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記者/鄭立平 通訊員/王書友
文化自覺,讓“合?!弊呦蚝兔?/p>
本刊特約記者/鄭立平 通訊員/王書友
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它能影響學生向上向善,推動教師超越自我,引領(lǐng)學校走向卓越。作為一名校長,不但對學校所處的地域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發(fā)展的趨向,而且還要善于將地域文化中的人文因素移植進學校,實現(xiàn)學校文化與地域文化的完美融合,從而豐厚學校教育的文化內(nèi)涵。
2010年8月,王書友來到三里河小學任校長。當時,這是一所“硬件先進”的學校:三里河辦事處黨工委投資近5000萬元,興建的“樓宇壯觀、環(huán)境優(yōu)美、設(shè)施先進”的現(xiàn)代化學校;一所“文化底蘊深厚”的新校:三里河是膠州文明的發(fā)源地,三里河文化源遠流長,有著4000多年的文明史。校園里有古莒國之都,有古介國之影,有古膠州八景之一的介亭春樹。同時也是一所“軟件很軟”的新校:由四所城鄉(xiāng)接合部的薄弱學校合并而來,學生流失嚴重,教師素質(zhì)急需提高。
面對這樣一所學校,他陷入了深思:工作的切入點在哪里?早就聞聽三里河文化歷史悠久,作為三里河人應(yīng)該了解家鄉(xiāng)文化,因為只有家鄉(xiāng)的,才是世界的。于是,開始了“尋根之旅”。先上網(wǎng)搜集,看到的是對三里河文化的粗略介紹,沒有形成文化體系。當時他就想:教育其實就是文化的傳承,我應(yīng)利用這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有責任和有義務(wù)傳承文化,傳遞文明,給學校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王書友又專門拜訪了研究膠州文化的學者鄭有光、石業(yè)華,充分挖掘三里河文化的精神價值。同時,他還與教育專家、家長、師生進行了深入座談,隨著調(diào)研的深入,辦學思路日漸明朗:依托三里河文化進行追根溯源,堅持文化立校,全力打造“思河之源、聚合之力、成和之美”的3HE教育文化品牌。因取“河、合、和”三個字的諧音,故概括為3HE。其中,思河之源是辦學文化根基,聚合之力是辦學策略,成和之美是辦學目標和追求。
為深入推進“思河之源、聚合之力、成和之美”的“3HE”教育文化品牌的研究,學校成立了三里河文化少兒研究院,籌建了三里河文化展館,開辟了“膠州大白菜”實踐基地,開發(fā)了“風物三里河”學校課程,形成了以三里河文化為軸線的課程體系。并據(jù)此提煉出了“上善若水、自強不息”的學校精神,師生和家長共同設(shè)計了“源源、合合、美美”吉祥物,撰寫了校賦,并以此衍生了學校的辦學理念、教育宗旨、管理策略、校風校訓,制定發(fā)展規(guī)劃和辦學章程,完成了學校的頂層設(shè)計。在此基礎(chǔ)上,王書友以三里河精神為基點,以三里河水相為文脈,創(chuàng)意了學校的環(huán)境文化。步入校園,無論站在哪個地方,眼前總是一幅美麗的畫面,讓人心生“眼中有丘壑,美在心中流”之感?!笆笆@”園園景不同,景景韻相通;“三路一城”各有風采,“五吧八廊”各有千秋……校園里到處涌動著文化氣息,如同置身于一個具有大河印記的文化館。
