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慶功
(鄭州大學(xué)信息管理學(xué)院 河南鄭州 450001)
敦煌漢文寫卷作偽與辨?zhèn)畏椒ǔ跆?/p>
石慶功
(鄭州大學(xué)信息管理學(xué)院 河南鄭州 450001)
通過敦煌漢文寫卷紙張、題記、正文內(nèi)容、收藏印章、承傳關(guān)系、形制、書寫特征、墨跡與黏痕等方面整體上對敦煌漢文寫卷作偽與辨?zhèn)畏椒ㄟM行歸納分析,使讀者對敦煌漢文寫卷的作偽方法和辨?zhèn)畏椒ㄓ幸粋€總體認識。
敦煌寫卷;漢文寫卷;文獻作偽;文獻辯偽;辨?zhèn)畏椒?/p>
近人因利驅(qū)使蓄意偽造的“敦煌寫卷”具有廣泛的存在性,大致可分為三類:其一是外部形態(tài)與內(nèi)容全偽;其二是獲得敦煌寫卷古紙配以古墨進行偽造;其三是在真寫卷上偽造題記[1]。榮新江、張涌泉、方廣锠、藤之晃、池田溫等為代表的諸多學(xué)者對敦煌漢文寫卷辨?zhèn)芜M行了研究。敦煌漢文寫卷的辨?zhèn)畏椒ㄖ饕幸韵聨讉€方面:寫卷題跋、寫卷正文內(nèi)容、寫卷收藏印章、寫卷的承傳關(guān)系、寫卷墨跡、寫卷形制、寫卷紙張、寫卷字跡、寫卷文字以及書寫工具等等,以上方法稱為從寫卷的內(nèi)部考證和外部考證以及寫卷流傳史。隨著科學(xué)技術(shù)的發(fā)展,一些學(xué)者開始將先進的科學(xué)技術(shù)引入敦煌寫卷辨?zhèn)?,例如“用顯微鏡分析小片樣本的方法”、“用分析錢幣和玻璃所采用的原子法來分析墨跡”、“碳14推斷年代法”[2],“紫外線觀察法”、“X射線熒光分析和微觀分析”[3]等。此文整體上對敦煌漢文寫卷作偽和辨?zhèn)畏椒ㄟM行歸納分析,使讀者對敦煌漢文寫卷的作偽方法和辨?zhèn)畏椒ㄓ幸粋€總體認識。
20世紀30、40年代作偽者采用日本機紙或宣紙偽造敦煌寫卷,常用方法是用橡子水煮紙張染色或者直接用硫化物熏蒸,如甘博133《法華經(jīng)卷八百三十六》。真敦煌寫卷紙張原材料為大麻、楮樹皮、苧麻、桑皮,純手工制作,紙張纖維柔軟、紙面光潔,紙張長度、厚度大都有相應(yīng)的要求,黃檗染色[4],紙張纖維簾紋、軟硬都有其特點[5],可利用顯微鏡觀察紙面纖維組織,并對觀察現(xiàn)象做進一步分析[6]。紙張鑒定技術(shù)于敦煌寫卷辨?zhèn)蔚淖饔萌找嫱怀?歷經(jīng)千年之后,敦煌寫卷紙張抖動聲音比較沉悶[7]。但是需要注意近人“由敦煌盜出之寫經(jīng)紙和舊墨及真卷的內(nèi)容”偽造敦煌漢文寫卷的情況[8]。寫卷紙張是敦煌古紙也有可能是偽卷,反之,則一定是偽寫卷[9]。法國戴仁根據(jù)紙張形態(tài)分析對敦煌寫卷進行斷代辨?zhèn)窝芯? 發(fā)表了一系列相關(guān)論文, 如《敦煌的經(jīng)折裝寫卷》、《敦煌和吐魯番寫卷的斷代研究》、《敦煌寫卷紙張的顏色》、《敦煌寫卷的物質(zhì)性分析》等[10],但是索仁森指出:“依據(jù)紙質(zhì)分析, 受到某些限制, 因為不知道紙張所屬日期,就無法確定寫卷本身的日期,紙張分析充其量只能作為一種嘗試”[11]。
敦煌漢文寫卷的題記與題跋、跋文、后記、識語、序跋等概念含義基本相同。題記作偽是寫卷作偽的重要類型之一,作偽者通過作者憑空杜撰、剜改原書序跋、臨摹或偷換名人手筆題跋以及假托名人序跋方法制作偽序跋,達到以假亂真、謀求利潤的目的[12]。池田溫對敦煌寫卷真品的總結(jié)貢獻巨大,鑒別真?zhèn)沃乜紤]寫卷題記的格式、題記內(nèi)容與寫卷內(nèi)容思想的契合、題記與歷史的契合幾個方面。通常情況下,寫卷造偽者利用已有的敦煌寫卷,特別是在普通的敦煌寫卷后面添加名人題記[13]。但是,完全偽造的寫卷題記與寫卷本身風格不一,且伴有文史方面的錯誤。造偽者依據(jù)已有寫卷題記改編組合而成的新的寫卷題記,通常與寫卷內(nèi)容、歷史真相不相契合。事關(guān)李盛鐸收藏寫卷題記之真?zhèn)?,可以參考相關(guān)書目進行核對[14]。
