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琪
摘要:男性話語權(quán)下被壓抑的女性形象,在曹雪芹《紅樓夢》的審美關(guān)懷下,呈現(xiàn)出一種全新的敘述風貌。然而因時代和眼光的局限,曹雪芹筆下綻放出的女性的光彩,不僅被命運和社會現(xiàn)實的悲劇熄滅,在作者非故意的意識中,也被進行了消解。
關(guān)鍵詞:《紅樓夢》;女性主義;消解
《紅樓夢》講述了一群青春少女的故事,是一部向世人昭示閨閣女子的愛恨和生死故事的前無古人之作。因此它也有時被認為以“倡言女性至上的女性主義來反抗幾千來所形成的男性中心主義”為主旨(翁禮明,2004)。然而雖然曹雪芹筆下的少女被推崇到極高的地位,他真的能先鋒到在作品中體現(xiàn)出先于時代的女性主義意識嗎?
一、對傳統(tǒng)男性敘事的顛覆
盡管曹雪芹本人并未刻意用女性意識對男性敘事進行反抗,但他依然使“傳統(tǒng)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魯迅,1988)。《紅樓夢》對男性中心主義的反叛性主要表現(xiàn)為如下兩點:
第一,對傳統(tǒng)男性優(yōu)越感的反叛。根深蒂固的父權(quán)統(tǒng)治形成了男尊女卑的文化傳統(tǒng),男性優(yōu)越感作為一種文化痼疾而滲透每一個人骨髓和血液之中,然而《紅樓夢》敘事中卻有意無意地打破了這種優(yōu)越感。在男性人物塑造上,許多男性的性格都趨于平庸甚至不堪。此外,《紅樓夢》也在張揚女性的優(yōu)越感,除了賈寶玉著名的“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外,也有甄寶玉“這女兒兩個字,極尊貴、極清凈的,比那阿彌陀佛、元始天尊的這兩個寶號還更尊榮無對”的價值觀體現(xiàn)。
第二,對傳統(tǒng)男性話語的反叛。中國傳統(tǒng)的男性話語源于儒家人世進取哲學,所謂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都t樓夢》中男性話語主要體現(xiàn)的價值訴求,賈寶玉都進行了拒斥和批判,把傳統(tǒng)男性價值體系中的文化精英、忠臣良將視為須眉濁物、國賊祿蠹,對男性話語中被視為天經(jīng)地義的精英意識和精英傳統(tǒng)進行了解構(gòu)。
因此,在曹雪芹的敘事中,無論他有意與無意,他對男性傳統(tǒng)敘事的反叛都多少體現(xiàn)出一種張揚女性意識的傾向,或者說女性主義的萌芽。
二、女性主義意識的消解
但是從文本來看,曹雪芹并不是在男人和女人中主動選擇了講述女人的故事,而是因為男性世界實在不堪,才選擇“昭示閨閣故事”,文本本身并不存在真正的女性主義意識,即對于女性身份的辨別和認同(彭巧,2011);其結(jié)構(gòu)也含著否定自身的因素,從而消解著女性意識和女權(quán)觀念的建構(gòu)。
首先,賈寶玉對女性的尊崇和愛護并不是對所有女性一視同仁,而是有他自己的劃分標準:“女孩兒未出嫁,是顆無價的寶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變出許多不好的毛病來,雖是顆珠子,卻沒有光彩寶色,是顆死珠了;再老了,更變得不是珠子,竟是魚眼睛了?!庇纱丝梢愿Q見賈寶玉的女性觀,因其自傳性質(zhì)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曹雪芹的女性觀,并非人們所期許的全然反叛傳統(tǒng)的女性主義意識,而是純粹個人審美基礎上的判斷。但這種判斷不僅是建立在未婚少女和已婚少婦的美麗容貌上,更主要是建立在她們沒有或更少受到男性世界“淖臭逼人”的污染。因此,寶玉對少女的推崇,更多是反映了其對以未受婚姻和男性世界污染的少女的純真審美的推崇和向往(劉再復,2009),而不是意識形態(tài)上的女性主義。
其次,由少女組成的大觀園之所以暫時未受到男性世界功名利祿的污染,一是因為女性本就是整個時代的邊緣人,她們沒有機會涉足被認為是正經(jīng)事的“仕途經(jīng)濟”,二是因為賈府的少女在家族金錢權(quán)勢的庇護下得以免去窮苦人家女子的生計勞苦,在抄家之前有過半生平安和天真爛漫。在時代的洪流中,曹雪芹所刻畫的少女必須仰賴于這世界的經(jīng)濟支持才能維持其獨具特色的生活。沒有現(xiàn)代女性意識可能萌芽的土壤,大觀園的少女根本沒有反抗父權(quán)的意識。無論是作為其主體的女性本身,還是體現(xiàn)在其中的對男性傳統(tǒng)敘事的反抗,都逃不開男性世界帶來的覆滅。
又如女主角黛玉,她對愛情的向往與婚姻傳統(tǒng)之間、她的才華與“女子無才便是德”之間的張力,常常被認為是女性自主意識的體現(xiàn)。然而寶玉作為賈府未來的希望,集上下寵愛在一身,卻也不能選擇自己的伴侶。男性也同樣的束縛,因此黛玉在這方面談不上體現(xiàn)了女性主義意識,而是個人意識的覺醒。同樣,“詠絮才”也不是在詩詞創(chuàng)作中求索對男權(quán)的反抗,而是她自己才華和生命本真的自然流露。因而在林黛玉身上,看到的不是一個女性意識的符號,而是作為一個人的覺醒。
三、結(jié)語
《紅樓夢》中,無論是眾多少女生命的真實與美,還是她們零落成泥碾作塵的結(jié)局,都被曹雪芹以審美欣賞和同情關(guān)懷的筆觸刻畫得入木三分。雖然在文本中,女性的生命與美被推崇到極高的地位,主體生命意識得以提到形而上的角度去思考,但女性的價值乃至女性主義意識卻沒有現(xiàn)實生長的空間,整部作品充滿了濃厚的悲劇氣息。
參考文獻:
[1]劉再復.紅樓夢悟 [M].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9.1.
[2]魯迅.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魯迅全集: [C].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3(第9卷).
[3]彭巧. <紅樓夢>女性主義意識探究 [J].科教文匯,2011(14).
[4]翁禮明.論<紅樓夢>的女性主義價值訴求[J].江西社會科學,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