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
摘 要 初中音樂教師應當認真研讀和學習新課改的主要精神及教育理念,并將其充分運用到自身的教學過程中,為幫助學生陶冶情操,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提供有利的保障。
關鍵詞 新課改 初中音樂 課堂教學
《義務教育音樂新課標準》提出了“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chuàng)造,提倡科學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化、完善評價機制”的基本理念。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陶冶他們的情操。很多初中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錯誤的教學思想:要么偏重于音樂理論知識的講解,忽視了對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么就采取“老師唱一句,學生跟唱一句”的教學模式。這些落后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xiàn)代音樂教育的要求。
結合時代背景,初中音樂新課標對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活動做出了一系列的指示。下面將結合自身的初中音樂教學經驗對新課改的主要精神進行具體的闡述。
1明確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角色和地位
音樂教育中同樣存在著眾多的專業(yè)名詞或者術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不少障礙和困難;再加上受到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部分初中音樂教師在課堂上傾向于向學生大量灌輸理論知識,“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更是他們最常用的教學方法。這些都導致學生對于初中音樂課堂缺乏明顯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新課標關于初中音樂教學給出了如下的定義: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正規(guī)的音樂專業(yè)教育,讓學生在音樂作品中感受到愉悅和快樂,進而實現(xiàn)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真正目的。這些都要求音樂教師要明確自己以及學生在課堂上的角色及地位,牢牢樹立“學生在課堂上占主體地位,教師則占主導地位”的意識及理念。
為了更好地適應新課改的精神,教師必須徹底拋棄自己“滿堂灌”、“一言堂”等落后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轉而充分尊重學生在初中音樂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比如,在學習《走進新時代》這首歌時,筆者會要求學生提前深入研究改革的時代背景,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充分的交流和探討,教師則在旁邊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對于他們的討論活動并不過多干涉。這樣一來,就充分尊重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不但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實現(xiàn)活躍課堂氣氛的良好效果;更重要的是通過讓學生自主討論,可以幫助他們更深入地了解了改革開放這一時代命題。學生對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要歌頌的感情有了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想學習這首歌曲的興趣和積極性,為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激發(fā)學生學習初中音樂的積極性
古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說法,現(xiàn)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描述,這些都表明了一個重要的道理:興趣是促使人們專注于某件事物、提高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初中音樂新課標更是直接對音樂教師做出了如下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當想盡辦法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及積極性,為學生更好地進行初中音樂知識的學習提供最為有利的條件和幫助。
2.1培養(yǎng)音樂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興趣,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更是維持學生與音樂學習密切聯(lián)系的關鍵力量。初中音樂教育工作者應當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開展音樂教學活動,以此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促使他們樹立終身學習音樂的愿望。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筆者會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積極引導學生走進音樂,讓學生在親身參與音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真正產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和熱愛之情。例如,在教學“化蝶”這章內容之前,首先利用多媒體教輔設備為學生播放了一段有關《梁山伯與祝英臺》的經典片段。多媒體本身就兼具生動形象、直觀立體等特點,因此通過觀看視頻短片,學生仿佛成為電影中的主人公——梁山伯與祝英臺。甚至等視頻播放完,還有部分學生沉醉其中。這時,教師趁勢導入新課:“梁山伯與祝英臺用生命來歌頌自己的愛情,因此,他們的愛情流芳百世,化為經典,深深烙印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里。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是《十八相送》,這是《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的經典曲段,讓我們一起用悠悠的歌聲紀念梁山伯與祝英臺兩人永垂不朽的愛情……”。
2.2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
多媒體等先進教輔設備可以將知識點更加鮮明、形象地傳授給學生,這非常契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因此,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初中音樂教師,我們必須充分適應時代的變化及發(fā)展,在教學活動中根據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利用多媒體等先進的教輔設備及手段。
比如,在學習《十八相送》這部分內容時,讓學生觀看了一段梁山伯與祝英臺十八里相送的場景。多媒體教學對于長期處于封閉課堂上的學生無疑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我的這一舉動就充分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在觀看視頻短片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揣摩梁山伯和祝英臺內心的矛盾想法,對于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歌曲背后的內涵和意義有著極大的幫助。學生以這樣的狀態(tài)進行學習,自然有利于實現(xiàn)高效音樂課堂的教學目的。又比如,在學習《亞洲之聲》這章知識的時候,教師則利用多媒體音頻配上亞洲各國的人文風景圖片,讓學生在視覺的沖擊和震撼中更好地理解不同國家的音樂文化。
音樂課教學的新理念是“以學生為主題,以審美為核心”。音樂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與相關文化有緊密聯(lián)系。通過音樂我們可以感受一種文化;反之,通過文化我們才能真正地體驗一種音樂,整體認識一種音樂。
總之,初中音樂教師應當認真研讀和學習新課改的主要精神及主要的教育理念,并將其充分運用到自身的教學過程中,為幫助學生陶冶情操,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提供最有利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