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琳,蔣益蘭
(1.湖南中醫(y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208;2.湖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附屬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006;3.江蘇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江蘇 南京 210028)
·名醫(yī)擷華·
淺析蔣益蘭教授辨治惡性腫瘤的學術觀點
宋 琳1,3,蔣益蘭2*
(1.湖南中醫(y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208;2.湖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附屬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006;3.江蘇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江蘇 南京 210028)
蔣益蘭教授基于惡性腫瘤“虛、毒、瘀”互結的病因病機理論,從預防為主的治未病思想,臨證辨治的整體觀念和個體化治療,病證結合,分期論治,衷中參西的論治觀,提倡帶瘤生存和以人為本的腫瘤辨治觀,重視腫瘤病人的心理疏導等五個方面形成了診療惡性腫瘤的學術觀點。
惡性腫瘤;病證結合;衷中參西;蔣益蘭
惡性腫瘤是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和社會發(fā)展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1],近年來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趨勢。根據國際癌癥研究所發(fā)布的Globocan 2015的數(shù)據顯示[2],全球癌癥發(fā)生數(shù)達到1 410萬,死亡820萬,并且全球癌癥病例呈現(xiàn)逐年增長趨勢,預期到2020年每年新發(fā)生的病例數(shù)將超過1 500萬,在發(fā)展中國家癌癥總數(shù)將增加73%,其中中國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數(shù)均居世界首位[3-4],已經成為嚴重威脅我國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一大殺手,因此尋求治療惡性腫瘤治療有效手段迫在眉睫。研究名老中醫(yī)的學術觀點,從鮮活的臨證經驗中汲取營養(yǎng),不僅可以傳承其學術觀點,并且可以提高治療腫瘤的臨證水平。蔣益蘭教授系湖南中醫(yī)藥研究院副院長,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腫瘤近30年,其醫(yī)德高尚,醫(yī)術精湛,博古通今,在治療腫瘤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筆者有幸跟師臨證,受益匪淺,現(xiàn)介紹蔣教授辨治惡性腫瘤的學術觀點。
對于腫瘤的病因病機古代醫(yī)家闡述頗多,如《諸病源候論》中記載“積聚者,由陰陽不和,臟腑虛弱,受于風邪,搏于臟腑之氣所為也”?!夺t(yī)宗必讀》云:“積之成也,正氣不足而后邪氣踞之”?!鹅`樞·九病始生》謂:“積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積也”《針論篇》說:“四時八風之客于經絡之中,為瘤病者也?!薄鹅`樞·水脹篇》載:“腸覃何如?岐伯曰:寒氣客于腸外,與衛(wèi)氣相搏,氣不得營,因有所系,瘕而內著,惡氣乃起,息肉乃生?!备鶕糯t(yī)家對腫瘤病因病機的認識,在師承國家級名老中醫(yī)潘敏求教授的經驗基礎上,蔣老師結合多年的臨床實踐認為,腫瘤屬于全身性疾病,其病因病機十分復雜,它是由于人體陰陽平衡遭到破壞而引起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等功能和結構失衡所致。她將腫瘤的病因概括為“內因”和“外因”。內因包括精神因素和臟腑因素,外因有外邪因素和飲食因素等。并提出“內虛”的觀點,指出機體“內虛”是腫瘤產生的關鍵因素。“內虛”狀態(tài)除了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養(yǎng)所致臟腑虛損不足,還包括外感六淫、情志內傷、飲食起居不節(jié)所導致的氣血功能紊亂、臟腑功能失調。當機體長期處于“內虛”的紊亂狀態(tài)時,正氣虛損不能抵御外邪侵入,導致食滯、氣阻、血瘀、痰凝、濕聚等有形之邪瘀滯體內,久而不去,搏結交阻積聚化毒,發(fā)展為腫塊惡肉。蔣老師指出“虛、毒、瘀”是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核心病機;并指出腫瘤術后復發(fā)及轉移的病機是 “癌毒未清”和“癌毒旁竄”[5]。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記載:“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金匱要略》云:“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蔣教授強調在抗癌實踐中要做到“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主張?zhí)崆案深A,預防腫瘤的發(fā)生,預防腫瘤的轉移復發(fā)。其思想主要包括:(1)在腫瘤尚未發(fā)生之前,針對可能導致腫瘤各種原因,如遺傳因素、免疫因素、有毒致癌物侵襲等因素加以防范,對腫瘤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注重對腫瘤高危人群及癌前病變的干預。(2)蔣教授認為,腫瘤的傳變有一定規(guī)律,臨床上可根據疾病的傳變規(guī)律進行積極的治療,“先安未受邪之地”,預先對可能受影響的器官加以固護,提高機體的抗邪能力,防止邪氣的侵襲。主張運用扶正的中藥,防治腫瘤術后復發(fā)和轉移,及時對腫瘤放療、化療的毒副反應進行預防和干預[6-8]。
