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研究生開始把自己的導師稱作“老板”,有的導師確實也很樂意學生這樣稱呼。所以在每年與新生的第一次見面會上,我都會認真地說:“我是你們的導師,我不是老板。你們不是來為我打工的,你們是來這里學習、發(fā)展自己的?!边@句話聽上去莊重嚴肅,像是辯論賽中一辯表明立場的開篇陳詞。
然而,“導師”這個詞在當下也被濫用了。網(wǎng)上有一條關于“研究生和導師究竟是什么樣的關系”的問題,下面有很多網(wǎng)友的匿名回答。有網(wǎng)友竟然說 “感覺已經要變成仇人關系了,不是不共戴天的那種大仇,而是期望畢業(yè)以后再也不要有任何交集那種?!笨赐赀@些回答,我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
有要求,也多鼓勵
“正德以修身,博學以致長?!蔽业睦硐胧呛蛯W生建立起一種亦師亦友、共同提升、探尋真理的師生關系。
現(xiàn)在的本科生,在專業(yè)學習方面多滿足于考試時讀讀背背,得個不錯的分數(shù),在理論素養(yǎng)和學術訓練方面是很欠缺的。有的學生做的是畢業(yè)設計,直到本科畢業(yè)也沒有寫過一篇完整的學術論文,進入研究生階段,每次談到選題、框架、邏輯、觀點,都會感到茫然無所適從。所以每年9月新生進校后,我都會組織所有的研究生在一起開會,明確研究生階段在人生和治學方面的要求,根據(jù)不同的年級制定相應的學習研究計劃。以后,每兩周開一次讀書交流會,聽取學生在學習及生活上的意見。
小杜從外省的一所傳媒學院考過來,是個勤奮上進的學生。在得知自己入圍研究生復試時,她就在微博上找到我,向我請教各種問題,還給我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表達了想跟隨我學習的愿望。“積極主動,熱情向上”,這是小杜留給我的深刻印象。入學之后,研究生和導師們見面進行雙選時,我便優(yōu)先選擇了小杜?!爸鲃尤松纱笃鳌?,我喜歡對待學習和人生都有積極主動態(tài)度的人。
小杜原來的專業(yè)是電視編導,屬于藝術生。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后,她第一次寫論文,從題目到框架甚至主要觀點都被我推翻了。每次,她拿著修改過的論文小心翼翼地走進我的辦公室,看著我用紅筆在論文上寫滿批注,指出論文這里或那里的問題時,她都會站在我身邊,努力克制著自己沮喪的情緒。有一次,她流淚了,委屈地說:“老師,我真的盡力了,但我總寫不好,很著急,辜負了您的期望?!蔽彝蝗灰庾R到,雖說導師對學生嚴格要求是對的,但對于一個剛入研究生門的學生來說,從無到有要寫好一篇論文,的確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導師不僅要提要求,還應該多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于是我柔聲說道:“姑娘,你的論文每修改一次,都有很大的進步。老師之所以提出修改意見,是希望你能寫得更好。通過不斷修改論文這個過程,你才能慢慢掌握研究的思維和方法,你要對自己有信心,老師也對你有信心?!甭犃宋疫@番話,小杜的神情明顯放松了。她的這篇論文,前前后后修改了十幾稿,到最后定稿時,相比初稿已經有了質的飛躍了。后來這篇論文投給一個學報,編輯很欣賞這篇文章,把它安排在了那一期的第一篇。從這以后,小杜在專業(yè)學習和研究方面都獲得了很大的信心,再寫文章時,就順暢了很多。
我要求所有的研究生,做任何事都要精益求精,不管是對待學習還是工作,這是一種敬業(yè)精神。學生們交給老師的作品或論文,從形式到內容、從語句到標點符號都要反復斟酌,盡量不出差錯?!澳闾峤坏拿恳粋€作品都代表著你的形象,需要用心維護。”在指導學生治學的同時,我也傳遞了耐心、專注、堅持的精神,這是一切優(yōu)秀的人所必須具備的特質。這種特質的培養(yǎng),依賴于師生之間真誠無私的情感交流和導師言傳身教的感染。
讀書行路,苦樂同當
