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鳳
摘 ? ?要: 高校黨建工作與高校文化建設相互滲透、相互影響。高校黨建工作為校園文化確定了方向,校園文化是黨建工作的重要載體和依托。在社會主義新形勢下,高校黨建工作需要適當調(diào)整工作方法,以校園文化活動為切入點,找準校園文化與黨建工作的共通之處,找準文化建設優(yōu)勢,將黨建工作更好地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共同服務學生、引領學生。
關鍵詞: 黨建工作 ? ?校園文化 ? ?融合路徑
校園文化以學校為載體,通過師生不斷傳承與創(chuàng)造,在學校發(fā)展過程中凝練的精神氣質(zhì)、文化氛圍、價值追求。校園文化不僅展現(xiàn)了高校的人文風貌,還有獨特的育人功能,在本質(zhì)上是一種價值導向,這種價值受到大學歷史傳統(tǒng)、教學理念、時代趨勢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尤其我國社會正面臨向價值轉型,社會各方面的變化都深刻地影響教師、大學生。高校黨組織是高校涵蓋范圍最廣泛,組織紀律性最強,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最高的組織形式[1],高校黨建工作的重點在于為在校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給予正確的指導。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價值導向,而高校黨組織的領導是校園文化正確導向的有力保證,這樣高校黨建工作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便有緊密的聯(lián)系。
要研究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建設的融合路徑,需要深刻了解這兩者之間的關系。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建設是相互交叉、相互影響的,黨建工作是校園文化建設正確方向的保證和引導,而校園文化是黨建工作的有效載體,同時也是推進黨建工作的著力點。筆者立足于新形勢、新環(huán)境,探討如何充分做好黨建工作、如何做好社會主義價值觀導向,實現(xiàn)黨建工作與高校文化建設的互益互動。
一、堅持黨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導作用
1.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校園文化建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大學精神文化的核心和根本,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多種文化越來越頻繁地進入大學生視野,高校校園文化正處于“多元化”境地,而傳統(tǒng)文化正面臨挑戰(zhàn)。大學四年是大學生價值觀塑造形成的關鍵時期,大學校園文化是直接影響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主要因素,當大學生面對多種文化時,如果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引導,大學生的價值觀可能偏離正確方向。過于迎合大學生娛樂消遣口味的校園文化活動或者過多注重學生實際需求,沒有把握好價值導向,校園文化容易流于形式而失去主要作用。黨的十七大報告曾指出:“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主動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2]因此,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取其精華、異其糟粕”,用積極的心態(tài),著重大學內(nèi)部價值導向開發(fā)并融入社會主義價值觀。
中國特色的高校校園文化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支撐,校園文化建設的精髓要根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土壤中。如果沒有價值體系的引領,高校的校園文化就會缺失中國的“精、氣、神”,所以建設校園文化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傳承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才能把握校園文化建設的大方向。
2.堅持黨的領導
黨的領導不僅保證了高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還是建設優(yōu)秀先進校園文化的保證。高校黨組織承擔著人才培育、科學研究、文化傳承、奉獻社會等重要職能。校園文化建設本質(zhì)上是價值定位與價值追求,要在價值多樣化的今天保持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就必須在校園文化方面堅持黨的領導。校園文化建設著力于加強廣大師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培養(yǎng)符合時代要求、致力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確保校園文化建設體系有較強的思想基礎,才能立足“科學發(fā)展”,使校園文化價值不斷深化,從而推動大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
二、新時代背景下黨建工作的新要求
1.構建黨建工作新格局
無論是黨建工作還是校園文化工作,最終目的在于培養(yǎng)高素質(zhì)、高水平、有文化、有理想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首先,高校黨建工作在引領校園文化方向的同時,時刻牢記自身的服務功能,把“以師生為本”的理念落到實處增強黨組織的服務功能,做好黨組織與高校師生溝通和聯(lián)系的紐帶,深入廣大師生群眾,傾聽他們的呼聲,了解和掌握師生的思想動態(tài)。其次,不斷發(fā)揮黨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骨干作用,讓黨員學生或黨員教師加強對校園文化活動的組織和領導,將優(yōu)秀黨員當做廣大師生與黨組織的橋梁和紐帶,將他們的優(yōu)良作風傳達、感染基層活動人員,從而增強基層黨建工作的號召力、領導力和渲染力,形成上下齊動、部門互連、凝聚人心、提振人氣的積極局面。再次,傳統(tǒng)思維理解高校黨建工作對象是教師和學生,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現(xiàn)在理解師生互為主客體,現(xiàn)代教育要求變客體為主體、變理論為實踐,黨組織、教師、學生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最后黨建工作要適應新形勢、新格局,需要黨建工作領導班子、組織成員不斷學習,建設學習型黨組織,不僅要理論學習,更要投身實踐,了解校園文化建設的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迎接新挑戰(zhàn)。
2.完善黨建工作創(chuàng)新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黨建工作的傳統(tǒng)方法已經(jīng)不能滿足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的需求,黨建工作必須創(chuàng)新。首先,現(xiàn)代大學校園文化多姿多彩,緊跟時代步伐,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要求黨建工作高校黨組織以全新的文化視野認識黨建工作,讓黨建工作方式不斷適應高校校園文化的發(fā)展。其次,黨建工作必須完善并創(chuàng)新黨組織的自身建設,創(chuàng)新黨建工作方法,創(chuàng)新活動內(nèi)容和載體,從理論書本教育走向?qū)嵺`互動溝通,實現(xiàn)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的相互包含、相互交叉、相互滲透。
