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濤
何為“大問”?不言而喻,即大問題。“錢學森之問”是“大問”,“喬布斯之問”是“大問”,“李約瑟之問”是“大問”。
想必“錢學森之問”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yǎng)不出杰出人才?”這是錢學森生前的疑問,也是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共同需要破解的一個“大問”……而要剖析這一“大問”,我們不得不審視一下喬布斯生前的一個問題——“信息技術導致眾多行業(yè)出現(xiàn)了革命性的變化,為什么對教育的影響卻微乎其微?”桑新民教授將這個問題稱之為“喬布斯之問”。難道教育真的有一道打不垮的壁壘?很多年以前,也就是在錢學森與喬布斯提出他們的“大問”之前,英國學者李約瑟的“大問”已有折射,“李約瑟之問”是這樣說的:“盡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fā)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么科學和工業(yè)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fā)生?”
……
這些都是“大問”,盡管有的至今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它迫使我們思考,以尋求解決的方法與途徑,是動力,也是壓力,迫使我們一直往前走……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大問”提出了社會發(fā)展和科學發(fā)展中的重大的問題、迫切應該解決的問題,人人都能理解問題的意思,而解決它卻不容易,需要一代人甚至是幾代人的共同努力。
反思我們當下的課堂,問題意識是有,但問題是否太冗長,太復雜,或者太簡單,太過于形式了?一個問題又一個問題,滿堂問的課堂,何來“大問”,固然“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钡且惨纯次覀兌继岢鰜硪恍┦裁礃拥膯栴},真問題還是假問題,小問題還是大問題,真實存在的問題還是虛無縹緲的問題,是做功課的問題還是作秀的問題……圍繞一個問題喋喋不休,還要不斷地追問,不斷地向“標準答案”靠近,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這樣的問題真的必要么?
近日,與學生共同閱讀陶行知先生的“每天四問”,思考之余想起張廷亮老師所撰寫的教育博文“學會大問”,頓感陶行知“每天四問”之大,堪稱“大問”,哪“四問”呢?一起來溫故:“第一問:我的身體有沒有進步?第二問:我的學問有沒有進步?第三問:我的工作有沒有進步?第四問:我的道德有沒有進步?”。從這四個問題不難看出,陶先生讓人們要關注身體的健康,知識的進步,工作的責任和德行的養(yǎng)成,這不僅反映了他的教育理念,也是值得今天的教育者深思的“大問”!
作為一名小學老師,于己于生我們做得如何?有答案嗎?
這是不是也是“大問”,應不應該成為我們當下對教育、對教學、對課堂的“追問”!
試想,如果我們也能在學生的學習求知中提幾個讓他們一直在思考的“大問”,他們也一定會行走在思考中,好奇心、求知欲也必然陪伴終身,那時我們又何愁培養(yǎng)不出“杰出人才”?何愁第N次工業(yè)革命不在“中國發(fā)生”……
做陶行知一樣的大師,就不會沒有大問題出現(xiàn)。
大教師,必有“大問”。
(作者單位:江蘇蘇州相城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漕湖學校,作者系特級教師。)
責任編輯 蕭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