我在讀研究生時,導師經常會帶著我們出去參加學術會議,到南大、復旦、山大等高校去游學。在這個既讀書又行路的過程中,我得到了學術界很多前輩的指導,拓展了視野,增強了對于學術的興趣。我自己做了導師后,也繼承了老師指導學生“讀書行路”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我用自己的科研經費,帶他們到南京、蘇州、上海、北京等地參加學術會議、觀摩文藝演出,鼓勵他們在專業(yè)上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
我所在的新聞與傳媒學院,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每年暑假,我都會策劃一個主題實踐活動,帶領學生走南闖北,采訪各地的風土人情。2014年暑假,我策劃了“沿著范長江的足跡——新聞學子‘重走西北角”采訪實踐活動。7月12日,我的本科生碩士生一行12人,從揚州出發(fā)到西安,再轉車到甘肅平涼。從揚州到西安只有普快,全程近20個小時。為了節(jié)省一半的車費,我和學生一樣,買的都是硬座票。剛上車,學生們新奇勁兒十足,聚在一起談天說地,分享美食。新鮮感過去后,學生們進入疲累狀態(tài),要么在睡覺,要么玩手機、聽音樂、看電影。
“大家注意了,布置一個小作業(yè)。請仔細觀察車廂里的人,看看他們都有哪些特點?另外,主動和1個陌生人交談,然后把他們的故事告訴我?!蔽遗R時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觀察采訪作業(yè)。團隊不少成員開始興奮起來,迅速找到合適的采訪對象,熱烈地交談起來。小潘性格內向,平時不善言辭。這個看似簡單的采訪任務,對他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
小潘看著車廂里的人,眼光掃過來掃過去,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采訪對象。
“不好意思開口?”我問。
“不知道說什么?!毙∨擞悬c不好意思。
“主動問好,真誠微笑地看著對方,注意觀察細節(jié),尋找共同的興趣點。”我鼓勵他。
在我的鼓勵下,小潘終于打破了僵局,主動地和陌生人交流起來。他在采訪手記中寫道:“總認為自己只適合動手而不適合說話。其實和陌生人之間也可以有很好的交流。我們往往都在等待別人先開口,為何不能自己積極主動些?”這次小采訪,對小潘來說是個小突破。
有了這次歷練,在接下來的采訪活動中,小潘表現(xiàn)出極高的采訪熱情。在甘肅平涼,我們遇到了真誠熱情的鄉(xiāng)村教師馬老師,小潘很快和馬老師10歲的兒子打成一片。一天,我們要到平涼市崆峒區(qū)峽門鄉(xiāng)關梁小學姚樹灣教學點采訪,小潘事先細心地做了準備,到超市里買了一些文具和零食。姚樹灣教學點地理位置很偏僻,要走很長的山路。教學點只有1個老師,7個孩子。孩子們都是留守兒童,平時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很少接觸陌生人。一下子看到這么多陌生人,孩子們顯得很拘謹,只是用怯生生的眼神看著大家,對于任何問題,一概抿嘴、搖頭。
“來來來,吃點東西吧!”小潘熱情地拿出零食給孩子們。
“不!”
“會唱歌不?”小潘繼續(xù)尋找話題。
“不!”
“要不,我們玩老鷹抓小雞的游戲吧?”
“嗯!”聽到游戲,孩子們的眼神里放出了光芒!
小潘跑前跑后,當起老鷹和孩子們游戲起來。同學們的鏡頭中記錄下一張張小潘和孩子們奔跑、快樂的身影。
“重走西北角”采訪活動結束后,小潘寫了一系列稿子。他寫道:“教育是愛的事業(yè)。我們來到這里,只帶給他們一些學習用品是不夠的,必須要給他們真誠持久的關愛?!薄八麄冋龑W著成長,如何做自己的英雄,而我們,不應報以憐憫,而是應該給予鼓勵,溫柔地對待他們,讓英雄的信念在他們心中生根發(fā)芽。如果可以,盡綿薄之力助他們前行?!?/p>
當下,科技不斷推陳出新,從技術層面來看,傳媒之“術”可以很快習得,但傳媒之“道”,卻需要引導和培育。
責任編輯:曹曉晨
張愛鳳
揚州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教授
古人云:﹁經師易求,人師難得。﹂一個優(yōu)秀的老師,
應該是﹁經師﹂和﹁人師﹂的統(tǒng)一,既要精于授業(yè)、解惑,
更要以傳道為責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