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琪
華東政法大學,上海 200042
日本最高法院法官國民審查制度之考察
解 琪*
華東政法大學,上海 200042
日本最高法院法官在被任命之后應接受國民的審查。國民審查制度是在麥克阿瑟草案中被首次提出的,并在《日本國憲法》中得到了確認。它是通過國民投票罷免法官的程序,具有司法監(jiān)督的民主意義,但在其施行過程中亦出現(xiàn)了關(guān)于制度的性質(zhì)、投票的方式、審查情報的公開等的爭議和問題。
國民審查;日本最高法院;日本國憲法;法官罷免
根據(jù)日本國憲法和法院法的規(guī)定,日本最高法院法官在任命之后最初舉行的眾議院議員總選舉中,還應接受國民的審查,國民可以對不信任的法官行使罷免的權(quán)力。[1]
在《日本國憲法》第79條中規(guī)定了對最高法院法官的國民審查制度:
最高法院法官的任命,在其任命后第一次舉行眾議院議員大選時交付國民審查,自此經(jīng)過10年之后的第一次舉行眾議院議員大選時再次交付審查,此后亦同。
在前款的情況下,投票者多數(shù)通過罷免法官時,該法官即被罷免。
有關(guān)審查事項,由法律規(guī)定。[2]
在包含國民審查相關(guān)規(guī)定的憲法制定和試行后,《最高法院法官國民審查法》于1947年11月20日被通過,法案的起草準備是從前一年的夏天開始的,但其立法過程并不十分明確。[3]
國民審查的具體操作方法為(依據(jù)《最高法院法官國民審查法》的規(guī)定):交付審查的法官與眾議院議員的選舉同時進行。在國民投票之前,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在審查期日的12日之前,必須將審查的期日和交付審查的法官的姓名、個人情況的詳細資料登載在官方報紙上予以告示,以便國民參考。其次,投票的票紙樣式各都、道、府、縣的選舉管理委員會必須按照統(tǒng)一的樣式印刷。票面的印刷,必須按照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已確定的交付審查的法官的姓名的順序予以印刷。投票的票面必須在交付審查的各法官的欄目下設(shè)有標明“X”記號的欄目。國民(投票人)在投票所,對希望罷免的法官在其投票的背面上記載有該法官姓名的欄目下作出“X”記號,對不希望罷免的法官在其投票的票面上記載有該法官姓名的欄目下不作任何記號,然后將票投入投票箱。投票的票面上不能寫上投票人的姓名,否則投票無效。此外,出現(xiàn)了下列情形的投票為無效:①沒有使用正規(guī)投票紙張的;②記載了“X”字號以外事項的;③“X”字號不是自己記載的;④交付審查的法官是2人以上的情形,且投票人記載的“X”字號難以確認是哪一個法官時,應同樣按無效處理。[1]
在昭和24年(1949)第一次對最高法院法官進行國民審查以來至今總共進行了23次(最近為2014年12月),沒有一名法官因此而被罷免。在2001年6月12日對內(nèi)閣的意見書中,就這一制度今后是否存續(xù)的問題提交司法制度改革政務會進行討論。
本節(jié)將概括論述歷來涉及到《日本國憲法》第79條關(guān)于最高法院法官國民審查制度之解釋的多種學說。這里主要介紹關(guān)于國民審查制度的性質(zhì)和意義的學說、并對其進行評估。
(一)制度的性質(zhì)
國民審查制度是依據(jù)《日本國憲法》首次被制度化的,日本在此之前完全沒有相關(guān)的經(jīng)驗。盡管如此,憲法第79條第2項和第3項卻并沒有對這一規(guī)定做出明確解釋。而且,在迄今為止23回的制度運用過程中,從它產(chǎn)生的效用與所耗費的勞力、費用的關(guān)系角度來考察制度的價值,主張它需要被修訂的呼聲一直存在。
1.國民解職制說
本說是大多數(shù)人的觀點。宮澤說是其中的代表,他們認為:“國民審查無論如何是通過國民投票違反法官意志而將其罷免的程序。在這個意義上,通常稱之為具有國民解職的性質(zhì)。”[2]
2.任命行為審查說
這個學說與相關(guān)最高法院法官國民審查效力的異議案件原告(上告人)具有相似的主張。他們認為:“根據(jù)憲法第79條第2項的規(guī)定,…被交付給國民審查的是對法官的任命,這在憲法中被直接明了地做出了規(guī)定?!盵4]、“審查具有就能否任命法官的問題詢問國民的性質(zhì),對于任命具有一種帶條件的意義。”[4]如上所述,他們否認制度的性質(zhì)是國民解職制,主張審查是相對于任命行為而施行的,為了使這樣的任命行為具有確定的意義,可以理解為其具有公務員選任的作用。
3.兼有說
本說認為國民審查制度具有兩方面的性質(zhì):一方面從法的效果上來說在法官被任命后具有解職制度的性質(zhì);另一方面,從制度的意義和效果上看,可以理解為兼有其他性質(zhì),以下是存在的三種不同說法:
A說主張其在具有解職制度性質(zhì)的同時,也帶有這樣的性質(zhì):“和類似于公選的情形一樣,以民意的背景為根基,法官的地位得到了強化。”[5]
B說認為:“國民審查制度一方面具有在任命法官后對其進行事后審查的性質(zhì),另一方面也兼有國民罷免制度的性質(zhì)?!盵6]、“國民審查制度的本質(zhì)是作為國民的罷免制度,偶爾最初的審查(即任命的審查)也只不過是與罷免類似的意思?!盵6]即該學說認為,從第二回以后的審查情況來看,可以理解為其不僅僅具有解職制度的性質(zhì)。
C說認為:包括第二回以后的審查,所有的國民審查都可以確認具有解職制度和對內(nèi)閣的任命進行國民事后審查的雙重性質(zhì)。[7]
在以上所列舉的諸多說法之中,我認為兼有說的A說對制度實際情況的說明最為恰當。雖然這個學說所提出的:“以民意的背景為根基,法官的地位得到了強化”的說法,作為現(xiàn)實的功能確實被認可了,但即使是早在憲法制定的時候,當時的立法者有沒有瞄準這樣的意圖還是存在疑問的。同時對于這個學說本身,在關(guān)于憲法第79條第2項所規(guī)定的:“最高法院法官的任命,…交付國民審查”中,對“任命”被作為主語(審查的對象)這點,該說并不能對此做出充分的解釋說明。
而且僅就國民解職制說來看,對其進行批判的余地也不是沒有。同樣的關(guān)于憲法第79條第2項中對作為審查對象的“任命”的規(guī)定也沒有相關(guān)的說明,諸如此類的質(zhì)問仍然存在。不過由此可以看出,無論是哪種學說都認為,關(guān)于國民審查制度的性質(zhì),憲法并沒有給予明確的解釋說明。
(二)制度的意義
1.民主支配說
本說認為:“對于這個制度最高法院有最終的憲法解釋權(quán),鑒于其意見在政治上也具有重大意義,因此,使法官服從某種民主監(jiān)督是理想的,是基于這一宗旨而設(shè)立的?!盵2]另一種說法認為審查制度是:“為了防止內(nèi)閣在任命法官時的專斷行為,故將其每隔一段時間就置于國民的監(jiān)視之下,這樣就能給予其民主的基礎(chǔ)?!盵6]國民審查制度的設(shè)立應該是被賦予了這樣的意義。
2.兩面接合說
此學說認為:“審查制的意義在于,這是司法民主化的必要條件,且被作為法官獨立原則的微妙切入點來理解是最好的。”[8]為了防止伴隨著公選制而來的對法官獨立性的侵害,此學說為了保持法官獨立于人民而增加了一種意義。
我認為第二種說法更為全面,國民審查制度在具有高度民主意義的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法官的獨立性。讓法官在接受民主監(jiān)督的同時又獨立于人民,這才是施行國民審查制度所應追求的意義與目標。
國民審查從過去的實際經(jīng)驗來看,即使不是全部無用,但就其所需的費用而言也并不值得,所以也有主張應予廢除的意見。但是,最高法院法官通過這種方法定期地由國民來審查,從民主原則來看是可取的,所以認為該制度應繼續(xù)下去的意愿,同樣也是很強烈的。
日本最高法院法官的國民審查制度是保留于國民之手的對司法的監(jiān)督手段,是一種高度民主的體現(xiàn),但相對的也必然存在著法官的獨立性受大多數(shù)民主威脅的危險。由于《日本國憲法》制定過程的特殊性,當時的立法者對引入國民審查制并沒有進行慎重地考量。而在此后半個多世紀的施行過程中,亦出現(xiàn)了諸多問題。如若繼續(xù)采用此制度,應當對出現(xiàn)的具體問題及時地進行修正。而要真正實現(xiàn)國民審查的民主追求,則必須逐漸提高國民整體的政治素養(yǎng)和國家責任感,此任務依然任重而道遠。
[1]冷羅生.日本現(xiàn)代審判制度[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255.
[2][日]宮澤俊義,蘆部信喜,補訂.日本國憲法精解[M].董璠輿譯.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0:550,560,565.
[3][日]畑浩人.『最高裁判所裁判官國民審査制度の再生』.『広島大學大學院教育學研究科紀要:第二部第51號』,2002.
[4][日]『最高裁判所判例集』、第六巻第二號、一四〇·一二九頁.
[5][日]清宮四郎.憲法Ι(第三版)[M].有斐閣,1979:349.
[6][日]法學協(xié)會.註解日本國憲法[M].有斐閣,1954:1176,1185,1176.
[7][日]和田英夫.新訂 憲法體系[M].勁草書房,1969:315.
[8][日]深瀬忠一.最高裁判所裁判官國民審查制の意義(続判例百選)[M].有斐閣,1961.12.
解琪(1990-),女,湖北宜昌人,華東政法大學,2014級法律史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法制史。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