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金娥
摘 要: 教育的發(fā)展要求教師不僅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而且應當是學生心理的塑造者,更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班主任應以科學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學生的心理,根據(jù)目標和任務靈活采用多種具體方法和形式因勢利導地促進各種類型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 班主任 心理健康 開展方法
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在學科教學、各項教育活動、班主任工作中,都應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教育的發(fā)展要求教師“不僅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而且應當是學生心理的塑造者,更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班主任能否以科學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學生的心理,因勢利導地促進各種類型學生健康成長,將對教育工作的成敗有決定性的作用。
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認為正確的工作方法是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應根據(jù)目標和任務靈活采用多種具體方法和形式,可以單獨采用一種方法,也可以將多種方法有機組合。
一、談話法
談話法是教師在教書育人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師和學生是朋友的關系。因此,和兒童談話時,教師要把自己擺在和兒童平等的位置上,像對待朋友和同事那樣對待兒童:讓兒童和你面對面坐著,最好兒童平視時能看到你的眼睛。說話的態(tài)度要親切、誠懇,語氣要溫和、委婉,不能簡單生硬,更不能諷刺、挖苦。在處理學生間的矛盾時,著重學生深層心理的分析。因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人的發(fā)展性問題,特別是在處理學生的矛盾時,不能簡單地告訴學生對與錯,還要多問一個為什么?你當時是怎么想的?為學生提供多種選擇,讓學生在自悟中心理得到發(fā)展。
由于兒童的個性千差萬別,教師和兒童談話時不能使用同一模式。有的兒童個性強、脾氣急、服軟不服硬,和這類孩子談話就得慢言細語、以柔克剛。有些兒童自尊心強,不肯輕易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和這類兒童談話不能“直來直去”,可以先從他們的優(yōu)點說起,從側面指出其缺點或錯誤,或借周圍其他人類似的問題進行評說,讓他自己體會和領悟,引導他自己教育自己。有些兒童性格內向,膽子小,自卑感強,任憑你怎么啟發(fā),他半天也不說一句話,跟這類兒童談話,要特別謹慎,不能表現(xiàn)半點急躁的情緒和生硬的態(tài)度,要讓兒童始終覺得你和藹可親??傊?,在與兒童談話時,要睜大眼睛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耐心細致地勸導,熱情地鼓勵,讓學生感到老師的關心、愛護,讓學生看到自己不斷進步的身影,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活動法
組織以學生為中心的各項活動,通過體驗和調整,達到“做中學”、“學中做”的目的。包括游戲、學習、勞動和社會交往等,這是促進個體心理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在班主任工作中,活動法可以采用班隊活動和校內外各項活動同時進行,這是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
三、討論法
指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對一些共同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討的方法。一般程序為:先確定討論題目;查閱和整理有關資料;準備發(fā)言提綱;論證或辯論;最后由教師或學生代表總結發(fā)言。討論法對學生的智力和社會性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在班主任工作中,討論法可以采用班級討論和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
四、觀察法
對于學生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老師通過細心觀察后歸納出一些典型行為,這樣在心理輔導課上就大大增強了針對性和說服力。例如:在學生的交往輔導中,當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一下你,這時你該怎么辦呢?這時老師可以根據(jù)小朋友的討論、表演和平時的觀察歸納出幾種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行為:打回別人、去告訴老師、生氣地走開、告訴他以后要小心并要求他道歉。然后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從而讓學生做出選擇,以發(fā)展學生的交往能力。
五、咨詢法
通過語言或文字等媒介,給咨詢對象以幫助、啟發(fā)和教育的過程,包括個別咨詢和團體咨詢;書信、電話、宣傳、現(xiàn)場咨詢等。咨詢者應注意掌握交友性和保密性原則,預防性和疏導性原則,教育性和整體性原則。對于有心理困擾的學生,班主任可以采用個別咨詢或團體咨詢的方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六、調查法
調查法就是把所要研究的主題分為詳細的綱目,擬成簡明易答的問題,讓被試者據(jù)實答復,根據(jù)收回的答案經(jīng)過統(tǒng)計處理或文字總結以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如我們在一個關于《小學生行為習慣》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越是低年級的學生,越是存在認知與行為不統(tǒng)一的情況,這樣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時就不應側重說理,而是側重行為的訓練。這樣在實際操作時,針對性就大大增強,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個案研究
我們在心理健康課上的輔導往往是一種團體的輔導,而對于一些非常突出的個體,單單進行團體輔導是非常不夠的,需要對個體進行比較系統(tǒng)的輔導,這時個案研究不失為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進行個案研究時,可先動用一定的測量表對學生的某一方面進行測量,從而得出學生在這方面心理發(fā)展水平或特點的評定,從而對癥下藥,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再重測和評定,以檢驗訓練的效果,從而調整訓練的方案。
總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內容,但是班主任結合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工作是必要和有效的。只要以班主任工作為載體,遵循素質教育“全體性、全面性和主動性”的特征及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以多種形式輔導學生學會調整心態(tài)、疏解困惑、控制情緒,以促使學生保持心理的平衡、有序與和諧,就能促進學生的心理素質在各自水平上得到健全而良好的發(fā)展,促進班主任工作水平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李百珍主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
[2]天津師大教育學.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