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生
活成一株植物
人與植物,是有某種相似的。
比如,玉米。它長著長著,就長起了胡須,體內(nèi)有了雄性激素,這是否預示著玉米的成熟,還是一個男人的成熟?
有玉米特征的味道男人,如,張大千,恍若一株有個性的玉米,遺世獨立。張大千美髯飄飄,手執(zhí)一根竹杖,云游四方,一蓬胡須,臨風颯颯,文人的胡須和他潑墨的畫,成熟得像斑斕秋天一株靜謐的玉米。
玉米的胡須,中藥里又稱“龍須”,性平味甘,有預防保健用途,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蓄胡須的男人,看上去老成持重,胡須成了一個人的標志。
顆粒是有內(nèi)涵的,它的那些整齊排列的玉米粒,從灌漿開始,似乎還可以看到那些白色晶瑩的汁液在緩緩流動,等到漸漸飽滿,變成一顆有浮雕感的玉米,再把它掰下,放到風中吹干,太陽底下曬,就變成一粒粒堅硬的玉米。這就像一個男人的成長過程,由幼稚走向老熟,成為一季溫飽的食物。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何首烏長得像人。何首烏長在地里,是一個人的形狀。它是那個種何首烏的人?還是種何首烏的人,預先設定的一個人的面相?
何首烏是植物中,長得最像人的植物,那個人的嘴巴、鼻子、眉毛,表情是很難神似的,只是具備了一個人的基本輪廓,你可以把它虛擬成一個男人或女人,背后說你壞話,又拿他沒有辦法,就惡搞他。這個人,在你的想象中變成癩頭或兔唇,口中缺兩顆門牙,你的情緒得到宣泄,心情得到釋放。最后拿它泡茶安神,生須發(fā),補肝腎,強筋骨。
你也可以把它想象成是隔壁鄰居劉三,打牌贏了錢而五官疏朗。或者,小學時的同學張小胖,考試不及格,眉頭緊蹙,為一件俗事,高興或者沮喪。
再說羅漢松果,憨態(tài)可掬。紅綠兩段,就像一個人以脖子為臨界點,綠色上半部分如首,紅色下半部分似身。一只果的形狀,如一個大腹便便,披袈裟的羅漢,寂寂而坐。
漂亮的小女孩像桃。初夏青桃成熟時,有一絲腮紅,小姑娘有桃的可人、靈動。所以,文人愛桃,賈平凹寫長篇小說《廢都》時,住在一個叫“桃曲坡”的水庫邊,他在“后記”中說:“水庫地名人叫桃曲坡,‘曲有‘文的含義,我寫的又多是女人之事,這桃便更好了。”
中年男人像藤,在時光空間里恣肆漫爬,借助年輕幼稚時搭起的藤架,似植物中的螃蟹,左右奔突,四處橫逸;也如一架扁豆,在風中搖曳,滿架秋風扁豆花。所不同的是,男人有胖子和瘦子、高個子和矮個子之別,而一根藤,也有胖藤和瘦藤、長藤和短藤之分。
老年人像南瓜,活得敦實。我到皖南采風,拜訪塔川古村,黎明時踩著鳥鳴,嗅著炊煙進村。村頭一戶人家的一截斷墻上,幾只碩大的南瓜呼呼酣睡。古村是時光的老者,南瓜是村莊植物的長者。老年人,在他淡定的人生秋光里,活得像一只安靜的南瓜。或者說,悠悠長著的南瓜,有老年人的自在安逸。
