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英
摘 要:物理作為初中教學中的一門必修科目,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為今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打下基礎,而且能夠通過開展物理實驗,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傳統(tǒng)的初中物理教學中,部分教師只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對教材中涉及到的物理實驗僅僅是口頭描述,導致學生對實驗過程、實現(xiàn)結果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因此,物理教師必須重視物理實驗教學,并以此作為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初中物理 實驗教學 創(chuàng)新能力 問題與措施
初中物理與數(shù)學、英語等科目相比,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和進行熟練的公式計算,還要具備較強的實驗組織和動手能力。通過開展物理實驗,還能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對于提高今后物理教學效率也有很大幫助。但是受教師傳統(tǒng)教學觀念、初中課程設置以及學校硬件設備等因素的影響,仍然有部分中學沒有按照規(guī)定開設物理實驗教學。文章首先分析了影響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開展的因素,隨后就如何利用實驗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影響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高質量開展的因素
1.傳統(tǒng)觀念根深蒂固,實驗重要性認識不足
新課改之后,初中物理教材內(nèi)容也更加合理化和科學化,對教材中物理實驗的步驟和解釋也進行了更加細的說明。但是部分物理教師受以往教學習慣的影響,沒有與時俱進的進行教學模式進行轉換,課堂教學中仍然以理論教育為主,對于教材中提及的實驗重視程度不足,存在“以講實驗代替做實驗”、“以多媒體播放實驗代替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等教學方式,不僅難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能使學生深刻理解實驗中所蘊含的物理學原理,教學目標難以實現(xiàn)[1]。
2.學生學業(yè)負擔較重,課程安排過于緊湊
中考成績是學生、家長和教師共同關心的焦點話題。作為一項重要的選拔性考試,為了使學生能夠在中考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多數(shù)中學的課程安排都十分緊密。物理實驗雖然在教材中占據(jù)了一定比例,但是中考中并不以實際實驗的形式進行考察,而是在卷面中以題目形式出現(xiàn)。受這一考察方式的影響,許多物理教師將物理實驗等同于一般的理論知識,通過講解、習題練習等方式來加深學生對物理實驗的理解。但是這種教學方法的抽象性較強,許多初中生在沒有親自動手做實驗的前提下,往往不了解實驗中的物理學原理,很容易“鉆牛角尖”。另外,初中生本身學業(yè)負擔較大,這種理論化的實驗教學方法,無疑增加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對學生整體學習成績的提升也難以起到推動作用。
3.硬件設備難以跟進,教學專業(yè)性不強
初中物理實驗中有些實驗較為簡單,所用到的實驗器具也很少,例如在進行“滑動摩擦力”實驗時,僅需要木塊、光滑度不同的木板、砝碼以及拉力計等簡單的器材;但是也有部分實驗較為復雜,需要用到較多數(shù)量的實驗器材,例如“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導體中電流電壓關系”等實驗。從整體上看,國內(nèi)教育教學資源的分布不均衡,在一些經(jīng)濟條件較好的城市或鄉(xiāng)鎮(zhèn)中學,由于教育經(jīng)費相對充裕,實驗材料和設備能夠得到及時的補充和更新;但是在一些經(jīng)濟欠發(fā)達的貧困山區(qū)和農(nóng)村中學,可能連一所健全的物理實驗室都沒有,更不用說開展高質量的物理實驗了。
二、利用物理實驗教學提升學習創(chuàng)新能力的措施
1.營造良好實驗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具有強烈的自尊心和叛逆心理,如果教師一味的施加教學壓力,很有可能使學生產(chǎn)生厭學和抵觸情緒,反而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因此,物理教師要主動轉變教學思路,充分利用物理實驗教學的優(yōu)勢,調(diào)動學生的探索和求職欲望,提高學生對物理實驗的課堂參與熱情,進而為今后更加高效的開展物理內(nèi)容教學打下基礎[2]。
例如,在進行“二力平衡”的力學實驗時,教師首先講解本次實驗的內(nèi)容和目的,然后讓學生先進行思考,分析二力平衡所必須具備的力學要素。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或是小組討論等形式,使物理實驗課堂氛圍充分活躍起來。然后教師講解實驗操作步驟,分發(fā)實驗器材,讓學生親自動手,按照既定的實驗步驟進行操作,并通過實驗現(xiàn)象總結得出最終結論。通過這一教學過程,學生對物理實驗的興趣得到了極大提升,有利于今后物理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
2.合理設置問題梯度,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學生在自己動手進行物理實驗時,如果沒有嚴謹和科學實驗精神和細心的操作意識,就很難通過實驗取得預期的結論。因此,在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履行課堂輔導者的角色,對于實驗操作中遇到困難的學生要給與啟發(fā)和點撥,對于存在誤操作的學生要及時糾正,通過不斷的引導、教育,幫助學生逐步改正實驗中的錯誤。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設置實驗教學問題,讓學生能夠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從而理解實驗的本質和實驗背后所蘊含的物理學知識[3]。通過不斷設置問題,引導學生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進行問題思考,從中提升個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問題辨析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初中物理的
教學效果在物理實驗中,學生在動手參與的過程中,要注重加強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的基本能力,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團隊精神。在實驗過程中,要采取以小組為單位的基本形式,在時間許可的情況下,使其操作要求比較高的實驗,在學生進行參與的過程中,要讓學生盡可能地進行展示。除此之外,在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作為一名物理教育者,對學生自學能力以及表達能力有所重視。比如,可以組織學生在實驗前對實驗的步驟進行口述,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測等。這種表達能力能夠使學生進行實驗心得的交流,從根本上使實驗的內(nèi)容得到鞏固。與此同時,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要求,使其做完每一個實驗都要完成實驗報告,并涉及實驗方案等。
參考文獻
[1] 陶志杰,徐舒婷,吳海峰.試論如何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06):131-133.
[2] 李晨洲,王飛翔.初中物理教學中利用STS教育模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研究[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14(21):164-165.
[3] 段家婷,邱玉梅.初中物理“思維型”課堂教學及其對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的影響研究[J].中小學教育論壇,2016(07):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