的家人[10]。但黃茂林精通英語,擁有文化資本。他曾自敘早年學習英語之刻苦,“弟自衣食于英文后,書非英文不觀(佛經(jīng)除外),口非英語不語,非敢忘本,蓋性本魯鈍,又鮮有暇晷以致力于本國文字也”[33]137。因為英語好,1926年,他獲邀出任太虛大師主編的《心燈》旬刊英文翻譯[34]。此外,黃茂林社會活動少,擁有時間資本,而狄平子平日非常繁忙,缺乏時間資本。時間資本是布迪厄沒有注意到的資本形式,但在翻譯中不能忽略。狄平子勸說黃茂林的第二點提到,“雖然有些人翻譯能力更強,但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親自翻譯”[22]2,這說明了時間資本的重要性。

擁有不同資本的兩個人在狄平子的努力下開始了合作,不同類型的資本得以匯聚在一起并相互補充:狄平子以經(jīng)濟資本和社會資本為黃茂林提供翻譯場地、食宿并承擔譯本出版工作,黃茂林免除了所有后顧之憂,得以利用他的文化資本和時間資本潛心翻譯。狄平子作為翻譯項目的發(fā)起人重新組織了資本,提高了資本的利用效率。

(三)建構(gòu)專業(yè)翻譯場域

場域是行動者實踐的隱喻空間,“可界定為不同位置間的客觀關(guān)系構(gòu)成的網(wǎng)絡(luò)或構(gòu)型”[35]97。場域因相對自主性而具有不同類別,如文學場域、宗教場域、政治場域等。場域的運轉(zhuǎn)循從一定規(guī)則,對行動者的行為進行規(guī)范。行動者在場域中占據(jù)一個位置,投入資本,為獲取更多的資本而展開博弈,并在博弈中強化或重構(gòu)場域的規(guī)則。能帶來更多利潤的位置和處于支配地位的位置具有更大的影響力,為行動者所欲求。

在場域方面,狄平子處于佛教場域,想讓中國佛教在世界宗教場域占據(jù)更佳位置,爭取到更多的信徒。這個目的不能僅通過經(jīng)濟資本和社會資本實現(xiàn),更要通過文化資本來實現(xiàn),即是說,唯有通過佛教典籍與教義的傳播才能讓西方人理解和接受中國佛教。這些文化資本原來是在漢語語境中流通的,需要通過翻譯轉(zhuǎn)換成能在西方國家流通的形式。這驅(qū)使他和來自翻譯場域的黃茂林結(jié)成了翻譯團隊,團隊的形成意味著翻譯場域被納入佛教場域。

民國以前,整個漢英翻譯關(guān)系史都以英語譯為漢語為主,極少漢語譯為英語。而清末民初時期,文學、科技、社會政治思想翻譯領(lǐng)域以強大的力量吸引著譯員和一般外語人才,中國佛典英譯幾乎一片空白。19世紀末,楊文會曾協(xié)助李提摩太英譯《大乘起信論》,譯本影響頗大,但他只是幫李提摩太闡釋文本,并不自己動筆翻譯。當黃茂林認為自己的能力未達到要求而拒絕加入佛典翻譯團隊的時候,狄平子因勢利導,條分縷析,堅決請求,戰(zhàn)勝了主導性文化場域,成功地將黃茂林拉入佛教場域,為佛教場域爭取到了寶貴的翻譯人才,佛教翻譯場域建設(shè)初見端倪。Simeoni認為,較于其他場域,翻譯的自律性較弱,“翻譯場域在構(gòu)造上較為松散,其結(jié)構(gòu)主要是他律的”[27]19,因此,譯者往往成為“各種社會慣習的結(jié)果,或與其他相關(guān)場域如文學、科學、技術(shù)、法律場域的行動者的慣習的結(jié)果”[27]19-20。狄平子利用翻譯場域的從屬性,促成了英譯團隊的成立,二人相聚于佛教翻譯場域。這個新場域的活動方式,如佛教術(shù)語、人名、地名的翻譯方法,成為其他佛教英譯的參考,甚至成為普遍遵守的規(guī)則。以狄平子為主導的《壇經(jīng)》英譯是現(xiàn)代中國佛典英譯場域建設(shè)的開端,雖然這個建設(shè)因為黃茂林英年早逝而中斷,但畢竟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五、贊助人角色的重新認識

