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摘 要: “因材施教” 是最先由孔子對學生實施的教學方法,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難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可以降低難度,縮小范圍,在“練習”方面嘗試“因材施教”,即“因材施練”?!耙虿氖┚殹钡目尚行圆襟E:一是創(chuàng)建試題庫;二是學情分析;三是推薦名師視頻給學生觀看;四是有對性地布置相關練習;五是跟蹤反饋,了解成效,再次分發(fā)練習,補缺補漏。
關鍵詞: “因材施教” 試題庫 學情分析 “因材施練” 跟蹤反饋
“因材施教”是最先由孔子對學生實施的教學方法?!白佑文莛B(yǎng)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他先是對學生進行充分的了解,再因材施教,讓學生們各盡其才,有所進步。
“因材施教”這一教學理論無疑是正確的,著名教育家朱熹曾說:“圣賢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無棄人也?!泵恳晃唤逃ぷ髡叨紤源藶殍b,爭取最大限度做好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卻又十分不易,絕大部分老師目前都無法做到這一點。究其原因,一是現(xiàn)今我國的教師往往一個人教2個班級,百來個學生,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學習需求及知識缺漏點,不能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及特殊狀況等,這樣就難以真正“因材施教”;二是現(xiàn)行教育體制,不能讓學生自由選修自己興趣的和擅長的科目,“強扭的瓜不甜”,這給教師施教增加了難度;三是“因材施教”對教師要求太高,要求教師“全能”,是一個完美的人才,而絕大部分教師沒能做到這一點;四是目前還沒有建立起相對應的分層評價體系,等等。多年來,許許多多的優(yōu)秀教師在“因材施教”方面努力嘗試,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心有余而力不足”。
如果我們“另辟蹊徑”,縮小范圍,降低難度,僅在“練習”方面嘗試“因材施教”,即“因材施練”,就是切實可行的。這就如一塊難啃的大蛋糕,如果把它切成一小塊一小塊,就容易多了。這個道理是明白易懂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因材施教”。那么,具體如何實施呢?
第一步:創(chuàng)建試題庫。
試題庫的建立,可從以下兩方面考慮:
(一)按不同年段對試題進行分類。
這種分類可依據(jù)每學年學生手中的基礎訓練,可把這本基礎訓練題也納入試題庫系統(tǒng)中。這類試題與教材同步,結合教材緊密,已經(jīng)有專家名師研究,推薦出版,故不需我們再做深入研究,可參考借鑒。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依據(jù)學情對于練習冊中有些偏難的題目,建議個別基礎差的學生,延后訓練,基礎題先完成;建議部分基礎較好的學生有所選擇地完成練習題或盡可能地完成全部習題。
(二)按不同題型對試題進行分類。一般試卷題型有:
1.知識積累與運用
(1)填空;(2)標點;(3)注音;(4)字、詞;(5)句子;(6)文段的理解或分析;(7)名著導讀;(8)文學作品內容及常識;(9)古詩文背誦默寫;(10)古詩文句子翻譯;(11)綜合性學習。
2.閱讀理解
(1)現(xiàn)代文閱讀:①記敘文閱讀;②說明文閱讀;③議論文閱讀。(2)文言文閱讀:①課內文言文閱讀;②課外文言文閱讀;③古詩詞閱讀。(3)作文:①小作文;②片斷作文;③大作文。
第二步:學情分析。
(一)通過個別談話的方式了解學情。
教師可設計如下表格進行個別談話,了解學情。(見表1)
(二)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可設計如下表格,進行調查。(見表2)
(三)家訪電訪。
家訪電訪可設計如下表格。(見表3)
具體采用以上三種方式中的哪一種,可根據(jù)學生實情而定。有的學生比較怕家長,家庭教育較好,就應該家訪、電訪,配合家長和學生談話;而有的家庭教育不好,家長外出打工,就應該個別談話或問卷調查。
(四)設計“因材施練”實驗研究過程記錄表來了解學情(針對全體學生)。