走進教室,室內(nèi)環(huán)境布置清新、優(yōu)雅,墻壁文化區(qū)、圖書閱覽區(qū)、植物養(yǎng)植區(qū)……區(qū)區(qū)有特色。班主任結(jié)合實際情況,征集學生、任課教師及家長的意見,創(chuàng)建班級品牌,每個班級設(shè)計班徽,制定班訓,形成班風,確立班級口號、班歌和班級目標。如陳密芝老師的“書香班”,其班級座右銘是“以讀書為美,讓王書友們因讀書而改變”;班訓是“知書達理,以仁為美”……班級品牌的建設(shè),不僅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而且讓學生產(chǎn)生了歸屬感、自豪感,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向心力?,F(xiàn)在全校有“禮儀班”“冰心班”“鳳翰班”等33個特色班級,形成了“班班有特色,生生顯個性”的文化景觀。
辦公室里注重精神文化的打造與提煉,用精神文化引領(lǐng)人、感召人。四校合一,擺在王書友面前最重要的任務(wù)是凝心聚力,實現(xiàn)教師的華麗轉(zhuǎn)身。他至今清楚地記得與教師第一次見面時的情景:四個學校的教師很明顯地分成了四個方陣,界限分明地分校而坐。合校的半年多時間后,教師談起話來還是不自覺地說:“王書友們七里河小學的教師如何,你們付家村小學的如何,他們南關(guān)小學和北三里河小學的如何?!苯處熯€沒有完全融入三里河小學這個新的大家庭中。如果長此以往,校將不校。這可怎么辦?必須想辦法讓教師的心融在一起,情牽在一起。因為他深知“水水相連江浩蕩,峰峰相牽山巍峨,師師合作校興旺”。于是,圍繞“聚合之力”的文化軸線,他與教師一起研討制訂了“和諧團隊自主管理”實施方案,全體教職工分成“幸福團隊、陽光團隊、夢想團隊”等6個團隊,把原來4個學校的教師均衡地分配到了各個團隊中。每個團隊設(shè)計了團徽,確立了團隊目標,明確了團隊精神,實施“團隊的事情自己負責、創(chuàng)造的榮耀共同分享”的管理辦法。學校開展的每項活動都以團隊為單位進行評價,每個學期末舉行“王書友講團隊溫馨故事”演講比賽,并根據(jù)一學期工作成效,表彰獎勵先進團隊。經(jīng)過六年的努力,一種“人人思考工作,人人融入團隊”的氛圍在校內(nèi)蔚然成風。王書友深切體會到文化“感召人、改變?nèi)恕l(fā)展人”的魅力,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校長領(lǐng)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lǐng)導,其次才是行政的領(lǐng)導”。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所學??赡苁裁炊箭R全,但如果沒有為了人的全面發(fā)展和豐富精神生活而必備的書,或者如果大家不喜愛書籍,對書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稱其為學校?!被诖?,王書友想方設(shè)法讓師生有書讀、好讀書、讀好書,成就學校的書香氣質(zhì)。
車庫變書庫。新校剛組建時,在南門西側(cè)有一個600多平方米的車庫,被用來放教師的幾十輛電動車。一次,偶爾聽到兩位教師的談話,其中一位教師調(diào)侃道:“咱學校真是大氣,電動車保存在車庫里?!闭f者無心,聽者有意。王書友想:只放幾十輛電動車,真是浪費資源。如何最大化地發(fā)揮車庫的作用呢?在師生中開展了“王書友讓車庫變個樣”的大討論,師生們都愿意將車庫改為書庫。于是,他進行了童趣的改造,將其改造為師生們美其名曰的西亭書院。書院里藏書區(qū)、讀書區(qū)、借閱區(qū)涇渭分明,動聽的古典音樂悠揚怡心,是讀書潤心的愜意之所。
要求變垂范。教師的文化自覺成就優(yōu)質(zhì)的學校文化。而教師的成長不是一個命令和一個制度就可以實現(xiàn)的。很認同一位名校長說的“校長培養(yǎng)教師最好的方式是共同遭遇”。讀書是培養(yǎng)教師文化自覺的有效途徑之一。若要師生愛讀書,校長先做讀書人。為此,平日里,王書友“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努力做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讓潺潺的知識小溪不斷流入干渴的心田,讓貧瘠變得肥沃,讓貧乏變得厚重。徜徉在書的海洋,沐浴著書的滋潤,王書友收獲著讀書的快樂。在涼爽的清晨,在寧靜的夜晚,泡一壺清茶,捧一卷詩書,沒有人打擾,沒有事催促,與大師交流,與心靈對話,獨享一份“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的清凈與閑適,那可真為自己找到了一方幸福的棲息地,找到了一方寧靜的港灣。