有論者認為,鑒于贊助人的具體作用方式不同,用“影響”而非“操縱”概括此作用更為妥當,這是有見地的說法。操縱是貶義的、否定的,影響則是中性詞,可能是消極的,也可能是積極的?!胺e極影響”這一可能的搭配讓人注意到贊助人在社會發(fā)展中能夠擁有的建設(shè)性。哲學學者郭湛認為,人的主體性總是兼有建設(shè)性和破壞性。建設(shè)性是指“導致客體的完善、主客體關(guān)系的和諧以及主體自身的發(fā)展”的主體性,它凝聚、增加價值,是“導向價值增值的主體性”[36]176。與建設(shè)性相對的是讓價值瓦解、毀棄、離散、減少的主體性,即破壞性。建設(shè)性和破壞性是一對互相依存的矛盾,事物的建設(shè)總是意味著一定程度的這樣那樣的先行破壞。當建設(shè)性大于破壞性,先前的破壞成為“建設(shè)性的破壞”,主體的行為是有價值的;而當破壞性大于建設(shè)性時,主體的行為就是不受推崇的[36]173-183。狄平子對黃茂林的種種行為,包括要求黃茂林暫緩追求完美譯文、立即進行專職翻譯,選定源文文本,修改譯作標題,在譯作中以注釋形式增加自己對禪宗修習的體會,等等,對翻譯《壇經(jīng)》時的黃茂林來說,的確是否定性的,但這些否定歸根結(jié)底實現(xiàn)了狄平子自己的資本與黃茂林的資本的融合,讓黃茂林盡早適應(yīng)了譯者角色,為中國佛經(jīng)西傳爭取到了翻譯場域的幫助。在總體結(jié)果上,這是建設(shè)性占優(yōu)勢的案例,對黃茂林以及中國佛經(jīng)英譯來說,都是值得肯定的。

翻譯社會學視角下的贊助人研究能讓“贊助”一詞回歸人們的常識性理解——贊助即幫助,贊助人即幫助者。從翻譯社會學角度考察,贊助人將自身資源與譯者資源結(jié)合起來,將翻譯與其他領(lǐng)域結(jié)合起來,從此翻譯有了用武之地,譯者養(yǎng)成或強化了專業(yè)慣習,贊助人自己也成為社會文化生產(chǎn)的勞動者。正因為贊助人的幫助者角色,贊助人和譯者在對抗之外,更有合作關(guān)系:贊助人通過幫助譯者而得到譯者的認可,二人成為友好互惠的伙伴。

其實,制約論的始作俑者勒菲弗爾也很清楚贊助人的建設(shè)性。他說,雖然贊助人操控著翻譯活動,但準確地講,“應(yīng)該把‘贊助’視為某種像權(quán)力(人、機構(gòu))那樣的因素,此權(quán)力會推動或阻礙文學的閱讀、創(chuàng)作、改寫”,而“權(quán)力”應(yīng)該在??乱饬x上來理解,“權(quán)力不只是一種壓制性的力量,甚至不能說其主要作用是壓制”,“權(quán)力不光作為否定力量施加于我們身上,而且可以打破成規(guī)、創(chuàng)造事物,能產(chǎn)生愉悅、形成知識、制造話語”[1]15,即是說,贊助人的作用是辯證的,既否定又肯定。然而,勒菲弗爾當時的理論焦點在于反對原文中心論,說明某些因素會導致譯本偏離原文含義,他需要強調(diào)贊助人對譯者的控制,于是贊助人對翻譯的推動作用就成為勒菲弗爾理論的盲點,沒有得到應(yīng)有的展開。此外,勒菲弗爾是從系統(tǒng)論的角度看待翻譯個案的[37],這也導致他對贊助人建設(shè)性的忽視。后來的譯者主體性研究力圖反撥勒菲弗爾對譯者地位的忽略,強調(diào)譯者面對外界壓力時的自主決斷能力,在無意中接受了勒菲弗爾的二元對立前提,依然認為贊助人與譯者截然分立、相互斗爭,僅僅將斗爭形勢顛倒了一下,賦予逆來順受的譯者以反抗的力量。

六、結(jié)語

有論者認為,翻譯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是翻譯與人類的關(guān)系,“偏離翻譯的母體——原文”,不是翻譯本體研究,這是其“先天存在的難以克服的障礙”[13]80。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未嘗不是一個優(yōu)勢。把翻譯看作一個社會現(xiàn)象,研究翻譯與其他社會現(xiàn)象的關(guān)系,視野比語言學派翻譯理論開闊自不待言,也超越了多少還受著文本約束的勒菲弗爾。在翻譯社會學看來,在贊助人與譯者之間,制約與反制約不是全部,甚至不是主要內(nèi)容。贊助人不完全是操控譯者的否定性力量,更是幫助譯者、促成翻譯的建設(shè)性力量。正因為贊助人具有建設(shè)性,黃茂林才能在狄平子的引導下完成《壇經(jīng)》的首次英譯,并繼續(xù)完成其他數(shù)部中國佛經(jīng)的英譯。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對“贊助”一詞的“幫助、扶持”常識性含義的回歸。

