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玉麗
摘 要 進行王維涉佛詩文教學時應關注王維對鳩摩羅什譯經(jīng)的學習和運用。什譯對術語的界定是王維佛理闡釋的基礎,王維詩文孝親思想是什譯與中華文化融合的產(chǎn)物,什譯故事情節(jié)啟發(fā)王維涉佛詩文構思,什譯論“空觀”的內(nèi)容和方法也為王維借鑒。在教學中正確引導學生探求什譯對王維創(chuàng)作的影響,有利于學生全面認識王維作品并進一步理解文學與宗教、文化的關系。
關鍵詞 鳩摩羅什譯經(jīng) 王維 涉佛詩文 教學
筆者在新疆兵團高校從事古代文學教學時發(fā)現(xiàn)王維涉佛詩文極具特色,占據(jù)唐代文學一席之地;同時王維生活的盛唐所流行的佛經(jīng)多為龜茲高僧鳩摩羅什所譯,羅什位居中國四大譯經(jīng)家之首,譯經(jīng)具有高度文學性。什譯東傳后深深影響以王維為代表的中原文人,不僅引導其佛教信仰,還啟發(fā)其文學創(chuàng)作。在教學中探究什譯對王維涉佛詩文的影響有重要意義。筆者也將唐代文學與羅什譯經(jīng)所代表的龜茲文化的關系研究作為科研重點,并將研究成果運用于課堂教學。在教學中可從以下方面探討什譯對王維涉佛詩文的影響。
1什譯對術語的界定成為王維佛理闡釋的基礎
羅什在《大智度論》中界定了很多佛教重要概念,成為王維詩文術語的來源及佛義闡發(fā)、邏輯論辯的依據(jù)。如什譯《大智度論》:“如、法性、實際,皆亦是空,是名性空?!睅自~異名同意,都指諸法真實性狀為空。王維詩文中“萬有皆如”“理事皆如”“存乎法性”“空性無羈鞅”“即病即實相”“深達實相”即用本意。王維還據(jù)此推導:法性本空,因此眾人不必親近,“性空無所親”即是;法性無所不在、無邊無際,“稽首無邊法性?!?、“實際以無際可示”即是。另外,什譯出現(xiàn)很多與數(shù)字相關的術語如第一解空、不二法、三解脫門、四大、五蘊、七寶、十力等都極具概括性,有助闡發(fā)經(jīng)義,王維詩文多用之,如“女則第一解空”、“入三解脫門,過九次第定”、“四生滅度,五陰虛空”等。王維對什譯簡潔術語精準的運用不僅使文達其旨,更有助于王維涉佛詩文寫作貼合中國傳統(tǒng)行文特點。
2王維詩文孝親思想是什譯與中華文化融合的產(chǎn)物
孝親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也是什譯展現(xiàn)的佛教倫理。中外孝親思想結合融匯,異中有同地指導中原文人思想?!缎⒔?jīng)》有言“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笔沧g《維摩詰所說經(jīng)》也有“‘居士!我聞佛言,父母不聽,不得出家。維摩詰言:‘然,汝等便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不違父母即為孝,這一點儒釋同理,因此王維與母親信仰一致,帶發(fā)修行,王維還承擔起照顧弟妹重任,《偶然作》有“日夕見太行,沉吟未能去。問君何以然?世網(wǎng)嬰我故。小妹日成長,兄弟未有娶?!薄杜c魏居士書》“身不衣帛,而于六親孝慈”也贊揚主人公孝行。與中國傳統(tǒng)孝道相比,什譯孝親更多是對父母生養(yǎng)之情的報答,如用布施、求果報等方式報恩,王維也深受影響。如為滿足母親修行心愿,王維“于藍田縣營山居一所。草堂精舍,竹林果園,并是亡親宴坐之余,經(jīng)行之所?!蹦赣H去世,王維“當即發(fā)心,愿為伽藍,永劫追?!保胺蚴┐饲f為一小寺”。還通過“住誡性為孝順”、“駙馬、上人,柴毀骨立。揮淚嘗藥,身不解衣。泣血持經(jīng),手不釋卷。晝夜懺悔,非止六時。身命供養(yǎng),寧唯七寶”贊揚以佛事孝。