在心靜如水時,王書友“術(shù)業(yè)有專攻”地讀。蘇霍姆林斯基是令人愛戴而崇拜的教育大家,他已經(jīng)研讀了教育科學出版社編輯出版的《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五卷,以此指導自己做一個有思想的校長,辦一所中國式的“帕夫雷什”小學,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健康發(fā)展。在研讀教育經(jīng)典的同時,還細細品讀《論語》《道德經(jīng)》《中庸》等文學經(jīng)典,撰寫讀書心得,并能背誦部分章節(jié),以此豐厚文化底蘊。
王書友也會在精神疲倦時,輕松悠閑地“隨心而讀”。自由地讀一讀《讀者》《意林》《青年文摘》等人文雜志,陶冶情操,潤澤心靈;愜意地讀一讀金庸、梁羽生等的武俠小說,相忘江湖,快意人生;《中國教育報》《人民教育》《中國教師報》《江蘇教育》等教育教學書刊、報紙成了辦公桌上的營養(yǎng)品,暢游其間,吮吸著管理的甘露,增長著工作的才干。如果說閱讀教育書籍、報刊開闊了他的辦學眼界,豐富了他的教育理論和教育經(jīng)驗。那么,讀非教育類的書籍則增長了他的人生智慧?!端笕龂贰逗r和曾國藩》《張瑞敏如是說》……一部部閃耀著人生智慧光芒的作品,讓王書友領(lǐng)略著偉人的人格魅力,感悟著偉人的處世哲學。他希望就這樣徜徉在書海中,一路撿拾思想的瑰寶,染一身智慧的芬芳,感陶令“東籬采菊”的閑適淡定,這是人生的最美,人生也會因此而變得厚重。
在讀書學習的同時,王書友還“編書”體驗收獲的喜悅。目前,他已經(jīng)編寫了一本聊以自慰的個人“專著”——《走在追夢的路上》,書中分門別類地收集了自參加工作以來撰寫的論文、案例等教育教學成果。還編輯了一本《一路花香》,主要積累他喜歡的美文佳句。每次看到兩本整理好的書擺在王書友的眼前,一種收獲的喜悅頓時涌上心頭。當王書友把兩本專著展示給教師看時,教師很佩服他的文采和好學。于是,趁熱打鐵,他先鼓勵青年教師寫自己的專著,學校予以免費印刷。于是,《歲月留香》《腳印》《教育的風景》等一本本散發(fā)著教育馨香的專著出版了。教師看著自己的專著愛不釋手,那種成功的愉悅溢于言表。老教師也看著眼熱,他們不甘落后,便兩個或三個教師一起合伙出書。就這樣,王書友心甘情愿地做一名書生校長,與書為友,引領(lǐng)著教師幸福而有詩意地走在讀書的路上。
全面變典型。對于熱愛讀書的人來說,讀書是一種樂趣;對于不愿意讀書的人來說,讀書是一種負擔。教師習慣了“上課—批作業(yè)—輔導學生”的工作方式,讓教師再去讀書學習,那可真是一件痛苦的事。一開始,教師找了“工作忙,沒有讀書時間”的美麗謊言來敷衍。雖然學校倡導教師要勤于讀書,勤于走進書院,王書友每次去看讀書記錄,讀書或借書的教師還是少得可憐。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教師忙得沒時間讀書,會讓自己更忙。于是,王書友便采取了趕鴨子上架的強制措施,每人每天讀書1小時,并且要記寫“讀書卡”,工會分團隊進行評價反饋。這一招還真見效。教師開始走進書院親近書籍,暢游書海汲取知識的營養(yǎng)??墒?,一段時間后,教師開始應(yīng)付,只是到書院填寫完“讀書卡”了事,并不是真心讀書,只是淺閱讀完成任務(wù)而已。正在他為此事心急之時,陳密芝老師找到王書友,要成立5+X成長俱樂部。5是指俱樂部的陳密芝、陶丕春、劉霞、紀文芬、邱兆鳳五位開創(chuàng)者。