這個結(jié)論具有明顯的實踐意義。在譯作傳播中,傳播者可以和媒體、學校、資深人士結(jié)成贊助關(guān)系,在其幫助下提高譯作品質(zhì)和傳播效果。在譯員培訓中,學院可以與出版社、翻譯公司、社會機構(gòu)等合作,請他們作為贊助人和學員開展項目合作,促使學員養(yǎng)成翻譯慣習。翻譯史撰寫可以增加贊助人與譯者關(guān)系的歷史,不僅捕捉二者間的沖突與較量,更要探究二者的友好互動和互相促進,這樣的歷史較于純粹的譯家譯作史,無疑更客觀、更全面、更豐滿。

[1]Lefevere A. 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王東風. 一只看不見的手——論意識形態(tài)對翻譯實踐的操縱[J]. 中國翻譯,2003(5):16-23.

[3]魏清光. 贊助人對譯介活動的操縱[J]. 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3):38-41.

[4]陳麗. 從晚清譯介看贊助人對翻譯選材的操控[J]. 黃山學院學報,2007(2):144-146.

[5]廖蓓輝. 從林譯小說看贊助人對譯介活動的操控[J]. 云夢學刊,2008(5):135-138.

[6]任淑平. 意識形態(tài)與贊助人因素制約下《親歷歷史》譯文之改寫[D]. 重慶:四川外國語學院,2010.

[7]張青青. 改寫理論之贊助人系統(tǒng)——武曌對《大云經(jīng)》與《華嚴經(jīng)》翻譯的操縱[J]. 外國語文,2011(6):125-128.

[8]劉春媛. 贊助人在傳記文學譯介中的操縱力研究——以《史蒂夫·喬布斯傳》為例[J]. 外語學刊,2013(4):117-121.

[9]廖七一. 硬幣的另一面——論胡適詩歌翻譯轉(zhuǎn)型期中的譯者主體性[J]. 中國比較文學,2003(1):97-108.

[10]王一亭,等. 維持黃茂林居士遺族募捐啟[J]. 海潮音,1933(12):122.

[11]趙彥春. 翻譯學歸結(jié)論[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12]Bourdieu P. Distinction: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ment of Taste[M].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4.

[13]武光軍. 翻譯社會學研究的現(xiàn)狀與問題[J]. 外國語,2008(1):75-82.

[14]王志弘. 學術(shù)翻譯的文化政治:1949-2000臺灣社會學類譯作初探[J]. 世新大學學報,2001:1-50.

[15]陳大亮. 翻譯研究:從主體性向主體間性轉(zhuǎn)向[J]. 中國翻譯,2005(2):3-9.

[16]趙誠. 國內(nèi)譯界主體間性研究:現(xiàn)狀,問題和前景[J]. 蘇州科技學院學報,2012(4):73-78.

[17]趙培玲,賀金山. 主體間性理論關(guān)照下的最佳贊譯模式探析[J]. 語言與翻譯,2014(2):65-70.

[18]楊柳. 文化資本與翻譯的話語權(quán)力[J]. 中國翻譯,2003(2):8-10.

[19]宋偉華. 《壇經(jīng)》黃茂林英譯本與Dwight Goddard英譯本比較[J]. 中國科技翻譯,2013(1):19-22.

[20]宋偉華. 語料庫驅(qū)動的《六祖壇經(jīng)》三譯本比較[J]. 韶關(guān)學院學報,2014(1):80-84.

[21]孫元旭. 黃茂林《六祖壇經(jīng)》英譯本翻譯方法探析[J]. 韶關(guān)學院學報,2013(9):124-127.

[22]Wong Mou-Lam. Sutra Spoken by the Sixth Patriarch (Wei Lang) on the High Seat of ‘the Gem of Law’ (Dharmaratha)(Message from the East)[M]. Shanghai:Yu Ching Press,1930.

[23]申報僧. 廣東黃茂林居士在錫蘭病歿[J]. 海潮音,1934(2):113-114.

[24]林光明,等. 楊校敦博本《六祖壇經(jīng)》及其英譯[M]. 臺北:嘉興出版社,2004.

[25]Lefevere A. 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A Sourcebook[M]. London:Routledge,1992.

[26]Bourdieu P. Outline of a Theory of Practice[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27]Simeoni D. The Pivotal Status of the Translator’s Habitus[J]. Target,1998(1):1-39.