《靈樞·歲露》云:“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內經》中記載:“以類合之,天人一也”?!秲冉洝分兄赋觥靶问焉褚粤?,神須形以存”。整體觀是中醫(yī)臨床思維的重要哲學觀點,提倡“天人合一”和“形神合一”,即人與自然、社會及機體內部各臟腑器官之間是統(tǒng)一的整體。蔣教授指出腫瘤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種局部表現(xiàn),其發(fā)生發(fā)展是內、外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治療上不僅針對腫塊的局部治療,同時重視整體機能的改善,保持人與四時陰陽、飲食起居、勞作等的和諧關系,要做到“恬淡虛無,法于陰陽,和于術數(shù),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才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腫瘤生物學的個體化決定了癌癥治療的個體化。蔣教授指出要根據腫瘤的異質性特征,讓腫瘤治療走出單一的對抗治療的困境,采用有效攻擊和機體調整相結合的方法,既要采取手術、化療等方法鏟除癌巢,更要重視調整癌癥發(fā)生、發(fā)展和轉移的機體環(huán)境中的個體化。只有從每個腫瘤患者的個體入手,分析其個體特性,有針對性的“量體裁衣”,才是癌癥治療的有效途徑。只有這樣才能突顯中醫(yī)整體觀念、辨證施治抗癌治療理念[6-8]。
惡性腫瘤的治療目前仍無特殊有效的手段,手術、化療及放療等依然是治療惡性腫瘤的基本方法。蔣教授提倡運用中西醫(yī)結合的方法治療腫瘤,她認為西醫(yī)的手術、化療、放療等可以歸納到中醫(yī)的攻邪范圍,直接攻祛腫瘤毒邪,但是只針對腫瘤的局部作用,在祛除癌細胞的同時,也干擾和破壞了人體正常的生理狀態(tài),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生活質量下降,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要采取中西醫(yī)相結合治療腫瘤,互相取長補短,充分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并且要根據目前腫瘤治療所處的階段進行辨證選方,如腫瘤早期,西醫(yī)以手術治療為主,蔣教授認為術后耗傷氣血,主張用中藥調理脾腎,以補為主。腫瘤中期,西醫(yī)主要以放化療為主,放化療屬于有毒之邪,損傷人體的氣血津液,這時主張攻補并重,既要扶助正氣,亦要祛除邪氣,綜合采用益氣養(yǎng)血、養(yǎng)陰生津、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等。對于晚期腫瘤病人西醫(yī)大多采用支持療法。此時蔣教授主要以補為主,以攻為輔,補益人體氣血陰陽,兼以攻法,注重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腫瘤的病因病機十分復雜,即使同一腫瘤,由于其病變的階段性不同,癥狀亦各不相同,故蔣教授強調要進行辨證施治與辨病論治相結合,首先中醫(yī)辨證論治選用主方,其次根據西醫(yī)的診斷,了解它的病位、病理類型及其進展規(guī)律,結合中藥的現(xiàn)代藥理知識及其性味歸經功效,進行加減,預防腫瘤的復發(fā)和轉移[6-8]。
目前,腫瘤的治療多采取以試圖殺死、消滅腫瘤為主要目的的治療手段,如手術、化療及放療等,雖然對于縮小腫塊有一定的臨床效果,但是臨床上常常追求“無瘤生存”的過度治療,甚至出現(xiàn)“瘤未消、人先亡”的悲劇。早在《黃帝內經》中就記載:“大積大聚不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過則死,此治積聚之法也”,提出腫瘤治療不可過度治療。蔣教授提倡“帶瘤生存,以人為本”的學術思想,主張對于晚期腫瘤病人不是以瘤體的縮小作為唯一目標,更要關注患者的主觀感受和生活質量,延長其生存時間。通過合適的治療手段使癌瘤與機體和諧共處[9]。
在晚期腫瘤患者中,約30%~50%的患者存在抑郁的心理狀態(tài),并且同時伴有焦慮等癥狀的出現(xiàn)[10],常常表現(xiàn)出沉默寡言、煩躁易怒、失眠、厭食等。而臨床醫(yī)護人員往往關心手術的成功,放療化療方案的制定,往往忽視了不良心理因素所帶來的不利影響,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讓患者對疾病的治療失去信心,甚至產生抵觸情緒,或拒絕治療等,還可以導致免疫功能的降低,減弱臨床藥物的治療效果,從而加重病情的發(fā)展,形成惡性循環(huán)?!饵S帝內經》中記載:“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強調身心健康對于疾病預防與治療的重要性。蔣教授認為臨床醫(yī)生應多與患者交談,充分理解患者,做患者的知心朋友,及時了解他們的煩惱和痛苦,尤其對于患有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的病人更應多給予關心和心理疏導,同時也鼓勵病人自己采取積極的措施進行心理調節(jié),如嘗試應用中國古典音樂中的宮、商、角、徵、羽五音針對不同的心理癥狀進行治療[5],又如采取氣功、導引、太極等方法轉移病人的注意力,調動內在的康復功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力,幫助患者保持樂觀情緒,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病案舉隅 江某,男,75歲,既往有高血壓、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病史。2016年1月因咳嗽、咳痰伴咯血于湖南省腫瘤醫(yī)院行CT檢查考慮中央型肺癌并淋巴結轉移,行纖維支氣管鏡及組織活檢示:中分化鱗癌?;颊哂捎谏眢w基礎情況較差不能耐受手術及放化療,遂求中醫(yī)治療。2016年1月初診,癥見:咳嗽咳痰,痰中帶血,無力咳出,活動后胸悶氣喘,自覺短氣,全身乏力,納差,夜寐差,不易入睡,小便正常,大便稀溏,舌暗淡,苔白膩,脈沉細。辨證屬肺脾氣虛、瘀毒內結證。治法:補脾益肺,化瘀解毒。方擬四君子湯加減:生曬參15 g,白術15 g,茯苓15 g,法半夏 10 g,生黃芪 20 g,靈芝 15 g,桔梗 10 g,浙貝母 15 g,瓜蔞皮 10 g,百部 15 g,蒲黃 10 g,臭牡丹 20 g,白花蛇舌草 20 g,枸杞10 g,菟絲子 10 g,麥芽 25 g,谷芽 25 g,酸棗仁 25 g,夜交藤 10 g,甘草6 g。15劑,日1劑,水煎分兩次溫服。2016年2月二診。服用上方后,訴咳嗽、咳痰較前明顯緩解,乏力、短氣仍有,納食增多,夜寐改善,二便調,近來時有頭暈,舌暗紅,苔白偏膩,脈細。上方去桔梗、浙貝母、百部,改臭牡丹30 g,白花蛇舌草30 g,加天麻15 g,升麻12 g。15劑。此后,患者堅持蔣教授門診中藥治療,并聯(lián)合我院院內制劑肝喜片、消癌平片等中成藥,以補肺健脾、活血化瘀、解毒抗癌,未使用任何西醫(yī)治療手段。蔣教授主要在扶正基礎上輔以活血化瘀、解毒散結,臨床隨癥加減。2016年6月患者復查胸部CT示腫塊較前縮小,腫瘤標志物檢查大致正常。后隨訪患者,患者仍存活至今,精神可,生活自理,肺癌癥狀控制良好,病情穩(wěn)定。