偽造的敦煌寫卷通常是一些最為常用的經(jīng)典,如《金剛經(jīng)》、《妙法蓮華經(jīng)》,而且往往是在敦煌文獻中有所本的。寫卷內(nèi)容偽則該寫卷一定為贗品。首先,如上所說,偽造的敦煌寫卷所抄的大抵是一些最為流通的佛教經(jīng)典,找到底本,則偽本原形畢露[7]654;其次寫卷的內(nèi)容與歷史的契合性。敦煌寫卷寫作內(nèi)容與寫卷產(chǎn)生時人、事、物都是相統(tǒng)一的,卷子內(nèi)容文史性錯誤大多時間是判定偽卷的有力證據(jù),寫卷中的避諱字也可作為鑒定真?zhèn)蔚膮⒖糩15];最后,通過寫卷內(nèi)容與今天之通行本的內(nèi)容比對確定真?zhèn)?,若寫卷可以??蓖ㄐ斜緞t為真,反之為偽。如元康八年(298)索琳書《蜀志諸葛亮傳》與今通行《三國志·諸葛亮傳》內(nèi)容的比較:有十八處相出入處,其中有十處是寫卷漏抄造成的,有的甚至漏脫1行,如第93行,有的漏掉一句,如第49行。如是真本流傳至今,相襲讀誦,漏字定當補入,甚或朱筆圈畫,此本則一概無之[16]。
敦煌寫卷收藏印章方面的作偽方法分為兩種,即真?zhèn)问詹赜≌骡j蓋在真?zhèn)螌懢碇?,從而?dǎo)致從印章方面進行真?zhèn)螌懢龛b定異常復(fù)雜和困難。從印章角度進行寫卷辨?zhèn)伟l(fā)軔于藤枝晃[17],興盛于榮新江,之后又有池田溫、張涌泉、方廣锠等學(xué)者的不斷完善。從印章字跡、印章形制、印章內(nèi)容和用印習(xí)慣進行考查一寫卷的真?zhèn)巍jP(guān)于敦煌寫卷的收藏印章,陳紅彥從已出版的各家敦煌圖錄中輯錄出相關(guān)的收藏印、鑒賞印以及與流散有關(guān)的信息,將其集中,并按照印主姓氏音序排列。對印主之生平及收藏或鑒賞過程略加敘述,且將印鑒與藏品編號相對應(yīng)。對收藏印章的真?zhèn)舞b別可以借鑒[18]。但寫卷印章鑒別紛繁復(fù)雜,學(xué)界有人提出完全可以避開印章,從寫卷的其他角度進行真?zhèn)舞b別[15]。
榮新江認為寫卷流傳研究在敦煌寫卷辨?zhèn)沃衅鹬毺刈饔茫瑥膶懢淼某袀麝P(guān)系進行寫卷真?zhèn)舞b別,一方面看寫卷收藏題跋與收藏印章,一方面查找檔案。寫卷收藏印章、收藏題跋完整記錄一個卷子的流傳過程,使其來歷自明。檔案有助于弄清敦煌遺書在中國的流散情形。根據(jù)相關(guān)敦煌寫卷目錄,可以進一步明確寫卷流傳關(guān)系,減少辨別真?zhèn)蔚墓ぷ髁?,比如《木犀軒藏書題記及書錄》記錄李盛鐸木犀軒舊藏9 087種,58 385冊,詳細記載得書經(jīng)過、書籍流傳始末等等,其中就包括他個人所藏敦煌寫卷[6]。敦煌寫卷進京后,被李盛鐸、劉廷琛、何震彝等人截取歸己,當時學(xué)部侍郎寶瑞臣擬上章參奏,并把甘肅押解人傅某扣住,只是因為辛亥革命起,清朝官人自顧不暇,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保存有清朝學(xué)部檔案,其中就有關(guān)于敦煌寫卷調(diào)京及流散情況的記載,其他如甘肅省檔案館、吐魯番檔案館等[19]。涉及私人收藏以及與“李勝鐸”有關(guān)的寫卷,更需仔細考察其來歷。
藤之晃、赤尾榮慶等學(xué)者系統(tǒng)研究了寫卷形制在寫卷辨?zhèn)沃械淖饔谩6鼗蛯懢砑垙埖某叻?、書寫式樣、界?格)的高寬及其劃法等外部形制都有規(guī)可尋,石塚晴通嘗試建立判斷偽寫卷的形制標準[20]。寫卷形制的斷代思想可應(yīng)用于鑒別寫卷真?zhèn)?,敦煌寫卷紙張的大小、每紙行?shù),每行字數(shù)、界欄的高度及劃法都有一定之規(guī),可以作為鑒別真?zhèn)蔚膮⒖肌@缫?guī)則的敦煌卷子,每張紙按中國尺計為1尺×1.5尺或2尺,相當于26×39cm或26×52cm,正文一行寫12-16個字, 而注疏文則以雙行寫成[21]。但需要指出,敦煌寫卷的形制不是整齊劃一的,并且寫卷物理形制模仿相對比較容易[22],作偽更加方便,所以在鑒別真?zhèn)螘r,寫卷形制只能作為輔助手段來使用[7]653。