[28]高秉業(yè). 英譯《六祖壇經(jīng)》版本的歷史研究[C]//六祖慧能思想研究——“慧能與嶺南文化”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香港:學術(shù)研究雜志社,1997:54-65.

[29]黃茂林. 西人之皈依三寶[J]. 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1925(17):13-14.

[30]黃茂林. 德國佛教居士林[J]. 聶氏家言選刊,1928(3):265-267.

[31]Humphreys C. The Sutra of Wei Lang[M]. W. C. :Luzac & Company LTD,1953.

[32]Bourdieu P. The Forms of Capital[C]//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New York: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1986:241-258.

[33]黃茂林. 黃茂林君致云臺函[J]. 聶氏家言選刊,1926(3):134-138.

[34]心燈通訊. 致黃茂林先生函[J]. 心燈,1926(16):17-18.

[35]Bourdieu P,Wacquant L. An Invitation to Reflecxive Sociology[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2.

[36]郭湛. 主體性哲學——人的存在及其意義[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37]耿強. 重返經(jīng)典:安德烈·勒菲弗爾翻譯理論批評[J]. 中國比較文學,2017(1):53-69.

《語用學研究》征稿啟事

為及時反映國內(nèi)外語用學研究的發(fā)展現(xiàn)狀,展現(xiàn)語用學及與之相關(guān)領(lǐng)域研究的最新動態(tài)和成果,本刊與中國語用學研究會(CPrA)合作,從2014年第2期開始推出《語用學研究》專題欄目。

本刊倡導國內(nèi)學術(shù)界與海外學界的對話,竭誠歡迎理論性、實證性及綜述性的語用學及語用相關(guān)的多學科研究論文,優(yōu)先刊用具有新穎性、探索性、爭鳴性的學術(shù)論文。

稿件字數(shù)以6000—8000字為宜,優(yōu)秀文稿可適當放寬字數(shù);

本刊常年征稿,來稿格式詳見封三《征稿簡則》;

網(wǎng)上投稿地址:http://zjjyxyxb.paperonce.org/;

E-mail: jk2236@126.com;

電話:0571—88213080。

《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編輯部 中國語用學研究會(CPrA)

2017年9月1日

ReconsiderationoftheRoleofPatronsfromthePerspectiveofSociology:ExemplifiedbyDihPingTsze’sPatronageoftheTranslationofThePlatformSutra

HUZhiguo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Cultures,Southwest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Mianyang621010,China)

Influenced by the manipulation theory put forward by Andrew Lefevere,researchers pay too much attention to the constraint patronage imposed on translators,taking patrons as a negative power imposed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Dih Ping Tsze’s patronage of the first English translation ofThePlatformSutraproduced a high-quality work,brought up the excellent translator Wong Mou-lam,and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Chinese Buddhism’s obtaining discourse power by translation. Investig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sociology,the case shows that,if he both initiates and finances a translation project,a patron is no less constructive than obstructive:he incorporates capital to recruit the translator and translation field to his own field,enhancing the productivity of translation as he empowers the institution he belongs to.

patronage;Dih Ping Tsze;ThePlatformSutra;Wong Mou-lam;constructiveness;sociological translation studies

H315.9

A

2095-2074(2017)05-0068-08

2017-05-24

四川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SC15WY023);四川外國語言文學研究中心項目(SCWY15-02)

胡志國(1975-),男,四川蓬溪人,西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猜你喜歡
弗爾茂林譯本
令人頭痛的失物招領(lǐng)
Dream pursuer on the snow 雪上追夢人
基于多介質(zhì)ALE算法的柱體高速垂直入水仿真
美術(shù)作品欣賞
《佛說四人出現(xiàn)世間經(jīng)》的西夏譯本
我的太行
《通玄記》的西夏譯本
喬納森·薩福蘭·弗爾的《我在這里》
法國政府稱勞爾·卡斯特羅將于2016年2月訪巴黎
漫畫長廊
东乌| 霍山县| 乌兰县| 呼图壁县| 行唐县| 楚雄市| 高淳县| 四川省| 扬州市| 理塘县| 石泉县| 四平市| 永胜县| 桦甸市| 东乡县| 两当县| 奉化市| 丰镇市| 淳安县| 和龙市| 瑞安市| 新沂市| 上饶县| 南平市| 鄂托克旗| 石林| 双柏县| 龙川县| 昆山市| 府谷县| 修武县| 休宁县| 资阳市| 兰西县| 靖边县| 绍兴市| 惠东县| 铜梁县| 雷山县| 登封市| 南召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