蔣益蘭教授將古代經典、中醫(yī)理論及臨床實踐相結合,提出的治療腫瘤的一些學術觀點,不僅為臨床工作者防治腫瘤提供了新思路,同時也有益于促進中醫(yī)腫瘤學的發(fā)展。
[1]董志偉,喬友林,李連弟,等.中國癌癥控制策略研究報告[J].中國腫瘤,2002,11(5):4-14.
[2]Ferlay J,Shin H R,Bray F,et al.Estimates of worldwide burden of cancer in 2015:Globocan 2015[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2016,127(12):2893-2917.
[3]陳萬青,鄭榮壽,張思維.中國惡性腫瘤的動態(tài)變化[J].科技導報,2014,32(26):65-71.
[4]孫 燕.中國腫瘤防治工作進入新時期[J].科技導報,2016,34(20):14-17.
[5]王文波,曾普華,蔣益蘭,等.五行音樂配合耳穴按壓治療中晚期惡性腫瘤負性情緒36例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5,31(12):17-20.
[6]簡小蘭,曾普華,蔣益蘭,等.蔣益蘭教授論治宮頸癌學術經驗拾菁[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35(7):27-29.
[7]曾 瀚,蔣益蘭,簡小蘭,等.蔣益蘭教授治療肝癌經驗[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36(10):51-53.
[8]王容容,蔣益蘭,王其美.蔣益蘭治療肺癌經驗[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4,30(3):20-22.
[9]周 堅,王其美,陳思勤,等.蔣益蘭主任醫(yī)師治療肺癌經驗[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1,27(1):30-31.
[10]Song H,Li J,Lu Y,et al.Investigation of mental health and its influence on Chinese cancer patients using a multidisciplinary screening flow: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 in the west of China[J].Chin Med J(Engl),2013,126:61-67.
(本文編輯 賀慧娥)
Academic Thoughts of Professor Jiang Yilan in Treating Maligant Tumour
SONG Lin1,3,JIANG Yilan2*
(1.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Hunan 410208,China;2.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Hunan 410006,China;3.Jiangsu Intr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Nanjing,Jiangsu 210028,China)
The academic views of Professor Jiang Yilan in treating cancer are summarized from five aspects which include the view of preventve treatment of disease,the view of the whole treatment and personal differences treatment from syndromes,the view of syndrome combination,staging treatment and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the view of survival with tumor,the view of th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of cancer patients based on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deficiency,toxin and stasis".
maligant tumour;combination of disease and syndrome;integrating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Jiang Yilan
R273
A
10.3969/j.issn.1674-070X.2017.09.008
本文引用:宋 琳,蔣益蘭.淺析蔣益蘭教授辨治惡性腫瘤的學術觀點[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7,37(9):952-954.
2017-05-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1373602)。
宋 琳,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腫瘤病中西醫(yī)結合防治方法和規(guī)律研究。
*蔣益蘭,女,主任醫(y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E-mail:tianshangren6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