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小勇
摘 要:數(shù)學計算能力是數(shù)學學科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也是影響學生數(shù)學成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計算教學一直是中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一個重點。
關鍵詞:運算 興趣 能力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興趣
在我所任教班級中,學生的計算能力很不樂觀。在調查中,百分之八十的學生對計算的興趣不高,很多學生不愿意去做計算練習,感覺在做計算題時枯燥無味。大多數(shù)學生都認為自己做計算題的時候正確率不高,而且他們基本都認為是由于自己粗心馬虎導致計算出錯。僅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學生能夠在做完計算題后主動進行驗算。針對上述問題,并結合我個人的教學經(jīng)驗,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的興趣。
1.多彩的活動豐富枯燥的計算
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可以設計豐富的活動,激發(fā)學生計算的興趣。例如:利用自習課開展小組競賽形式的計算比賽,每個小組輪流派一名學生到黑板上做計算題,其他學生在作業(yè)本上計算,然后再請小組代表檢查批閱,教師發(fā)動其他學生補充、完善、評價,給在黑板上做對的同學所在小組計分,最后統(tǒng)計小組的得分,評選出優(yōu)勝小組。雖然看似簡單的小游戲,但由于學生們都擁有一顆爭強好勝的心,使這樣的小活動每次都很精彩激烈。另外還可以進行搶答、開火車、闖關游戲等,這些都是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活動。
2.數(shù)學家的故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盡的,我們在平時教學中也可以適當?shù)匾胍恍?shù)學家的故事,積極引導學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有理數(shù)的簡便運算時,我們先讓學生觀看了數(shù)學家高斯的動畫故事,然后引出了“(-1)+(-2)+(-3)+……+(-100)=”這道題目,告訴學生,高斯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就能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里算出這道題,你們能做到嗎?學生的興趣很快就被點燃,從而為應用簡便計算提高計算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豐富的生活情境改變枯燥的計算
在平常的計算教學中,我們應想放設法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以激發(fā)學生計算的興趣。例如:在教學《科學記數(shù)法》時,就創(chuàng)設了一個“助人為樂”的簡單情境。我問學生:你們喜歡幫助別人嗎?你做過哪些助人為樂的好事呢?聽聞學生積極回答會,老師順勢引導:既然同學們都喜歡幫助別人,老師就有這樣一個問題想請同學們幫幫忙,看誰能很快幫老師搞定。然后引入怎樣讀、寫較大的數(shù)的問題。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童話故事、動畫片等等學生感興趣的情境,豐富學生的課堂,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4.注意從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入手,激發(fā)學生的計算興趣
學生的好奇往往表現(xiàn)在對一些新鮮事物、自己不懂的東西有一種突如其來的感覺,他們總愛問個為什么,或者異想天開。教師要保護他們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的求職欲望,這是學生主動觀察、思考和探索事物的強大動力,是興趣的先導。例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學中,老師與學生共同做了這樣一個游戲:讓每個學生都默記一個數(shù),現(xiàn)將這個數(shù)乘以10,再將所得的結果加上80并除以20 ,最后將結果告訴老師,那么老師即能猜出你默記的那個數(shù)。問什么?許多學生覺得老師很神,此時老師將其中的奧妙是解了一個一元一次方程講給學生,他們恍然大悟,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興趣更濃了。像教材中安排的“填幻方”、丟番圖的“墓志銘”、“袋鼠的故事”等,都是教師用來調動學生好奇心和新鮮感的好材料。
5.聯(lián)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的計算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根據(jù)教材特點,點明計算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價值和廣泛應用,使學生明白計算是學習和研究科學和技術必不可缺的基本工具。例如,七年級上冊第一章,以天氣預報2005年11月某天北京的氣溫為-3-3攝氏度的確切含義引出負數(shù)這一代數(shù)知識,以三個球隊參加的足球比賽中如何確定三個隊的凈勝球數(shù)引出有理數(shù)的加減法運算等,激發(fā)學生對計算的欲望。
6.注重直觀教學,激發(fā)學生的計算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初中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在數(shù)學上,他們比較喜歡認識具體和形象的事物,重計算,輕概念,重記憶,輕理解。例如,“數(shù)軸”概念教學,教師可以拿著溫度計上課,溫度計上有刻度,根據(jù)溫度計上液面升降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讀出不同的數(shù),測量不同的溫度。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
恰當?shù)卣{動和利用學生的計算興趣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此在注重培養(yǎng)學生計算興趣的同時,還需注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1.加強口算訓練
學生的計算速度及正確率與每個學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因此,在教學中,注意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口算練習,不太復雜的基本上采用聽算和看算訓練,通過這種緊張有序的訓練,引起學生興趣及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對一些口算能力較低的學生,則讓他們在課后多通過口算訓練本來練習,相信只要能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的提高都是顯而易見的。
2.按照法則解題
教師要求學生在解計算題之前,一定要注意先審題,觀察一下題目特點,看看幾步運算,有沒有簡便的方法;其次,一定要利用有關法則、定律進行計算,注意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同級運算時要按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計算,不盲目“簡算”,還要仔細檢查,看有無錯抄,漏抄、算錯現(xiàn)象。
3.養(yǎng)成驗算的習慣
數(shù)學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作業(yè)認真、仔細,書寫整潔、格式規(guī)范,對計算結果自覺檢查等學習習慣。教師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師的板演,批改作業(yè)的字跡、符號,一定要規(guī)范、整潔,以便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們還提倡學生對自己的計算結果負責的精神,作業(yè)完成后要自我檢查,復核或驗算。例如,學生在解好方程后,一定要把答案代入原方程進行必要的驗算,爭取使學生解方程的能力得到提高,甚至正確率達到百分之百。
4.堅持積少成多
學生計算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簇而就,因此加強平時的訓練是十分有必要的。如可以安排“天天練”,每天練幾道計算題,既能輕松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又能做到“溫故知新”。
5.改正不良的計算習慣
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由于計算書寫馬虎,字跡潦草;有的不愿意動筆計算;有的隨意在桌子上,作業(yè)本上或者試卷背面和邊緣上驗算;計算結束后從不檢驗。這些不良的習慣,都直接影響學生的計算能力。
6.不斷熟練知識技能。
在計算這一部分中沒有復雜的概念性質,學生只要是理解充分、掌握的牢固,就可以形成良好的計算能力。而由于口算等基本功不過關,計算法則不明確,沒有形成基本的計算技能技巧,這也是計算失誤的一個主要問題。
結語
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就要做到經(jīng)?;杏媱?、有步驟,在時間上要講求速度,在數(shù)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內容上要求靈活新穎、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