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改革的穩(wěn)步實施,課堂已成為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實施“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改革的同時,管理模式也相應發(fā)生改變,即要求班級每個學習小組都是“動車”,這樣,整個班級就會變成一列動力十足的“動車組合”。在實際教學改革中,教師如何組建學習小組,就值得我們去探索和實踐。
小組是班級的基本元素,小組活動在學習、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講究科學的方法是組建學習小組的關鍵。
1.確定四人小組長。小組長的態(tài)度和能力直接決定著小組的成長方向,左右著小組成員的思想動態(tài)、學習動力。所以,小組長要由4人當中學習能力強、行為習慣好、有責任心的人擔當。分組方法是按學期中、學期末調研測試總成績排出名次,以一條龍的方式分配組員。
2.確定二人學習伙伴。同桌兩人互為學習伙伴,一般將4人組按強弱、較強較弱搭配成兩個二人學習伙伴,或按強較弱、較強弱搭配成兩個二人學習伙伴。
3.組建原則。一是科學劃分,二人學習伙伴便于同桌交流,4人小組便于小組合作。4人一組,學習成績均衡,便于各小組公平競爭。二是合理搭配,讓不同智力水平、思維方式、興趣特長的學生成為小組成員,達到能力互補、性別互補、性格互補。三是都有小組名稱、小組口號等。如可以核心價值觀內容、興趣等命名,以“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薄拔夷苄?,我學習”等不拘一格的口號或組訓等,來激發(fā)大家的學習熱情,充分營造小組文化氛圍。
1.課前的準備和監(jiān)督。小組長提醒組員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課前合作,提前分發(fā)操作卡,分工查找有關資料,解決有關問題。督促組員預習,收集學習相關資料,對組員的學情進行了解,通過獨學、合作學習等形式,讓組內50%以上組員對預習內容基本學會。組員要有合作意識,形成習慣。
2.課堂上的合作交流。小組交流讓“人人有事做”,二人學習伙伴有80%的問題甚至更多的問題可以在“一對一”的合作中解決:互批互改,你讀我聽,你講我聽,你問我答,互相檢查背誦、默寫等一對一的方式能夠將問題落實,效率最高。4人小組的每一位同學必須有分工,責任到人,重點抓小組落實。給小組長絕對的權利,全面負責學困生,徹底落實“一幫一”。這4名同學分別有做記錄的,有代表發(fā)言的,有補充思路的,有聯(lián)絡同學或老師的等等,各司其職,讓小組合作在教師規(guī)定的時間內達到最好的效果。在互相講解時,組長不要急于說,讓組員先說,組長傾聽,聽出錯誤,找到癥結,再直接講關鍵點,省時高效。為了讓每位同學都有展示的機會,可以適時調換職位,做到靈活運用。
3.在日常管理中的積極表現(xiàn)。通過學習小組的建立,在紀律上,班級每日都有紀律委員記錄班級紀律情況,以便在小組間開展評比;在衛(wèi)生上,班級值日實行小組輪流值日,小組內由組長負責,把值日任務分工到人;在文體活動上,凡在比賽中為班級獲得榮譽的,可為本組爭得相應的分數(shù);在拓展作業(yè)中,互查互督,在教學實踐中,組長負責檢查全組成員完成情況,班長和學習委員、科代表對組長進行檢查,教師再檢查班長、學習委員及科代表;在落實日常班務工作中,組長對《成長日記》和《學習檔案》進行落實,并能準確地針對每個小組成員學習態(tài)度、學習效果等情況,做好周記及時匯報給老師或班主任,班里每周總結、公布一次,以督促小組成員不斷反思、不斷進步。
1.小組長對組員的評價。小組長要對組員在每堂課上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一天一總結,對積分高的組員進行表揚,對低分組員有針對性地幫助,引導組員及時整改。
2.教師對學習小組的評價。教師每周在班會時間安排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小組長和本組同學總結一下本周各自的表現(xiàn)(積極表揚、鼓勵)和得失,在組內先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最后可以由每組的發(fā)言人在班內作總結發(fā)言。
3.班級對學習小組的評價。每月各班墻面宣傳欄內容,班主任會根據(jù)小組整體的表現(xiàn)對小組加小紅旗,一周一小結,一月一次大總結,指出優(yōu)點和不足,評選出最佳小組、最佳組長,學期結束將其成績計入評優(yōu)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學校每年兒童節(jié)、元旦也要通過口頭表揚、鼓掌祝賀、經(jīng)驗介紹、頒發(fā)證書、授予小組榮譽等方式,評出星級小組、星級組長、點評之星、閱讀之星等。
通過現(xiàn)代教學改革,我們欣喜地看到,小組學習正在讓課堂教學悄悄地發(fā)生著革命,改變的不僅僅是學生的座位,主要是學生學習方式、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等。
1.在小組合作中樹立了團結精神。在教學過程中,人人都是小組的主人,個個都是班級管理的參與者,在小組內部每個人都要對小組負責,維護小組的榮譽利益,這就促使學生首先自己在每一項活動中既要嚴格要求自己,又要積極與同伴合作。在合作中,學生既學會了與他人的溝通交流,又得到了知識上的互補,增長了自己的知識,培養(yǎng)了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2.在小組合作中增強了競爭意識。小組合作的建立促進了小組內和小組間的競爭。競爭內容多樣化,使學生一直處于競爭的環(huán)境,努力改變自我、超越自我、展示自我,努力為小組爭光;在競爭中,同組同學也會時常督促、幫助本組成員努力完成學習任務或本職工作;在競爭的壓力下,小組成員齊心協(xié)力,形成合力,在整體上促進了班級管理目標的實現(xiàn)。
3.在小組合作中成就了自我教育。小組合作班級管理,把管理權交給了學生自己,學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設性地開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雖然在實踐中難免出現(xiàn)一些失誤和波折,但學生可以在這種挫折中學會自我調控、自我勉勵、自主思考、自主反思解決問題,養(yǎng)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
4.在小組合作中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能力。小組合作班級管理,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為了實現(xiàn)小組及班級的目標,每一個成員、每一個小組必然會盡心盡力、群策群力,通力合作、發(fā)揮特長,從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在競爭與合作中,每一個個體都得到了鍛煉,豐富了知識,增長了才干,身心得以全面發(fā)展。
在班級管理中,學習小組變“動車組合”,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小組合作班級管理模式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平等性,強化了群體合作意識,激發(fā)了學生參與管理的熱情,在自主管理中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競爭,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