敦煌漢文寫書寫卷工具分為毛筆和硬筆(木筆、竹筆、骨筆、金屬筆等)兩大類,以毛筆書寫為主。寫卷字體的年代特征復(fù)雜多樣,也是較早總結(jié)并作為辨?zhèn)畏椒ㄖ?。敦煌寫卷的字體, 絕大多數(shù)為楷體。古代的楷體形態(tài)有一個演變的過程, 每一個階段的楷體形態(tài)都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 從而形成了楷體的時代特征。敦煌寫卷所見楷書, 從主流形態(tài)來看,不同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樣式[23]。敦煌遺書上的字,通篇看去很是美觀,既使書法水平不高,書寫風格也是一致的。贗本上的字有些寫得好,有些寫得差,但通篇看去,書法風格不統(tǒng)一[24]。西方學(xué)者看來,以字跡鑒定真?zhèn)巫盍钊诵欧?,尤其是對同一個人不同寫卷筆跡以及書寫習(xí)慣的考察,一個人的筆跡及書寫習(xí)慣是不太容易改變的[2]。作偽者一般容易忽略、也不容易模仿文字筆形的差異和變形[6]。
審視墨跡辨別真?zhèn)沃ㄝ^為可信[25]。敦煌寫卷距今大都千年以上,經(jīng)過漫長的時間,墨色沉而不滯。在顯微鏡下,書寫用的墨已經(jīng)與紙張的纖維緊密結(jié)合,部分卷面摩擦較甚者,纖維有露白現(xiàn)象。偽卷因時間短,墨與紙張纖維的結(jié)合還不夠緊密,顯得墨色較浮,在顯微鏡下,這種現(xiàn)象更加突出。不少敦煌遺書遇水潮濕,卷面留有水漬印,但由于書寫在前,潮濕在后,所以水漬印浮在字面上。有些偽卷為了加強效果,也偽造了水漬印。但是,如果先寫字,后造水漬印,字跡墨色必然淋漓。所以,水漬印必須在寫字以前偽造好。然后再寫字。其最終效果是水漬印在下,字跡浮在水漬印上[6]123。
真跡的研究是寫卷辨?zhèn)蔚幕A(chǔ)。學(xué)術(shù)界對寫卷真跡特征的系統(tǒng)總結(jié),為建立起來一個寫卷“數(shù)據(jù)庫”作為參照系統(tǒng)不斷努力著。劉濤構(gòu)想建立的“書法坐標”,戴仁的“字體數(shù)據(jù)庫”,藤之晃、張涌泉、潘吉星、赤尾榮慶、P.J.Gibbs 和 K.R.Seddom等對寫卷紙張?zhí)卣鞯脑敿毾到y(tǒng)描述,榮新江對寫卷印章問題的深入探討,池田溫對寫卷題記的研究,方廣锠對真?zhèn)螌懢砟E特征總結(jié)等為寫卷辨?zhèn)蔚於松詈竦幕A(chǔ)。近年來科學(xué)技術(shù)引進寫卷辨?zhèn)沃校瑢崬楸鎮(zhèn)蔚囊淮筮M步。
敦煌寫卷的實質(zhì)是檔案,檔案的原始性是無法偽造的。敦煌寫卷的大致時代可以通過碳14等技術(shù)進行鎖定一個區(qū)間,一千年前的寫卷與近一百年產(chǎn)生的寫卷技術(shù)測量的數(shù)據(jù)無疑差距巨大,測量數(shù)據(jù)既得,真?zhèn)巫悦?。以技術(shù)測量標準為基礎(chǔ)的自然科學(xué)方法要比依靠經(jīng)驗鑒定真?zhèn)螠蚀_[26]。科技的測量不僅可以測量出紙、墨是否為古物,也能夠?qū)崿F(xiàn)利用古紙、墨而寫于近現(xiàn)代偽卷的測量。一些學(xué)者認為技術(shù)性鑒定對寫卷具有破壞性[20],但是以最小的代價最快最準確求得寫卷之真?zhèn)危€是值得的。以一種辨?zhèn)嗡枷霝橹鳎o助以其他思想是學(xué)界辨?zhèn)蔚恼w特征。同時需要明確,辨?zhèn)喂ぷ鹘^非個人之事,各個方面的專家通力合作方可事半功倍[27]。
[1]劉進寶.百年敦煌學(xué):歷史 現(xiàn)狀 趨勢[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9:265-283.
