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暉
今天給大家寫個故事。不是故事,是真事。
廣袤的維也納森林里,有一處行政地界,叫作森林區(qū)(Waldviertel),森林區(qū)掩藏著不少小巧玲瓏的村莊。主打葡萄酒和其他農(nóng)產(chǎn)品的這些村子,花木扶疏,幽美安靜,好比一個個微型世外桃源,低調(diào)得幾乎不為人知。但2006年秋,森林區(qū)名叫布朗德(Brand)的村子里來了一群陌生人,他們走到村外的一塊林地里,圍成一圈,拿著鏟子掘地三尺。當(dāng)時,一位村姑正在不遠(yuǎn)處采蘑菇(那種名叫Eierschwammerl的蘑菇鮮美無比,但季節(jié)性很強,且只有野生,是奧地利人酷愛的美食。直譯成中文,即為“蛋菇”),抬頭瞧見那群人,還以為是一群黑乎乎的野豬。
這話,是她后來面對電視臺采訪時說的。說話時,布朗德村已然華麗轉(zhuǎn)身,成為一個旅游熱點。一條無中生有的“薩利埃拉觀光小道”,驚艷四方,讓外地人源源不斷地?fù)硐虿祭实?。布朗德唯一的酒家也從此賓客盈門。酒家為食客提供獨一無二的看家菜:薩利埃拉肉丸子;看家的飲品更是出奇制勝:帶純金片的水果酒。高居酒家大堂的鎮(zhèn)宅之寶,是一件用菩提木雕刻后鍍金的藝術(shù)仿制品,名叫“薩利埃拉鹽罐”(Saliera)。
“薩利埃拉鹽罐”,這是本文的關(guān)鍵詞。采菇女子那日瞥見的“黑野豬”們就是在挖掘“薩利埃拉鹽罐”。不過,那里隨后“出土”的不是木雕贗品,而是貨真價實的純金珍品。
價值五千萬歐元的純金雕品“薩利埃拉鹽罐”,原歸法王弗朗索瓦一世所有。這個高26厘米、寬33.5厘米的純手工金雕,出自雕刻大師本韋努托切利尼(BenvenutoCellini,1500—1571)之手。這位意大利文藝復(fù)興時期著名的大才子,既是杰出的金匠,也是畫家和長笛演奏家。16世紀(jì)中葉,切利尼逗留巴黎期間,受法王弗朗索瓦一世之托,手工打造出這件純金雕品。在其著名的自傳中,切利尼如此描述他對“薩利埃拉鹽罐”的構(gòu)想:“我制作了兩個手掌一般大的軀體,相對而坐,雙腳交織,仿佛大海的波濤延伸到陸地。大海被我刻成男性,他擁有一艘豪華大船,里面放足了鹽巴,船體上刻了四條海馬,男性右手執(zhí)拿一把三叉戟。地球則被我刻成女性,是我想象中最美麗而優(yōu)雅的女子形象,她腳下有個裝飾華美的寺廟,里面置放著胡椒,身旁則有地球上最漂亮的動物們?!薄八_利埃拉鹽罐”的八方和底座還刻有寓意為四季和一天時間(黎明、白日、暮色、黑夜)的圖案。
1570年,值法王查理九世與奧地利公主伊麗莎白結(jié)秦晉之好之際,這件金雕被法王查理九世作為贈品,送給了出席婚禮的奧地利提羅爾州斐迪南二世。到了19世紀(jì)后半葉,“薩利埃拉鹽罐”在維也納正式入住竣工不久的維也納藝術(shù)史博物館。
2003年5月11日夜間,“薩利埃拉鹽罐”在藝術(shù)史博物館失竊,直到2006年在布朗德被重新發(fā)現(xiàn)。
何人盜竊了“薩利埃拉鹽罐”?
在藝術(shù)拍賣業(yè)如日中天的當(dāng)今,這樁失竊案像個奇葩。因為小偷盜竊藝術(shù)品,往往是以轉(zhuǎn)手賣個好價錢為目的。事實上,數(shù)十年來,藝術(shù)品偷竊已變成緊隨毒品販賣和洗錢之后,名列第三的非法牟利的手段。這些年來的失竊案,諸如2015年西班牙一處私宅失竊的五幅愛爾
蘭畫家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909—1992)的作品(估價三千萬歐元的三幅素描,兩幅油畫);2002年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失竊,后在意大利南部追回的兩幅油畫;1990年波士頓伊莎貝拉嘉納藝術(shù)博物館(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失竊的13件價值連城的作品(包括倫勃朗《加利利海風(fēng)暴》等在內(nèi),估價五億美元),都與牟取暴利相關(guān)。
而“薩利埃拉鹽罐”的偷盜者卻在投案自首后給出了一個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理由。他對警方說:“我只是想告訴博物館,你們的防盜設(shè)施毫無用處!”