植物為什么長得像人?是說明它內(nèi)部胚胎有與人相似的基因。比如,人有雙胞胎,植物也有雙胞胎,一只紅薯藤上,可以有兩個紅薯。只是人會說話,植物不會說話,植物有觸覺,它知道哪兒有危險,哪些地方不適宜它的生長,這和人也有某種相似。
人是一株會東奔西走的植物。
小人物的快樂
快樂有時像一陣風,呼啦呼啦地吹過樹林,樹干和枝丫沒有察覺,而葉子卻很滿足。
我的鄰居張二爹,是個蹬三輪的,他最大的逍遙與愜意,是躺在一棵銀杏樹下睡覺。張二爹拉一個客人,推車、上車、起步、用力,四個連貫動作,像文人的某篇文章,起、承、轉(zhuǎn)、合。在生意清淡的情況下,他會把車停到一棵四百年的銀杏樹下,半倚半躺在三輪車上,在樹蔭下睡覺。偶爾,會有一片幸運的葉子落到頭上,或是一只紅螞蟻,從樹上掉到他的身上,小東西驚魂未定,在舊衣裳上奔跑,從后領爬到帽頂,老頭兒睡意正濃,渾然無知。
小人物的快樂,是隨遇而安,奔波忙碌中的一點點閑暇時間。
張二爹每天做完生意,便一頭鉆進澡堂,身體浸泡在大池熱水里,只露個腦袋在外面。澡堂是個天然出音響效果的地方,咿咿呀呀哼幾段戲文,一天的疲憊消失殆盡。小池里的水滾燙,張二爹燙腳丫,快活得齜牙咧嘴。
有時候,內(nèi)心的恬淡安逸,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我的朋友大李,在報社做校對,屬于那種別人睡覺,他上班;別人上班,他睡覺的夜貓子。大李說,下夜班回到家,已是凌晨二三點,老婆早已去了爪哇國,他睡意全無,就在臺燈下畫畫,他喜歡畫水墨仕女圖,畫好后一個人坐那兒獨自觀賞。有時候,大李干脆不畫畫,他一個人躡手躡腳站在陽臺上聽蟲叫,“晨光熹微時,天空泛著魚肚白,有時是蛋青色,你不知道,秋天的蟲鳴有多美妙!”大李咧著厚嘴在笑。
有些快樂,不在于有多大的權力和多少財富。比如,住在樓下姚老二,在小區(qū)的旁邊開一燒餅店。姚老二是外地人,七八年前來這座城市,一家三口做燒餅,他是“燒餅皇帝”,老婆是“燒餅皇后”。
每天凌晨三四點鐘起床,生爐子的第一縷煙,嗆得姚老二直流眼淚;面是昨天發(fā)酵好的;大蔥、薺菜、蘿卜絲餡,一勺一勺包入燒餅里面。生爐子、和面、發(fā)酵、切蔥、刨蘿卜絲……姚老二整天樂呵呵的,動作重復一千次,只在完成他的一件作品:燒餅。
像西方人喜歡吃烘焙的面包一樣,小城人的早餐喜歡吃小爐燒餅?!耙郧按鬆t燒餅一爐能烤幾十只,現(xiàn)在方式改進,小爐燒餅一次只能烤二十只?!币隙ν炅税胩斓幕顑?,手捧一只紫砂壺,蹺著二郎腿,坐在一把竹椅上,呵呵地笑。有人曾替姚老二算過一筆賬:一上午賣五百只燒餅,每只兩元,利潤對半,你說他一天賺多少錢?