教師以平時的練習、單元作文、月考試卷、半期考試卷、期考試卷等為分析對象,找出練習或試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錯誤,然后“對癥下藥”,采取適當?shù)膽獙Υ胧?,有的放矢地布置作業(yè)練習,鞏固知識點。(見表4)
(五)設計試卷分析調查表來了解學情(針對個別學生)。
這五份學情分析表,針對性各不相同:
1.學情分析表(試卷分析,如表5),是針對整份試卷不同題型的得分率、錯題和失分原因等做逐一分析,然后教師根據(jù)所做分析提出看法建議,適當引導學生應該強化哪些類型的練習。教師所提供的建議僅供學習參考,應多聽取學生本人內心的想法和實施成效,及時予以修正、更換。這份學情表適合用于對班級中基礎中下,錯題較多的學生(語文成績在80分以下)進行分析。因為這類學生錯題較多,可能各題均有這樣那樣的錯誤問題,所以,必對整份卷子各題逐一分析。
2.學情分析表(試題分析,如表6),針對學生整份卷子進行簡要的總體分析,再對學生卷面出現(xiàn)的錯題,失分多的題型做重點分析,以便引導學生對知識缺漏點的題型進行強化訓練,“補缺補漏”。然后教師根據(jù)所做分析提出看法建議,適當引導學生應該強化哪些類型的練習。這份學情計表適合用于對班級中基礎較好、錯題較少的學生(語文成績在80分以上)進行分析。因為這類學生不必對整份卷子各題逐一分析。
3.學情分析表(綜合分析,如表7),從學生自述、師生對話交流、家訪電訪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從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學生實情,然后教師根據(jù)所做分析提出看法建議,適當引導學生應該強化哪些類型的練習。
4.學情分析表(試卷分析·學生自我分析,如表8),讓學生自己對試卷問題逐一分析,教師指導幫助。然后在學生自我分析的基礎上,教師根據(jù)所做分析提出看法建議,適當引導學生應該強化哪些類型的練習。這份學情表設計旨在考慮教師工作量問題。如果每次考試或練習,教師都做具體詳盡的學情分析,耗費時間過多,則“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這份學情設計可更多地傾聽學生本人內心的聲音、了解他們的看法,與教師分析相結合,效果更理想。
5.學情分析表(學習成效對比分析,如表9),則針對不同時期的學情現(xiàn)狀進行對比,以驗證這一時段強化訓練是否有成效,學習成績提高了多少,哪個方面還存在較大問題等,然后在此基礎上,適時進行調整改變。
第三步:針對語文學科的知識點,下載名師微課并推薦給學生觀看。
針對學生的知識薄弱點,教師可下載名師課視頻,推薦給學生觀看。利用名師課視頻,進行“補缺補漏”,這是實施“因材施練”的前提基礎。很多學生怕做練習,不能及時完成練習作業(yè),就是因為他還沒掌握該練習所涉及的知識點,想完成,但做不來。只有讓學生觀看了名師微課視頻,理解掌握了該知識點后,再布置分發(fā)相應的練習,他才可能做得來。舉例來說,一個學生沒能區(qū)別“對比”和“反襯”的寫作手法,就先推薦他觀看名師微課視頻:《對比和反襯的區(qū)別》,讓他明白什么是“對比”手法,什么是“反襯”手法。
第四步:“因材施練”。
在創(chuàng)建完善的試題庫及了解學情,觀看名師課視頻后,就可以“因材施練”了。我們再以“對比與反襯”這一知識點為例,可提供試題庫中的以下練習題:
請判斷下列句子是對比手法,還是反襯手法。
例: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管子·牧民篇》(對比手法)
例: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反襯手法)
第五步:跟蹤反饋,了解成效,再次分發(fā)練習,補缺補漏。
學生學習能力、領悟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學生完成一兩次練習,還是沒能掌握該知識點。在這種情況下,就得再次分發(fā)練習,補缺補漏,一直到他完成掌握該知識點為止。教師可設計學習成效跟蹤反饋表,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綜上所述,“因材施練”不僅必要,而且切實可行。通過“因材施練”,教師布置作業(yè)練習就不會“胡子眉毛一把抓”,就不會“一刀切”,學生練習就有了針對性,避免了盲目性,從而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劉春梅.孔子因材施教思想探微[J].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1).
[2]王榮生.關于“語文教學內容”問題的思考[J].中學語文教學,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