X是指后來自愿加入的愛好讀書研究的其他教師。因為是自愿組成的“草根共同體”,他們經(jīng)常利用休息時間自發(fā)地舉行讀書分享會,課題研討會。為了激發(fā)他們堅持做下去的熱情,王書友成為他們的后勤部長:需要指導時,給他們請專家名師;需要外出學習時,給他們提供機會;需要讀書,給他們購書贈書;需要展示才能,給他們爭取平臺。漸漸地,王書友也成為他們的精神聊友:經(jīng)常參與他們的活動,共享他們的學習研究成果;經(jīng)常與他們座談,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主動推介他們的研究成果,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樂趣。特別是在膠州市級以上的各類教科研成果展示中,王書友讓他們承擔任務(wù),歷練才能,磨礪意志。在膠州市小學語文集體備課展示中,他們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展示獲得高度評價;在膠州市小學語文教研成果展示中,他們聯(lián)袂展示的“說課、上課、評課、教研匯報、作文成果”,折服了現(xiàn)場評委和聽課的教師,好評如潮。“王校長,陶老師的課厚重、大氣、高效,真沒想到!”聽課教師如是說?!白YR展示成功!說課水平高,評課見真功,匯報有內(nèi)涵。”評委如是說。在一次次的展示中,他們感受到了讀書的魅力;在眾多的稱贊聲中,他們感受到了成長的力量。令其他教師震撼的是他們的專業(yè)素養(yǎng)如此之高,專業(yè)成長如此之快。其他老師真正感悟到了“優(yōu)秀的教師是讀出來的,研究出來的”。他們?nèi)缤粔K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了教師沉睡的心靈,喚醒了教師們成長的渴望。令王書友驚喜的場景出現(xiàn)了:主動走進圖書室沉下心來讀書的教師多了,5+X成長俱樂部的隊伍壯大了,發(fā)表的論文見諸多家報刊,教學研討蔚然成風。受5+X成長俱樂部的啟發(fā),隨后學校又成立了數(shù)學、英語、綜合科的學習研究共同體,一股讀書研究的熱情在學校悄然興起。正如雅斯貝爾所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從上任的那天起,一個問題就在王書友腦海中縈繞:“如何使學校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實現(xiàn)突破,打造辦學特色,豐富學校內(nèi)涵?”很長一段時間,他思索著、探尋著……在與教師、學生、家長座談?wù)撟C的基礎(chǔ)上,他認識到:用文化引領(lǐng)促進學校全面升級,凸顯學校文化特色。黑陶是三里河文化中一顆靚麗的珍珠,在國家博物館的負一層,陳列著多件從王書友們?nèi)锖映鐾恋牡皻ぬ毡忍掌?。作為三里河人,理?yīng)傳承陶文化助推學校特色熠熠生輝。于是,學校便把陶藝作為學校的特色項目開始探索。經(jīng)過五年多的實踐、反思、拓展,從最初的課外興趣小組,到全校推廣,再到編寫出校本教材《小陶器》,學校開發(fā)了系統(tǒng)的陶藝特色課程,陶藝教育成為學校最為閃亮的特色品牌?,F(xiàn)在,學校以“解放雙手、點燃智慧”為指導思想,以“以陶寓德、寓創(chuàng)于樂”為教學目標,秉承“沒有失敗的作品、只有失敗的創(chuàng)意”的教學理念,一至三年級開設(shè)了彩泥課程,四至六年級開設(shè)了泥陶課程。陶藝課上,學生們運用捏、揉、拍、擠等技法,經(jīng)過切泥、捏泥到上色等制陶程序,制作出一件件可愛、精致的作品。學生樂此不疲地玩泥巴,經(jīng)常出現(xiàn)教師宣布下課后,學生還沉醉在創(chuàng)意作品的喜悅中,不愿意離開陶藝室。從簡單到復雜,從粗陋單一到精致典雅,一件件陶藝作品從學生們的手中誕生:造型夸張的卡通人物、惟妙惟肖的小動物、細致入微的植物、典雅質(zhì)樸的茶具,一件件作品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讓人不由發(fā)出贊嘆。