我采訪過的中年農(nóng)民王小米,平時愛搗鼓一些小玩意,他花了兩年的時間,用廢舊鐵皮鋼材做一臺迷你蒸汽小火車。開學第一課,王小米被小學校長請去,在操場上鋪了三十米的鐵軌,他添水加煤,點火生爐子,蒸汽機小火車發(fā)動起來,“噗噗”地冒著白煙,載著十六七個孩子,咕嚕咕嚕奔跑。那天,王小米坐在最前面的駕駛位置,開著小火車在校園兜風,孩子們興奮得手舞足蹈,不停地揮著小手,學大人站臺送別,那面插在車頭的小紅旗,風中獵獵。王小米眼睛瞇成一條縫,開心得像個孩子。
城市的風景并不只是繁華。喧鬧中,還有小人物的憨笑、歌吟??鞓肥且患唵蔚氖拢瑤Ыo你內(nèi)心愉悅、滿足和輕盈。
下雨天找?guī)讉€人閑坐
下雨天,找?guī)讉€人閑坐,瓦檐上有水聲,幾個人坐在屋內(nèi),一邊喝酒,一邊聽雨,喁談、嘯歌,忘了功名利祿。
于二是屬于那種不爽約,請一次就來的朋友。那時,我住的小城很小。一座城,他住北門,我住南門。有一次,下雨天,我請他過來坐坐,他穿件藍雨披,風中嘩嘩作響,騎輛破車,就一搖一擺地來了。半道上,車扎了胎,于二吭哧吭哧地推著車,步行十里,穿城而過,還帶來一包城北“小臘春”的豬頭肉。
我當然會想到寫詩的陳老大。春天里,陳老大約我到杏花村喝酒。我說,我們這地方哪有杏花村?你這是開玩笑吧。陳老大哈哈大笑,你這個人還寫文章哩,一點情調(diào)都沒有,有杏花的地方不就是杏花村嗎?那天,我跟在陳老大后頭,不是騎驢,而是坐車,走了六七十里,快走到鄰縣汪曾祺老家了,吃到了比汪曾祺筆下還小的小慈姑,小慈姑燉黑豬肉。
有天傍晚,我打電話給張大個,他在電話那頭興奮地說,我在船上哩,陪朋友去重慶送貨,過了長江三峽,正在萬州。我恍若看到,一個人,滿面笑容,神采奕奕站在甲板上,頭頂是滿天星光,身后是萬家燈火,緩緩移動的天際輪廓線。
張大個是個老板,他這個人總是很忙,丟下廠里的一大堆事情不管不顧,陪人送貨。那個人開車,怕打瞌睡,想找個人說話聊天,張大個二話沒說,帶著他的寶貝相機,爬上了大貨車。
找人閑坐,茶雨微涼。這時候,不急不躁,聽不到不著邊際的吹噓,也沒有虛榮這道菜。
某年,在富春江邊,我跟陳老大閑扯王子猷雪夜訪戴的故事。陳老大醉了,一把抓住我的手說,“兄弟,人生在世,要的就是這個意思!”
閑坐的地方,不是很大,有個小房間,私密,五六個平方,四五個人圍坐,桌上粗纖維食物冒著熱氣。陳老大朗誦一個詩人的句子:男人天生就是小酒館的主角,許多事,有一半是在這里完成。各色人等想入非非,滿腦子的野心,想要出人頭地。
小酒館,是一個可以說說話兒的地方,有世事冷暖,情感交集,彌散著最柔軟的鄉(xiāng)愁。那天,剛送貨回來的張大個百感交集:“小時候家里窮,經(jīng)常餓著肚皮上學,到同學家,看到門口晾曬的蘿卜干,偷偷拿幾塊塞到嘴里,蘿卜干太咸,舀水缸里的涼水喝,真懷念從前啊?!?/p>
溫潤的雨天,孔尚任寫《桃花扇》,湯顯祖寫《牡丹亭》,沈三白寫《浮生六記》……《桃花扇》這樣唱道:“你記得跨青溪半里橋,舊紅板沒一條。秋水長天人過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樹柳彎腰?!庇晁?,打在谷物上,呈一朵花狀飛濺,散發(fā)古意濃郁的清香,浸潤文人的字,也浸潤他們的心,洇著煙靄。
找人閑坐,這種感覺不是我一個人才有。在那個水意氤氳的宋朝,詩人趙師秀約朋友閑坐,“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泵纷邮炝耍瑢こH思?,粉墻黛瓦,掩映在淡淼的水墨煙雨之中,青草池里,傳來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蛙聲。已經(jīng)約請好的客人,說來卻怎么還沒有來?時間一晃就過了午夜,趙大叔手執(zhí)棋子輕輕敲擊桌面,等著客人,只看到燈芯兒,過一會兒就落下一截……
細雨霏霏的傍晚,樹上有鳥叫,空氣中流動著花香。一個人回家,半道上如果有人喊我,我不會推辭。這時候,有人喊你,說明這個人還惦記著你。
責任編輯 ?韋健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