3什譯故事情節(jié)啟發(fā)引導王維涉佛詩文構思
生動豐富的故事情節(jié),如文殊問疾、天女散花、香積佛飯、法華七喻等,凸顯什譯文學性強的特點。王維亦常借鑒什譯佛教情節(jié)設計詩文,闡發(fā)義理。如“維摩無語”情節(jié)出自《維摩詰所說經(jīng)·入不二法門品》,眾菩薩各自闡釋“入不二法門”,維摩詰以“默然無言”作結,揭示佛經(jīng)斷言語道思想,認為不被語言文字束縛即可當下意會得以解脫。此情節(jié)被王維多次運用于詩文,如《為人祭李舍人文》“深入度門,高居道源,獨一靜處,寂默無言”、《謁叡上人》“默語無際,不言言也”、《薦福寺光師房花藥詩序》“故歌之詠之者,吾愈見其嘿也”,都闡釋佛家以寂默無言體味萬法皆空真諦。將“默然無言”佛法體悟運用到日常生活則是王維對盛唐山水詩所做貢獻。王維以無語之境反襯不可言說之意,實為化用維摩無言,最典型者當屬《酬張少府》“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表面未答而實際已答,自是韻味無窮。王士禛“唐人五言絕句,往往入禪,有得意忘言之妙,與凈名默然,達磨得髓,同一關捩。觀王裴《輞川集》及祖詠《終南殘雪》詩,雖鈍根初機,亦能頓悟。”所言極是。
4王維借鑒什譯論“空觀”的內(nèi)容和方法
“空觀”指認識到空是萬物萬法本質(zhì),觀身空、法空、空空。什譯以豐富內(nèi)容闡釋空觀,為王維借鑒運用。如“身空”,什譯“維摩十喻”指出人之色身虛幻不實,王維詩文也引入聚沫、芭蕉、丘井、幻、夢等譬喻解讀身空,如“雪山童子,不顧芭蕉之身”。并通過“逝川嗟爾命,丘井嘆吾身”,以丘井喻身體揭示只有認識身空才會放下我執(zhí)。《維摩詰所說經(jīng)》以空中鳥跡虛而不實釋讀“法空”,也為王維所用,如《能禪師碑》“猶懷渴鹿之想,尚求飛鳥之跡”,以飛鳥出入塵世卻不染塵性反襯禪師解悟法空?!翱湛铡币庵^執(zhí)著于空也是病,應去除。王維“欲問義心義,遙知空病空”之“空病空”便出自《維摩詰所說經(jīng)》“得是平等,無有余病,唯有空病,空病亦空?!?/p>
遮詮雙譴是什譯解說空觀的方法,指通過否定事物正反兩方面性質(zhì)進行說理,如《妙法蓮華經(jīng)》“一切諸法,皆悉空寂,無生無滅,無大無小,無漏無為?!辈捎谩盁oA無B”句式。王維采用遮詮雙譴方式對佛教教義延展論述,如法身說:“法身無對,非東西也”,有空說:“凈土無所,離空有也”,凈垢說:“無有一法真,無有一法垢”;色空說:“色即是空非空有”,定亂說:“上人外人內(nèi)天,不定不亂”,無生說:“實際以無際可示,無生以不生相傳”等。
5結語
教學中正確引導學生探求什譯對王維創(chuàng)作的影響,有利于學生全面認識王維作品并理解文學與宗教、文化的關系。唐文學與龜茲文化關系研究是一個頗具啟發(fā)意義的課題,筆者在今后的教學科研中將進一步關注,以期更好實現(xiàn)教學相長。
(通訊作者:包 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