陶藝教室里,一件件陶器琳瑯滿目;走廊上,惟妙惟肖的陶藝畫敘說著三里河文化風俗。漫步在陶藝長廊,看著一件件創(chuàng)意迭出的作品,看著學生們兩個一伙三個一撮地欣賞陶藝作品,我們心底會驀地涌起一種自豪:這才是真正的校園文化,這才是真正地以文化人。小泥巴大舞臺,小陶器大文化。學校又把陶藝與3D、國畫、剪紙、書法、兒童畫相融合,生成了具有現(xiàn)代氣息的創(chuàng)客文化。墻壁上有學生們創(chuàng)作的陶藝3D畫,國畫室里小畫師們在陶坯上揮毫潑墨,剪紙室里小巧手們在陶坯上或雕刻或噴釉……當學生看到精心創(chuàng)作的小陶器從電窯里燒制出來時,他們樂不可之,更加愛陶、做陶、傳陶。2013年,陶藝老師韓云到鋪集小學支教,她將自己特意制作好的幾件陶藝作品展示給鋪集小學的教師和孩子們,贏得一片贊嘆。孩子們瞪大了眼睛,簡直不敢相信,一塊小小的泥巴可以變成惟妙惟肖的人物,變成精致典雅的器具。由此,韓老師在鋪集小學開設(shè)了陶藝課程,帶領(lǐng)孩子們學陶、賞陶和制陶。從城區(qū)到鄉(xiāng)村,小小陶藝溝通了學校之間的交流,串聯(lián)起城鄉(xiāng)孩子對于陶藝的喜愛之情,成為城里孩子和農(nóng)村娃的快樂使者。
“課程不只是一種純粹的知識活動,而且是一種價值參與,體現(xiàn)為一種價值判斷、價值賦予以及一種文化主體的自覺”。隨著陶藝特色課程的構(gòu)建,王書友認識到:學校特色只有植根課程,才能稱其為真正意義上的辦學特色。于是,他結(jié)合“思河之源、聚合之力、成和之美”的3HE教育文化品牌,結(jié)合培養(yǎng)“正氣、靈氣、大氣”的現(xiàn)代有益公民的育人目標,遵循“讓學生站在學校中央”的課程建設(shè)理念,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文、科學、身心、藝術(shù)、實踐”五大核心素養(yǎng),系統(tǒng)構(gòu)建“基礎(chǔ)性課程、拓展性課程、活動性課程”三大課程體系,實現(xiàn)課程建設(shè)“有根有魂、有形有神”。王書友們整合三里河文化與音樂課程,原創(chuàng)了三里河組歌《夢想開始的地方》,主要包括展現(xiàn)古老三里河文化的“三里河”、彰顯孩子們天真爛漫的“桃花笑了”、表達世界和諧的“夢境花園”三首歌,參加2015年“全國中小學生藝術(shù)展演暨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奪得了全國金獎,在中央電視臺網(wǎng)絡(luò)頻道和中國教育電視臺播放。經(jīng)過六年的不懈探索與積淀,學校的3HE文化教育特色日漸形成。2015年7月7日,分“思河之源、聚合之力、成和之美”三大篇章,在膠州市三里河文化廣場舉行了3HE教育文化成果展演。微笑與夢想編織成快樂的舞臺,掌聲與祥和洋溢在和美的會場,歌舞、誦讀、秧歌、武術(shù)表演等18個節(jié)目均來自全校師生的傾情奉獻。演出結(jié)束,領(lǐng)導給予高度評價,家長紛紛點贊。正如一位家長在微信中所說:“這不僅僅是一場精彩的演出,更是一場文化的盛宴?!?/p>
著名學者費孝通先生說過:“文化自覺是一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歷程?!蔽幕杂X讓王書友們找到了辦學的根基,讓學校有了發(fā)展的引擎。它引領(lǐng)一群激昂的教師走向卓越,引領(lǐng)一群樸實的學生走向陽光,引領(lǐng)一所薄弱的新校走向和美。
(作者單位:北師大青島附校山東膠州市三里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