三、以校園文化為依托,科學融入黨建工作
1.校園文化建設的優(yōu)勢
高校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中具有較大影響力、富有生命力、緊跟時代潮流的一種文化。它是在高校長期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通過學校全體領導教師、學生共同創(chuàng)造積累的。
首先,在形式上,高校校園文化是多樣化與個性化并存的文化。高校文化建設內(nèi)容豐富多彩,不僅包含藝術修養(yǎng)、科學研究,還有社會實踐、政治學習等;在形式上,有學生會組織、學生社團、以班級為單位的團支部活動,也有學生自發(fā)組織的諸如支教團隊、志愿服務小組、學習互進小組等,社會實踐與社團活動空前豐富,在整體氛圍的熏陶下,學生個體受到很大影響,涌現(xiàn)出一批優(yōu)秀學子,他們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專長、信念理想積極主動地組織發(fā)展各種跨專業(yè)、跨學科的文化活動。每個高校的歷史文化、學術研究氛圍不同,校園文化活動有自己的特色,在長時間積累和訓練中,漸漸有了自己的風格。其次,校園文化活動覆蓋范圍廣。近年來,校園文化活動早已突破“精英”色彩,形式活潑、涉獵廣泛,校園文化內(nèi)容涉及學生成長成才的方方面面,既覆蓋學校多個部門,又能激發(fā)教師、學生的參與熱情。最后,校園文化活動參與程度高。校園文化的主體包括教師、學生、校園管理人員等,而大學生既是校園文化的受益者,又是校園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近年來交互媒體應用在校園文化宣傳,使得越來越多的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并加入文化活動中,大大提高校園文化活動的參與度,同時廣大學生在校園文化活動中變被動轉為主動,有了良性互動。
2.黨建工作多方面科學融入校園文化建設
(1)拓寬載體形式。高校文化氛圍的多元化,對黨建工作來說是具有相對優(yōu)勢的。很多基層黨建工作內(nèi)容是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開展的,在文化活動中發(fā)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但由于黨建工作具有權威、嚴肅的性質(zhì),從某種程度上導致黨建工作在長期實踐工作、傳達內(nèi)容、載體運用上比較單一固定、嚴肅死板,通常都是以“組織學習”、“召開會議”、“傳達文件”等形式。雖然嚴肅的方式有其必要性,但相對于高?;钴S的文化環(huán)境,這樣的呈現(xiàn)方式往往沒有吸引,接納效果不理想。所以,在黨建工作融入校園文化時,要注重配套方法的選用,豐富和轉變原有載體形式,增強信息傳遞效果。一方面,對于諸如校園報刊、傳統(tǒng)學習小組、校園宣傳欄等優(yōu)良的、適合傳播、易于接受學習的載體要繼續(xù)重視。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多媒體、自媒體平臺,廣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揚社會正能量,此外,利用多媒體平臺進行網(wǎng)上思想教育、網(wǎng)上談心、溝通有效結合,充分利用微信群、微博、QQ群等多種形式拓寬媒體平臺開展網(wǎng)上深度輔導工作,推動優(yōu)良學習風氣,形成積極向上氛圍。
(2)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就目前情況而言,某些高?;鶎狱h組織仍然采用傳統(tǒng)模式,教工黨支部、本科生黨支部、研究生黨支部各自分立,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黨員力量分散、資源分散、難以優(yōu)勢互補形成合力,脫離學校文藝活動,各自為政,由此帶來很多弊端[3]。因此要推動師生黨支部一體化,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黨組織。師生黨支部一體化最大的優(yōu)勢是實現(xiàn)了多層次覆蓋,讓教師和學生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黨員發(fā)揮作用,讓更多學生聽見組織的聲音,讓黨組織的活動更接近同學。此外,在校園文化活動尤其是學術性競賽、科研學習、創(chuàng)新實踐團隊中設立黨小組,在活動中做到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yè)學習能力一起抓,讓黨性修養(yǎng)與實踐技能共同發(fā)展。
(3)增強服務意識。黨建工作要始終緊緊圍繞“以人為本”的理念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始終以服務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思想素質(zhì)為切入點,立足科學發(fā)展,從文化建設角度不斷創(chuàng)新,結合校園文化活動特色,提高文化內(nèi)涵;調(diào)動高校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思想意識與校園文化緊密結合,為校園精神文化發(fā)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高校黨建工作是凝聚著智慧、知識、力量的大學生,堅持以人為中心的育人行為,學校黨建工作必須關注大學生的需求,轉變大學生的理念,解決大學生的困難,凝聚人心、提振人氣,營造有利于全體師生全面發(fā)展的和諧健康的文化環(huán)境。
在新的社會主義發(fā)展形勢下,通過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增強黨組織的創(chuàng)造力和戰(zhàn)斗力,高校黨建工作深入將有助于推動校園文化建設發(fā)展,只有深刻認識到兩者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把握兩者有機結合的切入點,利用雙方優(yōu)勢,才能使黨建工作和校園文化建設彼此推動,形成良好互動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顏黎光,楊琳.高校校園文化滲透下黨建工作思路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3).
[2]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鄧曉文.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現(xiàn)狀和工作對策[J].山西青年,2013(22):6.
[4]常亮,楊春薇,李一鳴.高校當家與大學文化建設間的“雙輻射”機制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02).
[5]蔡海生,黃月勝,胡丹,萬旻軒.推動師生黨支部一體化建設“三型”高?;鶎狱h組織[J].黨建研究,2015(34).
[6]孫家學.深刻認識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重大意義[N].光明日報,2015-04-11(8).
[7]覃軼珊,朱百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校園文化建設[J].思想教育研究,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