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寧玲
以整本書閱讀來引領經典閱讀
——以《西游記》的整本書閱讀為例
■鄭寧玲
隨著課程改革不斷深入,語文閱讀教學改革也有了很大的效果。但是如何更好地進行“整本書閱讀”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其整本書閱讀的方法可以作為一個例子來借鑒,從“聲影”“質疑”“仿范”的角度出發(fā),激發(fā)興趣,帶領學生“樂讀”“享讀”“精讀”,從而更好地閱讀經典。
整本書閱讀 經典閱讀 興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比欢诂F(xiàn)實的語文教學中,我們卻不得不面對考試這個指揮棒,學生在題海戰(zhàn)術中很難擠出時間去閱讀書籍,更不要說去熟練運用閱讀方法。那么,如何指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經典閱讀,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正是一線教師不得不面對和解決的難題。
隨著課程改革不斷推進,《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彼?,讀“整本的書”可以作為一個解決上述問題的好辦法。
“整本書閱讀”的“整”具有整體、完整的意思。從“質”上來看,既包括整本書的故事脈絡或者理論體系的全盤把握,也包括對組成故事的框架、情節(jié)或者理論支撐點和論點的了解;“本”在這里不僅僅指一本書,還指一系列相關的書籍;“閱讀”,可以是深讀、淺讀,也可以是精讀、略讀,還可以是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
下面以筆者在新優(yōu)質初中引領學生閱讀《西游記》為例,圍繞整本書閱讀的問題,談論如何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段饔斡洝纷鳛閷W生都熟知的作品,又作為七年級上學期名著閱讀的重要部分,我嘗試用整本書閱讀的方法幫助學生消除對閱讀名著的畏難情緒,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帶領學生讀經典,收獲學習感悟。
“在教育上,興趣既與目的有關,又與手段有關;也就是說,興趣既是目標,又是與旨在達到目標的經驗相關的動機力量?!钡牵疤幱谇啻浩诘闹袑W生容易受到功利化、娛樂化閱讀風氣的影響,對經典作品不感興趣?!币虼耍ぐl(fā)學生的興趣,是整本書閱讀開始的基礎。
比如,在講小雷音寺時,有的男孩子利用西游記的游戲形象制作PPT,借助他們對游戲的興趣,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帶領學生閱讀悟空在二十八星宿協(xié)助下,與黃眉怪交戰(zhàn)的文字。
學生也很喜歡找不同版本中的影視劇人物圖片來做PPT,我會讓學生找出原著中對人物的相關描寫,讓學生比一比,哪個版本的人物塑造更接近原著,更符合他們心中的想象。
聲影固然有趣,巧妙引導學生在這種有趣中激起閱讀書本的興趣,他們會發(fā)現(xiàn)原著更加有趣,更樂意去閱讀原著。
在閱讀過程中,我設置了課前演講,讓學生按章回與同學共讀分享,演講內容由內容概括與質疑組成。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這種相互質疑使得學生互相督促,互相分享原著中的細節(jié)。演講的學生為了博得同學的眼球,常常問題出得非常細致,時間、地點、人物、妖精的名稱、妖精的來歷、妖精的神奇之處,如考題一般關照文本的細枝末節(jié)。聽的同學也會出如此細節(jié)的題目考考演講的同學有沒有認真閱讀。
著名教育理論家、教育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痹谘葜v的過程中,學生會因為情節(jié)的趣味性質疑,在解疑的過程中共享自己的見解,碰撞的火花可以使得學習化難為簡。引導學生帶有文學鑒賞的意味讀《西游記》,使學生獲得相關的文體知識和讀寫知識,學習到閱讀與寫作的方法,學會用文學的視角對教學內容進行閱讀。
“多讀多作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怎樣讀,怎樣寫。對于這個‘怎樣’,如果不能切實解答,就算不得注重了方法。”“一目十行囫圇吞棗地讀下去,至多只能增進一些知識和經驗,并不能領會寫作的技術?!睆娜~老的闡釋中,可以看出,只有整本書閱讀還遠遠不夠,關鍵是要通過整本書閱讀使學生有所收獲,要知道怎樣讀更好。要通過閱讀領會表達的妙處,更要學習閱讀名著的方法——精讀與跳讀,還要督促寫,提升學生讀寫能力,為此我設置了讀書報告交流的環(huán)節(jié)。
在七年級課本中,對西游記的閱讀指導要求是精讀和跳讀,學生能主動舍棄,有意忽略一部分內容,細膩感受,透徹理解,廣泛聯(lián)想一部分內容,對喜歡的情節(jié)細讀,精思和鑒賞。其中名著導讀用三調芭蕉扇的例子做了示范,寫了如何精讀。在讀書交流過程中,我鼓勵學生借鑒語文課本上的范例,大膽聯(lián)想,于是讀書報告中出現(xiàn)了一些精彩的小片段。
比如第七十七回,八戒被怪咬住,沙僧被象卷住,悟空縱筋斗云欲走,被鵬怪飛上抓住。三怪將師徒入籠內蒸。學生仿照范例的格式從對話探究人物心理。
學生說,本回遇難不同于他回,唐僧師徒面臨生死考驗。取經不僅為了普度眾生,而且是為了唐僧師徒的修心。佛教講究參透生死,世界本空。將修行者置于死亡的境地,是對修行者的考驗,有助于其參透人生萬象。妖精渴望通過吃唐僧肉以求長生,但唐僧肉從來沒有被妖精享受。而在本回中,唐僧卻實實在在地被困住,并被塞進了蒸籠。面對死亡,師徒反應不一。八戒關心的是“悶氣蒸”還是“出氣蒸”。他極其樂觀,“我有些寒濕的病……燒火的長官,添上些柴便怎的?”悟空則擔心師父被蒸死,數(shù)次營救;只有“沙僧與長老嚶嚶的啼哭”。老魔把唐僧抱住不放,要把唐僧“夾生吃”了。后來,悟空以為師父被吃,“心如刀絞,淚似水流?!睅熗剿娜嗽诒徽羰录校瑢ι烙辛烁畹恼J識。獅嶺遇難,驚動了佛祖如來,這也是其他遇難事件少有的……
我們要鼓勵學生在范文的指引下,大膽地進行精讀體驗,也許有的見解并不完全正確,但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人見解,鼓勵他們發(fā)表個性化見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只有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促進學生的主動性,才能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獲得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
《西游記》是本有趣的書,讓我們用興趣作為翅膀,引領學生通過片段和細節(jié)激發(fā)閱讀整本書的興趣,并從中有所收獲。
(作者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