語驚四座。這個偷竊理由讓輿論一片嘩然,報道鋪天蓋地,有些甚至把偷盜者寫成勇士。剛剛年滿半百的肇事者原來是位經(jīng)驗充足的防盜報警專家,作案之前,他與當(dāng)時的藝術(shù)史博物館館長及其團(tuán)隊碰過頭,就博物館的防盜設(shè)施給出了自己的意見。但館長大約覺得他杞人憂天,對其方案很不以為然,此事便不了了之,沒了下文。很快,這位防盜報警專家深夜入館,輕而易舉地搬走了“薩利埃拉鹽罐”。
那是在“博物館長夜”發(fā)生的事兒。2003年5月11日夜間,藝術(shù)史博物館人頭攢動,人們興致勃勃,正積極參與著維也納“博物館長夜”的活動。這是“博物館長夜”的第四個年頭。每逢“長夜”,人們只需買張通票,乘坐整晚特設(shè)的穿梭巴士,便可去幾十家博物館串門子。幾年下來,這般一年一度的文化夜景大受青睞,維也納人拖家?guī)Э?,手持通票,穿行在市中心的大街小巷,頗得一份觀光旅游的好心情?;仡櫧?,“博物館長夜”可謂越辦越紅火,其成功案例讓各行各業(yè)垂涎三尺,紛紛如法炮制,投入美好的“長夜”項目。眼下,維也納的“長夜”五花八門,不僅有“博物館長夜”,還有“教堂長夜”“研究所長夜”“天文長夜”“畫廊長夜”“建筑長夜”“溫泉長夜”“珠寶長夜”等,漫漫長夜數(shù)不勝數(shù)。
筆者首次去趕“博物館長夜”的熱鬧,是在失竊案發(fā)生前的2001年。記得那天傍晚,晚風(fēng)徐來,落日余暉漸散,初夏之夜涼爽宜人,維也納市中心的藝術(shù)史博物館門前排起了少有的長隊。明知平日里沒這份排隊的麻煩,維也納人還是心甘情愿、樂不可支地耐心等候。顯然,這是人們心目中的一場藝術(shù)盛宴。其實,當(dāng)晚進(jìn)入藝術(shù)史博物館之后,那里人山人海,已是真正意義上的人貼人,大家摩肩接踵走一圈,并無閑情逸致靜觀藝術(shù)。
所以那晚,筆者并未特意留心那尊黃金雕刻珍品。待兩年后從報紙上讀到它失竊,才回想起自己初入藝術(shù)史博物館時,曾經(jīng)對之大行注目禮。因為這件寶貝實在品位高雅,工藝超凡。那時,筆者注意到“薩利埃拉鹽罐”雖然精工細(xì)雕,美不勝收,卻被冷落于廳內(nèi)一個并不起眼的地方。這難免讓人納悶,如此驚世之作,怎就兀自于厚厚的玻璃罩子里,躲進(jìn)暗淡無光的角落孤獨?
如今,失而復(fù)得的“薩利埃拉鹽罐”身價百倍,作為博物館的重中之重,被小心翼翼、奉為神明般置放于珍寶館的正中央。它那偌大的玻璃罩,在完美的燈光射照下,似乎也多了一份高貴的氣場。人們慕名而來,博物館因禍得福,門票越賣越旺。那位本可流芳千古的防盜報警專家,卻在最后關(guān)頭,未能保住晚節(jié)。他一邊向警方報案,一邊以一千萬贖金要挾。“薩利埃拉鹽罐”從布朗德村的林子里回到藝術(shù)史博物館后,這位防盜報警專家被判五年有期徒刑。不過,受了兩年零七個月的牢獄之苦后,他被提前釋放。如今,他仿佛人間蒸發(fā),無人記得他的姓名,也無人知曉他的去處。
2016年10月19日完成于維也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