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泉
摘要:語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較為重要的作用。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語文閱讀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對于閱讀學習的興趣,構建起有趣的語文閱讀課堂,將會是很好的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的途徑,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興趣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1-0199-01
興趣是很好的老師,新課改也有明確提出,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強其對閱讀的喜愛之情,最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教師要轉變觀念,改進教學方法
在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中,教師要做到改變以前較落后的傳統(tǒng)觀念,應該意識到小學生有著和其他年齡的學生不同的特征。剛步入小學的低年級小學生容易對陌生的閱讀內容產生興趣,但是隨著升入上一年級,教師若還沿襲以往的教學方法,那么學生的注意力很可能發(fā)生轉移。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之前,對學生群體的特點有所了解,在教學備課之前了解班級情況,然后再設計教學內容。
二、教師要做到深入地挖掘課本內容
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每節(jié)課,尤其在上第一節(jié)課的時候,可以幫助學生在心中種下對閱讀產生興趣的種子。老師要用飽滿的情緒講課,用自己的情緒感染學生們。在進行講課前,教師可以先做下自我介紹,介紹自己性格特點和講課風格以及會用的一些教學方法,然后讓學生們再進行自我介紹。在第一堂課上老師可以做點關于語文學習的小游戲,例如簡單的猜字游戲,激發(fā)學生們的想象力和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深入地挖掘出課文中所蘊含的內容,并且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增強學生學習和閱讀的興趣。例如,在學習《鄧小平爺爺植樹》一文時,不僅要讓學生們學習鄧爺爺在很大年紀了還植樹的精神,還應該從對課文的細細品讀中體會到鄧爺爺做事的認真,以及文中拓展出來的關于植樹的重要性。同時老師還可以與學生們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向學生們提問是否植過樹,植樹的經驗是什么,以及是否見過別人植樹,還有植樹的重要性等,當課堂與學生的實際相聯的時候,學生更容易產生興趣。
三、從引領學生閱讀過渡到讓學生進行自我閱讀
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讓學生們產生對閱讀的興趣,同時還應該重視傳授正確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們的閱讀能力有所提升,進行自主閱讀。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首先需從文章的整體看,要引導學生先通讀全文,在讀之前,可以先提出幾個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讀全文。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分析文章重點,在通讀和把握了文章重點后,老師留出對剛才提出的問題的思考時間,然后安排小組進行討論,同學們彼此間交流看法。接著,教師帶領學生們來進行文章的品讀,品味文中的優(yōu)美的詞句,同時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去感受作者所表達出來的一種意境,感悟作者所要表達的一種或者某種情感。在品讀完全文之后,對文章結構和表現手法等知識點進行認真的分析。之后,學生們可以發(fā)表自己對文章的看法,如特別喜歡的部分和自己不太滿意或者不太理解的內容等,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通過上面四個步驟的學習,對提高學生們的自主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以上閱讀教學進行得順利,學生們會變得想要去征服閱讀,從而激發(fā)起學習的興趣,并且變得樂于去閱讀學習。
四、營造良好的班級閱讀氛圍,促進學生進行大量閱讀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在班級營造出讀書的氛圍,例如可以設置一個圖書角落。在書籍有限的情況下,教師可以號召學生積極捐助課外讀物,達到豐富圖書角的作用。建好以后,教師要鼓勵學生閱讀,并積累一些好的詞句,運用上文中的閱讀步驟,讓學生們按部就班地閱讀,并記下自己的讀書感受和不理解的地方,還可以與老師進行探討。在這個過程中,老師還可以教授一些好的閱讀方法等,畢竟閱讀是獲取所有知識的主要來源。
總之,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很重要的。再結合教師運用新的高效的教學方式,最終能夠快速地提升學生們的閱讀和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宮麗麗.引領學生有效閱讀——語文閱讀教學策略之我見[J]. 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 2014,S2.
[2]潘景茚.星星點燈 慢慢引領——培養(yǎng)學生語文課堂中有效閱讀的方法探究[J]. 知識文庫, 2015,24.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