[2]戴仁.敦煌寫本中的贗品[M]//《法國漢學(xué)》叢書編輯委員會.法國漢學(xué) 第5輯 敦煌學(xué)專號.北京:中華書局,2000:1-13.
[3]Shouji, Yoshihiro.Paper Analysis and Paper History From Ancient Chinese Paper to Japanese Washi.[EB/OL].(2013-01-07)[2017-02-16]. http://ieeexplore.ieee.org/stamp/stamp.jsp?tp=&arnumber=6680330.
[4]P.J.Gibbs ,K.R.Seddon,Berbrine and Huangbo: Ancient Colorants and Dyes[M].London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98.
[5]赤尾榮慶.關(guān)于敦煌寫本的真?zhèn)魏托迯?fù)問題[M]//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敦煌吐魯番學(xué)資料研究中心.敦煌學(xué)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328-330.
[6]方廣锠.敦煌遺書鑒別三題[M]//段文杰,茂木雅博.敦煌學(xué)與中國史研究論集 紀念孫修身先生逝世一周年.甘肅:甘肅人民出版社,2001:118-124.
[7]張涌泉.敦煌寫本文獻學(xué)[M].甘肅:甘肅教育出版社,2013:652-653.
[8]雷夢辰.天津三大商場書肆記[M]//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天津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52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66-78.
[9]池田溫,張銘心,郝軼君. 敦煌文書的世界[M].北京:中華書局,2007:200.
[10]榮新江.臺北“敦煌學(xué)國際研討會” 論文評介[M].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99:264.
[11]索仁森.敦煌漢文禪籍特征概觀[J].敦煌研究,1994 ,(1):111-112.
[12]王國強.偽序跋的制作及其鑒別[J].圖書館論壇,2012,(6):175-180.
[13]榮新江.敦煌學(xué)十八講[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2001:356-359.
[14]李盛鐸.木犀軒藏書題記及書錄[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85.
[15]許建平.敦煌寫本的避諱特點及其對傳統(tǒng)寫本抄寫時代判定的參考價值[J].敦煌研究,2004,(4):52-56.
[16]陳國燦.對赤井南明堂藏二敦煌寫卷的鑒定[J].敦煌學(xué)輯刊,1994,(2):1-4.
[17]方廣锠.偽敦煌遺書《般若波羅蜜菩薩教化經(jīng)》考[J].敦煌研究,2015,(3):47-53.
[18]陳紅彥,林世田.敦煌遺書近現(xiàn)代鑒藏印章輯述(上)[J].文獻,2007,(2): 33-52.
[19]榮新江.檔案與敦煌學(xué)研究[J].檔案,1996,(5):12-13.
[20]項楚,鄭阿財.新世紀敦煌學(xué)論集[M].成都:巴蜀書社.2003:8.
[21]藤枝晃,徐慶全,李樹清.敦煌寫本概述[J].敦煌研究,1996,(2):96-119.
[22]余欣.浙敦065文書偽卷考——兼論敦煌文獻的辨?zhèn)螁栴}[J]. 敦煌研究,2002,(3):41-47.
[23]劉濤.傳統(tǒng)鑒定與敦煌寫卷鑒定方法的探索[J].收藏家,2005,(7):4-8.
[24]杜偉生.北京圖書館藏敦煌遺書贗本八種概述[J].文獻,1998,(3):126-131.
[25]敦煌市志編纂委員會.敦煌市志[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4:612.
[26]柴劍虹.柴劍虹敦煌學(xué)人和書叢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222.
[27]府憲展.敦煌文獻辨疑錄[J].敦煌研究,1996,(2):84-95.
Exploration on Discrimination between Forged and Authentic Dunhuang Chinese Manuscripts
Shi Qing-gong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methods of forging and discriminating Dunhuang Chinese manuscripts from the aspects of paper, preface and text content, seal collection, inheritance, shape and structure, writing feature, ink and sticky marks, etc. thus let the readers have an overall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methods of forging and discriminating Dunhuang Chinese manuscripts.
Dunhuang Manuscripts; Chinese Manuscripts; Forged Literature; Literature Discrimination; Discrimination Methods
G256
A
10.13897/j.cnki.hbkjty.2017.0062
石慶功(1992-),男,鄭州大學(xué)信息管理學(xué)院2016級研究生,研究方向:文獻信息資源開發(fā)與利用。
2017-03-13 責任編輯:張靜茹)